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道異物梗塞與海氏手法

2021-02-13 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


呼吸氣道的機械性阻塞,可以說是日常生活中最為直接而多見的。因此,近些年來呼吸的復甦,或者說是異物堵塞呼吸道的氣管異物,已引起高度重視。以前認為,只有幼小的兒童,可以因為吃東西不當而造成的氣管異物。而在當今現實生活中,卻是老年人吃東西不當而造成的氣管異物,所佔的比例最高!


(一)現場急救與海氏手法

氣道異物梗塞,傷病人發病突然,病情嚴重,短時間危及生命,急救的措施應是現場使用簡單易行、實用性強的、不藉助醫療設備的手法立即將異物排出氣道,暢通氣道,使呼吸氣體得以進出。

對於氣道異物的處理,在現場主要採用「腹部衝擊法」。這種搶救方法,是美國著名醫學家亨利"海氏教授(Henry J Heimlich)發明的。該法利用衝擊腹部—膈肌軟組織,被突然的衝擊,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長驅直入氣管,將堵塞氣管、喉部的食物塊等異物驅除。

1974年有人用海氏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成功地搶救了一位婦女。一位老人晚餐時雞塊卡在了喉部,呼吸困難有窒息,生命垂危。一位70歲的鄰居,他剛剛在報上讀到了這個急救方法,現場採用此法搶救,即獲成功,後來,又有一位6歲兒童,用此法成功地搶救了一位5歲兒童的氣管異物。自此,海氏急救法風靡美國,無論老人還是兒童,發生氣道異物後,採用這種方法效果明顯。美國新聞片、書報雜誌爭相介紹,該法由此廣泛普及。因此,掌握這種急救方法,將在危急中搶救更多的生命。

具體救治方法:

腹部手拳衝擊法:又稱Heimlich急救法。方法是通過手拳衝擊腹部時,使腹壓升高,膈肌抬高,胸腔壓力瞬間增高后,迫使肺內空氣排出,形成人工咳嗽,使呼吸道內的異物上移或驅出。

(1)立位腹部衝擊法 適用於意識清楚的患者。

取立位,急救者站在患者背後,給患者彎腰頭部前傾,以雙臂環繞其腰,一手握拳,使拇指倒頂住其腹部正中線肚臍略向上方,遠離劍突尖。另一手緊握此拳以快速向內向上衝擊,將拳頭壓向患者腹部,連續6—10次,以造成人工咳嗽,驅出異物,每次衝擊應是獨立,有力的動作,注意施力方向,防止胸部和腹內臟器損傷。(見下圖)


(2).臥位腹部衝擊法:適用於意識不清的患者,另外,此法也可用於搶救者身體矮小,不能環抱住清醒者的腰部時。

將患者置於仰臥位,使頭後仰,開放氣道。急救者跪其大腿旁成騎跨在兩大腿上,以一手的掌根平放在其腹部正中線肚臍的略上方,不能觸及劍突。另一手直接放在第一隻手背上,兩手重疊,一起快速向內向上衝擊傷病者的腹部,連續6—10次,檢查異物是否排出在口腔內,若在口腔內,用手取異物法取出,若無,可用衝擊腹部6—10次進行檢查。(見下圖)


對於引起心跳呼吸驟停的嚴重傷病者,異物排出,要立刻進行CPR救法。

特別強調的是,此法還適用於溺水患者的救治。

(二)嬰幼兒呼吸道異物的現場

(1)背部拍擊法:將患兒騎跨並俯臥於急救者的胳臂上,頭低於軀幹,手握住其下頜,固定頭部,並將其胳臂放在急救者的大腿上,然後用另一手的掌握部用力拍擊患兒兩肩胛骨之間的背部4—6次。使呼吸道內壓驟然升高,有助於鬆動其異物和排出體外。

(2)胸部手指猛擊法:患兒取仰臥位,抱持於急救者手臂彎中,頭略低於軀幹,急救者用兩手指按壓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中線交界點一橫指處4—6次。必要時可與以上方法交替使用,直到異物排出或患兒失去知覺。

(3)自救法: 當發病時現場沒有其他人時,你可以稍稍彎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體上(如桌子邊緣、椅背、扶手欄杆等),對著這邊緣壓迫你的上腹部,快速向上衝擊,重複之,直至異物排出。當你異物卡喉時,切勿離開有其他人在場的房間,可用手指表示海姆立克徵象,以求救援。

