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正在淘汰「大眾」 日本消費領域生變

2021-01-08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5月21日報導日媒稱,在日本,瞄準大多數消費者的大眾業務迎來轉折點。日本洗髮液市場的八成曾被低價格、大量生產的產品佔據,但在最近8年裡此類商品的份額降至五成。崛起的是新興企業開創的「小眾」市場。新興企業把生產委託給外部,專注於策劃和開發,通過社交網站等數位技術贏得「個人顧客」的追捧。淘汰只能通過大量生產來獲取消費者平均需求的大眾商品的浪潮將擴大至化妝品、服裝和食品等領域。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20日報導,花王的統計顯示,在頭髮護理市場,800日元(約合人民幣49.9元)以下的大眾商品的比率從2010年的77%降至2018年的50%。另一方面,800~1400日元(約合人民幣49.9~87.4元)價位商品的比率從11%提高至28%,1400日元(約合人民幣87.4元)以上價位商品的比率從9%提高至19%。出現了即使價格稍微高一點,顧客仍要追求適合自己的商品的小眾市場。

「很高興有給我的獨家配方。也許會長期用下去」。東京市內的一位20多歲姑娘拿著網購來的洗髮液笑著說。在I-ne公司3月推出的「My BOTANIST」網站上回答發質、頭髮的特點和香味偏好等9個問題,即可從有效成分和香味等2000個配方中選擇最適宜的一種。

「特別訂購品」的價格為395毫升約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312.1元)。但她表示,「因為喜歡才用,不在意價錢」。

報導指出,在日用品市場,如今正在發生企業和消費者的「主客逆轉」。

在洗髮液和柔順劑領域,此前的主要模式是企業大量生產、低價銷售品質穩定的商品。擁有工廠、播放電視廣告的大型資本是「主」,消費者除了使用企業策劃和開發的商品以外,沒有其他選項。

報導稱,改變這一格局的是數位技術和水平分工。I-ne於2015年以線上渠道為中心,推出了源自植物的洗髮液BOTANIST。把生產委託給代工企業,以1500日元(約合人民幣93.6元)的價格銷售。該公司在當時還未流行的Instagram上刊登廣告,面向20多歲的年輕女性宣傳。

此外還分析購買數據,得知5%客戶把「柔順」和「損傷護理」等4種商品結合起來使用。自3月起推出My BOTANIST服務,能生產適合顧客個人需求的商品。採取企業迎合「個人顧客」需求的模式。

報導指出,通過開拓小眾市場提高存在感的新興企業在其他領域也出現增加。

精釀啤酒企業YOHO Brewing把社交網站上的關注者稱為「粉絲」,收集客戶的呼聲。要開發吸引粉絲的商品,購買階層的偏好和選擇商品的理由等數據是重要資產。在商品開發方面,該公司不再追求大眾化。負責人表示,口號是「徹底縮小目標客戶」、「毀譽參半也無所謂」、「100個人中有1人支持就好」。

在化妝品點評網站「@cosme」的2018年評價排名中,擁有口紅品牌「娥佩蘭(OPERA)」的imju公司等中堅和新興企業在全部58個品類中,有10多個品類超過傳統大型企業。在2013年的排名中,新興企業幾乎不存在,如今佔到整體的約兩成。

報導稱,支撐企業開拓小眾市場的還是數位技術的進步和水平分工的擴大。藉助數位技術,可收集個人需求,採用代工模式,即使沒有資本也能進行生產。

在日本,據稱有數百家只要客戶指定成分和包裝設計,即可全面代工生產的企業。矢野經濟研究所統計顯示,化妝品代工的日本國內市場規模2019年度達到3300億日元,在5年裡增至1.5倍。

報導認為,在20世紀,很多企業通過擁有自主生產設備,在消費市場佔據優勢。但現在,在服裝領域,爭取小眾市場的新興企業將動搖現有勢力。報導強調,現在是能迅速應對變化的企業才能生存下去的世界。伴隨數位化浪潮,小眾市場的興起或將持續下去。

