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以什麼身材為美?

2021-02-22 國際儒學聯合會


  塑身美體,對很多現代女性來說可謂樂此不疲,古代女子也崇尚好身材,從先秦時以「體長」為美、以「細腰」為美,到漢魏時以「體輕」為美、唐朝以「豐腴」為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審美標準也各不相同……

  先秦時期北方女子以「體長」為美

  健身方式:勞動、跳舞

  代表美女:衛莊公夫人莊姜

  點評: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就北方中原地區而言,先秦時推崇「碩」或「頎」,用民間的俗話來說,就是「高個兒」,以「體長」為美。先秦高個子美女的代表人物是衛莊公的夫人莊姜。莊姜是齊國公主,出嫁時的婚禮場面很大,相當風光。《詩經·國風·衛風》中那首《碩人》,寫的就是莊姜出嫁場面,詩中兩次提到莊姜的身材:「碩人其頎」、「碩人敖敖」。碩人,即身材高大之人,而「頎」、「敖敖」,則進一步強調了莊姜的身材修長之美。而且,莊姜不只身材苗條,其手、脖子、皮膚、口、齒、眼都很漂亮:「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幾乎無處不美。

  《詩經·國風·唐風》中的《椒聊》詩中,也提到一名高個子女性:「彼其之子,碩大無朋」「彼其之子,碩大且篤」。從「無朋」和「且篤」用語上來看,這位採椒女,不只個高,還十分健康和豐滿。

  《椒聊》中的「彼其之子」到底是什麼人?文學界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此詩「欣婦人之宜子也」,是讚美女子碩大豐腴,健康多子;也有認為「彼其之子「非女子,乃男子」。事實上,在春秋時期,不論是女子還是男子,只有高大健康的人才有資格參評美女、帥哥。從位於今河南境內的鄭國、衛國到位於今天山東境內的齊國、山西境內的唐國,均流行這樣的審美觀。

  《詩經·國風·邶風》中《簡兮》詩,描寫了一女子在觀看盛大的「萬舞」表演時對領隊舞師的感覺:「碩人俁俁」,意思是舞師高大英武。

  其實,以高個為美的審美可追溯到殷商時期,如商朝最後一位國君紂王是當時公認的美男子,就是因為他個頭高大,此即《荀子·非相篇》中所謂:「古者桀紂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

  如何讓身材變碩、變頎?古人提倡的是多運動、多勞動,如《椒聊》的「彼其之子」,便是參加採椒勞動。此外,跳舞也是古人青睞的一項健美運動。《簡兮》中的舞師之所以有一個好身材,與其舞蹈鍛鍊是分不開的,「簡兮簡兮,方將萬舞。」

  先秦時期南方女子以「細腰」為美

  健身方式:節食、束帶

  代表美女:楚國宮妃

  點評: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

  先秦時期,在以楚國人為代表的南方人眼裡,高個兒似乎不再受到青睞,而是以「細腰」為美。「細腰」又叫「纖腰」「小腰」「柳腰」。據《韓非子·二柄》,韓非子在論述君王個人好惡對執政治國行為的影響時,引用了這樣的例子:「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意思是,楚王欣賞細腰之人,結果身邊人為了取悅於他,大多節食瘦身。

  楚靈王是春秋時出名的昏暴之君,他生前窮奢極欲,審美意識另類。《墨子·兼愛中》對其「細腰」癖好導致的後果記錄得更為具體:「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這番話直譯的意思是: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之人,所以靈王的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食,吸一口氣然後才系上腰帶,扶著牆然後才可以站起來。等到一年後,朝廷臣僚都飢瘦得面有黃黑之色。

  從《墨子》所記來看,楚王的細腰之好是針對男子來說的,但受影響最大的卻是楚國女子,她們紛紛在腰身上下功夫,故北宋詞人晏幾道《鷓鴣天》詩稱:「楚女腰肢越女腮。」楚王之好一出,楚國上下皆以「細腰」為美,所以細腰又叫「楚腰」。除了楚靈王,據說之前的楚莊王也「好細腰」。這種審美觀對後世帶來不小的影響。

  如何塑造出一個細腰之身?從《墨子》記載來看,古人有兩種方法:一是節食瘦身,所以楚國「多餓人」;二是束帶控制,「脅息然後帶」,就是這回事情。如今流行的減肥法,也是這類節食瘦身法。