(三)注意事項

1. 記得打120急救電話,並注意在電話裡說清具體的問題。

2. 即使異物出來了,也要去醫院檢查,防止暗傷的發生。

3. 以後吃東西要注意,不能吃的太快(喝的太急)。

相關焦點

  • 急救系列二——異物梗塞呼吸道的急救
    點擊上面的骨外帥田爸 輕鬆關注我呼吸道梗塞異物是指異物(食物或其他東西)梗塞在喉部或者氣管內,阻斷了空氣流通的通道,對於成年人而言,這個異物主要是食物,而小孩子可能是食物或者一些小物件。異物阻塞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患者會突然雙手抓脖子。如果沒有這種情況,可以觀察患者是否有以下症狀:不能說話,呼吸困難或者呼吸音粗,不能有力的咳嗽,皮膚嘴唇或者指甲變藍或變灰,變暗,意識不清。如果出現了異物梗塞,牢記以下原則。
  • 救命的Heimlich手法(附視頻)
    如何實施Heimlich手法急救Heimlich Maneuver Heimlich手法(也稱腹部推擠法,abdominalthrusts)是一個三步應急技術(emergency response technique)
  • 檳榔誤入氣道三年無人知,醫生提醒:請認真吃飯!
    醫生使用纖維支氣管鏡將異物取出於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趙子文團隊為羅阿姨行纖維支氣管鏡下異物取出術,纖支鏡下看到雙側支氣管都有炎症和肉芽,可能三年內檳榔在氣道內左右跑動。於是小心翼翼鏡下取物,由於經驗豐富且手法快準狠,手術僅用10分鐘便成功取出異物,果真是檳榔。
  • 中暑、溺水、氣道異物、心跳驟停、燙傷等6種急救方法要學會,關鍵...
    3、氣道異物的預防和急救氣道異物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一顆花生,一顆糖果都有可能引起寶寶氣道異物的發生,有時候情況一開始可能並不嚴重,但是家長亂處理反而讓孩子症狀加劇陷入危險:孩子吃花生被噎到,家長聽信網上傳言「倒掛法」,錯誤的急救方法最終導致孩子喪命
  • 氣管支氣管異物
    氣管、支氣管異物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以5歲以兒童多見。異物可分為以下3種:①植物性異物:如花生、瓜籽、穀粒和豆類。此類異物在支氣管內潮溼後膨脹,使阻塞加重。由於花生、豆類等含有游離脂肪酸,刺激呼吸道黏膜,使之發生炎症反應而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從而加重梗阻。②動物性異物:如牙齒、骨塊、魚刺等,支氣管反應較輕。
  • 氣道管理之球囊面罩、開放氣道、咽喉要道、氣道溼化
    首當其衝的是誤吸,在飽腹患者中更易出現,所以我們要用到Sellick手法來保護患者;其次不容大家忽視的是胃破裂,在通氣過程中如果患者突然出現的腹內壓升高的表現或者出現的腹部症狀的變化,大家要警惕胃破裂的可能。最後的最後,我們需要謹記的是通氣比插管通氣更重要!
  • 洗牙異物入歧途 氣管鏡下終取出
    日前,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溫桂蘭與副主任淦鑫通力合作從一位患者(江西新餘人)的右主氣道裡取出一個長約4釐米的針頭。近日,劉女士在私人診所清洗牙齒,在衝洗牙齒的過程中,一枚針頭誤入了劉女士的氣道。
  • 男童上半身腫脹似皮娃娃 竟是半粒花生堵住氣道所致
    伴隨著支氣管鏡從氣道內撤出,「元兇」也呈現在醫護人員眼前:竟是半粒花生。抓住肺內的「元兇」後,小雨當天就撤掉了呼吸機,在吸氧觀察兩天後順利轉入普通病房。氣道異物是兒童時期較為常見的意外事件,當異物進入肺內,阻塞氣道後,往往會出現肺氣腫、縱隔氣腫,嚴重時伴有皮下氣腫。
  • 第一章什麼是氣道
    第一章 什麼是氣道你或許聽說過武術上的「合氣道」,而對於「氣道」這一名詞,則並不感到那麼熟悉,可實際上,氣道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呼吸也好,對於外界刺激和傷害的抵禦也好,都離不開氣道的作用。
  • 氣道狹窄患者的圍術期麻醉管理
