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抗疫、改革之年,這家金融生態企業如何走向無止之境

2021-01-18 21世紀商業評論

文/ 韓璐 編輯/ 譚璐

2020年留下了太多值得銘記的時刻,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帶來了煎熬與坎坷,卻也激發了責任與擔當。

疫情對一些企業來說是生死轉折點,對一些企業來說,卻是深化改革的催化劑,中國平安是典型的企業樣本。過去一年間,以金融、科技雙輪驅動的平安不論是在數位化建設,還是主業改革轉型、科技賦能上都有了新的精進。

抗疫與扶貧

2020年的時間軸做了切割,疫情像是一個分水嶺,前兩季度,舉國抗疫,後兩季度,全面復甦。在這個過程中,平安聚合了所有業務與團隊,全力以赴,以自身業務與資源優勢,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金融業務上,為了給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紓困,平安壽險開通了綠色理賠、特案預賠,提供線上全流程保單服務,並緊急擴展保險責任,用服務守護廣大客戶。平安產險推出了8項應急舉措和12項專屬理賠服務,為全國逾50萬家小微企業無償提供專屬風險保障,總保障金額達5000億元。

平安銀行第一時間提供延期還款、減免利息、徵信保護、增信授信等服務,為抗疫機構及小微企業投放上百億信貸,全力支持「六穩」和「六保」工作,助力經濟復甦。全集團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客戶以及一線醫療機構提供逾180億元資金。

平安的醫療生態圈,更是憑藉其孕育的科技智能產品,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抗疫一線,平安醫保科技的移動CT影像車馳援武漢,遠程線上閱片為疫情診斷提供了高效的解決方案,平安健康檢測中心還成為第一批入選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定點機構。

平安好醫生作為全國最大的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推出抗疫24小時線上義診,疫情高峰期累計訪問量達到11.1億次。

在助力復工復產階段,平安更是貫徹銀保監會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精神,綜合運用保險資金、銀行信貸及資產管理等金融資源,累計投入超5萬億元,全方位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國家經濟雙循環戰略。

經受住疫情考驗下的平安,去年還交出了另一份公益答卷。2018年正式提出「三村工程」項目的平安,去年進一步加大了推進力度,面向「村官、村醫、村教」,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同比去年新增發放產業扶貧貸款逾140億元。

平安深諳「造血」扶貧,以防返貧的道理,利用「金融+科技」能力為貧困地區設計了特色產業扶貧道路,在平安內部被稱為「涼山模式」,即在「產前扶智培訓,產中扶貧貸款、保險擔保、貼息支持,產後消費扶貧」的基礎上,融入「扶貧保、溯源保、防貧保」三保產品,構建「金融+保險+科技」扶貧閉環。

賦能與改革

2020年正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對於創辦於蛇口,並紮根深圳32年的平安來說,意義非凡。

平安從一間小辦公室,到成為國內首家股份制保險公司、首個綜合金融集團,發展為全球上市保險公司市值第一位,《財富》世界500強第21位,「福布斯全球2000強」第7位,五度蟬聯全球第一保險品牌。

平安受益於深圳開明包容的營商環境,見證並參與了深圳的滄桑巨變,一路乘風破浪。為此,平安創辦人、董事長馬明哲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40人」。

承襲銳意進取,勇於創新的特區精神,平安再接再厲,為自己規劃出新一輪內部深化改革的路徑。

在去年半年報致辭中,馬明哲將2020年定為平安改革年,他堅信複雜宏觀環境下,挑戰和機遇並存,改革正當時。

平安壽險業務作為破冰第一步,以「渠道+產品」雙輪驅動策略,從隊伍、產品、管理、文化四大方向推進轉型,打造真正的數字壽險,為未來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夯實基礎。

平安產險同樣積極深化數位化轉型,通過銷售、運營、管理、科技及組織五大抓手對內提升運營效率,對外優化客戶體驗。

一年耕耘,平安獲得了數位化改革的初步成果。例如壽險方面,新「基本法」全面落實,支持代理人隊伍從「規模」向「規模+質量」轉型。

構建「產品+服務」體系,推出「重疾+健康」有溫度的管理服務,升級AskBob人工智慧支持工具,聚焦數據化經營,構建先知、先覺、先行的「總部大腦」和數位化營業部管理平臺。

平安產險亦是屢創佳績,旗下平安好車主APP突破1.24億註冊用戶,月活躍用戶超過3000萬,累計綁定車輛用戶突破8600萬;連續10年蟬聯中國品牌力指數(C-BPI)車險、財產險「第一品牌」,榮獲「2020年度亞洲最佳財險公司」、歐洲金融管理協會Efma「客戶體驗創新獎」等國際大獎,並在ICDM 2020 知識圖譜國際大賽中斬獲冠軍。

另外,平安構建的五大生態圈,在2020年也有了更全面的披露。

平安進一步全面推動醫療健康生態圈戰略布局,從政府、用戶、服務方、支付方、科技5個方面發力構建醫療生態閉環,打造未來價值增長新引擎。

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好醫生用戶數3.46億,月活躍用戶數達6727萬人,聚集全國近萬名專家,線下服務網絡含11萬家合作藥店、4.9萬家合作診所及2000多家體檢中心,並推出子品牌「平安醫家」,構建專業醫患溝通的橋梁。平安醫保科技深耕醫保改革,截至2020年12月中旬,累計中標12個省市醫保平臺建設工程項目。