  漢魏時期女子以「體輕」為美

  健身方式:跳舞

  代表美女:漢成帝皇后趙飛燕

  點評:腰骨纖細,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顫顫然。

  秦漢以後,女子好身材的標準又變化了,「體長」和「細腰」雖然仍有人欣賞,但貴族階層更喜歡身體輕柔纖弱——以「體輕」為美。

  從史料所記來看,漢朝後宮受寵嬪妃都是體輕者。如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嬌軀翩轉,極具韻律之美。戚夫人如果體重過大,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身材最出色的女子,應該是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身輕如燕,成語「環肥燕瘦」中的「燕瘦」,說的便是趙飛燕。身輕到何種程度?宋秦醇《趙飛燕別傳》稱:「趙後腰骨纖細,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也。」

這一時期出現的美女多是這種以「體輕」為美的輕體美女。如古代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便是「柳腰」,體態輕盈。王昭君本為漢元帝的宮妃,後來和親北疆,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此即「昭君出塞」故事之由來。

  體輕為美這一風尚對此後南北朝女子的塑體選擇也產生了影響,先秦時期的「碩人其頎」標準被這一時期的女性徹底放棄。據《南史》,南朝梁名將羊侃的藝伎張淨琬腰圍只有一尺六寸,能站在人的手掌上跳舞。此舞叫「掌中舞」,據說是趙飛燕的原創舞蹈作品。

  為什麼漢朝會以「體輕」為美?可能與東漢女史學家班昭的鼓吹有很大關係。她在《女誡·敬慎》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這句「女以弱為美」,導致整個魏晉六朝時期都崇尚「儀靜體閒,柔情綽態」。

  如何讓體態輕盈?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方式是跳舞。上述提到的戚夫人、趙飛燕、王昭君、張淨琬,無一不善舞,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唐朝時身材以「豐腴」為美

  健身方式:參加體育活動

  代表美女:唐玄宗寵妃楊玉環

  點評:其俗喜豐豔,雖肥不傷肉。

  唐朝一改之前的「細腰」和「體輕」,女子身材以「豐腴」為美,楊柳腰反而不被看好,唐朝美女無一不富態。如閻立本的《步輦圖》上,唐太宗周邊的侍女沒一個瘦的。時間越往後,繪畫中的唐朝仕女越豐滿。現代考古發現的盛唐壁畫中的女性形象也證實了這一點,個個豐腴,沒有一個瘦子。

  唐朝這一好身材標準的出現,也與上層人物的喜好不無關係。從《全唐書》所記文字來看,首先是皇帝直接否定了漢魏時的「細腰」,唐人所作的《兩階舞幹羽賦》稱:「吾君是以黜掌上之纖腰,弛庭中之妙戲。」

  在否定了細腰之美後,唐朝誕生了全新的「健美」理念——人以體壯為強,以健康為好,當時甚至朝廷選官時也強調健美。《新唐書·選舉志》記載,「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

  需要注意的是,唐朝以豐腴為美,並不等於以胖為美。在現存唐朝人物畫中,男子無一是「啤酒肚」,女子也沒有「懷孕腹」,身材比例都很合理,有一種自然的健康之美。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在唐朝時是備受推崇的代表性美女,《舊唐書·楊貴妃傳》評價她的美:「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

  「太真」是楊玉環的號,對她這種身材,明末清初文人方文的點評入木三分,他在《無題》詩中稱:「其俗喜豐豔,雖肥不傷肉。」

  如何讓身材豐滿且「雖肥不傷肉」?唐朝女子的方法是多參加體育活動。從唐朝壁畫上看,唐朝女性喜歡騎馬郊遊,還愛參加大型文體活動。據宋高承《事物紀原》,唐睿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正月十五,京城舉行「燃燈」活動,「長安少婦千餘人,於燈輪下踏歌……」至於唐朝以後,女子身材審美也有相應的特點,呈現多樣性,但基本上以「苗條」為美,與現代十分接近。

  【來源:《北京晚報》;作者:倪方六】

(責任編輯:馬奎)


