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動脈網
2019年末,腫瘤基因檢測服務商世和基因宣布完成新一輪8億元融資。這輪由國新控股領投,禮來亞洲基金、建發新興投資、易方達、軟銀中國資本、瑞華控股、南京江北新區、朗瑪峰、天勤君澤、華泰瑞合醫療產業基金跟投的融資,創造了行業單輪人民幣融資記錄,國新控股和南京江北新區的入局,讓世和基因正式成為腫瘤基因檢測的國家隊。
動脈網梳理世和基因融資歷程發現,這是一家能夠在不同發展階段均得到各輪股東認可的公司,北陸醫藥(A輪、B輪)、德諾資本(B+輪、D輪)、華泰瑞合的(C輪、E輪)曾先後追加投資。近日,我們對世和基因C、E輪投資方華泰瑞合醫療產業基金的總經理兼創始管理合伙人張泉源進行了專訪,他表示,華泰瑞合在第一個投資期內曾對多個項目追加投資,並分享了華泰瑞合作為一支券商背景的股權基金投資醫療產業獨到的見解。
2015年,華泰證券深入研判國內醫療產業發展趨勢,意欲發掘符合產業邏輯的成長期和成熟期投資機會。通過良好的平臺搭建和機制設計,華泰證券聘請了包括張泉源在內的幾位具有豐富產業實踐經驗的投資人組建了專業產業投資基金,即華泰瑞合醫療產業基金,並作為主要LP之一完成了對基金的出資。這是國內大型券商進軍醫療垂直行業私募股權投資的早期嘗試,到2019年末,華泰瑞合已經結束了第一個投資期,共完成對8個項目的投資,其中不乏邁瑞醫療(300760.SZ)、普門科技(688389.SH)、歡樂口腔、世和基因、微創心通等明星項目。
「我們只投細分領域TOP10的項目。」張泉源告訴動脈網,他從2015年開始帶領這支特殊的基金團隊進行大健康行業的標的找尋,「華泰瑞合不用以往投行交易思維下的投資模式運作,所有的投資決策必須符合我們基於細緻的產業觀察構建的邏輯框架。」
張泉源畢業於臨床醫學專業,在美國伊利諾伊和芝加哥分別獲得細胞藥理學和醫療管理碩士學位。加盟華泰前,他曾先後在華潤醫療(01515.HK,原鳳凰醫療)、聯想投資(現君聯資本)、中信醫療產業基金擔任重要職務,積累了醫療醫藥投資、醫院運營管理、醫療臨床中心建設和醫療服務平臺構建的豐富經驗。此外,張泉源還作為聯合創始人參與創辦國內大型兒科連鎖醫療集團「小蘋果兒科」,至今仍然是公司重要股東。
布局醫療器械與創新服務,首期已有項目實現盈利退出
華泰瑞合創立之初,團隊曾對醫療產業投資機會做出三個判斷,此後4年中,他們陸續在好看的細分賽道中做了布局:
第一,創新型醫療器械耗材中存在投資機會;
第二,在診斷領域上,伴隨新技術和商業模式出現,存在巨大市場機會;
第三,包括醫生集團、網際網路醫療、基層第三方檢驗檢測等創新元素正在變革醫療服務。
經過深入的行業研究,團隊梳理出數十個具有投資潛力的細分領域,並動態跟蹤最終找出投資項目。
華泰瑞合一期基金投資列表
醫療器械是華泰瑞合較早布局的細分賽道。2016年底,基金投資了被稱為「醫療器械界華為」的國產醫療企業龍頭企業邁瑞醫療,這也是邁瑞醫療從美股退市回歸中概股期間,私募資金唯一一次入局機會。隨後,邁瑞醫療於2018年10月登陸創業板,華泰瑞合也在2019年股票解禁後順利完成退出,為LP創造了超過3.5倍的投資回報。
張泉源告訴動脈網,華泰瑞合定位於成長型中後期基金,會選擇確定性相對較高的項目做投資。團隊認為,當企業進入出現重大業務變化的拐點期,或者行業集中度足夠高從而出現橫向或縱向整合機遇時,是資本發揮最大作用的關鍵節點。
在首期布局的8個項目中,除世和基因外,華泰瑞合對歡樂口腔、普門科技都追加過投資。退出方面,邁瑞醫療已經完成退出,家鴻口腔、微創心通、世和基因等正在開展上市計劃,「我們會進一步做好投後管理,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發展中的問題,順利對接資本市場,並選擇合適機會完成退出,為LP創造優異回報。」
從底層技術到產品化推廣,診斷項目須構建閉環
