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紅,中國農業大學蔬菜學系教授,北京市教學名師,主要從事溫室土壤生物修復、溫室黃瓜水肥高效利用原理與技術研究。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既能正裝出席端坐於大型學術會議上,也能戴一頂鬥笠出沒在田間地頭彎腰幹活;他們既能站在三尺講臺上一支粉筆寫春秋,也能站在農村庭院兩手叉腰聊家常;他們是為人師表的博學教授,也是以專業知識作武器的扶貧戰士。高麗紅就是其中一員。
天山學者——助力守護大漠中的「綠地」
2016年5月26日—29日,高麗紅作為天山學者參加自治區農業廳規劃研究院組織的戈壁設施農業發展規劃調研組,到南疆克州(克孜勒克蘇柯爾克自治州)阿圖什市、阿克陶縣和烏恰縣調研戈壁設施農業發展情況。「去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到田間地頭實地考察、聽當地農業部門的匯報、與專業技術人員等座談,那幾日的工作基本就是這樣,」她說,「了解到當地設施蔬菜的種植管理水平和存在的問題,我們就戈壁設施農業發展規模、設施類型、種植作物種類、種植模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議,並在實地考察溫室時對溫室作物種植技術進行指導。」
在緊張的4天時間裡,高麗紅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蔣衛傑下地幹實事,樣樣盡心盡力,為當地種植戶不斷優化種植方法,「我沒有把自己當作是來扶貧的,」高麗紅說,「我就是來做科研的,科研本身的價值就是能夠解決問題,能夠解決問題的科研才是成功的科研。」
結束這段短暫的調研之行後,2017年5月份,高麗紅參加了新疆農業大學為「深入推進新疆設施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全面完成精準脫貧目標」而設立的專家調研組,再一次來到了新疆南疆,不過這次調研範圍更大——包括克州在內的四地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南疆四地州作為最深度貧困地區,是全疆脫貧攻堅戰的難點和重點,是塊實實在在的「硬骨頭」。
「組織培訓、實地考察、現場指導是家常便飯,」高麗紅說,「在內地企業到來之前,因為語言不通,跟當地種植戶等交流十分困難,常常需要藉助肢體語言才能讓他們明白我們的意思。」好在南疆各族群眾熱情真誠,對科學技術的求知慾望強烈,天山學者們與村民們的互動還算順利。
在無邊無際的戈壁灘中,最主要的種植技術就是無土栽培。高麗紅與她的同事們將無土栽培的技術與方法傾囊相授於村民們,細心解答村民們在種植上遇到的各種問題。經過2-3個月的調研,專家們幫助種植戶們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列出了關於新疆設施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相關建議。「我們所做的雖然不能完全使新疆人民脫離困境,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來的效果還是挺不錯的。」高麗紅對此次天山之行做出總結。脫貧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這不僅需要專家們引進的科學技術,更需要村民們的耐心與決心,相信在不久後,南疆四地州的村民們都能夠摘掉貧窮的帽子。
寧夏之行——優化技術,開源節流
為響應「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高麗紅參與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扶貧行動。
「我們幫村民們脫貧,無非是將專業科學的技術傳授給村民們,讓他們能夠減少成本投入的同時也能增加收入來源。」高麗紅談到自己的扶貧心得,「比如寧夏的土壤質量不好,我們就想辦法提高土壤質量,向村民們引進蔬菜秸稈原位還田技術以及肥灌技術,這樣一來,既能減少村民們的成本投入也能減少他們的勞動投入。」高麗紅和同事們還提出了村民們採摘作業出現的低效率問題,並且向他們提出建議——增加種植行距,使形成一個作業平臺,減輕採摘搬運負擔。根據呈現出的效果,專家們的建議大大提高了村民們的勞動效率。
高麗紅在寧夏地區的科技扶貧工作持續至今,和同事們一起主要幫助村民們提升土壤質量、在減工減力減少成本的同時提升種植品質,以及栽培高質量番茄,打造專屬寧夏的品牌番茄。
脫貧之路雖漫長,但在不斷摸索中前行,從中收穫的希望、驚喜與欣慰對於高麗紅團隊以及村民們來說都是無可替代的。
甘肅舟曲調研——
揚長避短,打造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
2020年1月4日—6日,受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委託,中國農業大學組織了食用菌栽培、畜牧養殖、溫室設計、蔬菜種植和農業產業規劃設計等相關行業的專家7人前往甘肅舟曲縣進行考察調研。高麗紅是專家組成員之一。
關於舟曲,她說:「舟曲縣雖然自然災害頻發,水資源緊缺,土壤貧瘠,交通也不便利,但是它的氣候不錯,特色資源豐富,也具有地方特色產業優勢。」
短短幾日,從調研到規劃,專家組一刻也閒不下來。「我們最終採取『揚長避短』的策略——重點推進『三土(嶺藏雞、中華蜂蜜、土豬)一羊(羊肚菌)』等地標性產品,利用舟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天然綠色的特色山野菜。」高麗紅說。她和同事們一致認為應該打造出專屬舟曲的特色農產品品牌,甚至讓舟曲的優勢壓倒劣勢,這樣才能讓舟曲一步步摘掉貧困的帽子。「
能說會練才是真把式,高麗紅和同事們針對羊肚菌還摸索出幾套菌菜輪作的土地高效利用種植模式,來幫助村民們提高種植效率和提升農產品質量。除此以外,專家們針對舟曲農業的各方面提出了詳細具體的優化方案,供村民們實施執行。僅僅幾日,讓專業知識和科技力量在舟曲大放異彩。
高麗紅的足跡不止遍布新疆南疆、寧夏、甘肅舟曲,還有河北尚義、內蒙赤峰等地,經歷過惡劣的天氣環境、看見過荒涼的的大漠戈壁,也欣賞過美麗的自然風景、聽見過誠摯的感激話語。這些足跡變成高老師的經驗,在授課過程中,她十分注重把這些生產一線的部分知識融入到平時知識的講解中,讓學生更感興趣。中國的扶貧之路,在像高麗紅一樣的科技扶貧戰士的帶領下,曙光在望。筆者只能用單薄語言,向扶貧戰士們,致以崇高敬意!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向我們的教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來源:園藝學院
原標題:《立德樹人好老師 | 高麗紅:專業技能讓貧瘠土地大放異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