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邊聽邊看,學習效果就是好!
冬季野桂花蜂蜜(以下簡稱冬桂花蜜)因其色、香,味俱佳,被稱為"蜜中之王",極受消費者歡迎。但是,通常運用一般技術方法生產出的冬桂花蜜尚難達到質量極佳的境界,主要表現為色澤時淺時深、濃度時高時低、香味有時不純、口感時有混雜。筆者經多年反覆實踐,逐漸摸索研究、總結了一套冬桂花蜜優質高產技術。利用此技術生產出來的冬桂花蜜質量高,色澤一律為水白色,結晶潔白較穩定,清香濃鬱,令人舒暢,口感計甜,潤爽、濃度達41-42.5波美度,沒有汙染;產量高,氣候正常時,每脾相稱蜂能生產出優質商品冬桂花蜜5-7千克。該技術不僅適宜中蜂,實踐證明也適宜意蜂,能克服意蜂通常採集冬桂花蜜傷蜂垮群現象。
1 培育優質秋王替換差劣蜂王
培育了優質秋季新蜂王,在冬桂花流蜜前,新蜂王產卵能力旺盛、繁殖快,有利於培育大批的採集蜂和越冬蜂;新蜂王精力充沛,蜂群情緒興奮,有利充分調動工蜂的採集積極性,提高產量;新蜂王凝聚力強,能較好地抑制分蜂,提高群體效益,同時不易失王,有利於生產管理和越冬及春繁:
培育優質秋王,8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適宜時節、於9月20日前把蜂王育成。育王要求較好的蜜粉源。中蜂選擇五倍子花期。意蜂選擇芝麻、棉花、荷花花期。這些蜜粉源較理想,非常有利於蜂王的培育。如果自然界蜜粉源不足,育王群和雄蜂培育群應人工餵足蜜粉。
培育優質秋王,要選擇能維持強群、單產高、抗病性能好、抗寒性強的蜂群分別做父母群。在健康強群中培育蜂王。交尾群中蜂1-2脾相稱蜂、意蜂2脾相稱蜂、巢內飼料充足。這樣,交尾群調溫性好、營養足、處女王出房後發育成熟更完善,也不易起盜,能較好地保護處女王交尾成功。培育交尾用雄蜂於移蟲育王前20天開始,用雄蜂脾在父群中培育大批雄蜂,使父群中成熟雄蜂數量在交尾期有絕對優勢。優質秋季新蜂王培育成功後,用於替換性能差劣的蜂王。
2 培育採集強群和越冬蜂
2.1 培育宋集強群
蜂群群勢強而且蜂群中的採集蜂也多,才稱得上是採集強群。採集冬桂花蜜的中蜂群6脾相稱蜂以上,意蜂群9脾相稱蜂以上,才算得上是強群。培育健康無病的採集群是獲得冬桂花蜜優質高產的基礎。冬桂花種類繁多,開花交錯連續、流蜜期25-35天。江西吉安地區,開花流蜜期從10月末到12月初。出房後工蜂內勤期10-20天,約平均15天後成為採集蜂。在冬桂花始花前 30天到始花之間出房的工蜂是最佳適齡採集蜂。培育採集強群要計劃在這段時間裡陸續出房的工蜂數量越多越有利於奪得豐收。
2.1.1提早繁殖
蜂群越夏後,在8月中旬就提早開始繁殖蜂群,能多繁殖一批工蜂。先要緊縮蜂巢,把不好的空老脾抽出化蠟,好脾留下,使蜂略多於脾。這時山區蜜源還處在缺乏時期,應當進行人工飼喂,提供足夠的蜂蜜和花粉或代飼料,保證蜂群初期繁殖的需要。到9月上旬以後,山區裡的五倍子等多種秋季蜜源植物陸續開花泌蜜,粉源蜜源逐漸豐富,就可減少或停止人工飼喂,9月上中旬,全部用新培育出的蜂王換出老劣蜂王,加速繁殖,抑制分蜂,逐步擴大蜂 巢,多造新脾,讓大量的新蜂能在10月份即冬桂花開花前30天到始花之日逐漸出房,成為適齡採集蜂。到10月底、11月初,蜂群群勢強度能增長3倍以上。
