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聖經「反聖經」:斯賓諾莎與神學政治學
隨後斯賓諾莎在回信中明確承認,他「現正撰寫一本解釋《聖經》的論著」,因此,斯賓諾莎可能是在1665年夏秋之際著手撰寫《神學政治論》的。當時荷蘭正圍繞著政體問題展開了相當嚴重的兩派之爭,一派是奧倫治皇族為代表的君主派,他們利用加爾文教,鼓吹建立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國家;一派是以德·維特兄弟為代表的共和派,他們主張最大限度的地方自治,加強貿易和反對戰爭,在宗教信仰方面執行開明的寬容政策。
-
霍布斯的心理學是由不適當的前提之下歸納出來的傑作!
霍布斯的心理學是由不適當的前提之下歸納出來的傑作。在邏輯上,一看就知它的理論很鬆散,這個推理本應可以進一步,做得更好些。決定論是推論出的,但它決定於我們的邏輯形式,而我們的邏輯處理的事物較觀念為多。霍布斯頗難接受一切事物為不具體的這種看法,就好像要視思想或意識為具體事物一樣的困難。霍布斯由客體到感覺到理念之討論,都沒有脫離神秘的籠罩,因此,會由具體的東西中產生不具體的思想。
-
《哲學的故事》~斯賓諾莎
斯賓諾莎被稱為「近代最偉大的猶太人」,也是近代最偉大的哲學家。「斯賓諾莎並沒有試圖建立一個學派,也並沒有建成什麼。」但是在他之後的哲學家都浸透他的思想。在他死後的那一代中,他的名字遭人厭惡,休謨甚至說他是「令人憎惡的假說」,萊辛說,「人們談論著斯賓諾莎,就像他是一隻死狗一般」。但是,正是正是萊辛為斯賓諾莎恢復了名譽。萊辛說他在成年後是一名斯賓諾莎主義者,並斷言「除斯賓諾莎外沒有其他哲學。」
-
霍布斯的形上學決斷
>ISBN: 9787108069344 定價: 59.00元【內容簡介】作為西方思想史上不能繞過的哲學家,託馬斯•霍布斯以他的機械唯物主義、「自然狀態」和國家起源說著稱,1651年出版的《利維坦》一書,被譽為西方政治哲學奠基之作。
-
斯賓諾莎哲學研究和臨摹
斯賓諾莎哲學研究和臨摹斯賓諾莎像斯賓諾莎的哲學屬於唯心論,是一種泛神思想。其思想和斯賓諾莎的哲學都是以歐幾裡得幾何學的講述方式,分公設,公理,定理,推論,這樣的一個邏輯的證明體系。要理解結論,勢必要理解證明的前提和過程。這就是斯賓諾莎哲學的一個迷人的地方,你要經過數學般精確的推論,再回想前面,斯賓諾莎給出的公設,這樣再理解結論,就對他的哲學豁然開朗了。
-
斯賓諾莎的無神論問題:歷史爭論及其原因
通過考察批評者的觀點、斯賓諾莎的著作以及無神論的含義,我們看到關於「斯賓諾莎是否是無神論者」的爭論,既源於人們對神與無神論所具有的不同觀念,也源於他們對斯賓諾莎著作的不同解讀。由於不同人心中神的觀念可能不同,對斯賓諾莎哲學的理解也可能不同,人們對斯賓諾莎是否是無神論者仍會做出不同的判斷。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會不斷促進人們對斯賓諾莎哲學的理解與研究。
-
《利維坦》姊妹篇出版 霍布斯披露英國內戰緣由史
雖然在柏拉圖之後,很少有人再用對話的形式書寫,但霍布斯希望藉助這種巧妙的表達方式,用長者和學生的身份,比較隱蔽地表達自己比較偏激的政治觀點。《貝希摩斯》這本書寫於約1668年,是霍布斯晚年的一部著作。李石提道,這部書寫出來後,獻給當時復闢之後的國王查理二世,但查理二世沒有允許它出版。「為什麼不允許它出版?因為查理二世當時顧及教會的意見,顧及教會對於霍布斯的看法。」
-
譚牧:重解霍布斯的「自然狀態」假設
上述解釋看上去都可在霍布斯的主要文本中找到不少依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施特勞斯的觀點,在他看來,「根據霍布斯的學說,正是這種恐懼,而不是自我保存的理性原則,才是全部正義以及隨之而來的全部道德的根源」。①也有學者認為霍布斯表述前後不一致②。這類解釋導致長期以來這樣一種學界通行的看法:霍布斯在「自然狀態」假設上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旨在得出絕對君主制的結論。
-
斯賓諾莎眼裡的上帝有什麼不同?
