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麗 SARI————印度女人的象徵

2021-02-08 印象有伽

        紗麗無疑是印度女性最喜愛的服裝之一。它是一塊未縫製的長布,通常5.5米長,上面有著固定的圖案。它突出了女性的曲線,而且中段(上半身)經常暴露在外。然而,穿著紗麗的方式可能因地而異。它在北方的方式穿裹可能與在南方的覆蓋方式略有不同。它有多種材質、設計和顏色可供選擇。紗麗通常與一件choli 短上衣一起穿著,上衣遮住了身體的上部,下面是襯裙,這有助於把紗麗的褶襉塞進去,使之保持在合適的位置。

紗麗的歷史:

     紗麗的歷史和起源似乎可以追溯到文明建立的時期。有證據表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婦女曾用一塊長布蓋住自己,可以做成褲子也可以搭在身上。然而,「sari」一詞來源於古印度語的「sattika」,在早期的佛教文獻中提到過。這個詞被縮短為sati,並進一步演化為sari。

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中發現的一尊雕像描繪了一位穿著像紗麗一樣的布的女祭司。紗麗過去是用褶皺的方式把兩條腿分開,形成類似褲裝的服裝。這基本上是為了幫助寺廟舞者的動作,也為了掩飾他們的羞怯。「dhoti」是印度最古老的覆蓋著的衣服,是紗麗的基礎。直到14世紀,男男女女都穿dhoti。

     早期的女神雕像顯示,紗麗披著一種性感的方式,就像一條「魚尾」,系在腰部,覆蓋在腿上,像一塊裝飾性的簾一樣延伸到腿前面。在那個時代,上半身要麼被部分遮蓋,要麼裸露。在南部的喀拉拉邦,人們仍然可以看到人們穿著傳統的紗麗,這是一種由lungi和披肩組成的兩件服裝。隨著穆斯林的到來,ghagra或襯裙被發現,衣服被縫合。

在那之前,印度教徒認為用針穿衣服是不潔淨的。

     短上衣choli起源於穆斯林和英國人。從那時起,莎麗就成熟了,現在人們開始嘗試許多新的風格。但紗麗的主要方面,如上衣和襯裙,一直延續到現代。因此從古至今,紗麗是提高印度女性美麗曲線的完美服裝。

民間故事:

      據說,這種紗麗是在一位富有想像力的紡織工的織布機上誕生的。他夢見女人。蓬鬆的頭髮。她的淚光閃閃。她柔軟的撫摸。他把這一切編織在一起。他不能停止想像。他編織了許多碼。

      印度的紗麗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它首先在《梨俱吠陀》中被提到,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學,寫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紗麗,最初是為男性和女性設計的,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持續穿著時間最長的衣服。

      每一款莎麗都有一個設計主題,通常都有一個故事來講述。紗麗的穿著主要特徵是由三面裝飾性的花邊連起來的。其中兩個花邊沿著紗麗的縱向兩側,第三個花邊包括紗麗的末端pallav。

        Pallav是兩個花邊相連的更寬、更密集的地方。這最後一件是紗麗的一部分,搭在肩上,掛在後面或前面。例如,如果兩個縱向花邊上繡有葉子的藤蔓,末端或帕拉維亞就會有一棵鬱鬱蔥蔥的樹,上面有很多葉子,甚至可能有一些花朵(腰果花等)。

      印度有豐富多樣的紡織傳統。印度紡織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流域文明。關於印度紡織品的第一個文學信息可以在《梨俱吠陀》中找到,它指的是紡織。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莎麗

印度的四個地區都因不同種類的紗麗而聞名:

北部

chikan-indian-fashion-sariBandhni(拉賈斯坦邦、古吉拉特邦):也被稱為扎染或Lehriya, Bandhni saris使用一種古老的技術,在把布綁成圖案之前,把它浸在染料浴中。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以這些鮮豔的扎染而聞名。Bandhni saris與節日、季節和儀式有關,有特殊的圖案和顏色。你還會發現它們裝飾著鏡子和珠子。

Chikan(勒克瑙)

赤坎刺繡是北方邦勒克瑙市的特產。它獨特的風格是在莫臥兒時期(16世紀到18世紀)發展起來的。它也被稱為Lakhnavi Chikankari。

kota doria(拉賈斯坦邦):

這種紗麗是以拉賈斯坦邦的一個小地區Kota的名字命名的,它使用的是一種精細的編織織物,織物本身帶有格子圖案。

這些紗麗非常精緻,輕盈,多孔,有助於表面裝飾技術,如扎染,手工印刷,刺繡,和貼花工作

Banarasi (Benaras):

Banarasi紗麗是新娘的必備品。

這種古典風格出現在莫臥兒時代。Banarasi saris的標誌性設計是一種狹窄的類似條紋的圖案——稱為Jhalar——沿著織物的內外花邊

Taant(孟加拉):

Taant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在織布機上製造的」。

也被稱為孟加拉棉紗麗,這是孟加拉婦女穿的傳統紗麗類型。丹特莎麗是所有棉花愛好者的必備品     

東部

Baluchari(西孟加拉):

