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臘八不吃娘家飯,春節不拜丈家墳,為啥?女婿不能上墳嗎?

2021-02-08 老張侃三農

現在是三九,一年中最寒冷時期。三九和四九冰上走,家中老狗蜷縮在窩中,院中臘梅在冰雪中綻放,飲酒吃肉,別是番意境。古人最喜歡冬季在河邊酒肆,賞雪觀花,吟詩作對,逸趣橫生的冰上遊戲給枯燥冬天添了些許暖意。在現代社會,人們忙於工作,無暇去享受古人在冬季的樂趣。

三九過後是四九,四九當中遇大寒,大寒巧遇臘八節,來年必是大豐年。按照我國傳統曆法,今年臘八和大寒是同天,臘八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大寒是自然年中最後的節氣。過了大寒,新的節氣輪迴就會開啟,立春到,驚雷響,萬物生。

俗語:「臘八不吃娘家飯,春節不拜丈家墳」意思很簡單:臘八節不要去娘家門上吃飯,春節不要去丈人門上拜墳。雖然俗語簡單,但其中道理蘊含的是我國傳統文化要求。

臘八節三層含義:一是臘者更迭換新,寓意辭舊迎新,過了臘八就是年;二是臘者同獵,寓意追趕捕捉獵物,用獵物祭拜祖先;三是臘者祈求,祈求五穀豐登,倉廩充沛,病患早消。臘八節習俗有喝臘八粥、跳儺舞、祭祖、做臘八蒜等,真正傳下的只有臘八粥和臘八蒜。臘八不吃娘家飯源於一句俗語:臘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輩輩還不起,意思是吃了娘家飯,娘家經濟情況就下降。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傳統節日,圍繞春節的傳統習俗數不勝數。不管是近在咫尺,還是遠在千裡,都會回家和家人團聚。不過按今年疫情發展看,能回家的人相對有限,就地過年人比例會相對高。不管怎樣都要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和核酸檢測工作。

春節祭祖一方面是表達對逝者哀思,緬懷逝者;另一方面是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希望。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孝道尤其重要,每逢重要節日就要上墳祭祖,上墳祭祖根據最忌諱就是外姓人上墳,女婿春節不能祭拜祖先。若家中無子嗣,由同姓親族代為祭拜或同輩老人祭拜,同輩老人祭拜不磕頭,燒紙緬懷即可。在我國農村,春節祭拜大都是家族出動拜墳,不存在無人祭拜的情況。

臘八不吃娘家飯和春節不拜丈家墳是有失偏頗的,是古代男尊女卑思想體現。女性外嫁不是家中人,臘八、春節等重要節日不能出現在家中,現代社會講究男女平等,女性外嫁同樣會贍養父母,因此臘八不吃娘家飯則不妥;女婿不拜丈家墳原因是外姓,拜墳是同姓血緣關係祭拜,外姓不拜祖墳是傳統習俗,現代社會女婿能頂半個兒,因此女婿不拜丈家墳要分情況看待。