在智慧城市生態圈,平安以科技賦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截至2020年,累計在國內144個城市和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落地推廣智慧政務、生活、交通、醫療、教育等服務。

2020年,在人工智慧、區塊鏈兩項智慧城市建設核心技術領域,平安成績斐然,專利申請量均位列全球第三。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生態也並非一日可成。如果說,從金融跨界科技,平安是憑藉孤勇走向無人區,那麼如今這輛戰車,駕馭著金融與科技的雙輪,打破行業與生態邊界,駛往無止之境。

相關焦點

  • 《無止之境》中國平安成長之路
    平安傳記 企業發展史 企業文化 人才管理 金融業變革 轉型路徑 綜合金融布局 金融+科技 金融+生態 智慧城市 平臺化發展 生態圈建設 網際網路科技 創新基因 全面數據化經營 四個十年 危機挑戰 Change or Die 走向世界裝幀:16開,平裝(內外封),成品尺寸(寬*高*厚)155mm*230mm*24mm頁碼:432頁彩插:16面字數
  • 無止之境:半部金融史,半部科技史
    1、「長跨度觀察研究」進入收穫期改革開放四十年,隨著一代代中國企業從初創到成熟,「長跨度觀察研究」類的作品開始進入收穫期。曾有田濤先生、陳春花教授之於華為,有曾鳴教授之於阿里,現在有秦朔、陳天翔先生之於平安。
  • 用靈魂入股平安,深度剖析馬明哲與他的「無止之境」
    他不曾想到,32年後,平安業務會覆蓋保險、銀行、證券和投資,躋身中國少數的全牌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並跨界孵化出陸金所、平安好醫生、金融壹帳通、平安醫保科技等獨角獸企業,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級公司。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說,企業要有組織、有目的地進化,經歷選擇、適應、增生和淘汰的過程。
  • 盛世年華,無止之境:壯哉我中國少年
    那一年,少年司馬遷行走四方,開始了一次歷時數年的遊歷。據司馬遷回憶,他此次壯遊,曾泛舟於沅、湘,探訪屈原自沉的地方。走過三閭大夫生前最後一段旅程,司馬遷對他更加景仰。在司馬遷筆下,屈原報國之志可與日月爭光,而其作《離騷》之憂愁幽思更是讓人涕零。
  • 深圳40年| 蛇口精神傳承者,馬明哲的無止之境
    於是,就這樣,馬明哲到了蛇口,又從蛇口出發,在此後的37年歲月長河中一路前行,創設中國平安,一路荊棘,也一路風景,走出蛇口,走出深圳,走向全國,邁出國門,帶著這家金融集團,站到了世界大舞臺的最前沿。那些向陽而生的人們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湧現了一批市場化、現代化、法制化、國際化和以人為本的優秀公司,來自深圳的平安、華為、萬科、騰訊、中集等,其精神血脈都有一個共同原點,那就是蛇口。
  • 改革、開放、創新、包容,是深圳企業精神的核心 「紀念深圳經濟...
    改革、開放、創新、包容,和敢闖敢試,是深圳和深圳企業最核心的精神。」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深圳市原市長李子彬擲地有聲地說出這句話時,臺下掌聲如雷,在場眾人無不為深圳特區40年敢為天下先的企業精神所震撼。9月21日下午,正和島、中信出版集團與中國平安聯合舉辦的「紀念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暨企業精神高峰論壇」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舉行。
  • 贛江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引領江西金融高質量發展
    三年多來,綠色金融在贛江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用實績鑄就了一座座裡程碑。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引領下,「十三五」期間,贛鄱大地綠色金融潮湧不斷,在產業、生態等多領域不斷釋放「綠」動力、催生新活力,在綠色發展的時代大潮中,成為一股推動江西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 以金融之力善建若水,智「惠」無界
    引水者有「義」方  善治國者,必先治水,興修水利歷來是定邦安民的國之大事。然而,如何科學引水、精準灌溉並實現水能轉換,實屬一門學問。不僅如此,建行還從行業核心企業著手,依託其客戶信用和交易數據,為上、下遊小微企業提供全流程供應鏈金融服務,為其融資創造更多便利。  事實上,早在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小微企業就存在於行業供應鏈中。然而,信息不對稱,以及傳統小額信貸固有的「短、小、頻、急、散」等掣肘,導致「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一直是橫亙在小微企業資金周轉面前的三座堅冰。
  • 科創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美「出圈」的松江了解一下?
    區委副書記、區長李謙,區發展改革委主任沈雪峰,區經委主任陳容,區科委主任趙宏衛,區文化旅遊局局長金冬雲出席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H5《科創、人文、生態,松江美「出圈」 》。依託世界頂尖的國際腦科學與疾病模型研發中心、科恩實驗室、優圖實驗室、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低碳技術創新功能型平臺等,支持中小型航空發動機、高端伺服器、5G通信、抗疫藥物等一批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全社會R&D投入強度從G60科創走廊啟動初的3.6%上升到4.3%,其中企業投入佔89.2%;全區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等標準制修訂383項;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四年翻一番。
  • 5年500億元 興業銀行與福建省生態環境廳達成綠色金融戰略合作