Baluchari型的紗麗大約有200年的歷史。

這些紗麗由絲綢製成,在織布機上織成,其邊界描繪了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的故事。Baluchari紗麗只使用絲線,不使用zari。

Kantha(西孟加拉)

以其精緻的刺繡而聞名,Kantha紗麗是可辨認的裝飾圖案與一個運行的針。

這種藝術是西孟加拉邦的農村婦女的一種愛好,每一種Kantha sari都是辛勤勞動的結果。

南部

Kanchipuram (Tamilnadu):

Kanchipuram紗麗的特點是用鍍金的銀線織成優質的絲綢。坎奇普拉姆實際上是泰米爾納德邦的一個小鎮。該鎮驚人的紡織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

坎奇普拉姆沒有受到時尚潮流的影響,所以它仍然保持著傳統的編織風格和技術。這種紗麗的絲底比其他任何絲質紗麗都要厚,這使得它成為印度最昂貴的絲質紗麗。人們認為「蠶絲越重,質量越好」。Kanchipuram saris最常見的圖案是孔雀和鸚鵡。

Madisar (Tamilnadu):

Madisar是泰米爾納德邦婆羅門社區(僧侶和學者)所穿的一種紗麗。它是Iyer和Iyengar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婆羅門在任何重要場合都要穿Madisar紗麗——從結婚開始,接著是Seemandham(一種嬰兒洗禮儀式),重要的poojas(祈禱儀式),以及死亡儀式。它的長度是9碼,而不是普通的6碼。

西部

Bandhej(古吉拉特邦):

Bandhej saris使用古吉拉特風格的扎染。多色法是先在最淺的色度下工作,然後將織物打結,再用深的色度染色。

任何數量的配色方案都是合適的。紗麗的質量可以由點的大小來決定:點越小,越接近針頭的大小,紗麗的質量就越好。

Patola(古吉拉特邦):

一首流行的古吉拉特歌曲唱道:「哦,天哪,給我那些昂貴的帕託拉莎麗,上面畫著帕坦的孔雀。」像索尼婭·甘地、普裡揚卡·甘地和妮塔·安巴尼這樣的女主角比其他人更能理解歌詞。

帕託拉莎麗是最耗時和精緻的,因為他們有複雜的五色設計,在織布前,經緯線都是阻力染色。古吉拉特邦的帕坦每年只生產25到30種這種紗麗。它們的價格在10萬盧比到10萬盧比之間(大約2000美元到20000美元)!

Chanderi(中央邦):

