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現代快報訊(記者 熊平平/文 劉暢 趙傑/攝)周一中午是南京人李昌的沙縣小吃時間,由於中午公司開會時間緊,他通常都會點一份醬香鴨腿飯和豬肚湯外賣,這是沙縣小吃店的經典套餐。
「沙縣小吃是我大學時代經常吃的食物,有很多回憶,工作後就會經常點。」李昌說,大學時是因為沙縣小吃價格便宜,但現在他看重的是沙縣小吃食物的品質。
李昌是眾多沙縣小吃顧客中的一位,讓人意外的是,因「中國最神秘組織」而聞名的沙縣小吃最大市場竟是在長三角,在滬蘇浙皖四地共有3.8萬家沙縣小吃門店,佔到全國總門店數的43%。
「長三角是中國小吃競爭最激烈的區域,本土江南小吃歷史悠久深入人心,沿著長江而下帶來了口味獨特的成都、武漢小吃,外加粵式小吃做工精美,眾多小吃都在長三角匯聚。」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沙縣小吃能夠在長三角市場站穩腳跟,當年費了很大力氣。
沙縣地處閩中,在隋唐之時,中原百姓不斷遷入,北方漢民族的麵食文化和南方閩越先民的米食文化在這裡融匯,各家各戶都有自己的手藝。當地很多小吃「傳兒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爭奪某個秘方傳人的官司在沙縣時有發生。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人多地少,沙縣村民開始在周邊城市以賣小吃謀生計,由此開啟了沙縣小吃逆襲成為國民美食頂流的開端。
最初,沙縣小吃只是在福州、廈門等省內城市經營。但隨著省內市場飽和,不滿足小市場的沙縣人,將目光瞄準了更廣闊的省外。
在走向省外時,沙縣小吃有三個方向:南下珠三角,北上長三角、北京及中部城市,漂洋過海在國外經營。
這一時期走出去的沙縣小吃業主,與沿海地區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契合,大量勞動力進城務工,而「一元進店、兩元吃飽、五元吃好」沙縣小吃正好滿足進城工人群體的喜愛,填補了中低端市場空白。
儘管長三角也是產業工人的聚集地,「但沙縣小吃在長三角,尤其是上海的徵途並沒有那麼順利」,張鑫表示,沙縣小吃知名度不夠,同時就餐環境也不是很好,很難進入當地主流餐飲市場。
2002年,為了打入長三角市場,敢拼敢闖的沙縣人用上了他們的「謀略」,調整了沙縣小吃過往經營策略。
當時沙縣專門派團隊去上海駐點,研究上海市場特徵,包括消費人群結構、口味、本土小吃、市場推廣手段等等。「我們結合上海市場特徵對沙縣小吃進行了本土化創新,重點對品牌和風味特色進行了大力宣傳。」張鑫表示。
"我們在上海城隍廟舉辦了兩天的沙縣小吃推介會,一下子就打開了局面。" 張鑫回憶道,當時請了上海各界來參與品嘗,獲得了十分好的效果。
經過兩年摸索與經營,2004 年,沙縣小吃在上海的店面達到1000多家,上海的成功,讓沙縣小吃迅速在長三角各類城市開枝散葉,其規模迅速超過珠三角地區,成為沙縣小吃最大市場。
徵服了長三角人的胃口,沙縣小吃江湖地位也由此奠定。
如今,南京街頭經常會看到升級後的沙縣小吃門店,店內環境實現了標準化、流程化管理,乾淨整潔。小吃集團負責人表示,當前沙縣小吃正在進行產業升級,未來的沙縣小吃會更美。
關鍵詞 >> 沙縣小吃,醬香鴨腿飯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