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剛開始做飯的新手,站在肉攤前都是一臉懵,不知道挑哪一種好,其實挑豬肉是有講究的,豬肉按部位不同,肥瘦有異,口感和烹飪方式也稍有不同,所以價格也不一。今天就來向您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學會辨別豬肉的部位,以後買肉也不怕小販以次充好啦!
首先我們來看一張豬肉的部位圖!
通過這張圖,可以清晰的看到豬肉的分布和各自的名稱叫法,後面我們會詳細的介紹各個部位的肉,大家可以對照著看。
在挑選豬肉的方面,推薦是原生態的黑豬肉。因為這種豬肉不僅綠色健康,而且肉質純天然。
例如雲南臨滄叫雨山黑豬肉,小腳小耳黑豬被列入國家級畜禽品類資源保護名錄,山林散養小腳豬肉,黑豬在山林間吃豬慄子、野草果,補充一些玉米原糧等自然生長。
生長周期至少14個月才算充足成熟,沒有人工的促生長,不添加任何激素飼料,純天然原生態。
梅花肉:又稱肩胛肉,因為肉質中間夾雜白色筋條和少許脂肪,形式梅花圖案,故得此名。它是豬身上口感最好的一塊肉,每隻豬身上只有五六斤,如果你不想花那麼多錢買牛排吃,可以選擇買一塊梅花肉,梅花肉肉質鮮美,油花豐富,肉質也相當嫩香,常煮不老,口感接近牛排。
裡脊肉:裡脊肉是豬肉中最嫩的一塊肉,約二十釐米長,呈扁圓形,內有細筋。是豬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丁、絲、條、塊等,適宜於各種烹調方法,也是肉鋪上搶手貨之一。
臀尖肉:臀尖肉位於臀部的上面,肉質鮮嫩,可用作代替裡脊肉來用。臀尖肉又分前臀尖和後臀尖肉,前臀尖是緊挨豬前腿,向上一點兒的部位,肉質會稍嫩,後臀尖,也就是屁股後腿向上一點的部位,肉會稍硬,纖維稍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