來自中央邦的Chanderi sari很輕,適合印度夏季。它是由絲綢或細棉製成的。

相關焦點

  • 印度女人和紗麗
    走在印度城市的大街小巷裡,都會看見那些穿著色彩豔麗紗麗的印度女人,紗麗穿在她們身上特別彰顯出女性之美,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 知道「紗麗」,但你知道有那麼多種不同的「紗麗」嗎?
    在全球化的今天,印度或許是世界上為數不多還堅持穿著傳統服飾的國家。「紗麗」像是印度女性心中捨棄不了的一種情結,詮釋著她們對於審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  歷史上,亞歷山大大帝入侵印度時,有過改變印度婦女服裝的想法,但印度婦女還是偏愛無需針線縫製的紗麗。
  • 印度紗麗,攝人心魄的美豔!
    紗麗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畫中就常見身披紗麗的婦女形象。公元前327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親率大軍入侵印度西北部,一度萌發了強行改變印度婦女服飾的莫名想法,但是印度具有根深蒂固的傳統服飾文化,最終還是沒能扳動印度婦女酷愛無須針線縫製紗麗的固守傳統。
  • 印度紗麗的傳奇歷史
    「紗麗」一詞在梵語中意為「一塊布」。但是對於幾千年來一直以絲綢、棉質或亞麻紗麗裹身的印度婦女和少數男性來說,這些織物不僅僅是衣服那麼簡單。它們象徵著民族自豪感,是傳統(和前沿)設計與工藝的代表,也是印度29個邦存在巨大差異的典型例證。
  • 印度紗麗 -- 世界上最美的衣服
    公元前327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親率大軍入侵印度西北部,一度萌發了強行改變印度婦女服飾的莫名想法,但是印度具有根深蒂固的傳統服飾文化,最終還是沒能扳動印度婦女酷愛無須針線縫製紗麗的固守傳統。印度婦女的傳統服裝,大致上可以分為紗麗和旁遮比兩大類。
  • 印度紗麗
    據說,紗麗出自印度一位織布能手,他在長期織布與裁剪過程中,根據女性的體態,織出一種能裹住女性體態的服裝,而不需一針一線。
  • 印度紗麗起源於何?
    如從頭巾的包法上就可看出誰是印度教徒,誰是錫克教徒。 紗麗的歷史紗麗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畫中就常見身披紗麗的婦女形象。從公元前到現在一直保持原來的樣式,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公元前327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親率大軍入侵印度西北部,雖然歷時短暫,卻一度萌發了強行改變印度婦女服飾的莫名想法,最終還是沒能扳動印度婦女酷愛無須針線縫製紗麗的固守傳統。
  • 印度紗麗,東方美豔
    【微信MBAorg】    紗麗作為印度國服,承載著印度千百年來女性的獨特審美與絕妙生活的品位追求,就仿佛人們所讚譽的那樣「如果泰戈爾的詩裡有最高超的理想主義,那麼紗麗裡就有女人最美麗的情懷」輕薄飄逸,豔麗神採,欲遮還羞的美感,都令印度女性有著攝人心魄的美。
  • 世界最美的衣服——印度紗麗
  • 印度紗麗,您究竟懂多少?
    用絲綢製作的莎麗一般長5.5米,寬1.25米,兩側有滾邊,上面有刺繡。通常圍在長及足踝的襯裙上,從腰部圍到腳跟成筒裙狀,然後將末端下擺披搭在左肩或右肩。「紗麗」(Saree或Sari),是印度女性心中捨棄不了的一種情結,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以自己別具一格的創造力詮釋著他們對於生活、審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
  • 【生活】婉約性感的印度紗麗和它的穿法
    紗麗是印度最有特色的國服﹐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史詩《摩訶婆羅多》中就曾提到過它﹐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畫中能經常見到身披紗麗的婦女形象。據說,紗麗出自印度一位織布能手﹐他在長期織布與裁剪過程中﹐根據女性的體態﹐織出一種能裹住女性體態的服裝﹐而不需一針一線。  「紗麗」,是印度女性心中捨棄不了的一種情結,印度人以自己別具一格的創造力詮釋著他們對於生活、審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
  • ◢異域風情|美豔絕倫的印度紗麗
    紗麗 (又稱紗麗服)是印度傳統服飾。用印度絲綢製作的莎麗一般長5.5米,寬1.25米,兩側有滾邊,上面有刺繡。通常圍在長及足踝的襯裙上,從腰部圍到腳跟成筒裙狀,然後將末端下擺披搭在左肩或右肩。有人說「如果泰戈爾的詩裡有最高超的理想主義,那麼紗麗裡就有女人最美麗的情懷」,委實如此。紗麗之於印度女性,不啻漢服之於中國女性、奧黛之於越南女性、和服之於日本女性,雅致而又不落奢華,清婉而又不失莊重,無論在繁華的都市街區,還是在幽靜的鄉村巷弄,無論在婚喪宴席的重大場合,還是在上班勞作的日常生活,幾乎無處不能瞥見飄逸、妍麗的「紗麗」。
  • 甘尼仕分享:印度紗麗,原來這麼美!
    ——————————徜徉於印度的街頭巷尾,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卻是眼帘中不時掠過的印度女子身影,額間的朱點,深邃的眼神,略褐的膚色,襯著輕盈曼妙的傳統服飾「紗麗」,便自然交融出了一段浮想聯翩的天竺風韻。 「紗麗」(Saree或Sari),是印度女性心中捨棄不了的一種情結,印度人以自己別具一格的創造力詮釋著他們對於生活、審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有人說「如果泰戈爾的詩裡有最高超的理想主義,那麼紗麗裡就有女人最美麗的情懷」,委實如此。
  • 紗麗,印度一道移動的風景
    作為印度的傳統服飾,紗麗的歷史悠久;印度著名的史詩《摩訶婆羅多》曾提到一種繡有珍珠滾邊的紗麗,那是關於紗麗最早的文字記錄,距今有五千年歷史。這種久遠的存在已然根植於印度人的記憶中,仿若與生俱來,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以至於人們對它的由來模糊成一種傳說。
  • 印度傳統服飾紗麗,豔麗的色彩組合,華麗的刺繡
    紗麗深深植根於印度文化和傳統,這意味著不同的場合和特殊的事件,如婚禮和生日有不同的紗麗。顏色和裝飾也會因州而異!這就像一個全新的世界,華麗的刺繡,優雅的輪廓,和驚人的色彩組合,你不知道的。以下是印度的11種紗麗。
  • 印度女性的紗麗華麗美麗而華貴!閃耀的都是女兒淚
    創造性的顏色傳統上穿著華麗的印度新娘的形象在傳統的婆羅舞蹈的紅色紗麗印度美女歐洲女孩滿的紗麗,臉肖像美麗的印度新娘的頭與肩膀肖像美麗孟加拉印度印度教的女人面前,孤立多彩服飾控股面紗印度新娘在婚禮服裝和珠寶的特寫鏡頭印度婦女穿著一件黃色和藍色的衣服
  • 彩紗如虹印度街頭最美麗的風景 紗麗
    圖說:「紗麗」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印度「國服」。圖/沈安娜沒去印度之前,只從電影中見過身穿紗麗的印度女性十分漂亮。此行印度,無論在街頭、景點,或田間小道,隨時都有身穿紗麗的婦女出現眼前,赤、橙、黃、綠、青、藍、紫,繽紛的色彩,宛若彩虹,還有千變萬化的圖案、線條,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