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的心理學是由不適當的前提之下歸納出來的傑作!

2021-01-10 悲鳴薩克斯

奧布雷形容他年輕時多病,但老來卻又健康又有生氣。到75歲時他還玩網球,當網球場不堪用的時候,他就走段長路,讓他自己「流大汗,然後付點錢給僕人要他們擦它」。他飲食適當,70歲以後就不食肉、不飲酒,他說「在他生命中過度的事已經太多了」,但是奧布雷繼續說:「縱使他一年有幾次過度的話,那也不是太過度。他一生未娶,但好像有個私生女,他常為她準備東西。晚年他很少讀書,他常說『如果我讀的書跟別人一樣多,我就不會知道的那麼多了』。晚上,當他上床,門都關牢了,並肯定沒人聽見的時候,他就大聲唱,他以為大聲唱對肺有好處,可以活得久些。」雖然如此,在1650年初,他的手仍患了急中風,1666年時情況已惡化,他寫的字都令人難以辨認。然而,他仍不停地寫,由哲學到數學,他不小心陷入了與一個叫約翰·沃利斯的專家論戰,被評為不知就裡。

1670年,他82歲時,出版了一本書叫《布希茅斯》,是有關內戰的事,另外,他又寫了一些對批評者的反駁,以及將《利維坦》譯成漂亮的拉丁文。1675年,他以韻文寫成自傳,並且又譯《伊利亞特》、《奧德賽》,因為「我沒有其他事情可做」。在他87歲那年,他從倫敦回到鄉下,在德比郡的卡芬地斯封地度其晚年。此時,他的中風加劇,並且膀胱排尿的困難打擊著他,當伯爵要從查斯畢斯到哈威克宮時,他堅持與伯爵同行,這一行證明他的垂老與精力枯竭。一星期後,癱瘓擴延到全身,他甚至不能演說。在1697年12月4日,當他接到虔誠的英國國教徒的聖餐禮時死了,只差4個月就92歲。霍布斯的心理學是由不適當的前提之下歸納出來的傑作。在邏輯上,一看就知它的理論很鬆散,這個推理本應可以進一步,做得更好些。

決定論是推論出的,但它決定於我們的邏輯形式,而我們的邏輯處理的事物較觀念為多。霍布斯頗難接受一切事物為不具體的這種看法,就好像要視思想或意識為具體事物一樣的困難。霍布斯由客體到感覺到理念之討論,都沒有脫離神秘的籠罩,因此,會由具體的東西中產生不具體的思想。機械論的心理學家在面對意識時說不出話來。但是在心理學上,霍布斯仍給了我們一些遺產。他整理出一些形上的東西,諸如經院哲學家們所謂的「才能」,因為這些形上的精神不能以個別的心靈加以解釋,只能視之為心靈的活動而加以解釋。他又建立起聯想原則的更多證據,但他低估了在決定觀念時的選擇、影響及持續上的價值,他對深思及抉擇的描述對後世也很有幫助。他對感覺的分析及辯護簡短而有力,並且,在這方面,他將繼承於笛卡兒的又傳給了斯賓諾莎。

以心理學的這部分為基礎,洛克發展出他更細密的理論,《論人類的理解》該文一則作為對霍布斯的回覆,一則推展出他自己對政治的論點。霍布斯的政治哲學是以查理為名,再次唱出馬基雅維利的論調。這種哲學出現於英國的亨利八世、伊莉莎白女皇以及法國的亨利四世、黎塞留的成功的專制王權時代,毫無疑問地得到公爵們以及受君王蔭護的人的支持。這哲學最直接的結果及影響,可從大家高興地替斯圖亞特王朝復闢,以及仍舊宣布無限制王權,並結束了殘破了的無政府這點上得到證實。但一些讀過霍布斯的書的英國人認為:如果同意了那些「鄙陋」的野蠻人去建立政府,人們就必須由這一個假設,更進一步地同意他們有權制衡它、動搖它。所以在1688年的「光榮革命」時,專制王權的理論在國會沒有宣布前就沒落了,並且很快地就被洛克所宣揚的限制王權及分散的自由主義哲學所取代。

