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新華日報》頭版推出——
走進位於南通市港閘區的江蘇涵潤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只見工人們戴著口罩在車間忙碌,廠房、食堂、宿舍的牆上,到處可見疫情防控宣傳張貼。「我們把職工宿舍由4人間改成兩人間,每天消毒兩次;食堂就餐每人一張桌子,確保安全。」企業負責人說,「只有堅決把疫情阻隔在生產線之外,企業才能穩步發展。我們正規劃實施二期工程,將用工規模擴大到1500人,建成國內領先的兼具研發和製造能力的高端智能工廠。」
截至2月24日,港閘區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96.4%,億元企業復工率100%,服務業規上限上企業復工率達76.3%,應稅銷售佔比達74%,一系列數據南通領先。發展「戰場」上快人一步,得益於疫情防控戰場的有力支撐——到目前為止,港閘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始終保持在「0」。
「保持這個『0』,港閘幹部群眾付出了100%的努力。」港閘區政府區長曹金海說,港閘面積不大,疫情防控壓力卻不小,轄區內分布著南通火車站、通沙汽渡以及兩座高速公路收費站等多個出入口,防輸入任務艱巨。
疫情突起,港閘極速響應、全民動員,一張區、街、村和各部門通力配合的防控網絡迅速鋪開:每天抽調48名醫護人員,在南通火車站、高速出口及通沙汽渡等卡口實施「逢車必檢、逢人必測、身份必核」,累計檢查車輛11萬輛,登記人員23萬餘人;139個住宅小區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所有進出人員核實身份、測量體溫;在南通率先建立3個集中醫學觀察點,累計集中醫學觀察198人,居家醫學觀察4906人。
確保疫情防控力度不減、勁頭不松的同時,港閘集中力量推動企業快速甦醒、恢復產能。「我們的部分產品可用於生產輸液器和防護服,所有生產線開足馬力,優先保障國內訂單。」新帝克單絲是省「科技小巨人」,公司負責人馬海燕說,「企業2月12日復工,急需周轉資金,港閘開發區主動幫助爭取科技扶持資金300多萬元,幾天就到帳,解了我們燃眉之急。」
疫情之下,企業普遍遭遇融資難、用工難、物流難等種種問題,港閘緊急推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強化財政政策支持、穩定企業用工形勢等5個方面10條舉措,用政策紅利對衝疫情不利。機關幹部下沉一線排憂解難,先後組織數十家重點企業與金融機構「面對面」,為30餘家企業開闢物資運輸綠色通道,幫助30多家企業「點對點」接回數百名外地員工……
「抓防控是硬任務,抓發展是硬道理,抓項目是硬招子。這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必須統籌兼顧的解答題。」港閘區委書記黃衛鋒說,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場大考,港閘要答出高分卷,必須與時間賽跑、同困難較量,用「兩手抓、兩手硬」確保「兩手贏」。
努力答出高分卷,港閘擂響重大項目突破戰鼓。2月25日,該區舉行春節後首場大會——重大項目攻堅突破暨作風建設大會,正式印發2020年「1號文件」《港閘區重大項目攻堅突破實施意見》。
「1號文件」8份附件中,《「重特大項目攻堅突破戰」指揮部成員名單》引起記者注意。港閘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任雙指揮長的「重特大項目攻堅突破戰」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組(重大項目辦)、招商推進組、工業項目推進組等7個工作小組,將區發改委、商務局、投資服務局等15個職能部門納入組織體系,凝聚合力,實現項目「招、建、轉」三位一體。
「1號文件」明確今年目標:新招引億元產業項目24個,1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16個,其中20億元項目5個、50億元項目2個,力爭突破超100億元項目;實際到帳外資1.5億美元;新開工10億元以上重特大產業項目12個以上,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4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這不是一項輕鬆的任務,即便不考慮疫情的不利影響,僅新招引10億元以上項目的目標數,就在去年完成量的基礎上增長了近50%。
「我們把《重大項目攻堅突破實施意見》作為『1號文件』,意圖很明確,就是把重特大項目擺在『頭版頭條』,進一步壓緊壓實『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發展重任。」黃衛鋒說,港閘將把戰「疫」鬥爭中展現的優良作風,轉化為攻堅突破、狠抓落實的強大動力,全力贏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新華日報 徐超 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