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亞文化領域越發的重要,品牌主應該如何深耕小眾文化
    在今天這一個多樣化需求泛濫的時代下我們可以看到,細分的小眾文化在整體社會以及營銷全中頻頻出現,無論是漢服、ACG、電競等亞文化頻頻爆出,每個亞文化領域的圈層正在快速擴大,組成了一種看似獨立的一個個體圈層卻又相互交集的泛圈層文化,並且在快速籠絡一批大量的忠實粉絲群體的同時也給相關的衍生品牌帶來了豐厚的利益。
  • 新CC:大眾不「大眾」,「個性」非「小眾」
    「套娃臉」、「老幹部」……曾幾何時,大眾高效的產品開發理念,也被外界認為太「大眾」。但那只是特定時代的順勢之舉,並不意味企業的水平僅限於此。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這幾年的市場變化日新月異。消費群體年輕化、精英化;用戶需求多樣化等趨勢愈演愈烈。
  • 「小眾」產品商家不能忽悠大眾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愛好也更加多元,很多「小眾」產品有了相對穩定的市場,這也催生越來越多的商家生產更多「小眾」產品。「雙十一」剛過,不少人買了時下流行的「小眾奶」。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小眾」產品,進入了大眾化市場,也有越來越多的「大眾」產品,開始追求「小眾」風格。顯然,「小眾奶」這種忽悠式的宣傳,目的是想讓人感覺自己的產品高大上,品質更好,讓大眾認可,進而獲得更大的市場。如果不是媒體和專家撕掉「小眾奶」的畫皮,很多消費者依然認為喝「小眾奶」更營養,把「小眾奶」當作高端產品。
  • 配送更快 品類更多 海淘悄然生變
    空姐空少、海外導遊和一些駐華大使也參與帶貨配送更快 品類更多 海淘悄然生變□ 本報記者 王 洋駐華大使、空姐空少和海外導遊直播帶貨「智利在葡萄酒領域擁有400多年的傳統及歷史,我會現場講解紅、白葡萄酒的區別,以及吃不同餐食時需要搭配的葡萄酒種類……」6月14日,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在京東國際官方直播間中,一邊介紹當地的紅酒,一邊為觀眾們普及葡萄酒的相關知識。
  • 男士化妝品消費市場正在復甦,本土品牌男士宣言走入大眾視野!
    在移動網際網路加碼、個性化需求升級的背景下,被忽視了很久的男士化妝品消費市場正在復甦。 在天貓發布的《2019年顏值經濟報告》中顯示,男性化妝品中口紅的消費增速達到了278%,越來越多的男士開始使用口紅、眉筆、防曬和面膜等男性化妝品。 男性化妝品消費大幅度增長的同時,供給端也及時響應男性化妝需求,2018年男士專用品牌的同比增速達到了56%,化妝品公司專門為男性消費者開發男士專用臉部護膚套裝、潔面乳、乳液乳霜、專用面膜、BB霜和CC霜等。
  • 桌遊:小眾遊戲欲登大眾之桌與國際接軌 劃入玩具領域
    事實上,隨著近些年都市年輕人對社交的渴望,以及IP文化在商業領域的成熟運用,越來越多資本關注到了國內桌遊市場的潛力。但桌遊何時能摘下「小眾」標籤進入大眾視野,似乎還任重道遠。接軌國際 桌遊劃入玩具領域桌遊即桌上(或桌面)遊戲,內容涉及戰爭、貿易、文化、藝術、城市建設、歷史等多個方面,大多使用紙質材料加上精美的模型輔助,它是一種面對面的遊戲,非常強調交流。
  • 海內外小眾美妝品牌正在擠壓國際大牌?
    但似乎並沒有刺激大規模的消費需求。「內憂外患」,海內外小眾品牌正在擠壓大牌?客觀來講,雖然疫情對國際美妝大牌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也不能忽視的是國內的美妝消費趨勢正在發生變化。根據QuestMobile報告顯示,國內美妝呈三大趨勢:1.愛網購、愛視頻的年輕女性成為美妝線上消費的基本盤;2.美妝人群對國貨品牌的關注度超過歐美、日韓品牌;3內容營銷,促進美妝品牌和美妝類KOL共生發展。或許,美妝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新的革新、洗牌。
  • 從一場手撕飯圈的「文藝復興」,看小眾圈層的千億級市場
    小眾圈層,即主流文化之外的亞文化群體,並且在Z世代中的佔比還不在少數。而隨著時間推移,Z世代逐漸成為社會消費主力,小眾圈層的主力人群已經進入參與式消費的時代,並展開了一場消費理念的整體革命。
  • 小眾JK制服走入大眾視線 本良鹿女裝立足原創設計
    當小眾服飾例如古風漢服、日系JK制服、宮廷Lolita服裝開始走入大眾視線,便意味著女性服裝市場又增添了一股新的血液。近年來,「破產三姐妹」攜手走入了大眾視野,成功破圈受到了越來越多女性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