19世紀之後,民主政治在有海峽保護之下的英國,及有兩大洋隔離下的美國中逐漸發展,相對的和修改式的專制政體又在集權國家中顯其威力,控制人民的生命、財產、工業、宗教、教育、出版和思想。科學的發明打通了山與山,打破了國界,進而國家的孤立及安全也不存在了。專制政治是戰爭的產兒,而民主政治卻是和平的奢侈品。我們不知道霍布斯所說的「自然狀態」是否曾經存在,也許是社會組織灌輸人們這個觀念。部落先於國家,而風俗較法律也更為古老、廣泛、深刻。家庭是生物基礎上的利他集團,它擴大了自我及養成忠的觀念。霍布斯如果曾經親手養個家的話,他對倫理學一定會有比較好一點的看法。由國家制訂出道德的標準是打擊國家進步的一個力量。因為,道德觀念有時會擴大它合作及獻身的範圍,並且會相對地引起法律擴大它保護的範圍。

在長久的將來,一度為佛教的國家也可能一變而成基督教國家。霍布斯最有力的影響就是他的唯物思想,「霍布斯主義」同知識分子滲入了整個職業及商業階層。惱火的本特利在1693年的報告中說:「不但所有的酒店、咖啡屋,就是威斯敏斯特教堂大廳以及每一個教堂,都滿是那些話。」許多在政府中做事的人私下裡都接受它,公開地卻表示只有傻子才會破壞教會對社會控制的益處,損害對教會的尊敬,而不提霍布斯主義。在法國,唯物哲學也影響了皮埃爾的懷疑主義,到了拉梅特裡、霍爾巴赫和狄德羅等人時則有了更大膽的發展。皮埃爾稱霍布斯為「17世紀最偉大的天才之一」。不論別人的褒或貶,他被認為是英國自培根以來最有力的哲學家,又被認為是第一個提出政治理論的英國人,我們明顯地承受於他的是,他那有邏輯形式以及有明晰散文形式的哲學。

讀了他以及培根、洛克或封特內勒和皮埃爾以及伏爾泰,我們再次感到哲學不一定就是晦澀難懂的,也再次感到每一種藝術都有道德上的責任使它本身成為明白易懂的東西,否則不如不表示它。當霍布斯為走向末路的君主政體辯護時,哈靈頓卻主張一個民主的烏託邦。當時商業及各種發展均已達於地球上各遙遠的地方,各種傳說也隨著遠來的貨品傳入了歐陸,富有想像力的讀書人可以很容易地根據地圖在世界各角落做思想的遨遊,譬如西拉諾及託馬斯·康帕內拉甚至寄理想於月球及太陽,而以人類在「文明」之下所受的暴政及悲慘為可恥之事。自文藝復興產生對古代禮祭,也使人們憧憬著未來,以為在遠處未闢的土地上必有趨近於完美的邦國。因此,在1656年,哈靈頓給倫敦咖啡屋裡的人們,提出了他的著作《五洋共和》。生於士紳階級中,他很自然地傾向於對英國大地主有好處的政治哲學。

離開牛津之後,他在歐陸廣泛而深入內地遊歷,開始羨慕荷蘭共和,在荷蘭軍中服務過,後走訪威尼斯,深為它的「共和」制度感動,見教皇時,他拒絕親吻教皇的腳趾。回到英國,他對英王查理一世解釋說,吻過英王的手之後,實在不敢想像去吻外國王公的足趾的情形,因此,他拒吻教皇足趾的罪完全被原諒了。當查理被捕時,哈靈頓被國會任命去侍候他,他很喜愛這位頗不愉快的犯人,但他仍然向他解釋自己對共和制度的熱愛。他陪伴著查理至終,當查理被處決時,他也在刑臺上。人們都說,哈靈頓幾乎因這事悲傷而死。他由英國共和政體的產生而漸得安慰,並開始以小說的形式說明他的共和理想。當哈靈頓正著手寫的時候,克倫威爾將新共和制改為半君主專制的護國制。並且當《五洋共和》正要開始出版時,護國主卻下令禁止出版,經由克倫威爾最寵愛的女兒克萊普爾女士為該書居中說情,及哈靈頓獻書於她父,該書乃能於1656年問世。