相關焦點

  •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國古代女性以何為美?
    在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中,東方獨特的美女文化貫穿於各個朝代之中,不同的朝代對於何謂「美女」的判斷標準也大相逕庭,有人將其凝練地概括為「漢朝時以瘦小嬌弱為美,唐朝以豐腴肥胖為美,元朝美女則大都高大妖豔。」歷代風流雅士將關於美女的記述匯總起來,列舉出古代評價美女的一些標準。
  • 古代中國美女的三圍標準是什麼?
    三圍,是現代人衡量美女身材的一個標準。當今社會,女人的身材標準已經漸漸模糊,有的豐滿成熟,有的纖瘦清純,各有各的追求者。古代和現代的審美不同,男人最鍾愛丁香乳,觀音菩薩是女性最美標準。那麼古代中國人對女性的三圍有什麼要求呢?胸圍:古代中國人對女性的胸圍要求不高,對擁有一雙豐滿隆起的乳房的女性也頗不以為然。
  • 為變美,古代女人都做了什麼?鉛粉當粉底
    俗話說:「女為悅己者容。」女子對美的追求,絕沒有時間空間的界限,現代女性化妝品品種繁多,琳琅滿目。那沒有化妝品的古代,女子如何化妝呢?古代女子傅粉材料,分植物類的米粉和金屬類的鉛粉兩種。5.垂鬟與釵鬢指的是古代女子的髮型和髮飾。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窈窕」指女人身材好?小看古代男人了
    在很多人眼裡,古代先賢們多半都是些「迂腐」的老學者,腦子裡想的都是些三綱五常。但事實卻和大家想得不太一樣,這一點從古詩詞中就能看得出來。《詩經》作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一直是古代文人必讀甚至必背的典籍,但大家知道它收錄的第一首詩是什麼嗎?是愛情詩《關雎》。
  • 張馨予等女明星胖瘦引發爭議,是什麼決定了「以瘦為美」的審美觀
    △郎朗的太太吉娜在《天天向上》現場表演反手摸肚臍在越來越苛刻的世界裡,體重超過100斤就是女性的原罪,90斤往下的排骨架子才應該是女性共同的理想追求。「瘦」成了籠罩在當代女性的頭頂的魔咒。減肥,也成了當代女性為之奮鬥終生的重要事業。
  • 東方女性以瘦為美,西方女性認為有肌肉線條,身材曲線才是最美的
    由於我們東西方的審美觀點不同,對女性身材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東方人的觀點是以瘦為美,而對於西方人的觀點來說強健的體魄才是美的體現。在這裡不得不說,西方人覺得通過健身,讓身材既有肌肉線條,又有身材曲線,這樣才是最美的。
  • 在古人眼裡,裹小腳美在哪?古代女性為何裹小腳?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裹小腳的確是封建歷史的一部分糟粕,而且這一部分糟粕對於古代的女性而言,帶來的影響還是十足的。比如我們常說的四大美女當中,楊玉環就是典型的裹小腳,這樣的一種裹小腳的行為,不單單出現在宋朝,甚至在宋朝之前和宋朝之後都有過出現。
  • 古代女子美妝趣談:唐代女性的妝容之美,盡在文人「妝詩」中
    先秦時期的女性更在意自然美,《詩經·衛風·碩人》一詩,就描繪了這種天然去雕飾的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芊芊素手、唇紅齒白、膚白貌美、身材頎長,自古以來就是美女的重要標誌。「碩人」嫣然一笑即可動人心弦,秋波一轉就能攝人魂魄。
  • 男人眼裡的女性美
    男人眼裡的美很多時候是指外形,外表。尤其是古代封建社會,因為是男權社會,定義的女性美相比現代更狹隘些,什麼柳葉眉,櫻桃唇,削肩膀水蛇腰。也有更詩意些的:嘴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臉若銀盤,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
  • 中國古代女性褻衣,讓你長見識
    知道中國古代女性穿的內衣長啥樣嗎?今天,我們就穿過歷史的車輪,回到中國古代,認識中國古代女子內衣,了解古代女子的貼身秘密。較早的古代內衣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薄、不莊重」,「褻衣」可以簡單理解為「貼身內衣」。古代人對內衣的心態是隱晦迴避的。秦漢時期,內衣叫「抱腹」
  • 古代女性日常生活:琴棋書畫、待字閨中,均為貴族女子的專享
    古代女性日常生活:琴棋書畫、待字閨中,均為貴族女子的專享現代社會「男女平等」已經被寫入憲法,在長達60多年的積極貫徹下,女性的地位不僅完全實現了平等,而且在社會中也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但是在時間久遠的古代社會,由於封建禮制的強烈束縛,女性只能是男性的「附屬品」。
  • 古代女性如何保持身材?盤點不同時代「減肥」秘籍,健康之選是它
    導語:古代的女子也會像現在一樣保持身材嗎?答案是肯定的。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對於女子的審美,除了唐朝一段時間以豐滿為美外,一般都是追求身材苗條的。在男權社會裡,男人的審美,決定了女人的追求,所以在歷史上絕大多數朝代,古代女子都是追求身材苗條的。
