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界
原標題:併購女王劉曉丹,剛剛募完首支68億基金
開年最大的一筆募資誕生了。
投資界(ID:pedaily2012)獲悉,晨壹投資宣布完成旗下首支人民幣併購基金募資,總規模達68億元。首期基金主要出資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不僅覆蓋大型保險公司、知名母基金、上市公司等,還有多家龍頭企業的創始人、核心高管或其家族辦公室參與其中。
晨壹投資由中國「併購女王」劉曉丹與昔日老部下共同組建,背後股東也有紅杉的身影。創立晨壹前,劉曉丹擁有近20年輝煌的投行生涯。她畢業於北京大學,最早曾率領漢唐證券併購團隊闖下不菲聲名,之後率團隊進入聯合證券,後成為華泰聯合董事長。外界習慣將劉曉丹稱為華泰聯合的「靈魂人物」,因為正是在她的帶領下,華泰聯合得以從一個藉藉無名的區域券商變成併購重組領域首屈一指的頭牌。
投資界了解到,晨壹併購基金聚焦醫療與健康、消費與服務、科技與製造三大領域,專注企業中後期內生和外延成長機會。在近一年的募集過程中,晨壹併購基金已悄然進行了三筆合計超10億元的投資,包括華蘭疫苗、比亞迪半導體、如果新能源。未來,晨壹投資計劃陸續發起設立人民幣成長基金、美元基金等不同產品線,搭建支持產業發展全周期、跨市場的資本平臺。
首期募資68億元
LP陣容豪華,已出手10億
自辭任華泰聯合證券董事長一職後,劉曉丹便開始緊鑼密鼓籌備新基金。
天眼查顯示,晨壹基金備案類型為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前兩大股東為晨壹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及紅杉皓辰(廈門)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分別佔股83%及12%。其中,劉曉丹通過北京頁真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間接持股48.8%,為實際控制人,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為董事。
昨晚(1月7日),晨壹投資宣布旗下首支人民幣併購基金完成募集,總規模達68億元。晨壹併購基金的LP以機構投資人為主,不僅覆蓋大型保險公司、知名母基金、上市公司等,同時多家龍頭企業的創始人、核心高管或其家族辦公室也是晨壹併購基金的重要出資人。
在投資方向上,晨壹併購基金聚焦在醫療與健康、消費與服務、科技與製造三大領域,主要針對企業中後期內生和外延成長機會,創造產業整合價值,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也會與眾多LP繼續推進業務上的戰略合作。
雖然晨壹併購基金誕生於全球疫情以及經濟下行的惡劣環境之下,但卻非常活躍。投資界了解到,晨壹併購基金還在募集過程中,就已悄然進行了三筆合計超10億元的投資。
2020年3月,華蘭生物發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華蘭疫苗股東香港科康與晨壹旗下基金籤訂股權轉讓協議,晨壹基金以8.28億元投資華蘭疫苗、拿下6%的股權。與晨壹同時出手的還有高瓴資本,投資12.42億元獲得9%的股權。這是劉曉丹創立新基金後投資的第一單,也是目前押注資金最多的一個案子。
華蘭疫苗是我國最大的流感疫苗生產企業,2005年成立於河南,曾在此前的H1N1流感疫苗研製中一戰成名。2018年,作為國內僅有的兩家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供應商,另一家在「問題疫苗」東窗事發不久後迅速倒下,華蘭生物成為唯一的四價流感疫苗國內生產供應商。值得一提的時,近兩年華蘭流感疫苗市場份額(按銷售金額計)佔國內市場50%以上,未來還將於創業板分拆上市。
短短兩個月後,比亞迪控股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宣布引入戰略投資者,以投前75億元估值融資19億元,並計劃獨立上市,一度轟動業內。比亞迪半導體是國內電動車關鍵半導體器件IGBT的IDM龍頭廠商,在量產經驗與裝車量方面位居本土企業首位,具有絕對的領先優勢。晨壹基金向比亞迪半導體注資1億元,共同投資方還有紅杉中國、國投創新、小米集團、中芯國際等。
2020年12月,如果新能源科技也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投資者,晨壹基金作為領投,聯合嘉御基金及天狼星資本共同投資。據了解,RENOGY致力於倡導新能源生活,推動清潔能源民用化革命,於2010年在美國創立。過去10 年中,RENOGY通過新能源技術、產品應用、服務模式的三重創新,提高新能源在生活中的應用比例和用能效率,解決了移動場景或電力供應不穩定地區的用電問題。