《五洋共和》一書是作者希望克倫威爾能重新塑造英國,在該書中他寫出了一項原則,此原則在以後的2個世紀被廣泛地用於以經濟解釋歷史。哈林頓說,政治的優勢自然地而且正確地隨著經濟的優勢來到,只有在這種情形下國家才能享有穩定,「就如土地財產的分配,是一個帝國的本質」。如果一個人擁有全國的土地,則政府一定是個絕對的君主政體;如果土地操在少數人手中,則政府形式將是由貴族支持及限制之下的「混合君主政體」;「如果全民都是土地的擁有者,或人民中擁有土地的人不會被一人或少數人左右、控制,則這個帝國就是共榮體」。霍布斯的理論是將政府建立在武力之上,哈靈頓針對這問題,認為軍隊及武力均需供養及裝備,因此,權力必將歸之於能夠出錢養他們及裝備他們的人。政府的形式及方針的改變依賴於財產的分配。

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哈靈頓解釋,長期國會的勝利是最大地主,國王被紳士階級掩蓋的結果。為防止政府在最大階級控制下形成寡頭的局面,哈靈頓主張一項「平均耕地」的法令,任何人在一年中不能出讓超過2000鎊的土地。實際的民主政制需要財產廣泛地分配,而最好的民主政制是每一個有土地的人在政府中都有作為。真正的英國共和,公民都將送地主到眾院或參院中服務。只有參院可以制定法律,也只有眾院可以通過或否決它們。參議員可以提名競選公職,有哪些提名者之中公民以秘密投票方式選出公職人員。每年中,1/3的眾議院以及參議員及公職人員將由另一批選出的新公職人員所取代,這樣的輪流方法,所有的地主們最終必將在政府中有任職的機會。人民選舉可以保護公眾以對抗為私利做事的律師及教士這些「公眾不共戴天的敵人」。因此,需要有普遍的國家學校及專科教育,以及宗教上完全的自由。