  • 古代中國美女的三圍標準,竟然是這樣的
    讓共產黨戰勝了國民黨 | 南京大屠殺兇手40%是朝鮮人 | 紅衛兵現在都去哪兒了 | 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 | 古人如何避孕 |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 皇帝三宮六院,一晚上要睡幾位美女 | 古代美眉真的不穿內褲? | 一個古帝國養多少軍隊才夠正常打仗用的?  三圍,是現代人衡量美女身材的一個標準,那麼古代中國人對女性的三圍有什麼要求呢?
  • 女性身材線條的美,才會讓女性更加有優勢
    線條美,是女性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女性身材上的別致。任何女性都不應該在線條上讓自己處於劣勢,只有讓自己處於優勢,才會讓你成為女人堆裡的王,才會讓你的美在別致中呈現自己。這樣的美,在女性身上必不可少。讓女性腰部柔美的線條變的不平凡。腿部的破洞設計,會讓整體的美感多出一份優雅。優雅的美感,在這樣的柔軟中成為女性身材的誘惑,成為女性自己美得不同,讓女性更加有優勢。
  • 古代髮飾文化:女性頭戴髮釵興起於何時?聊聊古代的「髮釵」文化
    「美」是一種人生態度,跨越千年依然長盛不衰;「美」像鮮花爭奇鬥豔,四季輪迴依然馥鬱芬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美麗宣言。但歲月就像一把無情的刻刀,「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女性群體,雖然社會地位較低、家庭條件有限,但卻從來沒有喪失對美的追求。
  • 古代女性都穿什麼鞋?看完慶幸封建時代過去,女性地位提高……
    從遠古時期用獸皮或者樹皮樹葉當鞋,到現在各種款式和材質應有盡有,女性腳上的鞋經歷了太多的變遷。腳上小小鞋履的變遷史,也體現著女性的社會地位的變化……無論是壓迫女性的「三寸金蓮」,還是「形同高蹺」的花盆底,女性腳上的鞋一直都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接下來大開眼界的時間到,中國女性穿鞋史來了哦!
  • 維多妮亞身材管理器,激發女性美的天性
    維多妮亞身材管理器本著誠信品質擇優的理念,不斷地革新突破,設計出符合女性身體特徵的優質身材管理器,自誕生起就秉承國際視野,就將國際潮流元素融入其中。以東方女性的身體特徵和人體工程學為研發依據,對女性內衣的外型、材質等進行研究。結合科學的保健原理和精湛的製作工藝,植入了純天然植物能量元素,為現代女性塑造好身材、保持好身材,讓廣大女性發現自身的活力、自信、魅力。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女紅」對於中國古代女性意味著什麼?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女紅」對於中國古代女性意味著什麼?人類從懵懂的遠古時代發展到文明社會,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和演變。古代人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狀態,用自己的聰明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生活奇蹟。生活中誰也離不開衣、食、住、行。其中衣服從古至今的巨大變化,其實完全可以映襯出手工業發展的足跡。
  • 古代女性美膚秘訣:從千奇百怪的「面膜」,窺探古人的護膚理念
    古代女性的護膚理念與方法「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是古代文人對女性美的要求。但真正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又有幾人呢?「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只是一種理想中的美;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才是現實。
  • 古代大夫給女性把脈,診斷出喜脈的原理是什麼?
    我們在平時看電視劇時,常常會看古代的醫師在給女性看病時是通過把脈,而且他們通過把脈還可以判斷出女性是否懷孕,那現實生活中,真的可以通過把脈就得出「懷孕」的結果嗎?如果真的可以,那其中的原理又是什麼呢?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懷孕之後,身體會有什麼變化?如何判斷「懷孕」?現代女性一般發現自己「懷孕」都是有一個過程的。首先,她們會發現「大姨媽」長時間不來。然後,就會有所懷疑是不是自己已經「懷孕」了。但是僅僅通過「大姨媽」來不來是不能夠直接判斷「懷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