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佳人》賞析 寫實與寫意的結合

2020-12-26 賞詩析詞

杜甫《佳人》這首詩作於乾元二年(759年),詩人從洛陽回華州,不久之後棄官移家。

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①,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敗②,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③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④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⑤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⑦

釋詞

① 自云:自己陳述。良家子:有身份地位的好人家的女子。古代女子也叫「子」。

② 關中:潼關以西,陝南地區。這裡指唐朝都城長安。昔:往昔,當年。喪亂:安史之亂。

③ 官高:遭殺戮的兄弟都是大官。與前句「良家」所指相呼應。我的兄弟們都慘遭殺戮,我又不幸被丈夫遺棄。但就算他們沒有遭難又能如何?喪亂中他們也無法收留我。

④ 世情的情態,本來就是厭惡衰落,萬事萬物都像移動的蠟燭,燭光隨風忽閃,隨時可能熄滅。

⑤ 合昏:即合歡花,豆科植物,夏季開花,因晨開昏合,故稱。

⑥ 盈掬:一滿把。摘了花也不會插上髮鬢來作裝飾,採摘柏樹葉則摘得一屋子都是。

⑦ 天氣寒冷,美人衣衫卻單薄。夕陽之下,她倚靠著長長的青竹。

賞析

詩中描寫的絕世佳人是虛構的形象,用以比喻安史之亂中詩人自己不幸的境況與堅貞的心志。

詩人儘管生不逢時,遭遇離亂,貶官之後窮困艱難,前途渺茫,但並不向命運屈服,而是如詩中佳人那般,立志守節,絕世獨立,清貧自持。

本詩前二十二句充滿細節描寫,佳人雖是虛構的形象,一經杜甫塑造,卻顯得處處行跡可尋,真切可信。

這首詩成功的奧妙正在於其寫實與寫意的巧妙結合,以實有之事,寫寄慨之情,最後兩句只將佳人意態寫來,神出而志遠,更是點睛之筆。

相關焦點

  • 一首詩寫盡了佳人的脫俗和清雅,杜甫《佳人》深度翻譯和賞析
    【賞析一】杜甫的詩歌是以一種描寫社會底層百姓的寫實風格進入我們的視野。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沉鬱頓挫」,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的社會面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甫的詩我背過許多,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竟是「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這一句。
  • 寫實動物黑白插畫作品賞析
    寫實動物黑白插畫作品賞析 ▼ 賞析:寫實黑白插畫
  • 杜甫 《垂老別》 賞析
    這是杜甫描寫戰亂時期「三別」的第二首,上一首的《新婚別》是前一天晚上剛結婚,第二天早上就分別了。而這首是人都已經衰老了,卻還要和老伴分別。這裡杜甫讓一位垂老之人來講述自己的遭遇,好,來看原詩:「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 讀杜甫《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學寫作
    自古以來,吟詠美人的詩作就有很多,而杜甫的《佳人》卻因其格調高雅,成為名篇!《佳人》作於759年秋季,安史之亂發生後的第五年。詩人刻畫了一個貴族夫人因戰亂而命運悲慘,卻終不改其志的美人形象。可以用這樣的語言來形容她的一生: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佳人身居華樓,享無事之憂;無奈戰亂之下,華樓轟塌。家族四裂,兄弟身死,夫婿再得新人,無奈被棄。
  • 動漫場景創作的寫實與寫意
    題記:動漫場景創作不僅是為劇情需要,更要包含創作者個人的主觀意識與專業修養,今天我們就簡單聊一聊場景繪製的寫實與寫意。動漫場景1一,虛實結合,實境靠動態建構,虛境靠情態導引。
  • 用寫實的生活去描繪寫意的人生,這個肌肉型男的寫真很有質感
    可是,偏偏我們喜歡逃離「寫實」的生活,去追求「寫意」的人生,會被這種有藝術氣息的寫真照深深吸引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需要這些有質感的寫真照,也算是給自己留下一點值得嚼味的美好瞬間。他無疑在用寫實的生活,去描繪那些在寫真上看到的寫意的人生。每一幀的寫真,都非常的有質感,完美詮釋著男生的那種力量感。一身精壯的肌肉,沒有辦法讓我們忽視,我們嘖嘖稱奇之餘,也只能望洋興嘆。當然,這樣質感的肌肉,可是需要花費一番時間雕琢的呢,也不是說可以靠著自己三兩分鐘的熱度就能速成的。
  • 寫實與輕寫實沙畫研修班第一季 | 太原站
    沙畫自誕生以來逐漸成為備受歡迎的一種新興藝術形式你還在糾結學習沙畫需不需要美術基礎到底是寫實沙畫好還是寫意沙畫好
  • 古詩賞析十一首:杜甫《春夜喜雨》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與李白並稱「李杜」。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稱「杜工部」。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作品深刻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勞動人民的窮苦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後世尊他為「詩聖」。