相關焦點

  • 霍布斯的形上學決斷
    然而本書旨在揭示,霍布斯的思考並不止於政治哲學,要為其倫理-政治哲學的諸多論述找到一個更為終極的「道」,必須返歸霍布斯的形上學,這一方向的研究,在整個霍布斯研究當中相當欠缺。作者由此出發,重新將霍布斯的全部作品納入考量,發現霍布斯思想引發的對真理概念的重新思考,也就是對感知、言語與構成其自然哲學和政治哲學前景的世界之間的關係的重新思考,從而得出貫穿於霍布斯作品中的、主導倫理-政治問題之展開的思辨結構,將霍布斯重新寫入形上學史中。這樣做的目的不是降低其作品在政治和歷史上的重要性,也不是降低其在英國內戰史上的地位,而是要揭示霍布斯原始理論基礎的內在結構。
  • 哲學史:霍布斯的哲學,宗教懷疑主義與理性主義的結合
    霍布斯出生在伊莉莎白時代,顯然是在西班牙艦隊駛入英國海岸時早產的。在晚年時,他有一次談道:「我的孿生兄弟叫恐懼。」他的父親是一個揮霍無度的鄉村教區牧師。在教堂門口發生了一場爭吵後,他拋棄他的家人,失蹤了。一位叔叔支持霍布斯在牛津大學的馬格德林學院接受教育。當時,這所學院在清教徒的管理之下。在那裡,他熟練地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臘文。作為一個年輕人,霍布斯成為了弗蘭西斯·培根爵士的秘書。
  • 學點心理學: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
    歸納推理——利用可獲得的證據,產生可能卻並不確定的結論。人們利用以圖式的形式儲存起來的信息來產生些關於目前和將來的期望。例如,如果你根據空氣中的某種氣味來推斷某人正在做爆米花。歸納推理的使用情景在現實生活環境中,你的很多問題解決的能力都依賴於歸納推理。
  • 《利維坦》姊妹篇出版 霍布斯披露英國內戰緣由史
    霍布斯曾經在他的名著《利維坦》裡提出了自然狀態假說,在霍布斯看來,國家就像一個偉大的巨人或怪物(利維坦)一般,它的身體由所有的人民所組成,它的生命則起源於人們對於一個公民政府的需求,否則社會便會陷入因人性求生本能而不斷動亂的原始狀態。
  • 你可能從來沒看懂霍布斯關於利維坦的這張畫
    一方面,我們看到兩側的柱子只處在插圖下半部分,兩根柱子由圖畫組成,其上還有一道門楣。但是另一方面,雖然我們期望看到支持標題——利維坦國家——的人物,我們看到的卻是國家的死敵在環繞著標題。這些敵人通過兩側的柱子上帶有寓意畫典型風格的圖畫描繪出來。霍布斯希望我們不僅從上至下觀察這些圖畫,也要注意兩側的對比。
  • 伊夫-夏爾·扎卡《霍布斯的形上學決斷:政治學的條件》
    理性與言語第二章 詞與意指第三章 命題與真第四章 對存在論語言的批判第五章 方法:自然科學與政治科學第三部分 物質與人造物第一章 鏡子的另一面第二章 理性的原則第三章 生理-心理學在這個影響了對霍布斯思想的歷史-哲學理解的轉向中,《霍布斯的形上學決斷》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顯然,這一問題不應由我來回答。在本序言中,我希望對於這本以重新把握霍布斯著作的哲學意義為目的的書做一個回顧。為此,我將參考我在《古典主義時期的哲學與政治》中描述的哲學化的歷史書寫[historiographie philosophique]原則。
  • 斯賓諾莎與霍布斯之比較
    斯賓諾莎與霍布斯之比較 2016年09月21日 15:02 來源:《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作者:黃啟祥 字號 內容摘要:斯賓諾莎和霍布斯都採用自然狀態假說,都從自然權利和自然法概念開始其政治哲學的敘述,都主張社會契約論
  • 「利維坦」的命運軌跡:從霍布斯到施密特
    無論霍布斯還是施密特,對於「利維坦」的死亡以及隨之產生的政治多元化的局面顯然是不滿意的,[16]但是既然自由法治國家天生帶有上述這種「無作為性」,而霍布斯設想的作為矯正器的「利維坦」又被施密特判了死刑,那麼國家或者主權以什麼形式構建起來,才能夠克服種種缺陷,解決種種問題,同時既有無限的權力而又不會妨礙到個人的自由呢?
  • 利己主義:對利己主義的回應,霍布斯和道金斯觀念的不同角度
    關於心理利己主義者霍布斯,有一則趣事。一天一位牧師看見霍布斯施捨錢給乞丐,牧師認為霍布斯的做法與他倡導的學說不一致。 霍布斯回答說,他給錢是為了緩解乞丐的困難,也緩解了他自己看見乞丐時心裡的憂鬱。施捨給乞丐只是為了自己心裡的快慰或平息不安,就是說,表面上看他是關心他人的窘境,但實際上不是,只有自己心靈的平靜才是他的直實動機。他做這件好事,是為了使自己獲得某種滿足,歸根結底,是增進自己的利益。
  • 譚牧:重解霍布斯的「自然狀態」假設
