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休日,到朋友家作客,午飯過後,朋友對上三年級的兒子貝貝說:「別玩了,做作業去吧!」「貝貝說:「做完了!」朋友說:「那就寫你的『寫字練習』去!」我本來就好多管閒事,聽到這裡插嘴問:「『寫字練習』是作業嗎?」貝貝說:「是爸爸布置的作業!」我說,「那你先拿過你的作業來我看看!」貝貝取來作業,我細細翻看後,對朋友說:「貝貝的作業寫的很認真,字也寫得很好,我看今天是不是獎勵一下,『寫字練習』就免了。」朋友點點頭,我又說:「我提個建議形,今後如果貝貝的作業做得認真,字寫的工整,就獎勵不再『練字』了,如果作業不認真,就要『練字』5頁,你們覺得怎麼樣?」貝貝說;「贊成!」朋友說;「同意!」貝貝蹦跳著出去玩去了!
我對朋友接著說:「孩子的字一定要練好,字如其人,字寫得規範、認真對孩子的各個方面發展都有好處。但『練字』和平時的『書寫』不能隔離開來,否則,孩子就只有『練字』時才寫得認真,平時寫字便會馬馬虎虎,特別是回家後,孩子認為家長布置的『練字』是一種額外的負擔,為了擠出玩的時間,作業便會寫得潦潦草草。這種情況下,練字又有多大意義呢?所以,與其讓孩子不情願地去『練字』,莫若讓孩子自覺地在寫作業時就把字寫好,這樣,天長日久,習慣成自然,孩子就會養成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當然,如果孩子愛好書法,那就又令當別論了!」
朋友點頭稱是。
作業、「練字」本就一體,不可分割。作業要寫字,練字也是寫字,可有些家長和教師非要把作業和「練字」分割開來。作業是作業,「練字」是「練字」,二者分開,即增加了孩子的負擔,又違背了孩子的意願,還可能讓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真是三不划算!
真誠希望教師、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動腦筋,每做一件事,即要有益於孩子的成長,又要講求效率,更要讓孩子高興,樂於做你要求的事!
此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