意蜂群在芝麻、棉花、荷花花期,採蜜採粉的同時要注重與繁殖結合。這些花期只能適當取蜜或脫粉。純棉花蜜源要適當補助飼餵花粉;純荷花粉源要適當補助飼餵蜜糖或白糖,以促進繁殖。蜜粉源後期要留足飼料或補足飼料,保證繼續繁殖的需要。
2.1.2 加強防治蜜蜂病蟲害
在繁殖強群的時間,要注意加強防治蜜蜂病蟲害,才能形成健康的採集強群。有病蟲害的蜂群再大,也不強壯,蜂群整體素質差,沒有採集力,衰弱快。蜜蜂病蟲害以預防為主,平時要做到蜂略多於脾,飼料足夠,即使在擴大產卵面積時,也要做到蜂脾相稱,增強蜂群的抗病力。在補助飼餵時,加入抗菌抗病毒的中西藥物,做好預防工作。10月份是中囊病發生高峰期,每隔6天要定期噴餵藥物預防。"中囊病克"對此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防治巢蟲,經常清除蜂箱內的蠟屑,封住蜂箱的縫隙,減少果蟲食源與入侵通道;中蜂群,可用老巢脾放在隔板外誘集,每隔4-5天,取出一次,清除老巢脾上的巢蟲。
2.2 培育越冬蜂
越冬蜂培育得好壞不僅與蜂群能否越冬緊密相關,也影響到冬桂花蜜生產效益的好壞,尤其嚴重影響到意蜂採收冬桂花蜜的經濟效益。不培育好足夠的越冬蜂,在冬桂花期,蜂群躁動不安、內耗極大,特別是意蜂"傷蜂",群勢快速下降,不利越冬,收蜜所得難償所失,盈利甚微。許多養蜂人不願意讓意蜂去採集冬桂花蜜就是這個原因。但是這個難題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在培育採集蜂后,接著在10月中旬至11上旬培育一批優良子脾,在11月上旬末(始盛花期)到12月初(尾花期)出房,成為適齡越冬蜂,蜜蜂就能以較強的適齡越冬蜂群勢越冬,而且冬桂花蜜的產量還會提高,意蜂的產蜜量也不會低於中蜂。這一作法是意蜂採集冬桂花蜜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
在10月中旬到11月初,利用茶葉花粉源,對蜂群實行分區飼養管理,能繁殖—批非常好的封蓋子,成為越冬蜂。分區飼養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有效防治茶葉花蜜引起蜜蜂幼蟲中毒。分區管理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繼箱分區管理,適用於9脾相稱蜂以上的較強蜂群。先用閘板將巢箱分隔成兩區,把適量蜜粉脾、空脾和卵子脾連同蜂王一起放入一區,組成繁殖區。剩餘的脾子一起放入另一區和繼箱中組成採集區。在巢箱與繼箱之間放一塊平面隔王板,工蜂可以通過在繁殖區的框梁上用毛巾蓋上,只在離採集區較遠的一側留出2框梁寬度供工蜂出入。巢門開在採集區一側。只在採粉尖峰時間9-10點鐘,打開繁殖區一側的巢門一小時,讓蜜蜂輸進花粉。每隔1-2天,用50%的糖漿或蜜水補充飼餵繁殖區,每隔9天把蛹脾從繁殖區提到採集區,把空脾和粉脾放入繁殖區。採集區的蜂蜜全部搖出來,不要用於餵蜂。二是單箱分區管理,此法用於弱群,它與上述不同點是用鐵紗框式隔王板把巢箱分成兩個區,在隔離板與副蓋之間留下一條0.4-0.5釐米 寬的工蜂通道,蜂王不能通過。其餘相同。
