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頭開始,接著一路走到終點,停筆——安東尼·伯吉斯
最近,微信讀書裡,推薦了一部新書,是小說類別,閒著無聊,就點開了看,然而看到第三章,就退出來了,實在太無聊了。
我是那種一旦遇上感興趣的書,一定通宵看,雖然明知道熬夜對皮膚不好,也知道要讓身體和大腦休息了,但就是被情節吸引,根本停不下來,就想一口氣看完!
特別在小說、回憶錄,這一類,我非常感興趣,因為書中那些令人手不釋卷、欲罷不能、無法抗拒的故事,實在太有感觸了。
但是,最近總是很難找到一本滿意的書來看。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小說讓人讀不下去了呢?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開頭浮誇無趣」,「中間萎靡不振」,「結束草草收場」。
擅長創作推理驚悚、科幻、奇幻、言情等類型文學作品的作家保拉·穆尼埃的《如何寫出「抓人」的故事》中,也總結了「故事讓人讀不下去的十大理由」。
如果你也是一位剛入門的小說創作者,那麼《如何寫出「抓人」的故事》這本,必須去看一看。
書中不僅講述了獨一無二的情節構思指南,還有創作精彩故事的秘訣「用場景為單位構建藍圖,一幕接一幕推進情節,一步接一步織就捕獲讀者的故事之網」。
對於創作者來說,想要寫出吸引人的好故事,亮點的故事主題、有趣的人物、生動的細節,這些基本的技巧,不管你是新手還是老手,都必須熟知的東西,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避坑」——「故事讓人讀不下去的十大理由」
讀不下去的「十大理由」
構思一本書的最佳時刻,是洗碗的時候。——阿加莎·克裡斯蒂。
1.什麼都沒發生。
讀者讀了幾十頁了,竟然都沒看出作者到底想寫的是什麼,故事情節是什麼,主要人物是誰。就像什麼故事情節都沒發什麼。
讀者不是作者,沒有大綱,不知作者所寫的故事發展路線,也就是開篇沒有故事發生,讀者毫無吸收,那麼必定留不住讀者。
2.讀過無數遍。
你有沒有發現,小說看多了,反而覺得部分小說的情節或者「梗」,簡直大同小異,毫無創新,作為作者不能一句「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來當藉口呀。沒有梗就創作,原創才能更吸引讀者。
3.缺乏強有力的聲音。
因為大部分讀者都會被迷人的聲音吸引,且會跟著聲音走。這種聲音在我的理解,一種是指小說內容的質量,另一種指的是讀者間的「好評推薦」的聲音。
4.枯燥無味。
一些小說的內容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讀者閱讀的時候,最快速的感受一定是枯燥無味。也許作者寫的小說,有事發生,然而卻沒辦法讓讀者維持注意力。所以開篇行動,一定要選擇值得放在第一頁的事情。
5.我們無法與任何人物產生共鳴。
我們在閱讀故事情節走向的時候,精彩的故事,很容易引起與書中人物產生共鳴。比如說,
「我們想看到行動中的主人公,我們希望愛上你的主人公,追隨他去各種地方,做他在做的事情,了解他發現的信息。若是開頭無法做到,我們就會停止閱讀。」
6.我們難以判斷故事類型。
推理小說、言情小說、種田小說、重生小說、玄幻小說、民間小說等等,小說的類型有那麼多種,如果在開篇都無法讓讀者快速判斷故事類型,讀者就有可能放棄閱讀這本書了。
所以要表明在講述哪類故事,是開篇的緊迫問題。
比如推理小說,要讓推理小說的粉絲選擇看下去,那麼,「從謀殺案開始寫推理小說,絕對很清晰。若是第一頁沒有屍體出現,那麼請至少營造不祥的預兆,讓人覺得謀殺案即將發生。」
7.接下來要發生什麼,我們滿不在乎。
故事情節間,一定要將故事散布在場景之中,讓讀者有讀下去的興趣,就類似一些更新中的文,作者會熟悉地在一章的結尾留住懸念。如果讀者不想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麼,那麼可能讀者要將這本退出「書架」了。
8.情節令人難以置信,或充斥著陳詞濫調。
如果作者寫的情節沒有邏輯,或者毫無新意,文字中充滿了陳詞濫調,那麼讀者一定會「噴」作者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有問題時,讀者一定會被「勸退」了。
9.對話聽起來不像「現實中的人」在說話。
一些糟糕的對話,雖然可以讓讓讀者捧腹大笑,事實上,內容一定都不好笑,也許笑的是看似毫無依據的蠢話。
10.文字有筆誤、拼寫或語法錯誤。
這種是作者最不該犯的錯誤,但有時候在看一些網文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引讀者評論的一種運銷手段還是其他,總之,文字有筆誤,句子有語法錯誤,是作者最不該犯的錯誤。
以上就是「為什麼你寫的故事,讓人讀不下去的十大理由」,新手作者可以看完之後,看看自己有沒有犯上類似的「理由」呢。
如何寫出「抓人」的故事
故事應有情節、人物、開頭、中間和結尾。引發同理心,帶來淨化。這就是我學會的最棒原則。——安妮·賴斯
1.從開頭開始(開頭禁忌)
作者在寫開篇的時候,一定不要用序曲開場,別從夢境開始,別單用一個人物開始,別用打電話開始。
因為這些開頭的方式,已經千篇一律了,很難留住讀者的興趣。
想要寫出引人矚目的首句。可以參考《在那陰冷的仲冬》的開頭:「在這樣一個深夜拋棄嬰兒,真是要命。」
當你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故事後續內容都保持了首句的緊張感和誘惑力。
2.處理中間(效果不佳的三大問題)
萊夫·格羅斯曼說:「如果中間部分很糟糕,這本小說就很糟糕。結尾糟糕,我倒還可以原諒。」中間部分相當於情節的高潮部分,對場景的描述要求很嚴。
如果出現效果不佳的三大問題,就有「發生的事情不夠多」,「發生的事情不夠多」,「發生的事情不夠多」。你沒有看錯,這三個問題確實是一樣的字。
就拿愛情小說來講,如果只有主人公的愛情,沒有副線,即次要的情節,那麼這故事一定很乏味。
3.向終點衝刺(按規矩辦事)
在些小說結尾的時候,別匆匆收場,可以由主人公驅動行動結尾,也可以讓主人公棋逢對手,也可以是完成情節掃尾工作,還可以設置情節大反轉,一定不能省去結尾,最好是留下精彩的末句。
比如《追風箏的人》中,它結尾是「我奔跑著,風吹在面龐,嘴咧得和潘傑謝爾河谷一樣寬,微笑著,奔跑。」
這樣的結尾,經典又有意蘊。
總結:
《如何寫出「抓人」的故事》這本書除了以上這些精彩的技巧,書中還有大量專家的建議和可以隨時使用的練習。
如果你想寫出「抓人」的精彩故事,如果你渴望創造出環環相扣的情節和令人無法呼吸的節奏,那麼,在你你翻開這本書之後,一定能有所收穫,寫出真正有生命力小說。
創作者們加油!學起來!
給大家推薦一本好看的小說,莫言最近的書《晚熟的人》,讀這本書,除了書中精彩的情節,能看出莫言的文風,同時還可以學習下莫言的寫作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