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提問:腰椎管狹窄症知多少?

2021-02-12 骨科時間

腰椎管狹窄症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腰椎骨與軟組織(關節突關節、椎板、黃韌帶、椎間盤等)發生形態與組織結構的變化,導致中央椎管、神經根管、椎間孔處狹窄,使神經根和(或)馬尾神經受到壓迫,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疾病。臨床上以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為主,多見於老年人。

根據病因分為原發性腰椎管狹窄和繼發性腰椎管狹窄。

根據症狀和狹窄區域分為中央型椎管狹窄、側隱窩型椎管狹窄和椎間孔型椎管狹窄。

根據神經根管部分為神經入口狹窄、中間區狹窄、神經出口狹窄。

間歇性跛行:患者步行一定距離後出現一側和雙側腰酸、腿疼、下肢麻木、無力以致跛行,當蹲下或坐下休息數分鐘後有可繼續步行,但距離較正常人為短。


腰部後伸受限及疼痛:當腰椎由中立位到後伸位時,椎管後方的小關節囊及黃韌帶擠向椎管,椎管長度亦縮短 2.2mm,椎間孔變窄,以致管腔內壓力急劇增高,並由此出現各種症狀。

主訴多,體徵少:病程早期由於椎管狹窄使椎管及神經根管容積降至正常低限,症狀較重。而住院患者經臥床休息後,往往無明顯體徵。

神經根管狹窄引起的神經根受壓迫或受刺激症狀: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也有表現為持續性放射性神經根症狀,多為酸痛、麻痛、竄痛,程度不同。神經根症狀的部位與受壓神經根有關,相應的神經根性分布區針刺覺減弱、痛覺異常、肌肉力量減弱及腱反射異常。

腰背部症狀:有些患者不活動時出現腰背部的疼痛,當活動數小時反而減輕,但活動時間過久將加劇疼痛。屈頸試驗陰性。 

X 線檢查:可以觀察到脊柱曲度的改變、有無椎體緣骨贅、有無關節突關節退變肥大、有無腰椎不穩或滑移、神經孔狹窄等。在發育性或混合性椎管狹窄者,主要表現為椎管矢狀徑小,椎板、關節突及椎弓根異常肥厚,兩側小關節移向中線,椎板間隙窄;退變者有明顯的骨增生。

椎管造影:常在腰 2,3 椎間隙穿刺注藥造影,可以讓患者在後伸、前屈等不同體位下進行拍片,在螢光透視下動態觀察造影劑在椎管內流動情況,但椎管造影為有創性檢查,且側隱窩病變不能清晰顯示。

CT 檢查、CTM 及 MRI 檢查:CT 檢查無法顯示硬膜內病變,不能直接進行矢狀面、斜面掃描,纖維環膨出顯示較模糊。MRI 對軟組織成像分辨能力比 CT 更高,可獲得橫斷面及矢狀面影像。


腰椎管測量:可從椎管前後徑(矢狀徑)、椎弓根間徑(椎管橫徑)、關節間徑、椎管面積測量、側隱窩寬度五方面分析。當橫徑小於 18mm,矢狀徑小於 13mm 時為椎管狹窄。矢狀徑數值 10一12mm 為相對狹窄,如小於 10mm 為絕對狹窄 。側隱窩的矢狀徑在 5mm 以上者為正常。4mm 為狹窄臨界狀態,3mm 以下者為肯定狹窄。

如符合間歇性跛行、腰部後伸受限及疼痛等症狀,X 線片顯示椎管矢狀徑狹小,脊髓造影顯示典型蜂腰狀缺損,根袖受壓及階段性狹窄即可明確診斷。

椎間盤突出症:一般不具有間歇性跛行、腰部後伸受限及疼痛等症狀,其根性症狀十分劇烈,屈頸試驗和直腿抬高試驗多陽性。

坐骨神經盆腔出口狹窄症: 一般腰椎後伸範圍正常,壓痛點主要位於環跳穴處,有典型的坐骨神經幹受累症狀。

腰段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椎管尤其神經根管長期受壓可繼發此病。

馬尾部腫瘤:以持續性雙下肢及膀胱直腸症狀為特點。腰穿多顯示蛛網膜下腔梗阻,蛋白含量升高及潘氏試驗陽性。

其他:下腰椎不穩症、增生性脊椎炎、腰椎其他先天性畸形、腰椎感染及慢性腰肌勞損。

嚴重影響生活工作,經保守治療 3 個月以上無效者

神經根、馬尾神經廣泛被壓受損或癱瘓者

合併腰椎間盤突出或合併腰椎峽部不連與滑脫

經影像學檢查證實局部有明顯狹窄且有相應症狀者

大多數研究顯示手術治療療效優於保守治療。Weinstein 等學者2008 年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症的效果要明顯好於保守治療。