3 冬桂花期的特殊管理技術
3.1 始花期的管理技術
3.1.1 調理蜂群
蜂群進入冬桂花蜜源場地,在冬桂花開始開花的時候,要對蜂群進行調理。此花期,中蜂有4-5脾相稱蜂量的蜂群為中等群勢,5脾相稱蜂量以上的蜂 群為較強群或強群;意蜂有7-8脾相稱蜂量的蜂群為中等群勢,大於8脾相稱蜂量的蜂群為較強群或強群。以此為度,來調理蜂群的工蜂密度。中等及其以下群勢的蜂群,要讓工蜂略多於脾,適當密集群內蜜蜂;較強及其以上的蜂群,要做到蜂脾相稱,群內蜜蜂不能放鬆,不能讓脾多於蜂;太弱的蜂群併入中等群勢的蜂群中。蜂群經過調理後,理順了蜂脾關係,蜂群綜合能力提高,有利於增強採集力、釀造蜂蜜的能力以及保溫護脾、抵抗該花期寒潮侵襲的能力。
3.1.2 繼續繁殖
在冬桂花始花期(江西吉安地區10末與11月初)仍然要繼續加強繁殖越冬蜂。此期蜂群內的蜂花粉、蜂蜜有可能不夠,每天適當補助飼餵一點花粉和糖水,但不能太多,以防壓縮產卵圈。這樣做,還能刺激蜜蜂興奮,提前訪花採蜜。
3.2 盛花期產蜜的管理技術
3.2.1 限制蜂王產卵
冬桂花流蜜盛期約15天是蜜蜂採集最忙碌的時候,若蜂王繼續大量產卵、蜂群內有許多未封蓋的子脾,則這些未封蓋的蜂兒需要大量的工蜂照料餵養,會使許多工作蜂不能出巢投入採集工作,嚴重影響蜂群採蜜釀蜜;蜂王在冬桂花流蜜後期(江西吉安11月20日後)產的卵,會使原來準備越冬的工蜂參加哺育蜂兒的工作,縮短壽命,不利越冬,喪失冬後哺育力、不利春繁;蜂王在冬桂花流蜜後期產的卵,即使哺育出房,由於12月中旬以後的氣候寒冷,這些新蜂出房後,多半不能及時出巢飛翔排洩,會死亡,且培育這些新蜂會無益消耗大量冬桂花蜂蜜蜂糧和蜜蜂的生命力,降低了冬桂花蜜的產量,有損蜂群安全越冬。然而,進入冬桂花流蜜盛期已經封蓋或老熟的幼蟲子脾,它們基本上不需要工蜂的照料,對蜂群利用蜜源和越冬能產生正面影響,它們陸續羽化出房,使蜂群群勢得到維持;中後期出房的工蜂很少或沒有參加哺育與採集工作,能及時出巢飛翔排洩,是越冬的主力軍。因此在冬桂花流蜜尚未進入盛期的始盛花時(江西吉安約11月8日)用王籠關王,使蜂王停止產卵,能明顯提高產蜜量,同時,由於蜂王停止產卵,增強了蜂群的越冬信息,能促使蜜蜂加快釀造蜂蜜成熟。
3.2.2 取淨巢內雜蜜 多用新脾貯蜜
冬桂花期第一次取蜜,要把每一個巢脾上的蜂蜜都分離乾淨,絕對不能留下一部分巢脾上的蜂蜜不取。因為這些蜜是雜蜜,色澤深、味道差、不純淨,還可能有蜂藥汙染和含量較高的蔗糖。再過兩天後,取第二次蜜,將第一次取蜜後,殘留在蜂巢中的餘蜜連同蜂群後兩天採集的蜜一起分離出來,這樣就能幹淨地把蜂巢中的雜蜜全部清出巢房,以後流蜜盛期蜜蜂採進巢房中的蜂蜜就是純淨冬桂花蜜。第一次和第二次取出的蜂蜜,單獨用容器裝貯,不能與以後生產取出的純冬桂花蜜混裝,否則就不純了。另外,採蜜期要在蜂群中使用新脾或多用新脾,也有助於提高冬桂花蜜的色澤。這些是保證冬桂花蜜純正優質的重要措施之一。
