多年前——打下這三個字就覺得文字格外生猛,你一秒一秒度過的歲月,一步一步走過的人生,一旦用文字概括,便僅剩三個微不足道的黑色字符——初入社會時,我在一家皮具廠裡打工,每天的工作是坐在一張長臺邊,給一塊又一塊需要折邊的皮刷膠水。
時至今日,我已經忘了當時刷一塊皮是多少錢,只記得那膠水又臭又粘,用刷子攪一坨起來,像一團餿了的雲。
那時我住的宿舍在工廠食堂旁邊,蒼蠅沒日沒夜往屋裡鑽,每個百無聊賴的休息日,我都會從廠裡拿幾塊廢棄皮料,塗上膠水鋪在宿舍裡,看蒼蠅一隻只落在上面。那些蒼蠅很有趣,剛落上去時會拼命掙扎,嗡嗡直叫。過了一會就不叫了,只不停地掙扎。後來發現掙扎無用,它們就不再動彈,沉默死去。
那時我還很年輕,自以為了解很多事並熟知人性,我深信自己乃天選之才,必有一日能站在一個巨高巨大的舞臺上,愛我恨我的人都能看到我,但其實我什麼都不知道。我知道膠水能黏住蒼蠅,但我不知道為什麼蒼蠅要傻乎乎飛到膠水上。我知道蒼蠅一被黏住,就會掙扎,然後死去,但我不知道求生意志是什麼,不知道死亡的過程是如何發生的。
至於人應該怎樣度過一生,人一生的本質是什麼,我更一無所知。
我在地攤上買了很多本成功學和郭敬明全集後才看到了這本書,當時一看書名我就被震得氣血翻騰,差點失禁。我不知道多厲害的人才敢為萬物寫史,畢竟那是萬物,包含了男人和女人,郭敬明與狗,包含了自宇宙誕生以來的所有事物。我很好奇這人將如何鬼扯,就用五塊錢買了一本。
回到宿舍翻開第一頁,作者就拍了所有讀者的馬屁,並令人格外舒服。
歡迎,歡迎。恭喜,恭喜。我很高興,你居然成功了。我知道,來到這個世界很不容易。事實上,我認為比你知道的還要難一些。
首先,你現在來到這個世界,幾萬億個游離的原子不得不以某種方式聚集在一起,以複雜而又奇特的方式創造了你。這種安排非常專門,非常特別,過去從未有過,存在僅此一回。
———比爾·布萊森
從小到大,我聽過很多次歡迎和恭喜。比如走進一家飯店,服務員會說歡迎光臨。比如考試得第一名,老師會說恭喜。但從來沒人恭喜我來到這個世界,並致以熱烈的歡迎。不僅沒有,事實上,我來這個世界的頭一天,這個世界迎接我的方式是安排一個老太婆在我屁股上拍了三掌。聲音很像掌聲,但痛楚卻像我不小心走錯房間然後被房主暴打。
我一直以為奇蹟和榮耀是人活著之後的事,沒想到突然有個人跳出來告訴我,活著本身,就是奇蹟和榮耀,因為作者說,一個生命要來到這個世界近乎是一個不可能事件:
從"細胞質的原始原子顆粒"(用吉爾伯特和沙利文的話來說),到有知覺、能直立的現代人,要求你在特別長的時間裡,以特別精確的方式,不斷產生新的特點。
因此,在過去38億年的不同時期裡,你先是討厭氧氣,後又酷愛氧氣,長過鰭、肢和漂亮的翅膀,生過蛋,用叉子般的舌頭舔過空氣,曾經長得油光光、毛茸茸,住過地下,住過樹上,曾經大得像麋鹿,小得像老鼠,以及超過100萬種別的東西。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演變步驟,只要發生哪怕最細微的一點偏差,你現在也許就會在舔食長在洞壁上的藻類,或者像海象那樣懶洋洋地躺在哪個卵石海灘上,或者用你頭頂的鼻孔吐出空氣,然後鑽到18米的深處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
你不光自古以來一直非常走運,屬於一個受到優待的進化過程,而且在自己的祖宗方面,你還極其——可以說是奇蹟般地——好運氣。
想一想啊,在38億年的時間裡,在這段比地球上的山脈、河流和海洋還要久遠的時間裡,你父母雙方的哪個祖先都很有魅力,都能找到配偶,都健康得能生兒育女,都運氣好得能活到生兒育女的年齡。
這些跟你有關的祖先,一個都沒有被壓死,被吃掉,被淹死,被餓死,被卡住,早年就受了傷,或者無法在其生命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刻把一小泡遺傳物質釋放給恰當的伴侶,以使這惟一可能的遺傳組合過程持續下去,最終在極其短暫的時間裡令人吃驚地——產生了你。
———比爾·布萊森
當我還在因自己的多年生命被文字輕鬆概括而覺得悲哀時,作者的時間尺度已經直奔38億年。我無法向你解釋38億年到底是個什麼概念,因為這個時間尺度已經超出了每個人能想像的極限。但這還不夠,作者要寫的不僅僅是地球擁有生命的歷史,還要從最微小的原子寫到最大的星系,從137億年前那個奇點爆發的時刻寫到宇宙的未來。
