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應該從哪種書體開始練起?隸書為什麼是最佳選擇

2020-12-16 映雪書法

書法初學者一般都會糾結,篆隸真行草到底先練那一種呢?

特別是對於沒有拜師自學的初學者來說,這更是令自己頭疼的一個問題。去問身邊的一些練書法的朋友其回答又都不統一,自己瞎練又怕「走火入魔」,可真是難為自己的一件事呀,還真是應了那句,萬事開頭難。

萬事開頭難,其實不然,很多書法老師的建議是從隸書開始練起。其實不管熟不熟悉,清不清除書法的具體練法,都知道無論哪一種字體都得從其筆畫,筆順練著走。而軟筆與硬筆相比其筆畫筆順的初始練法,軟筆是比硬筆少一些,簡單一些的。軟筆大多常練的是橫、豎,以及畫圈圈(畫蚊香)。其種類會比硬筆少上很多。這是軟筆所有字體都需要練的一個基本入門級。

而為什麼要建議先從隸書開始練起呢。

首先大篆距離我們已經很久遠了,大多數的字對於不是專業的書法研究者來說是不認識的,而且裡面的一下筆法筆順就都分不清。初學者想要去認識就更難了。再加上大篆的用筆用力較粗,較重,與其它字體有著截然不同的個體優勢。如果先去練了大篆再去練其它書體,其用筆就會偏重,初學時手也會比較抖。對其輕重的掌握就不太容易。

再者小篆,其用筆又太細了。先練這個再練其它的又會失掉一些力度感。軟筆的草書,行書又不同硬筆草行書的那麼隨性。硬筆隨便一寫可以說成是「我字體」,但軟筆上的隨性就成了畫字而並非寫字了。這也就是建議先練隸書的一個原因了。

雖然初看隸書,欣賞不到隸書的美感,感覺隸書較其它書體來說有些軟,圓圓的。沒有書法常說的力道感。但其實隸書就像我們現在對一個人相貌的一種評價「耐看型」。練得越久,你就會慢慢地欣賞到它所帶有的美感了。

那隸書究竟應該怎麼去練呢。其實稍微認真地去觀察一下隸書,會發現隸書是對稱的,它有一個對稱軸。同時,它的形狀是扁扁的,通俗的解釋就是胖矮胖矮的。這個身材的特徵也就奠定了隸書個緊湊感。每筆每劃之間距離是比較適中的。觀察完它的基本形狀特徵之後就是細緻地觀察它的每筆每劃了。隸書的每筆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上呈直線型,不會突然的變粗或者細。知道這兩個之後就是開始執筆練習了。

