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三九,一年中最寒冷時期。三九和四九冰上走,家中老狗蜷縮在窩中,院中臘梅在冰雪中綻放,飲酒吃肉,別是番意境。古人最喜歡冬季在河邊酒肆,賞雪觀花,吟詩作對,逸趣橫生的冰上遊戲給枯燥冬天添了些許暖意。在現代社會,人們忙於工作,無暇去享受古人在冬季的樂趣。
三九過後是四九,四九當中遇大寒,大寒巧遇臘八節,來年必是大豐年。按照我國傳統曆法,今年臘八和大寒是同天,臘八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大寒是自然年中最後的節氣。過了大寒,新的節氣輪迴就會開啟,立春到,驚雷響,萬物生。
俗語:「臘八不吃娘家飯,春節不拜丈家墳」意思很簡單:臘八節不要去娘家門上吃飯,春節不要去丈人門上拜墳。雖然俗語簡單,但其中道理蘊含的是我國傳統文化要求。
臘八節三層含義:一是臘者更迭換新,寓意辭舊迎新,過了臘八就是年;二是臘者同獵,寓意追趕捕捉獵物,用獵物祭拜祖先;三是臘者祈求,祈求五穀豐登,倉廩充沛,病患早消。臘八節習俗有喝臘八粥、跳儺舞、祭祖、做臘八蒜等,真正傳下的只有臘八粥和臘八蒜。臘八不吃娘家飯源於一句俗語:臘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輩輩還不起,意思是吃了娘家飯,娘家經濟情況就下降。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傳統節日,圍繞春節的傳統習俗數不勝數。不管是近在咫尺,還是遠在千裡,都會回家和家人團聚。不過按今年疫情發展看,能回家的人相對有限,就地過年人比例會相對高。不管怎樣都要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和核酸檢測工作。
春節祭祖一方面是表達對逝者哀思,緬懷逝者;另一方面是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希望。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孝道尤其重要,每逢重要節日就要上墳祭祖,上墳祭祖根據最忌諱就是外姓人上墳,女婿春節不能祭拜祖先。若家中無子嗣,由同姓親族代為祭拜或同輩老人祭拜,同輩老人祭拜不磕頭,燒紙緬懷即可。在我國農村,春節祭拜大都是家族出動拜墳,不存在無人祭拜的情況。
臘八不吃娘家飯和春節不拜丈家墳是有失偏頗的,是古代男尊女卑思想體現。女性外嫁不是家中人,臘八、春節等重要節日不能出現在家中,現代社會講究男女平等,女性外嫁同樣會贍養父母,因此臘八不吃娘家飯則不妥;女婿不拜丈家墳原因是外姓,拜墳是同姓血緣關係祭拜,外姓不拜祖墳是傳統習俗,現代社會女婿能頂半個兒,因此女婿不拜丈家墳要分情況看待。
時代在發展,習俗要與時俱進,保留傳統習俗的同時,要因地制宜,不能固化習俗。女兒和女婿同樣是家庭成員,不要區別對待。當然,女兒能否吃到娘家臘八飯,女婿能否春節祭拜丈家墳,要結合當地習俗,尊重老人意見,不能引發矛盾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