談及對世和基因的兩輪投資,張泉源表示,任何疾病處理都是圍繞診斷和治療兩塊展開,診斷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需要滿足「早」和「準」的要求,在臨床實踐中提升空間巨大。
診斷領域的創業項目一方面應該掌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準確性瓶頸的底層技術,通過研發更精準的試劑,用更先進的方法在微量階段測定生物標誌物;另一方面,要基於對疾病、臨床診療流程的理解找準應用場景的痛點,併科學、嚴謹地判定新方法在臨床實踐中提質增效的能力。
張泉源指出,世和基因以NGS作為底層技術,在腫瘤臨床用藥篩選、微生物感染檢測、精準放療評估、腫瘤術後復發監測等臨床場景中應用,切實改進或優化了現有方法,符合華泰瑞合對於這類項目的挑選標準。
華泰瑞合追加投資世和基因的另一個原因在於看好其不斷提升的產品化市場推廣方式。現階段,基因檢測業務正從單純的臨床服務模式向著標準化試劑盒產品方式演進。世和基因在國內是第一批獲批肺癌診斷試劑盒的企業並在大panel基因檢測上率先進入了國家創新器械審查通道。
張泉源告訴動脈網,目前腫瘤基因檢測小panel試劑盒已經有包括世和基因在內的幾家測序公司拿到產品資質,但大panel試劑盒產品仍然是市場空白。
持續探索創新元素整合下新的投資機會
目前,華泰瑞合正在啟動第二期基金的募集,未來將繼續重點把握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變革驅動下的大醫療投資機會。張泉源表示,技術、商業模式創新、人的因素的釋放和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完善,是大醫療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例如,創新診療技術、網際網路醫療、獨立第三方、數位化醫療等商業模式創新元素改變了傳統醫療的許多玩法,華泰瑞合一直在圍繞這些驅動因素挖掘投資機會,
張泉源指出,醫生多點和逐步自由執業政策對行業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中國醫生走出公立醫院體系的大趨勢已不可阻擋,口腔、醫美、婦兒等諸多領域由於醫生群體的流動,帶動了整個民營醫療的蓬勃發展,深刻調整了醫療產業內的生產關係。此外,大學、科研院所的科研學者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正在加速實現科研成果的商業應用轉化。「這其實是發達國家的成熟模式,催生出一代代創新產品不斷從科研院所走到真正的產業化階段。」
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為近年來國內醫療產業加速發展增添了助力。在國內,從早期天使階段資本,到VC階段、成長期、成熟期PE階段,再到併購、上市階段全產業鏈,社會資本已經有機會推動整個行業發展,讓企業能夠在不同階段融到真正「好」的錢,真正的有經驗、有能力幫助企業成長的機構投資者可以把資金輸出到應該投的企業,「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優勝劣汰,把真正好的企業扶持起來。」
關於此次疫情,張泉源認為,從中長期總體來看,對醫療板塊是利好而不是利空。一方面,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健康防病意識會進一步增強,健康科普、醫藥相關、檢驗試劑盒等醫療企業完成了一次免費的全民營銷;當然,另一方面,由於封閉式管理帶來的人員流動限制,導致復工難和開業難,造成了實在的現金流壓力,也會為包括醫療企業在內的各個行業帶來壓力。因此,要高度重視短期現金流,採取果斷措施熬過去就是勝利,「剩」者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