心到,眼到 手到。慢慢的一步一步來,多觀帖,臨帖,相信自己會慢慢得有提升的。

相關焦點

  • 在書法國展上,隸書咋成了「弱勢書體」?
    國展論壇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同時舉辦的「國展論壇」上,中國書協隸書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國展評委就曾坦言,當代隸書在國展上屬於「弱勢書體」。是故學習篆、隸是每個書家的必修課,即使不欲成為隸書大家者,也應有隸書功底作基礎。當前,大多數行草書不厚不古,不樸不醇,僅以欹側、姿媚、華麗、花哨取悅於人,經不起把玩,不耐看。當前,不少人對秦漢碑銘、簡帛書、清人隸書往往淺嘗輒止,旋即抄襲(指書法面目的抄襲)當前所謂「大家」「名家」作品,以至看了多人寫的多件作品,似乎只看到一件。
  • 書法中最容易學的一種書體,它不是楷書
    書法愛好者學習書法時,往往要選擇一種書體來作為學習的階段目標,但很多人卻首選的楷書,認為楷書方方正正,結構美觀,容易上手,可是經過一個時期的臨摹練習,發現楷書作品並不是那麼簡單易學的,最主要的是它的點畫要求太高,有時甚至是一個筆畫中包含了很多動作,寫起來更是不易駕馭,最終越寫越不得手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的發展史,及漢字書體的演變階段
    發展期一發展期的書法 包括先秦時期的書法、秦代書法、西漢書法;成熟期一成熟期的書法包括東漢書法、魏晉書法、南北朝書法;繁榮期一繁榮期的書法包括隋、唐、五代時期書法,宋、元時期書法,明、清時期書法和近現代書法。漢字書體在演變過程中出現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等書體。書法藝術的發展和漢字書體的演變是交織在一起共同進行的。
  • 小學生初學書法,書法老師讓練篆書,這樣可行嗎?
    小學生初學書法,書法老師讓練篆書,這樣可行嗎? 現在確實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越來越多的書法老師選擇讓初學書法的小學生練習隸書或者篆書,這雖然不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歷史上就早已有之,但在當代卻明顯更多一些,我覺得原因有兩個。
  • 學習書法可以直接從行書開始嗎?
    中國書法從古至今一般可將其劃分為: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從中國書法學習的角度看,我國歷代書法家大都主張書法入門是從篆書、隸書、楷書三種字體中選擇一種進行學習,把篆、隸、楷三種字體稱為正體,實際上就是端正字體,我們從正體字開始入門學習,可以達到『初入規範,建立基礎』的目的!
  • 學習毛筆書法,是應該五種字體都練,還是只練一種字體?
    想要在書法上有所成就,那麼五種字體肯定都是需要學習的,但是,並不意味著一開始就要五種字體一起學,應該先以正體字入門,然後,學精一家,再博覽諸家,取其精華融入自身所學。這樣方才可以。一、入門正體字中國書法字體迄今為止一般認可其有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其中篆書,隸書和楷書是正體字,他們曾經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或者是現在作為官方的文字,這些字體基本上都是比較規範,書寫法度要求比較嚴謹。我們從這些正體字入門學習可以達到先入規範,建立基礎。
  • 壓箱底的功夫如何,從練書法開始,好處太多
    #華夏文明#壓箱底的功夫如何,從練書法開始古代能稱為書法家的人不白叫的,他們往往都有改造書體的能力,比如程邈變篆字為隸書,史遊變隸書為章草,張芝創草書,鍾繇創楷書,劉德升創行書。當王羲之把行書寫到極致之美,天下第一時,被稱為書聖。
  • 易從網石開隸書書法欣賞 見字識功底
    將心態之虛與工夫之實緊密統一起來,書法創作的狀態方能達到最佳,最佳的創作狀態方能鞏固得力。石開非常注重這方面的訓練,在書法的練習上下過苦功,看得出來,《澹泊明志》這樣的書法作品,一定是石開經過苦學而成的,沒有良好的心態,沒有最佳的狀態,似乎很難書寫出很好的書法作品來的。
  • 「三心二意」學書法,進步會更快!
    我身旁有不少這樣的學生,他知道有楷書基礎的重要性,就死磕歐陽詢的《九成宮》,練了大約五六年的樣子,結果還是寫不好書法。總感覺他寫出的書法,乍一看像模像樣,實際呆板生硬。相反,另外一幫學生學書法,這一階段學學楷書,學煩了就去學行書,看別人寫草書挺帥,就又去學草書。
  • 書法之門從這裡開啟
