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千島湖,寒意頗濃。
昨天清晨6點多,千島湖秀水廣場上已經「人潮洶湧」,來自全國各地上萬名跑者齊聚這裡,參加2020魯能勝地千島湖馬拉松。
從2015年開始舉辦的千島湖馬拉松,堪稱浙江最早的賽事之一,它以風景優美,環境好著稱。2019年千島湖馬拉松賽事,被跑友們稱為「2019年最值得參加的十大馬拉松」之一,並榮獲中國田協馬拉松「金牌賽事」稱號。
千島湖馬拉松還有個非常可愛的名字——「湖亂跑」,而且每一屆千島湖馬拉松都會推出一個全新賽事主題。
「雖然有個『亂』字,但並不是說比賽沒有規則。」淳安縣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說,「亂」字的真實含義其實是讓每位參賽者在跑步過程中可領略千島湖「步步不同景,處處皆風光」的獨特魅力。
今年馬拉松的主題是「來跑千島湖,一起搗漿糊」。
組委會工作人員解釋說,希望讓每個人下定決心要來跑的動力,是擁有「把取悅自己放第一位」的跑步態度,是認同用比賽致敬「自由散漫」,希望每個參跑者都能跑得肆無忌憚,別管別人怎麼跑,把「做自己」這句話落到腳步上。
「搗漿糊」,怎麼少得了「我們大杭州」團隊:去年千島湖馬拉松,我們組織了一支「村書記快跑團」(「綠水青山看淳安·70個村書記給您當導遊」),今年上陣的是來自杭城和千島湖鄉村的5戶家庭組成的「結親快跑團」(「千島湖畔結個親,牽手共奔小康路」)。
(大杭州團隊)
(結親快跑團)
今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今年8月,都市快報、淳安縣委宣傳部、再次聯合推出「千島湖畔結個親,牽手共奔小康路」融媒體報導,我們在淳安23個鄉鎮,選擇那些在脫貧致富奔小康路上有故事、有想法、有作為、有擔當的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家庭,請他們為千島湖小康代言,請城裡人和他們結個親,牽手共奔小康路。
四個多月來,已經有26戶家庭陸續亮相,避暑、採摘、農家樂、民宿......一批批城裡人從此在千島湖畔有了個「家」。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結親快跑團」在千島湖馬拉松上的
「搗漿糊」
蔡冬冬和蔡佳含父女倆:
滑板車派上大用場
蔡冬冬帶著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蔡佳含一起參加湖亂跑。
蔡冬冬原本就喜歡跑步,半馬跑過好幾回,還叫上女兒一起圍觀。在爸爸的言傳身教下,原先身體素質並不是那麼強的蔡佳含,現在也能一口氣跑上3到5公裡。
「女兒特別喜歡千島湖,以前每次開車路過千島湖,看到沿路漂亮的景色她就很開心。之前國慶和浪川鄉王曉林一家結了親,去芹川古村玩了兩天,讓我們對千島湖的美有了更深的印象,並且知道千島湖原來很大。這次參加千島湖的馬拉松,我們都很興奮。」蔡冬冬說。
父女倆提前一天中午就到了千島湖。為了和女兒一起跑完全程,蔡冬冬特意帶上了女兒的滑板車。「一路上還真派上了大用場!」
王曉林、李丹、王翊瑜一家三口:
一路打卡馬拉松公裡指示牌
和蔡冬冬一家結親的王曉林、李丹夫婦也帶著5歲的女兒王翊瑜參加湖亂跑。
他們在浪川鄉芹川古村開了一家網紅民宿——獅山吾舍,國慶邀請蔡冬冬一家來自家民宿玩,兩家就此結了親。
「結親挺好的,就類似這樣的活動,結親的兩家或幾家人約著一起參加,挺有意思也挺有意義的,大人聊著天,小孩們玩耍在一起。」