3.2.3 防止冬桂花蜜汙染
使用健康蜂群採集冬桂花蜂蜜。萬一有病施過藥物的蜂群中的蜂蜜取出後,要另行裝貯,不能混合在其它純淨冬桂花蜜中。冬桂花蜜的裝貯要用食品用塑料桶或缸、壇或內壁上塗了一層食品塗料的、沒有生鏽的蜂蜜專用周轉鐵桶。防止金屬和化學物質的汙染。容器裝蜜前.要洗刷乾淨。用60目的紗網過濾冬桂花蜜,除去蠟屑、蜂屍、幼蟲等雜質後,再裝入容器中,一定要蓋緊蓋子,防止灰塵和吸潮吸味。
3.2.4 改善通氣排溼條件,縮短蜂蜜成熟時間
蜜蜂採集回巢的花蜜中含有大量水分約60-80%。蜜蜂在把花蜜釀成蜂蜜的過程中,會加入唾液把花蜜中的雙糖等轉化成葡萄糖和果糖,同時蒸發排除多餘的水分。蜂箱中的溼度太大,不及時排除,會影響蜜蜂蒸發蜜中的水分,蒸發速度緩慢,蜂蜜成熟封蓋時間長。因此採取一些技術措施,改善蜂群釀蜜時通氣排溼條件,可縮短蜂蜜成熟封蓋時間。
把蜂群放置在乾燥暖和的地方,陰涼潮溼的地方不能擺放蜂群。有條件時,把蜂群箱子架放在離地面30-40釐米高的木架上。如此,蜂箱外部周圍乾燥,空氣流通,箱內箱外有一個較高的溼度差,蜂群內釀蜜時產生的水氣、巢門口的水分,蜂箱板上水珠溼氣就更容易散發到蜂箱外面,被流動的空氣帶走。蜂箱外蓋上有通氣窗的,要把通氣窗打開。
利用山區盛產的價格低廉的木炭作為吸溼乾燥劑,把木炭敲打成直徑2-3釐米大小,用長簡形紗布袋裝好,每袋約裝500克,放入蜂箱中,每群蜂箱中2-5袋,能夠較快地吸收蜂箱中的溼氣,加快蜂群濃縮蜂蜜,縮短蜂蜜釀造成熟的時間。每隔三天或每次取蜜的當天傍晚,更換一次木炭乾燥劑,把乾燥的換入蜂箱,潮溼的木炭取出曬乾後備用。有條件的,使用矽膠乾燥劑,效果更佳。
3.2.5 取蜜要領
當蜂巢內貯存了蜂蜜的巢房,有三分之一的面積封蓋了,巢內蜂蜜濃度平均可達到41-42.5波美度,此時可取蜜。取蜜時間應在早晨工蜂未大量出勤前,約早上8點半鐘以前完成,8點半鐘以後不要取蜜,否則蜜蜂當日新採進的花蜜會稀釋蜂蜜濃度。採用本文技術,蜂群經過三天,蜜房封蓋面積能達到三分之一。
由於蜂蜜濃度較高,用搖蜜機分離蜂蜜的時候,如果開始旋轉速度太快,極易裂斷損壞巢脾,故要先慢後快,將第一面搖出約一半後,換搖第二面,然後再將第一面剩下的蜜全部搖出。之後把取出的冬桂花蜜過濾,裝入容器蓋緊。
3.2.6 意蜂適當提早撤出蜜源場地
冬桂花泌蜜最佳氣溫在15-22℃,當冬桂花大流蜜期結束後,意蜂群不宜貪採尾花期的花蜜,要適時提早退出冬桂花蜜源場地。尾花前,山區天氣不穩定,氣候變得更冷,溫差變化大,意蜂的抗寒性比中蜂差,出巢採集的意蜂常常凍傷在外,回不了巢,尤其是遇上寒潮更損害蜂群,不利於保護越冬蜂。所以,貪採冬桂花尾花期花蜜,易造成傷蜂垮群現象,損失大。當尾花期來臨或寒潮即將來臨之時,要及時迅速地把意蜂群撤出冬桂花蜜源場地,不能戀戀不捨,引起後患。
3.3 尾花期的管理
意蜂已經撤出,尾花期的管理是針對中蜂。中蜂尾花期採釀的蜂蜜,取蜜時,應抽搖,不能一打而光,最後一次的蜂蜜不能取掉,要留足在蜂巢中作蜂群的越冬飼料,弱群要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