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諾莎被稱為「近代最偉大的猶太人」,也是近代最偉大的哲學家。
「斯賓諾莎並沒有試圖建立一個學派,也並沒有建成什麼。」但是在他之後的哲學家都浸透他的思想。在他死後的那一代中,他的名字遭人厭惡,休謨甚至說他是「令人憎惡的假說」,萊辛說,「人們談論著斯賓諾莎,就像他是一隻死狗一般」。
但是,正是正是萊辛為斯賓諾莎恢復了名譽。萊辛說他在成年後是一名斯賓諾莎主義者,並斷言「除斯賓諾莎外沒有其他哲學。」
黑格爾反對斯賓諾莎體系,認為它了無生氣、古板僵硬,他忘記了其中有活力的因素,而只記得像法則一樣的關於上帝威嚴的認知,他把它移用為他的「絕對理性」。但是他誠懇地表示,「想要成為哲學家,首先要是斯賓諾莎主義者」。
那麼我們來看看斯賓諾莎主要是的四部作品是什麼樣的?
《神學政治論》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聖經》不是通過間接的方式解釋萬物的,而是以最能感染人,特別是以最能感染未經教育的人們的方式和順序進行記述的,使他們萬分虔誠……它的目標不是以理性使他們信服,而是吸引和抓住他們的想像力。」因此其中出現了大量的奇蹟和不斷現身的上帝。「大眾認為與他們通過自然形成的概念不同,上帝的力量和神意通過各種超凡的事件清晰可見……他們確實認為自然在按照上帝旨意起作用時,上帝就停止活動;反之亦然,上帝在活動時,自然力量和自然因果關係就沒有了作用。因此他們想像上帝之力和自然之力這兩種力量彼此不同。」(這是斯賓諾莎哲學的基本觀點,上帝和自然過程是一體的。)
《知性改進論》
這本書撲面而來的是哲學文獻中的精華。斯賓諾莎告訴我們他為什麼為了哲學而放棄一切:
只有知識能帶來力量和自由,唯一的永恆快樂就是追逐知識和理解的愉悅。但是同時,哲學家肯定也是一個常人和一位公民,在他追逐真理的過程中,他的生活方式將是怎樣的呢?斯賓諾莎訂立了一個簡單的規則,據我們所知,他的實際行動與這個規則完全一致:
1.以大眾可理解的方式講話,只要不阻礙我們達成我們的目標,幫助他們做一切能做的事……2.只享受維持健康所必需的娛樂。3.最後,只需要僅夠維持我們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金錢,在不違反我們的追求的前提下,遵守這些習俗。
《倫理學》
此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別對上帝和自然、物質和精神、理智和道德、宗教和不朽進行闡述,雖然全書晦澀難懂,但是對於喜愛的哲學的人來說,還是可以一讀。
倫理學過於複雜,由於篇幅所限,僅展示部分主要內容,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
《政治論》
斯賓諾莎認為,所有的政治哲學必須與自然秩序和道德秩序區分開來,也就是同有組織的社會形成之前和之後區分開來。斯賓諾莎認為,人曾經生活在相對隔離的狀態,沒有法律和社會組織,他說那時候沒有錯與對、正義和非正義的概念,強權和公理是一回事。
在自然狀態中,沒有共同認可的好與壞,因為自然狀態中每個人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根據自己的喜好判斷好與壞,並且只顧及自己的利益,除了自己,在法律上不為其他任何人負責。因此,在自然狀態中沒有罪惡,罪惡只存在於公民國家,由一致意見規定出好壞,每個人對國家負責。……除了沒人願意幹的和幹不了的事情,人們出生時和大部分人隨之生活的自然法則和條令沒有任何禁忌,也不反對鬥爭、仇恨、憤怒、背叛或者籠統意義上的所有的欲望。
在紀念斯賓諾莎去世兩百年的典禮上,各方捐贈者在海牙為他豎起了一尊塑像。捐贈者來自世界各地擁有良好教育的地方,從來沒有一座紀念碑以這樣的博愛為基座。在1882年揭幕典禮上,歐內斯特·勒南總結髮言:「那些經過這尊溫雅沉思的雕像而示以輕蔑的人將深陷不幸,他將像所有粗野的靈魂一樣遭受懲罰,因為他的粗鄙,也因為他沒有能力認知神聖。這個花崗巖基座上的人,為所有人指出了他發現的幸福之路,世世代代,經過這裡的有涵養的人都會在心底說,『對上帝最真摯的解讀和理解可能就在這裡。』」
我是水文子。一個熱愛思考的老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