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登頂熱搜,賣豬比賣房掙錢?
根據牧原股份三季報計算,牧原每頭豬的利潤超過1700元,不少股民稱一頭豬=2瓶茅臺酒的利潤。收益如此可觀,也是吸引了大批房地產企業跨界入圈。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
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超過1000家。
近日,劉永好的這番言論讓很多消費者大呼不解,難道賣豬真的比賣房掙錢了?
其實房地產企業涉足養豬行業早有先例,早在2014年,萬達就宣布要在貴州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用來幫助當地群眾脫貧,但是2016年宣布放棄,理由是養豬投資太大,但是利潤太低。
2016年,恆大宣布要投資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農牧基地。
2018年5月,碧桂園發布「養豬事業部負責人」招聘信息,同年6月,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萬科也於今年正式殺入養豬戰場。今年3月份,萬科成立食品事業部,布局生豬養殖,5月,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豬場「招募令」
今年3月份,萬科成立食品事業部布局生豬養殖,5月份則面向社會招募生豬養殖行業優秀人才,7月,萬科收購利津華育養豬有限公司,可以說是動作不斷。
10月17日下午,鬱亮在萬科2020年度北方區域媒體交流會上,首次公開回應萬科養豬。他表示,不是因為豬肥房地產瘦,養豬業務是客戶配套的一部分,是萬科的一個小小嘗試。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 :
房地產商也面臨著一個壓力,怎麼通過多樣化經營來降低單一產業帶來的增長後勁乏力和高風險。我們國家肉蛋奶的需求量還是非常大,企業看到機會,想要進入這個市場,我覺得非常正常
房地產企業跨界養豬,是否是個好出路呢?在經歷兩年多的上漲周期後,9月以來,高企的豬肉價格開始出現鬆動,甚至有些地方開始重現十幾元的肉價,眾多剛剛跨行入局的企業是否又將面臨新的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 :
我個人覺得農業也確實需要資本投入,也需要長時間持續發展。但是如果要追求短時間的轉型,想把養豬行業作為房地產的轉型,如果沒有心理準備,將來未必能成功。
房產市場不景氣,豬肉價格卻一路上漲!
房產從業人員大批失業,養豬人年薪百萬!
其實房地產企業跨界養豬,看似跨度很大,實際上兩者也有一定的共通點。
地產與生豬養殖都是與國計民生緊密相聯的萬億市場,受政策的管控力度大,而這兩年的房價和豬肉的價格變化,想必大多數的朋友都有所耳聞。房子自從2019年到2020年期間那真的是不太好賣,不僅僅銷量上大打折扣,而且很多地方的樓盤也是以降價來換取更多的銷量。
可是豬肉的價格自從2019年中旬上漲之後,不管是豬肉的價格還是豬肉企業的股票幾乎都是一飛沖天。
一邊是房地產企業從業人員大量的失業,甚至多家房企因為資金鍊斷裂紛紛破產倒閉!
一邊是養豬的企業賺的盆滿缽滿,現在養豬人的收入未必比幹房地產的少。下圖是一則國內養豬行業領頭羊企業牧原食品股份的招聘信息。可以感受一下。
在金錢利益的誘惑之下,房地產企業越來越多的轉向了養豬市場。
首先房子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特別是城市的年輕朋友來講,那絕對是剛需,想要在城市裡面結婚基本上都離不開房子,但是由於2020年的特殊情況,城市裡邊新進的外地人口變少了,房價下跌也是自然而然的。
而豬肉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並不局限於城市,對於豬肉的需求也是生活中的剛性需求,而養豬這個行業在咱們普通人的眼裡通常是沒有賣房子看著高大上的,所以很多人其實尋找項目或者工作機會的時候,往往就不會去關注農副產品類的企業,更別說養豬了。
其實最近這兩年在咱們國內養殖生豬的收益是挺不錯的,尤其政府也在給與養豬的新企業創造相對寬鬆的政策和支持,這個時候正好趕上了很多房產賺不到錢的尷尬時期,房企本身經濟實力就比較雄厚,也有錢建設現代化的養豬場。
另外,又因為養豬和賣房同樣存在著「周期性」的概念,這對善於把握周期性和波動性的房企們來說,這兩份事業都一樣能發揮他們的長處!
「豬周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高——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
「房地產周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房價高——土地拍賣面積大增——新房源供應增加——銷售下跌房價走平——大量刺激去庫存——土地供應減少——房價上漲。
上下一對比,是不是毫無違和感?!
深諳房地產周期踩點和流程管控的天才房企,不去幹周期如此相似的養豬事業,還真是浪費了自己的專業性。
這就難怪萬科、恆大、碧桂園這些踩點高手,近兩年趁著豬肉價格高漲,紛紛入局開啟養豬大業。
一向善於炒作房價的開發商,現在轉行賣豬肉,那豬肉價格…
這個時候有很多網友提出了靈魂拷問:房企這麼擅長造勢炒高房價,那麼等他們進軍了豬肉市場後,豬肉是否也會被房企跟炒房子一樣炒的繼續上漲?
其實這一點大家完全不需要擔心,畢竟房子跟豬肉是完全不同屬性的商品。
房子是咱們普通老百姓在正常生活當中,能夠接觸到的保質期最長的物品,所以很多人囤了房子之後不賣,反正放在手裡也不會壞。
但豬肉卻恰恰相反,一般來講現在規模型的養豬場,生豬出欄之後就要宰殺,如果不能夠及時賣掉,就要進冷酷,冷庫儲藏口感會下降,同時就會影響賣出的價格。而壞掉的豬肉更是無法獲得任何收益,還要付出儲存的電費,保質期相對較短。
相反當大型的養豬場建的越來越多的同時,配送運輸業將得到更加快速的提升,所以豬肉的價格根本不給你留時間去炒。
房地產商都去組隊賣養豬賣豬肉了!
我們還傻傻的炒房子嗎?
如果看過上文有這種想法,倒也大可不必。
其實房地產企業跨界養豬,是否是個好出路,還是個存疑的事情。畢竟房地產周期和豬周期再像,那也只是表象想像,內在還是兩個概念的東西。
就像上文萬科總裁鬱亮說的,想找一個比房地產更賺錢的產業,沒那麼容易。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夕陽的行業,只有夕陽的企業,這放在樓市投資中也一樣。
沒有過時的投資品,只有過時的投資者。
12月6日,在2020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談到「為什麼很多企業轉型轉死了」時,說道:
「現在社會經濟形勢變化了,以前房地產開發商修房子會修大廚房,而現在年輕人都不進廚房,廚房成為擺設品,很多90後00後微波爐都不知道怎麼用,房地產企業、製造業要了解這種市場變化。」
他說了一句大實話。時代都進步到現在了,如果你還手裡握著主城的「老破大」和「老破小」,握著郊區的冷門房,握著非熱點城市的房子不撒手,還以為自己坐擁「了不得」的不動產,那才是真的跟不上時代。
樓市投資,就和房企嘗試跨界養豬一樣,也要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