    上述解釋看上去都可在霍布斯的主要文本中找到不少依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施特勞斯的觀點,在他看來,「根據霍布斯的學說,正是這種恐懼,而不是自我保存的理性原則,才是全部正義以及隨之而來的全部道德的根源」。①也有學者認為霍布斯表述前後不一致②。這類解釋導致長期以來這樣一種學界通行的看法:霍布斯在「自然狀態」假設上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旨在得出絕對君主制的結論。
  • 《三體》裡的哲學思考,是對霍布斯自然狀態的重寫?
    一年之後,我又被一大堆文債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趙汀陽老師約我和立華兄寫文章討論《三體》中的哲學問題,在《哲學動態》上組一個專題。這時距離我被劉慈欣的小說感動已經很久了,興趣早就慢慢淡了下去。直到寒假,我到香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訪問,山上靜悄悄的,幾乎沒有什麼人,十字架前空空蕩蕩,只有一群猴子跑來跑去,羞澀的野豬偶爾出來覓食。
  • 八個方法教你巧妙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歸納中心思想主要有三點要求一是確切 即能準確、恰當地找出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二是完整 即用恰如其分的句子把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主要思想感情不遺漏地表達出來。三是簡潔 即在確切、完整的前提下,用最簡明扼要的文字來表達。
  • 那究竟是演繹法還是歸納法?
    卻不懂為何會如此反應,烏鴉不能是白色的、黃色的?直到閱讀了《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才明白,原來是利用演繹法得出「天下烏鴉一般黑」的結論。提到演繹法,必然會提到歸納法,這是我們在推導過程中經常用到的兩種邏輯思維。
  • 教育心理學理論太多,找到竅門是關鍵
    在所有的這些理論中,要了解各個大的理論之下,還有哪些小的理論及其應用,代表人物都是誰。2.靠細節取勝,全面掌握理論。每一個學習理論的內容都非常多,如果單純的去閱讀教材或者是死記硬背,不僅記不住,還容易導致混亂。
  • 心理學:讀了《自卑與超越》,才知道他們為什麼貶低別人彰顯自己
    一、最熟悉的陌生人針對這類人群,如果大家是同事或是普通朋友,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還是隔著一層「窗戶紙」,大家也都礙於情面不願意把關係變得僵化,所以彼此也都保留了一些情面,不去觸碰相互的底線。一般具備幾種條件:1、你的經濟條件或生活幸福指數上要高於他們,存在一定的差距;2、在家庭代際關係上,你屬於本姓,而他們屬於旁姓;3、在家庭完整度與幸福指數上(這裡要注重家庭為前提),要優於你;
  • 由同濟大學醫學院趙旭東教授主編的《醫學心理學》英文版教科書出版
    由同濟大學醫學院趙旭東教授主編的《醫學心理學》英文版教科書出版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08-08  瀏覽:
  • 看透人性的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
    此外,奧地利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也稱之為當之無愧的傑作。勒龐非常細膩地描述了這種集體心態。那麼勒龐在這本書中對群體心理學有什麼看法呢?讓我們一起了解群體時代。一、了解群體一些人偶然地彼此站在一起,並不能稱得上一個群體。
  • 和諧方舟數字心理學,助你離成功更進一步
    有時候,決定成功的關鍵點不在於智慧的高低,而在於一個人應對困難時所持的心態和所做的選擇,眾所周知的和諧方舟品牌打造的一系列數字心理學課程,則對此做出了實質性的解答。和諧方舟品牌創始人鍾繕夤老師,擁有數十年數字心理學經驗的她是家喻戶曉的數字心理學導師、FAP家庭幫扶計劃的開創者。
  • 演繹論證與歸納論證
    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演繹論證是從一般到個別,歸納論證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論證得出的是必然性結論,歸納論證得出的是可能性結論。演繹論證從一個大前提開始,這個大前提通常是全稱命題,並且為真,通過小前提得到結論,該結論是原始命題背後隱含的規律,典型的就是三段論。演繹論證的結論的真實性包含在大前提中,論證只是把它形之於外。可以說演繹論證是解析過程,把大前提中的普遍事實還原成它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