這封信想和你談到的是斯賓諾莎。斯賓諾莎這個名字你可能不陌生,他是大名鼎鼎的荷蘭哲學家,但是很少有人具體了解他的思想講了些什麼。而我為什麼要和你談斯賓諾莎呢?我談到過,牛頓等科學家確立起了一種機械論的世界觀,就是認為我們的世界是客觀物質的,是確定的,是可以認識的。而且,他們也通過自己的實踐認識到了世界的規律。這種世界觀的哲學基礎,其實就可以回溯到斯賓諾莎。
-
哲學史:霍布斯的哲學,宗教懷疑主義與理性主義的結合
霍布斯開始把伽利略及帕多瓦大學(伽利略曾經是其中的成員)的科學方法和在牛津大學依然在教授的相當陳舊的中世紀觀點相對照。霍布斯經歷了英國內戰、克倫威爾領導下的清教徒共和國、斯圖亞特君主制復闢、國王查理二世統治下的安立甘教會。查理逃亡法國時,霍布斯一度是他的家庭教師。早在1640年霍布斯訪問法國時,他就住在由梅爾森主持的一個修道院內。
-
「利維坦」的命運軌跡:從霍布斯到施密特
如上所述,霍布斯的國家架構僅僅是一種理論上的設想,在現實政治中,主權權力必然不能像上文所說的那樣自如隱現,自由法治國家一旦進入強人政治,很有可能無法迴轉。也就是說在現實中,「利維坦」與自由法治國家之問的張力始終存在,基本呈現出非此即彼的態勢。
-
伊夫-夏爾·扎卡《霍布斯的形上學決斷:政治學的條件》
內容提要作為西方思想史上不能繞過的哲學家,託馬斯·霍布斯以他的機械唯物主義、「自然狀態」和國家起源說著稱,1651年出版的《利維坦》一書,被譽為西方政治哲學奠基之作。然而本書旨在揭示,霍布斯的思考並不止於政治哲學,要為其倫理-政治哲學的諸多論述找到一個更為終極的「道」,必須返歸霍布斯的形上學,這一方向的研究,在整個霍布斯研究當中相當欠缺。
-
在哲學家中,愛因斯坦為何特別推崇斯賓諾莎?
斯賓諾莎出生於阿姆斯特丹的一個猶太富商家庭。他生活的年代,是宗教狂熱的時代。但是,喜好思考的斯賓諾莎,自幼便對宗教產生了深深的懷疑。1656年,24歲的斯賓諾莎,被人指控發表異端邪說,猶太教會提出以向他支付年金的條件,以便讓他忠於教會,但是斯賓諾莎拒絕了,於是被開除了教籍。
-
【重讀斯賓諾莎】趙文|Affectus概念意涵錐指——淺析斯賓諾莎《倫理學》對該詞的理解
斯賓諾莎哲學為這個難題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斯賓諾莎認為,「激情」只是affectus/affect的消極部分,而後者才是更為普遍的概念。斯賓諾莎通過對affectus/affect 概念的理性主義建構,使之褪去了「感情」的意義,成為了事物在身體和心靈兩套順序中共同的動作原則,因而具有了理性的決定,也表現著決定的理性。
-
斯賓諾莎的實體一元論 | 上帝與心物平行論
這樣一來就十分清晰了,斯賓諾莎的上帝絕不是像基督教所信奉的那個神聖的存在者一樣的上帝。同時我們也能理解,為什麼在他看來使用「自然」這個詞來代替「上帝」要更好。斯賓諾莎的上帝不會創造事物;相反,事物是從第一實體中流溢或者散發出的,崇拜斯賓諾莎的上帝是無用的,上帝不能在其他任何方式上起到作用;崇拜上帝就如同崇拜重力或者電磁作用一樣。
-
讀懂斯賓諾莎,這3個關鍵詞,要知曉
斯賓諾莎,是荷蘭著名哲學家,是西方近代理性主義哲學家。與笛卡爾等人齊名。斯賓諾莎的貢獻主要集中在倫理學,宗教哲學,政治哲學,心靈哲學這四大領域。斯賓諾莎死後才出名,生前是被世俗所排斥的。斯賓諾莎是唯名論者,理性主義者。讀懂斯賓諾莎,這3個關鍵詞,要知曉。
-
斯賓諾莎:以磨鏡片為生的哲人
哲學與心理系列之二十二:感謝您持續的關注!繼笛卡爾之後,還有兩位理性主義哲學家,一位是萊布尼茨(1646年至1716年),被譽為17世紀的亞里斯多德,集各種各樣的天才於一身。萊布尼茨另一位是斯賓諾莎(1632年至1677年),他是猶太人,是第一個對《聖經》進行歷史性批判的人,被譽為現代無神論者和唯物論者的摩西(引領者)。
-
你可能從來沒看懂霍布斯關於利維坦的這張畫
這當然不是一個真實的人,而是如霍布斯所言由雜眾的聯合所組成的擬制人(personbyfiction)。第二,霍布斯說,當雜眾轉變為一個人格之後,主權者則成為這個擬制人代表。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是,擬制人——這個在雜眾同意被主權者代表之時產生的人格——霍布斯稱作「國家」(State),霍布斯還給了他一個名字,「利維坦」。因此,國家是一個人,只是一個「虛擬的」人。
-
斯賓諾莎神論,自然與神是一回事,自然就神一個事物
斯賓諾莎,荷蘭哲學家。近代西方三大理性主義者。斯賓諾莎是唯理派,唯理派的思想原則,是所有關於真理的思考,都必須從一組普遍的公理出發,通過普遍的公理去證明其自身的觀念。公理是指可以不用證明,就自身合理的思想,通過這組公理,如果採用正確的邏輯推理出來的觀念必是正確無疑的。
-
《三體》裡的哲學思考,是對霍布斯自然狀態的重寫?
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人們都說《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是對霍布斯自然狀態的重寫,但其中也有和霍布斯不一樣的地方,這些差別到底意味著什麼?反覆參詳,我越來越覺得,劉慈欣和霍布斯之間的差別很可能意味著相當重大的不同,指向的是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向。我很懷疑劉慈欣在寫小說的時候,真的想到了霍布斯。書中不斷提到的是達爾文,也談到了不少其他的啟蒙思想家,卻唯獨沒有談霍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