  • 詩聖杜甫為何能先於李白一步,成為BBC紀錄片裡最偉大的詩人?
    詩聖杜甫為何能夠先於詩仙李白一步,成為BBC紀錄片裡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成功圈粉全世界?有人喜歡李白豪邁肆意,有人看重杜甫憂國憂民,「李杜詩篇萬口傳」在後人眼中是不分上下的存在。二人的創作風格迥異,各領風騷,而外國人之所以推崇杜甫,@晴空莽莽 推測幾點原因如下:首先杜甫的詩號稱「詩史」,沉鬱頓挫,多描繪社會動蕩人間疾苦,王朝興衰的滄桑巨變,親身經歷的悲天憫懷。人說「世上蒼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現實主義的經典。
  • 詩詞賞析:杜甫《春望》|百家故事
    春望作者: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讀睡古詩詞#賞析
  • 古詩中動靜結合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客觀事物的動靜之態,給了詩人們許多創作的靈感,他們常常將事物的動、靜結合起來描寫,做到靜中見動,動中有靜,動靜相生,動靜互襯,妙趣無窮。王維的詩《田園樂七首.其六/閒居》「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 梅花有什麼象徵寓意 詩人畫家鄭曉京寫意精品梅花
    梅花國畫賞析——喜上眉梢: 梅花國畫賞析——月下墨梅: 作為一幅寫意花鳥畫,鄭曉京老師將整幅畫面的韻味和意境都推向了最高峰,觀賞此畫,真是讓人感到大飽眼福! 梅花國畫賞析——仿古粉梅: 為了更加凸顯出此畫的典雅韻味,畫家用了色彩較為柔和的粉梅,不得不說,粉梅與古典氣質的結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嘆為觀止! 梅花國畫賞析——白梅藍雀:
  • 擅長畫牡丹的著名畫家,石開寫意牡丹作品賞析
    原標題:擅長畫牡丹的著名畫家,石開寫意牡丹作品賞析「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閱盡大千春世界,牡丹終古是花王。」牡丹歷來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也是歷代國畫家們的座上賓。
  • 古詩詞文賞析之唐詩《春夜喜雨》杜甫
    賞析本詩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為什麼好呢,因為它「知時節」。這裡就是把雨擬人化,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頷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
  • 楊炯的一首樂府詩,全詩以實境襯虛境,既寫實又寫意,意境壯美
    該詩人選聞一多《唐詩大系》,下注「賦體」二字,因其鋪陳敘事,以寫實見長,不用比興。首尾四句,從烽火聞警到投筆從戎,抒發慷慨意氣與報國壯志,騰挪跳躍,敘事架構宏大,中間兩聯雖是想像之辭,卻也運用紀實手法——真實的畫面,生動的情節和精細的刻畫,充實了敘事內涵。全詩以實境襯虛境,既寫實又寫意,所以,聞一多先生才說它是「賦體」。
  • 李白和杜甫誰更略勝一籌?對比他們2首寫長江的詩,高低立見分曉
    杜甫出生於公元712年,雖說和李白僅相差11歲,但是卻實實在在差了一個盛唐,公元755年唐朝運勢由盛轉衰,可以說李白一生都在紙醉金迷的盛唐時期,而杜甫則是壯年時期經歷了山河飄零,因此這就導致了兩人詩歌的風格幾乎不同,杜甫的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更是驚為天人。
  • 黑白灰結合幾何元素,極具寫意藝術氣息
    隨著深入,面與面交疊產生的空間立體感,在燈光的渲染下,產生特定的節奏和韻律,形散卻意聚、曖昧卻有力,滲透出寫意之感。天氣好的時候,光束犀利地入侵黑白空間,產生欲說還休的「曖昧」關係。置身其中,人會不由自主先沉浸幾分鐘,聽空間訴說,然後跟它對話。最終,能找到一種東西,感受到它,並相信它。
  • 「寫意油畫」 法國法郎賞析
    正面:法國作曲家埃克多·柏遼茲 Hector Berlioz1803-1869在巴黎榮軍院內指揮 背面:法國作曲家埃克多·柏遼茲,背景是位於羅馬的美第奇別墅,規格:140*75MM   「柏遼茲」是法國「高乃依版」向「帕斯卡版」過渡的第一張,其票面設計一改寫實風格,進而向寫意方向轉變
  • 談中國油畫的寫實與裝飾性
    寫意油畫《江南風情》吳冠中談中國油畫的寫實與裝飾性王 根>油畫家的繪畫風格會有階段性改變,不管怎麼變不外乎在寫實或寫意這兩種風格中進行。照相機的出現把靠寫實作品吃飯的油畫家們逼進了死胡同,畫家們又研究出了超寫實作品,畫的人多了形成了超寫實畫派。
  • 【月夜】月夜原文_月夜賞析_杜甫的詩_親子寶典_太平洋親子網
    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長安。這兩句設想妻子在鄜州獨自對月懷人的情景。  閨中:內室。看,讀平聲。  憐:想。未解:尚不懂得。  雲鬟:古代婦女的環形髮飾。  香霧雲鬟(huán)溼,清輝玉臂寒:寫想像中妻獨自久立,望月懷人的形象。香,指雲鬟裡流溢出來的膏澤的芬芳。雲,形容鬟的稠密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