「併購女王」再出發:
過去20年,締造一代傳奇
晨壹投資,是劉曉丹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創業。
劉曉丹1991年考入北京大學,後獲得政治學學士學位和民商法碩士學位,曾於2012年至2019年間擔任華泰聯合證券總裁、董事長,並於2016年至2020年擔任美國AssetMark公司董事長,主導了華泰證券包括收購AssetMark、設立美國公司等在內的國際業務突破和布局,以及多次境內外重大資本運作。
離開華泰聯合時,劉曉丹在告別信裡談過「為什麼要離開」的問題,理由是想去圓自己長久以來一個創業的夢想,而且對市場未來趨勢的判斷更是加劇了這種衝動——後一句或許更為關鍵,她嗅到了「時機」。
晨壹投資的研究報告中提到,過去十餘年裡,併購重組一直和IPO呈「蹺蹺板」關係。從IPO側來看,A股30年發展歷史上一共出現過9次IPO暫停,最短4個月最長14個月,其間曾一度出現IPO堰塞湖現象。在IPO上市周期長(一般超過3年)、不確定性高的背景下,一些公司開始通過併購重組方式,來實現曲線上市。現在,在經歷了市場牛熊轉換和2013-2015年併購熱潮之後的冷靜,A股併購市場已基本完成了初階蛻變。
劉曉丹在創始人致辭中提到,中國經濟增速整體放緩,且長期維持中低速增長,必然驅使產業價值鏈重新分配,放大龍頭溢價效應,加劇行業整合。另一方面,技術革命讓產業的成長曲線變短,邊界變得模糊,企業迭代隨之加快,新興行業的創業者和傳統企業的變革者相向而行,彼此融合將創造出很多「新物種」。
在全新的競爭格局中,變道和彎道加速者隨時可見,看不見的對手更具顛覆性。晨壹基金由一流的投資銀行家團隊創立,基於多年積累的投行操盤能力,晨壹團隊擅長撮合、把控複雜的交易,靈活跨越一、二級市場,境內外市場,曾投資了藥明康德、邁瑞醫療和虹軟科技等知名項目。
「行業整合者更喜歡冬天」
A股併購市場正在孕育大的嬗變
自2019年註冊制推出起,A股進入IPO熱潮期,併購交易短期內相對低迷。但在晨壹投資看來,註冊制這一基礎制度的變革會從根本上改變幾年後的併購市場,A股將作為併購整合的主戰場,正在孕育大的嬗變。
當前A股證券化率約60%,算上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達到76%,所有中國上市公司併購交易金額僅佔中國併購市場的35%。而美國併購市場在160%的證券化率水平下,資本市場的併購交易金額卻佔美國全市場的80%。「預計3-5年後中國證券化率(含海外上市)將超過100%,上市公司將成為併購市場重要的參與一方或者雙方,資本市場的併購交易金額將進一步提升。」
但也同時坦言,劇烈分化的市場讓併購風險更不可測,監管的邏輯、理念也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對趨勢的判斷和方向的選擇更考驗併購者。「若方向錯誤,仍沿襲過去的慣性思維和行為邏輯,會讓很多併購參與者成為市場嬗變過程中的祭品。」
根據晨壹觀察,A股併購市場正在悄然發生一些嶄新的變化。
首先,技術牽引產業迭代加速,新興行業成為併購主角。與此同時,技術變革讓傳統和新興行業企業的邊界變得模糊,企業開始通過併購進行跨領域的融合,並寄望「1+1>2」樹立競爭優勢。未來這兩種併購都會高頻發生,但整合風險很高,併購的效率仍需時間驗證。
第二,註冊制導致市場分化進一步加劇,龍頭公司具有更強的整合能力,併購會進一步加劇市場分化,強者恆強;對於很多腰部公司,則容易成為併購的標的,更多尾部公司的命運則是進一步邊緣化甚至退市,過去市場熱捧的「烏雞變鳳凰」類重組會越來越少。
第三,A股隨著註冊制的全面實施,股票供給持續加大,也會出現類似成熟市場活躍的控股型收購。但中國市場環境不同於成熟市場,上市公司吸並之前可能會先出現上市公司控股另一家上市公司的過渡方案;PE私有化上市公司的案例也會逐步出現。
最後,註冊制讓Pre-IPO的套利模式風險越來越大,有利於Buyout的環境也在不斷好轉,併購不再僅僅作為財務投資人的退出通道,PE主導的控股型併購將逐步增多,進而帶動併購市場的發展。
併購基金的系統性機會的確慢慢到來,但並非所有PE都能緊緊抓住,尤其是控股型併購,更加考驗智慧。
市場越冷,劉曉丹入場的心情就越迫切。她曾在湖畔大學一次演講中說,行業整合者更喜歡過冬天。「我一直覺得,併購是一個非常殘酷的遊戲,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只有非常強悍的人才玩得起,是少數贏家的遊戲。」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註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號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繫授權。如不遵守,投資界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