    北極星大氣網訊:7月17日電 7月16日,興業銀行與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在福州籤署綠色金融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未來5年向福建省生態環保領域提供不低於500億元意向性融資額度。同時,興業銀行將對重點環境治理項目和優質環保企業,建立綠色審批通道和差異化授信政策,共同推動福建省生態環境產業發展。福建是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 多層次資本市場走過全面質效改革元年
    來源:上海證券報 2020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全面優化頂層設計、全面啟動質效改革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從年初新三板綜合改革漸次實施,到首批新三板精選層企業掛牌,再到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轉板規則出爐,多層次資本市場補齊短板,通過協同改革,走向錯位發展、功能互補、有機互聯的新格局。
  • 共建創新生態,華泰證券舉辦2020金融科技投資峰會
    12月9日, 2020華泰金融科技投資峰會在南京舉辦,監管、科技企業、金融機構等數百家機構參會。本次峰會以「共創智慧生態,共享遠見未來」為主題,監管、產業、資本、學界等多方代表和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在全球新格局下,加速前沿科技與傳統金融的融合,通過打造創新生態,實現產業與資本共贏,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 醫保改革·支付創新丨第四屆國際健康金融高峰論壇召開在即
    第四屆國際健康金融高峰論壇將於2021年1月7---8號在京召開。艾社康研究團隊持續深入研究多層次保障相關話題,例如商業健康險、醫療互助與慈善捐贈、金融科技賦能多層次保障等等。同時,我們也通過」健康金融高峰論壇」的平臺與各合作方一同,匯聚政策、學術、產業、創新企業專家代表交流,共同推動有利於我國多層次保障體系建設,並且具有國際借鑑意義的政策突破與模式創新。
  • 生態品牌——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
    12月18日,《物聯網生態品牌發展報告》由全球領先的洞察和諮詢機構凱度集團,攜手百年頂尖學府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與海爾集團聯合編著,新華出版社權威出版發行,這本被譽為「物聯網時代品牌發展燈塔之書」的著作正式給出了中國企業在物聯網時代品牌轉型的新答案與新範式。
  • 「景瓷聯」數字供應鏈金融系統助千年瓷都走向新輝煌
    建好陶瓷文化創新試驗區,系統助千年瓷都走向新輝煌景德鎮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其陶瓷產業在傳承發展優秀陶瓷文化中重大使命、重要地位深受各方之肯定。中國光大集團李曉鵬董事長、吳利軍總經理高度重視製造業發展,近期李曉鵬董事長接受人民網採訪時發表《提升金融服務直達性,增強實體企業獲得感》專題文章,系統闡述光大集團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建言獻策,指出製造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所在,要支持民營企業、服務實體經濟,並要求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打造光大特色「陽光供應鏈雲平臺」、推動資金直達實體經濟,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中履行社會責任
  • 北京銀行獲評2019-2020年度卓越金融企業
    由《經濟觀察報》、經觀傳媒發起並主辦的「2019-2020年度卓越金融企業盛典·三亞站」於12月18日在三亞威斯汀酒店召開。本屆年會以「開局•開放」為主題,以期把脈中國經濟走向、探尋全新發展路徑。作為以服務首都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市民百姓為己任的國內城商行領頭羊,北京銀行榮膺2019-2020卓越金融企業「年度卓越社會貢獻銀行」榮譽。
  • 廣州增城:建現代化生態之城
    「拿地就開工」,增城為企業發展全環節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全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增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城國家級僑夢苑、中國金融生態城市、全國科技先進市、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增城作為廣州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正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 生態位:如何從生物學角度,看待個人和企業的生存之道
    其實企業界跟生物界是一樣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生態位。許多規模和實力都很弱小的中小型企業,也可以與那些龐然大物的巨型企業,在一個市場中共同生存和發展,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們擁有不同的生態位。正如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說的「小企業的成功,依賴於它在一個小的生態位中的優先地位」。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生存之道。
  • 「抗疫明星」再度亮相進博會!來看徐匯這家「進博元老」今年又有...
    「抗疫明星」再度亮相進博會!來看徐匯這家「進博元老」今年又有哪些亮眼新品?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作為連續三年參加進博會的「進博元老」,3M攜旗下全系列明星抗疫產品和多款首發新品集中亮相公共衛生防疫專區,圍繞「3M科技守護您的健康與安全」的主題,以場景化的展示方式,全面呈現企業如何以科技之力,在疫情中以及後疫情時代守護公眾的健康與安全
  • 未雨綢繆:金融犯罪之「辨析」
    文/揭傑旺《金融犯罪之「變」與「辨」》系列報導之二未雨綢繆:金融犯罪之「辨析」 金秋九月,豐收之際,由北京尚權(廈門)律師事務所承辦的「第五屆鷺島刑事法論壇」在廈門順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