    氣道狹窄可造成呼吸困難、窒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其常見病因包括:氣道內新生物、氣道外腫瘤壓迫浸潤、氣道異物以及縱隔淋巴結轉移等。由於手術部位的特殊性,該類患者圍術期氣道管理尤為重要。(4)根據有無困難面罩通氣將困難氣道又分為非緊急氣道和緊急氣道:非緊急氣道:僅有困難氣管插管而無困難面罩通氣的情況。病人能夠維持滿意的通氣和氧合,能夠允許有充分的時間考慮其他建立氣道的方法。緊急氣道:只要存在困難面罩通氣,無論是否合併困難氣管插管,均屬緊急氣道。
  • 誤吞異物堵塞氣管牢記海姆立克急救法
    因楊梅核堵塞氣道時間太長,難以取出,李先生轉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呼吸內科就診。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內鏡治療團隊立即安排為患者行「支氣管鏡異物取出術」。考慮到果核的形狀使用異物鉗容易脫落,因此選取了使用異物網籃,把果核給「兜」出來。醫生非常嫻熟地小心翼翼地用網籃套住果核,再輕輕收緊,不出10秒鐘,楊梅核就被整個取出了。
  • 兒童氣管異物、胃腸道異物、下體異物,三大異物,哪一種最兇險?
    在臨床上,氣管異物是一種急症,如果異物堵塞大氣管,短時間內就可以因窒息而死亡。所以說,氣管異物是危險性最大的。因此,父母們要記住,不要給3歲以下的兒童吃帶殼的食物,如瓜子、花生、豆類等,不要讓孩子養成口含玩具的習慣,在孩子吃東西時,不要驚嚇或打罵孩子。此外,孩子哭鬧時,切不可往孩子口中塞食物,尤其是瓜子和花生米等堅果類食物。
  • 孩子誤食異物怎麼辦?
    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危險,孩子不小心吃了異物怎麼辦?孩子誤食異物很危險,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了解一下兒童誤食異物應該如何處理。此時切不可讓寶寶服瀉藥,如大頭針等異物,如果藥物作用使腸管蠕動加快,很可能使異物鉤到腸壁上,甚至引起腸壁穿孔。重要提示:有危險的尖銳物體,放在寶寶不易接觸的地方。
  • 氣道廓清技術(1)--概念及分類
    氣道廓清技術的宗旨是最大程度的降低氣道阻塞、感染和黏液淤阻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及對氣道和肺實質的破壞性影響。 氣道廓清技術的概念氣道廓清技術(Airway Clearance Therapy, ACT):ACT運用物理或機械方式作用於氣流,有助於氣管、支氣管內的分泌物排出,或促發咳嗽使痰液排出。呼吸訓練、體位引流、手法技術或機械裝置都可以用於改變氣流或促發咳嗽或起到類似於咳嗽樣的效果。
  • 接連發生孩子誤吞異物事件,家長該怎麼辦?
    說起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情時,王玉梅的臉上和語氣中透露著焦急,但同時,河南商報家有小寶的寶姨也能感受到她多多少少的無奈。對於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寶姨真的說過無數回了,可為何還是不斷有孩子因為誤吞異物而就醫,甚至險些喪命呢?歸根到底,寶姨覺得還是家長的注意力沒集中,又或者說預防工作沒做到位。
  • 年關將至,小心發生食道氣管異物
    且嬰幼兒和兒童常有嬉戲和口含異物的習慣,因其防禦咳嗽力弱、反射功能差,一旦嬉笑或啼哭時,可因深吸氣而將口腔中的物品吸入呼吸道。而一旦異物嗆入支氣管,則病情嚴重。  對此,專家提醒,市民在歡聲笑語、品嘗美酒佳餚度佳節之時,千萬別讓食道異物及氣管異物掃了興,乃至釀成慘禍。
  • 異物卡喉,幾個簡單動作就可以救你的命
    據鳳凰資訊報導,在我國,每年有近5萬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其中因吞咽異物或氣管異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兒童有近3000名。看看這些因異物窒息死亡人員數據如此龐大,我們不能馬虎大意,掉以輕心。那麼出現異物掉進氣管導致窒息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