但 Spine 2016 年的一篇納入 5 篇高質量的 RCT 結果顯示,手術治療的療效並不優於保守治療。2013 年的一項大樣本研究顯示腰椎管狹窄症術後併發症較高。其中減壓不充分和腰椎不穩是術後近期療效差的兩個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穩定脊柱手術減壓即可,不穩定脊柱需要在減壓的同時融合。通常脊柱屈伸動態側位 X 線片上椎體前移超過 3mm 定義為不穩定,前屈時兩個椎體傾斜大於 15 度為成角不穩定。 

骨性中央椎管狹窄:通常在狹窄節段作全椎板、黃韌帶切除、保留關節突,對部分小關節顯著肥大的,可將小關節的內側份切除。

非骨性中央椎管狹窄:切除病變椎板間隙的上下椎板,擴大顯露椎板間黃韌帶並剝離,牽開硬膜囊探查並摘除突出的椎間盤,注意保留棘突、棘上韌帶。

骨性神經根管狹窄:將部分下關節突切除即可看見上關節突內側緣增厚並向前內下陷,將上關節突內側及黃韌帶一併切除,一般不主張大部或全部切除小關節突關節來擴大骨性神經根管。

非骨性神經根管狹窄:切除構成這一間隙的位於小關節突關節腹面的黃韌帶和向後側方突出或膨出的椎間盤組織,在適量切除患側椎板間上下緣後,逐步切除黃韌帶。

相關焦點

  • 腰椎椎管狹窄症
    腰椎管狹窄症是指椎管、神經根管、椎間孔因某些骨性或纖維性結構異常導致一處或多處管腔狹窄,引起馬尾神經和(或)神經根受壓所出現的臨床症候群
  • 腰椎管狹窄症診療常規
    腰椎管狹窄症是一組慢性進行性脊髓及脊神經疾病,是由於腰椎管、神經根管或椎間孔的骨性或纖維性狹窄,刺激或壓迫由此通過的脊神經根或馬尾神經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
  • 腰椎管狹窄症的特殊徵象
    通常將椎管前後徑<10mm和硬膜囊面積<100 mm2作為椎管狹窄的診斷標準。然而,也有一些容易忽略的特殊徵象提示腰椎管狹窄症的診斷。臨床工作中,進行腰椎MRI閱片時,多關注於椎間盤、小關節、韌帶、脊髓圓錐位置等,很少會注意硬膜外脂肪情況。殊不知,老外早在1975年就已經關注這點。
  • 腰椎管狹窄症Lumbar Stenosis
    l 定義:腰椎管、側隱窩、椎間孔因原發或繼發因素造成結構異常,管腔內變窄,引起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壓迫,出現以間歇性跛行為主要特徵的腰腿痛,即為腰椎管狹窄症。l 特點:1.腰椎管狹窄是指腰椎管和/或神經根管狹窄;2. 馬尾神經和腰神經根受壓,導致神經根缺血和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3.
  • 間歇性跛行 當心腰椎管狹窄症
    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脊柱相關疾病的高發,使老年性腰椎退變性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並呈年輕化趨勢,腰椎管狹窄症就是其中一種。  腰椎管狹窄症會引起腰背疼,多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重體力勞動者。其最典型的臨床症狀是間歇性跛行。
  • 腰椎管狹窄.
    其實,真正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青年患者佔大多數,而老人多發的腰腿疼,很多是因為椎管狹窄症導致的。談起腰椎間盤突出,可能很多人都比較了解,也能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腰椎管狹窄是怎麼形成的,應該如何治療?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那我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椎管狹窄的那點事兒。還是老習慣,我們在講病之前,先了解一下正常的結構。
  • 腰椎管狹窄症中醫診治策略及經驗分享
    腰椎管狹窄症是指椎間盤突出、椎體滑脫、後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等原因引起的椎管管腔、側隱窩及椎間孔狹窄,從而刺激、壓迫脊髓神經根、
  • 從解剖、影像診斷到治療,全面講解腰椎管狹窄症!
    腰椎管狹窄症是一組慢性進行性脊髓、馬尾及脊神經疾病。是由椎管發生的骨性和(或)纖維性狹窄引起的脊髓、馬尾及脊神經根的壓迫而出現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本文主要從歷史與解剖、臨床表現及外科治療幾個方面講解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症,值得學習借鑑!
  • 了解腰椎管狹窄
    其實,真正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青年患者佔大多數,而老人多發的腰腿疼,很多是因為椎管狹窄症導致的。談起腰椎間盤突出,可能很多人都比較了解,也能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腰椎管狹窄是怎麼形成的,應該如何治療?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那我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椎管狹窄的那點事兒。
  • 椎管狹窄症
    ,腰椎管狹窄最常見,常引起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壓迫或刺激,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的症候群。(4)馬尾神經壓迫症:腰椎管狹窄症可導致馬尾神經受壓迫,出現馬鞍區的症狀與體徵以及括約肌的症狀,嚴重時可出現大小便及性生活障礙症狀。