時代在發展,習俗要與時俱進,保留傳統習俗的同時,要因地制宜,不能固化習俗。女兒和女婿同樣是家庭成員,不要區別對待。當然,女兒能否吃到娘家臘八飯,女婿能否春節祭拜丈家墳,要結合當地習俗,尊重老人意見,不能引發矛盾衝突。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女婿上墳有啥結果
    而今天咱們要討論的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就是一句關於農村習俗的俗語,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來了解下。進門與妻不同床這頭半句說的是,如果丈夫和妻子在回丈人家的時候,是禁止和妻子同床共枕的,是需要各睡各的床。
  • 俗話說:「出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啥講究?
    特別是作為女婿而言,當到丈人家更加應該注意。就比如人們常說的「出門不與妻同房,出門不拜丈家墳」。這是指什麼意思,作為女婿該不該上墳?作為女婿每次回到丈母娘家都是比較注意各方面行為和言語的,畢竟是跟妻子回她的娘家。而很多時候妻子和丈夫又不是一個地方的農村,有的甚至距離幾千公裡。
  • 俗語:歸寧不與夫同床,出門不上丈人墳,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歸寧不與夫同床,出門不上丈人墳」意思是:結婚後女兒和女婿回娘家省親,夫妻二人不能同床,女婿不能在重要節日祭拜丈人家祖墳。歸寧狹義上指女兒剛結婚和女婿拜謁家族親屬,廣義上指任意時間段女婿和女兒回娘家。在古代社會中,交通不便,遠嫁的話,女兒很可能基本和家人見不到面,因此有些地區流行哭嫁。
  • 農村俗語「荒田不讓女婿種,丈墳不讓女兒上」啥意思?老農這樣說
    又不是不給費用,後來媳婦說了一句話,咱爹說了「荒田不讓女婿種,丈墳不讓女兒上」,筆者很是納悶,這又是哪方的說辭,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這是在過去農村比較盛行的一句話。 荒田不讓女婿種 意思就是,就算有荒著的土地也不會讓女婿過來種。
  • 風水大師:歸寧不與夫同床,出門不上丈人墳,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歸寧不與夫同床,出門不上丈人墳」意思是:結婚後女兒和女婿回娘家省親,夫妻二人不能同床,女婿不能在重要節日祭拜丈人家祖墳。歸寧狹義上指女兒剛結婚和女婿拜謁家族親屬,廣義上指任意時間段女婿和女兒回娘家。
  • 農村俗語「女婿同睡女兒房,不是家敗就人亡」,啥意思?有理嗎?
    ,而在春節正月期間,除了這些習俗外,在農村還有「回娘家」的習俗,這個回娘家主要說的就是外嫁的女兒會在初二或者初三返回到自己的父母家進行拜會,而與此同行的還有女婿和外孫或者外孫女,這個習俗因為是「百善孝為先」的一種體現,所以延續了也幾千年。
  • 俗語:「女婿同睡女兒房,不是家敗就人亡是」說的啥?
    當女婿變得輕車熟路不再新時,也有句老話:「窮死不耕丈人田」,是說女婿再窮,最好也不要端丈人家飯碗,因為這樣日子可能會過得不愉快,雖說不見得全都如此,但生活中是存在的。如果出嫁,女兒女婿回娘家,也有句相關俗語叫做:「女婿同睡女兒房,不是家敗就人亡」,說的是啥呢?
  • 為什麼初二去娘家有什麼來歷 臨沂人回娘家帶這些禮物
    每年春節,正月初二是女兒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女兒回娘家拜年很多地方的習俗和講究都有一些不同,比如說帶什麼禮物,在娘家能不能吃晚飯,能不能在娘家過夜都有講究和說法。小編為您整理山東一些地方回娘家的習俗,您可以從中多了解一些。   串親是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 女兒女婿在娘家行房惹祖宗發怒禍及子孫,所以出嫁女不能在娘家過年?
    今天因為「出嫁女不能在娘家過年」這條熱搜,我和老Z討論了一番,他寫了這一篇,一家之言,僅代表我倆的觀點,三觀不同很正常,大家估且看看,若有不同觀點可討論,若人身攻擊拉黑不送,大過年的,大家都和和氣氣哈。以下是我先生寫的正文:這兩天,不少地方提前回娘家的女兒們,弄了一肚子氣——不少人發了毒誓,跟娘家「斷交」。啥情況捏?
  • 俗語「正月拜四不拜五」,啥意思?春節還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俗語「正月拜四不拜五」,啥意思?春節還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現在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進入了後工業的時代,以農耕為主的社會形態,已經和我們漸行漸遠。而一些春節習俗,在與時俱進的思想大潮裡,也開始被人們遺忘,今天我們聊起的這個話題,很多朋友可能都不知道,你們可以了解一下,作為日後茶餘飯後的笑資吧。俗語「正月拜四不拜五」,我們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在正月拜親訪友,會選擇大年初四這一天,而避開正月初五。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 正月初二,為啥不能洗衣服?