    第二步:在這種字體下,找出具體的書法家,臨習他的書體。 第一步,選字體上,知乎上也有了相當程度上的討論。但是,很多人給出的答案,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只告訴你,練這個就可以了,但是卻沒有說清楚,為什麼要先從這種字體入手。或者給出來的理由,並不是真正地具有說服力的。
  • 【書法養生】隸楷行草——趣談不同書體的養生功效
    醫學專家研究結論表明,在可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中,書法名列榜首。練習書法對於治療許多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很有幫助,而且練習不同的書體還能起到不同的保健作用。歷史事實證明,書法對於人的健康長壽的確有一定作用。張浩文曾經做過統計,發現從古到今的書法家大多都是高壽。從漢代至清代,這個在人類平均壽命25歲~40歲的時代,著名書法家們的平均壽命約80歲。
  • 秦始皇統一文字,用的是哪種書體?
    大量存在的是秦代的隸書。這樣學術界就出現了一種觀點,有的歷史學家認為,秦始皇統一文字是即用了小篆,也用了隸書,用兩種文字統一了文字。而我認為是小篆,理由有兩條,第一,是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寫得非常詳細。第二是,目前很多石碑上刻的就是秦始皇巡遊時留下的字體。
  • 瘦金體書法凌厲飄逸,堪稱最有特色的書體,為何練的人卻不多?
    瘦金體書法凌厲飄逸,堪稱最有特色的書體,為何練的人卻不多?書法傳承千年,能夠傳世的書法大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書體,王羲之的行草飄逸,歐陽詢的楷書端莊大氣,懷素的草書豪放,米芾的行書氣韻十足,而在眾多書法大家裡面,要說最有特色的應該還是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
  • 這一書體的偉大在於它是古體今體的分水嶺,從此書法進入新的境界
    中國書法書體演變歷經五變,分別是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但是書體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也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繫。隸書是在篆書之後出現的一種新字體,屬於新體。隸書出現之前都是古文字,隸書是書體乃至是中國書法的分水嶺。
  • 隸書中的「第一神品」,被膜拜了近2000年,堪稱書法的至高境界!
    我們之前談到過一個藝術的規律,從萌芽到頂峰再到式微的一個過程,在書法領域也是如此。書法史3000多年,每一種書體的發展都遵循這種的規律!在篆書系統當中,藝術性最高的要屬簡牘書法,秦篆作為一種官方通用的規整美術字,在藝術上並沒有太多的可借鑑性。從整個書法史上源流上看,從簡牘書法發展出來的隸書,可謂是一門承前啟後的書體!
  • 彭于晏開始練書法,「男神」成為書法愛好者!
    彭于晏開始練書法,「男神」成為書法愛好者! 近日 無數少女心中的「男神」彭于晏 開始練習書法了 他在微博曬出
  • 隸書那些事兒「漢字書法史3」
    當我們講起我們的重大考古,我們在談論什麼?可能是甲骨文,記錄最早的中華文明;或者兵馬俑,威武雄壯,震撼世界……但是,有一個,不比前兩個差,那就是「裡耶秦簡」2002年,在目前中國唯一的秦代古城——裡耶古城,陸續發現37000枚秦簡,被稱為「21世紀以來最重大的考古發現」,被譽為「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裡耶秦簡牘」。
  • 1000年才出一個的書壇泰鬥,隸書天下獨步,曾是乾隆的書法老師!
    鄧石如隸書《少學琴書冊》長卷其實「諸體皆擅」僅僅是一個入門的要求,古人的大家往往會有最為精善的一門書體,在清代有這樣的一位隸書大師,可以稱得上是1000年才出一個的書壇泰鬥,隸書天下獨步,曾是乾隆的書法老師!
  • 米芾:書法內在美不是楷書,也不是隸書。但另外兩種書體必須要學
    人們對書法的審美是隨著認知程度的不斷提升而逐漸升華起來的。北宋書法家米芾在初學書法時也是七八歲,首先接觸的也像是現在的人一樣,都是以唐楷為師法對象,但隨著對書法認識的提高,又介入到魏晉書法,這時,他便認為魏晉書法才是皈依。但後來,他在研究書意之時,又把篆隸書法定義為「內在美」。
  • 修身書道 | 學硬筆書法,你家孩子開始的年齡對了嗎?
    ——梁啤《學書論》 初學書法,應該從幾歲開始?什麼書體開始?字體該寫多大? 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說按書體的發展順序,有的說從楷書楷書,那楷書又該從哪一家開始, 今天修身書道就帶您從古代書法家那裡來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