  • 腰椎管狹窄症患者指南(一)
    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腰椎管狹窄是55歲以上成人背部疾患的常見病因。這個指南能幫助您理解· 本病是怎樣引起的· 醫生如何診斷本病· 有哪些治療方案解剖在腰椎中,椎管通常給脊神經提供足夠大的空間,一般在17-18毫米左右,略小於一美分硬幣。當通道縮小到12毫米甚至更小時,出現椎管狹窄。當尺寸減小到10毫米以下時,出現腰椎管狹窄嚴重的症狀。許多病因可發展為椎管狹窄。
  • 腰椎椎管狹窄,你了解嗎?
    其實,真正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青年患者佔大多數,而老人多發的腰腿疼,很多是因為椎管狹窄症導致的。談起腰椎間盤突出,可能很多人都比較了解,也能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腰椎管狹窄是怎麼形成的,應該如何治療?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那我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椎管狹窄的那點事兒。還是老習慣,我們在講病之前,先了解一下正常的結構。
  • 了解腰椎管狹窄,只用1分鐘
    1、發育性腰椎管狹窄:這種椎管狹窄是由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包括營養、外傷等原因造成的先天性椎管狹窄。大部分人開始可能不出現任何症狀,但到中年以後,由於脊柱的一些老化或損傷,會有椎管狹窄症的症狀及體徵出現。
  • 【綜述】退行性腰椎椎管狹窄症的診斷與手術治療進展
    ,轉發或分享此文腰椎椎管狹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椎管、椎間孔或側隱窩狹窄,導致硬膜囊或神經根受到壓迫,從而引起以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下腰背痛等症狀為特點的疾病。
  • 科普知識|老人腰背痛、走不遠、下肢麻無力--腰椎管狹窄症怎麼治?
    據國家衛生部統計,我國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億,其中腰椎管狹窄症患病率明顯升高,已成為老年人腰腿痛的重要原因。許多患者腰腿痛、下肢發麻、跛行,甚至病情嚴重了走幾十米都很困難。腰椎管狹窄症的定義是指除外導致椎管狹窄的獨立的臨床疾病以外的任何原因引起的椎管、神經根管、椎間孔等的任何形式的狹窄,並引發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壓迫的症候群,稱之為腰椎管狹窄症。
  • 世界脊椎日:聊聊腰椎管狹窄那些事兒
    「 老年人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腰椎管狹窄導致的。適逢「世界脊椎日」,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腰椎管狹窄症是一種怎麼樣的病?」、「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它?」。在這之前呢,得先說說腰椎的結構。這整個脊柱是由24塊帶孔的羊蠍子椎骨組合起來的,這每個孔之間串起來,就形成了椎管。椎管裡面主要走行的是脊髓,脊髓又分叉出很多神經根。
  • 了解腰椎管狹窄,只用1分鐘(簡單、專業)
    其實,真正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青年患者佔大多數,而老人多發的腰腿疼,很多是因為椎管狹窄症導致的。談起腰椎間盤突出,可能很多人都比較了解,也能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腰椎管狹窄是怎麼形成的,應該如何治療?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那我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椎管狹窄的那點事兒。還是老習慣,我們在講病之前,先了解一下正常的結構。
  • 腰椎管狹窄?千萬不能錯過的手術指南
    •腰椎管狹窄症(LSS)是一種臨床症候群:任何原因引起的椎管、神經根管、椎間孔等任何形式的狹窄,並引起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壓
  • 婆婆走50米路就邁不動腿,原是腰椎管狹窄惹的禍
    長時間站立行走後腰腿痛當心患腰椎管狹窄「老年人的退變性疾病,常見的部位有膝關節、腰椎、頸椎、髖關節等。退變性椎管狹窄症,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1月26日直播開始,張衛國教授如是表示。那麼,何為椎管狹窄症?
  • 這樣的腿疼很可能是腰椎管狹窄!
    間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狹窄症的典型症狀,對本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好發於中老年人。(當然,也有部分患者的間歇性跛行和其他疾病有關,但腰椎管狹窄症比較常見。) 怎麼確定自己的情況就是腰椎椎管狹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