    進廟後,他什麼菩薩都不拜,單摸到財神爺像前,倒頭便拜,口裡禱求財神爺賜財。趙公元帥見是一個叫化子,心裡想連香燭都捨不得點,還來求財?天下有那麼多窮叫化子,我能接濟得過來嗎?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認為財神總會救濟窮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財何用?便不住地拜。這時,財神娘娘動了惻側隱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財神夫君,勸他發發善心給這叫化子一點施捨。可財神爺不理睬,打了兩個哈欠又閉上了眼睛。
  • 大年初二回娘家,濟南這些習俗你竟然不知道!
    娘家的準備也很有意思,年夜的餃子,至少是初二晚上「送年」的餃子,是要給女兒留一些回來吃的,因為以前當媳婦的在家裡地位低,有吃不飽的可能,回娘家總要添補一下吧。女婿一般是要吃六個荷包蛋的,在「雞蛋就是好東西」的年代,六個荷包蛋就是對女婿的最高禮遇。春節前幾天,出了門子(結了婚)的閨女要跟丈夫回娘家送節禮。
  • 農村俗語:「女婿上床,家破人亡」說的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野花上床,家破人亡」,這個號老話還是很容易理解的,也是對於婚姻不忠要付出的代價,而這裡所說的女婿上床又說的是幾個意思呢,其實說的是出嫁之後的閨女回娘家,是不能和丈夫同床睡覺的,雖然這是一種過去的說法,但貌似現在有一些地區,確實還有這樣的講究,只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這樣的習俗變的越來越少了,為什麼有回娘家之後,出嫁閨女和女婿不能同床的說法呢?
  • 福州特色風俗:女兒女婿春節前回娘家送年禮(圖)
    建隆/漫畫  東南網2月1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李帥) 昨天,本報以《小年忙祭灶福州年味到》為題,報導了福州市高橋支路的一戶老福州人家如何用傳統方式祭灶,原汁原味的福州春節習俗讓許多讀者感到特別親切
  • 「再回娘家就離婚,也不嫌丟人」「小姑子總住娘家不丟人嗎」
    回娘家對嗎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腦海中總有一種傳統觀念,那就是女人嫁出去之後,動不動的往娘家跑了,更別說長期住下去,如果真這麼做了,肯定會被別人說閒話。咱也不知道這是啥道理,但總有人一直盲目跟風。雖說嫁到別人家去了,但終究是娘家的女兒,住一段時間又怎麼了?有錯嗎?
  • 「閨女上墳,娘家無人」,這句話說的什麼意思?並非是老祖宗迷信
    舉例來說,我們常聽到「閨女上墳,娘家無人」,大家都知道他有什麼道理嗎?古時候的女子出嫁後基本不會與娘家有太多的聯繫,甚至有些女子出嫁後也不會有機會與家人見面,而且古代的女子出嫁后姓也要跟著夫家,而姓則是家族傳承的基礎,在古人看來,只有男人才能繼承香火,所以對那些男人來說,在那時,就會被人瞧不起,因為改換妻子的姓,就等於讓家族的香火斷了,這是大不孝之舉。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擁有五千年文化底蘊的中華民族,各種民俗活動也是各種各樣,譬如已經臨近的春節,與其相關的活動還有貼春聯、吃年夜飯、熬年、拜年等,但是作為文化底蘊豐厚的中華民族,這些民俗活動只是一部分而已,除去民間傳統的習俗之外,還有一種特殊而低調的文化傳承,那就是民間的俗語。
  • 故事|臘八飯
    又是臘八時節,一年年的時日過得也算是極快的,轉眼春節將至。每個節日,總是會懷念起很多人,很多事。臘八節,想起奶奶,我想不是因為奶奶記在心裡有多深,斯人已逝,已放下;只是這舌尖要比心還要深情,說起臘八飯,其僅以奶奶做的臘八飯為所有之參考標準,時光流逝,放下了生老病死,卻放不下回憶裡的味道,人生百味,且不如回味吧!
  • 俗語「脹死的女婿,飢餓死姑爺」是什麼意思?你一定感同身受
    「脹死的女婿,飢餓死姑爺」這是古代的一句俗語,多數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女婿」和「姑爺」指的是一個人,即女兒的丈夫,如此看來,俗語的意思豈不是前後矛盾?其實不然,在古代「女婿」和「姑爺」的稱呼有一個特定語境,不是隨便能稱呼的。
  • 大年初二有那些習俗和禁忌,你造嗎?
    按照中國春節的習俗,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那麼大年初二都有哪些習俗?有什麼禁忌呢?下小呆給大家盤點大年初二有哪些習俗,正月初二有什麼禁忌。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