按理說,一本這樣薄的書無法承擔如此艱巨的使命,但妙就妙在,當你看完全書後,你真的會產生一種作者在為萬物寫史的錯覺。這本書出版並暢銷後,作者收到了一位讀者寫來的一封信,信中那位讀者說看完這本書後,他不再懼怕死亡。作者覺得這是一本書能獲得的最大的褒獎。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位看過這本書的人,都能獲得不再懼怕死亡的力量,但當時我僅僅看完前三章,就莫名其妙將塗滿膠水的廢棄皮料丟進了垃圾桶。再看向那些沒頭沒腦的蒼蠅時,我突然心生歡喜,想這些米粒大小的東西,原來本質上跟我一樣,也是由原子構成,也是個巨大的奇蹟,它們出現這一回,也萬分不容易。
像文章開篇的引言一樣,無論是事實或是真相,一早就存在於宇宙中,科學家所做的就是發現它們,描繪它們。《萬物簡史》所做的就是用一種更有趣更具人性的方式記錄這個描繪的過程。
書的內容包含了物理學、天文學、地質學、電磁學、化學、古生物學以及一些科學家的生活八卦,甚至還專門用一章來寫可能導致世界末日的美國黃石公園——電影《2012》裡那座爆發的火山就是黃石公園。現實中,那座火山如果真的爆發,也確實會造成全球性災難。
但縱使涉獵如此之廣,在閱讀《萬物簡史》時,也不要求你有多好的科學素養和多深的知識儲備,它算是一本入門級的科普書,入門的意思就是只要你願意,抬腳就能進。
在科普之外,真正打動人的是作者講的那些真理和事實,歸根結底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用來證明人這種生物對於宇宙萬物來說,是一種多麼脆弱卻又偉大的存在。。
在這本書裡,你能看到有人花一輩子去尋找天上還未被人命名的行星,也能看到有人用幾十年時間去捕捉超新星爆炸瞬間的微弱閃光。你能看到有科學家為了消除數據偏差,拿著掃帚爬到鍋狀天線裡去掃鳥糞,也能看到兩群古生物學家為了一種古生物的名字爭吵半個世紀,並且一提就動感情。
看書過程中,我經常被作者並不高明的幽默逗笑,但由於書中記錄的那些事物太迷人,願意將了解那些事物作為自己畢生使命的人又太過光輝,所以在微笑收斂後,我常會覺得自己在虛度時日。
在科普層面,這本書並沒有將我的知識邊界擴寬多少,但字裡行間,它卻在不斷地提醒我,我活在這個星球上,活在宇宙間,不管了解多少,都只能算是一無所知,可生命的光輝就在於,一旦出現,那便要賦予這個出現以價值和意義,而不在賦予多少。
就像書的末尾,作者引用威爾遜的話說,一個星球,一場實驗。如果稍作改寫,便是一次生命,一場實驗。無論這場實驗的結果如何,所有人都只有一次機會,而唯一能保證這場實驗結果符合我們想像的主宰者,就是我們自身。
很多人常引用一句話:活著便已竭盡全力。但你知道我怎麼看嗎?我覺得這才是生命該有的樣子,因為我們的運氣,在我們出現的瞬間便已用光,接下來,除了竭盡全力,什麼都幫不了我們。
看完這書之後的兩年,我對死亡也沒了恐懼。因為作者用毋庸置疑的證據和語氣證明了人不過是一堆原子,來自萬物,也終將回歸萬物。此刻構成你的原子,可能曾是恆星的核心,也可能是一條霸王龍大便裡的一部分,可能是孔子的屌毛,也可能是愛因斯坦的大腦——如果他們都已分解成了原子的話。
過去我常會把這本書推薦給一些陷入某種困境而非苦難中的男生看,因為我覺得這本書可以從根上開闊他們的眼界和心胸,並使他們對於身邊出現的每一樣事物都顯示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我還常常會用一句話回擊那些自以為了解很多的人,我會在他們裝逼過度時讓他們扭頭看看身周,讓他們仔細看看那些牆和燈泡,看看椅子和桌子,看看鏡子裡自己的臉。
我知道他們知道它們的名字,但他們卻不一定知道它們是怎樣形成的。當然,我也不知道,但至少我知道自己不知道,並打算一有空就去搞明白。
很久以前,有個男生問我如何做一個有趣的人,如何才能被姑娘喜歡。我告訴他,幫姑娘扭瓶蓋每個男人都行,但如果你知道瓶蓋內的螺紋是如何產生力的,你就可以將自己和別的男人區分開來。你甚至不用告訴姑娘你知道這件事,只要你自己知道,那你便會在面對一個瓶蓋時,流露出與眾不同的自信和氣場。
我知道這世上的姑娘喜歡的哥們千差萬別,她們可能喜歡帥的,喜歡有錢的,喜歡身材健美的,喜歡器大活好的,但無論她們喜歡什麼,我始終認為,無論她們受過怎樣的教育,來自怎樣的環境,她們真正喜歡的是驕傲的人,是那種下顎一揚起就他媽很驕傲的哥們。
要變成她們喜歡的具體樣子很難,但在這世間找出一樣東西裝進心裡,讓自己有本錢驕傲卻再容易不過。如果你沒錢沒臉也沒一個好爹,卻很想變得驕傲,那請立刻從《萬物簡史》看起。
另外,根據後臺數據,目前本公眾號的關注者女性居多,原因我心知肚明,因為我長得英俊。讓一位女性去看這本書有點困難,畢竟女性天生對迷信比對科學感興趣,天生對抽象比對具體的感知力強,但我還是建議各位仙女買一本《萬物簡史》。不為別的,就為這本書開啟了我被你們看見的那扇門。
題圖授權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