國慶第一次見面,兩家女兒就成了好朋友,每次一見到就黏在一起。李丹說:「女兒知道要來跑馬拉松,還能見到小姐姐,就一直很興奮。」
兩位小姑娘在從酒店會面的一刻起,就仿佛「黏」住了,小手就沒鬆開過。
湖亂跑開始了,兩個小姑娘一起騎上小滑板車出發,一路上吸引了足夠的眼球,「太可愛了,這兩個小朋友也太好玩了吧……」跑友們紛紛點讚。
3km,4km,5km,6km……兩位小朋友一路跑跑走走停停,每塊公裡指示牌前都留下了姐妹倆的合影。
「兩個小朋友超棒,9.2公裡,一直在堅持,這點其實也是值得我們大人學習的,儘管最後王翊瑜小朋友騎到了爸爸的肩上。」
程勝軍、徐寶鳳、程悅軒一家三口:
「紅薯哥」和「粉絲妹」要擴大朋友圈
淳安程勝軍一家三口穿著自己定製的T恤,紅色的「娘心食品」logo十分顯眼。
程勝軍是淳安梓桐人,淳安大大小小的各類活動都不落下,這次家門口的馬拉松自然也不能缺席。
因為從事農產品銷售,夫妻倆外號也很有特色:一個叫「紅薯哥」,一個叫「粉絲妹」。
一路上碰到了幾位他家辣醬的忠實顧客。「之前參加了快報的結親活動,認識了不少人,這次參加馬拉松也希望能夠結識些新朋友。擴大自己的朋友圈。」程勝軍說,而且平時都很忙,沒什麼時間陪孩子,這次能和孩子多些相處些時間。」
因為平時跑步不多,開跑前一家人對跑完全程都沒什麼信心,但一路上互相打氣,最後一家三口手牽著手跑到終點。「一家人跑在一起,很重要。」程勝軍說。
匆匆的相聚後又是匆匆的道別,湖亂跑結束,大家又開始「各奔東西」。臨別時分,程勝軍在活動群裡發了消息:我是千島湖娘心農品程勝軍,網名「紅薯哥」,很榮幸認識大家,並和大家成為一個「大家庭」。我們專注做千島湖優質農產品的,我在三天之內會為大家郵寄一份千島湖「娘心」兒時記憶中的味道......
王偉平、劉智芳、王思博一家三口:
要結親更多的杭州人淳安人
參加結親跑的家庭中,王偉平一家可謂遇人自來熟,定居杭州29年的新杭州人王偉平一來到千馬賽場,就用一口流利的淳安話和本地跑友「打成一團」。
「1991年,我從千島湖西南角的一個小鄉村走出大山,到杭城發展。」王偉平說,那時候的家鄉可以用「窮山惡水」來形容,交通閉塞和村民們的理念完全和外面的世界脫節。
「我的高中是在千島湖鎮邊上的金峰鄉讀的,每次從家裡到學校,不僅要走近10公裡山路,還要兩次乘車兩次坐船,單程就要花一天時間……有時趕不及,只能花1塊2睡一晚大通鋪房。」
高中畢業後,王偉平選擇了「杭漂」,期間,他結識了現在的妻子,2000年後,他在杭州買了房安了家,結婚後生育了一對可愛的兒女。
與此同時,淳安縣也迎來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蓬勃發展。
2010年,王偉平再次帶家人回老家探親,開車走淳開線,不到一小時就從千島湖鎮開到了老家,這是他從前不敢想像的。更讓他喜出望外的是村民們追求生態美、環境美的理念也和過去大不相同。
現在,王偉平每周會回一次淳安,和家鄉的父老鄉親們一起幹,建農莊,共同致富。「老家並不鄰湖,而淳安的山林面積是湖面面積的四倍,怎麼樣發展好山林經濟,對淳安和老家都很重要。」他說,自己願意做這個探索,同時結親更多的杭州人、淳安人,架起城市與城市,城市與鄉村直接的橋梁。
點擊播放 GIF 0.2M
記者 王夏琴 王斐帆 周濤 攝影 王建才 陳林森
培訓生 周辰璐 通訊員 陳航 蔣奇
部分內容綜合淳安發布
我們大杭州新媒體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