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中國內地上映的電視劇《傾城之戀》,根據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上海,家族走向衰亡後的白家六小姐白流蘇(陳數飾演)嫁給了唐家少爺唐一元(王學兵飾演),但是由於結婚之前並不了解唐家少爺的性子,所以結婚以後,整天花天酒地、沾花惹草的唐一元徹底傷透白流蘇的心。
最終,白流蘇頂著家族和世俗的壓力,果斷的結束了這一段本不該開始的婚姻。但是面對充斥著勢力二字的哥哥嫂嫂卻並未心疼流蘇的遭遇,這讓流蘇的徹底的破碎了,所以她決定還是要找一個能夠靠得住的男人過安穩的生活。此時,經歷過生活折磨的範柳原突然從窮小子變成了百萬富翁,然而感情上的失意,讓他對生活失去了期望,同樣淪為玩世不恭的浪蕩子弟。
也許是二人的緣分不淺,當氣質不凡的白流蘇出現在範柳原面前的時候,範柳原突然動情了,但是此時,二人的初衷卻沒有恰合,白流蘇想要一段穩定的婚姻,範柳原卻不想走入婚姻的領域。適時,太平洋戰爭爆發,二人就在這場戰役中真正走到一起。故事的大體情節就是這樣,電視劇對小說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編,但是對白流蘇這一女性形象的演繹卻是我印象最深的。
女主陳數的選擇應該就是本劇最成功的地方,陳數的氣質讓人能聯想到張愛玲本人那自傲不凡高貴氣質。看過張愛玲本人照片的應該第一眼就會被她高貴的氣質所吸引。張愛玲生活在傳統舊家族,新時代的到來使得傳統舊家族的勢力在不斷沒落,而白流蘇的出身與張愛玲的出身如出一轍,白流蘇就是張愛玲自身影子的真實寫照,將自己的經歷融入到主人公白流蘇的身上,她與白流蘇一樣被命運、家庭放置在中西文明交錯的「夾縫」當中,同樣有香港之行。張愛玲將自己的命運寄托在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上,在自己的作品中尋找自己命運的出口,將自己生命中的憂愁寄寓在自己筆下的文字當中。我們接下來談談白流蘇身上影射出來的張愛玲的影子。
張愛玲的第一段婚姻與白流蘇的婚姻一樣,同樣是丈夫婚內沾花惹草,最後也是是以二人婚姻關係破裂而告終。我們在這裡不好斷論為何會失敗,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張愛玲結婚時太過年輕,太過衝動,不聽姑姑張茂淵的勸阻,毅然決然要嫁給大自己十幾歲的胡蘭成,事實證明姑姑的看法是對的,張愛玲註定與胡蘭成走不到最後,花言巧語的男人總是只在那時那刻把你捧在手心,讓你產生錯覺,除了張愛玲以外,胡蘭成在外面可能有無數個可以訴說花言巧語的女人。
其實,這其中的原因不難探析,張愛玲也是普通人,她和我們一樣可能無法從感情的甜蜜中跳脫出來,更何況,胡蘭成是一個花言巧語的男人。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會有判斷失誤的時候,總會有看不清人的內心一面的時候,面對情場老手的花言巧語,年紀輕輕的女孩子很容易就掉入了別人早就設計好的陷阱,到最後只剩下自己的沒有人的房間裡獨自哭泣,以前的回憶在此時不斷湧上心頭,變成一把把鋒利的刀,狠狠的割在自己的心上,留下歲月也無法抹去的傷痕。所以在被傷害以後,張愛玲藉助白流蘇這一人物角色,傾吐自己的真心,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個真心真意、靠得住的男人過一輩子。
經歷過與唐一元失敗的婚姻,白流蘇成長了,更確切的說,說張愛玲成長了,白流蘇被範柳原利用手段調來香港,這期間,她雖然感受到了範柳原的真心,但是範柳原從未向自己表明最終的想法,白流蘇也許自己非常清楚,自己已經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大小姐,現在自己的境遇頂多算是情婦。我們都知道,情婦在中國的口碑是非常不好的,她們破壞別人完整的家庭,導致一個完整的家庭妻離子散,甚至一提到情婦,人人切齒唾之。
但是其實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對情婦有兩面性看法,她既反對情婦的存在,也同情情婦的處境,情婦的境遇往往具有不確定性,也許今天還甜蜜似火,明天就被正牌妻子滿街找打。這種「不確定性」讓她們急需找到自我的「地位」,這種急切導致她們越來越自私。白流蘇不能接受這種「既不像愛,又不像嫖,不夠健康,又不夠病態,缺乏主題的明朗性」的關係狀態,白流蘇對範柳原的猜忌,就體現出她自私的一面。
儘管白流蘇是張愛玲塑造出來的人物,儘管白流蘇只存在於《傾城之戀》中,但是生活中也許還有很多與白流蘇相似的故事正在發生著。張愛玲就是將許多微小的故事濃縮在某個小說人物身上,通過這個人物,我們能夠看到許許多多生活中相似的觸發點,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