  • 首創中國潮牌彩妝文化,小眾品牌bibididi,誓做大眾潮牌
    隨著消費升級,顏值經濟爆發式發展,給國貨彩妝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有一個小眾彩妝品牌bibididi,剛一上市便在新一代消費者中以「潮」出圈。不同於花西子的「國風」,也不同於完美日記的「國際範兒」,bibididi專注「潮文化」,「潮」是一種生活和態度,「妝」出與眾不同。
  • 潮流文化內容領域新賽道?
    這是天貓發布的「雙11」官方數據中一個值得玩味的消費現象。盲盒市場的火爆體現的是當代年輕人消費邏輯的變化——注重個性化設計、潮流特性以及情感附加值。前段時間,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與某藝術家合作推出的聯名款T恤被消費者瘋搶的實例,也恰恰說明類似盲盒、潮牌服飾等潮流文化,正在逐步向大眾擴散,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間流行起來。
  • 新品牌的突圍可能:大眾市場、消費洞察與新國貨運動
    整理 | 黎佳瑜 楊奕琪 如何在新消費的浪潮中突圍、保持長期旺盛的生命力,已經成為新品牌共同面對的難題。發軔於小眾的新品牌,可能面臨擴大市場份額與保持品牌調性之間的衝突。用戶觸點的分散、流量端的動態變化,對品牌的渠道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小眾收藏走向大眾黑膠老唱片重獲新生
    本報訊在懷舊的時代,黑膠唱片正在重獲新生
  • 天貓一天頂全國門店一個月,小眾香水歐瓏在天貓贏得「大眾」市場
    如今的年輕消費者越來越不喜歡和別人一樣,尊重個性的消費正取代炫耀性消費,像歐瓏這樣的小眾香水剛好能滿足他們「不撞香」的要求。一場關於香水的消費升級盛宴正在天貓緩緩拉開帷幕。歐睿信息諮詢公司預測,到2020年,大眾香水市場將下降15%。與之相對的是小眾香水越發蓬勃發展,手工香水和高端香水市場將增長18%。
  • 小眾表與大眾表的區別,看看你中槍了沒
    一直說玩表本身算一個比較小眾的愛好,但是這個愛好之中也有小眾表和大眾表的區別。例如熱門品牌中的勞力士,冷門品牌中的GS,二者都受眾幾乎完全不同,買勞的其實也並不一定是真正喜歡勞,而是因為勞辨識度較高等等各方面的因素。
  • 中銀研究:日本消費升級對中國的啟示
    為探究中國消費的未來,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將目光投向日本,因為中國正在發生的消費升級日本也曾經歷過,而且中日兩國有諸多類似之處。第一,中日同屬東亞文化圈,有類似的文化底層,生活和消費習慣有相似度。第二,目前中國一二線城市和日本的關東、關西都市圈在城市結構和人口密度上接近,商業體密集,而美國地廣人稀,商業體密度不夠大。
  • 日本消費市場的「半壁江山」有多瘋狂?遠超你想像
    神奇的是,日本老年人雖多,但不論是個人財富還是消費意願,中老年人群才是日本消費市場的主力擔當。日本60-69歲居民人均儲蓄為1340萬日元(約82萬人民幣),是可支配財產最多的群體,他們網購十分活躍,消費總額年均23.18萬日元(約合1.2萬元人民幣),遠超平均水平。
  • 誤把小眾當大眾,宣傳緣何成了自我防爆?
    所以,在娛樂圈,能夠有機會面臨擇小眾還是擇大眾的抉擇,遭遇討好小眾和討好大眾的矛盾的,其實是鳳毛麟角的幾個頂級偶像or大熱影視劇。正因為達到這個點意味著本就站上了極高的高度,然而因為在關鍵的宣發時點擇小眾棄大眾導致沒有更上層樓,才讓人分外惋惜。犯了這個「錯誤」的典型劇有兩個:《陳情令》《隱秘的角落》。
  • 黑膠老唱片:走向大眾的小眾收藏
    在懷舊的時代,黑膠唱片正在重獲新生,由小眾珍玩漸進為大眾收藏。   「能聽的古董」   黑膠又稱LP(long play),是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又稱密紋唱片或LP唱片,多為不透明的黑色,也有一些呈現半透明的茶褐色。最早的黑膠唱片為每分鐘78轉的單聲道唱片,上世紀60年代後發展為每分鐘33轉的雙聲道立體聲唱片。
  • 聞所未聞的「小眾香」七夕火了!小眾香水銷量看漲
    8月25日,天貓國際發布了一份七夕《年輕人最愛的進口小眾香水榜單》,英國百年香氛品牌潘海利根的「玫瑰公爵小姐」、法國香氛品牌阿蒂仙之香的「冥府之路」、歐萊雅集團旗下小眾香水Maison Margiela的「慵懶周末」等8款小眾香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