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數字看海安鐵路物流基地發展
海安鐵路物流基地作為海安鐵路貨運樞紐的扛鼎平臺,短短幾年便已成長為華東鐵路貨運的熠熠之星。我們可以通過一組數字來梳理基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1種全新的運營模式——路地合作模式,不僅是上海鐵路局解放思想的收穫,更是海安市委、市政府永不言棄的成果。依靠獨一無二的模式,基地已成為上海鐵路局的貨運改革試點和複製推廣標本。上海鐵路局、江蘇鐵路集團、上海交通運輸協會多式聯運分會等鐵路相關部門對基地的專題調研中,都充分肯定了基地的發展成績,驚嘆於海安鐵路物流發展之迅速、運營之健康。
5年時間鐵路物流基地在千辛萬苦中建設,在千錘百鍊中運營,堅定海安發展樞紐經濟的決心。在基地建設之初,即使是海安人,也擔心建成後會不會「曬太陽」。事實證明,在「樞紐海安、物流天下」戰略的指引下,在海安市委、市政府的竭力支持下,在商貿物流產業園和基地全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海安鐵路物流基地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海安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肯定成績中堅定信心,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加快海安樞紐經濟的發展,進一步促進海安物流樞紐平臺的升級壯大。
10個班次/周堅定地夯實了海安長三角北翼的鐵路貨運樞紐地位。早在滬蘇通鐵路開通前,海安物流人便已搶抓機遇,預先開通了9個班次的海鐵聯運專列,向上海鐵路局展示了海安發展鐵路樞紐的決心。在鐵海快線班列功能的加成下,「樞紐海安」更加名副其實。目前,基地已實現每周10列、每列30車的開行頻率和開行量,實現93%以上的平均滿載率。鑑於海安鐵海快線班列的開創精神和耀眼成果,上海鐵路局明確將海安作為蘇中蘇北地區的固定班列開行點,同時要求進一步擴大開行規模,向每列40車—50車的目標奮勇前進。
48923步,約27公裡是鐵路物流基地一名普通調度員在炎炎烈日中一天的步行量。隨著鐵海快線班列開行,基地貨櫃裝卸量與日俱增,即將突破設計吞吐量的極限。鐵聯人用「時間」換取「空間」,用「及早」保證「及時」,化解困難糾紛,確保服務質量,全力保障基地安全有序的運營條件和設備輾轉騰挪的場地餘量,展現出新時期海安鐵路貨運服務新風貌。
55.6萬噸到發量是鐵路物流基地在疫情危機下,奮力「搶先機」,埋頭「創新機」所完成的靚麗成績單,為保海安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的較大貢獻!海安本土貨源在鐵海快線中的佔有率已逐步提升到45%左右,真正實現了「牆內開花裡外香」。
2.4億元以上是鐵路物流基地為合作企業每年節省的物流成本,其中,為130餘家海安本土企業每年節省物流成本6000萬元以上。鐵海快線班列為合作企業的每個貨櫃節省運費800—1000元。可以說,基地用實際行動順應了物流「公轉鐵」的發展趨勢,踐行了物流「降本增效」的發展要求。
無限的可能由人來創造,也只有人能創造。鐵路物流基地是物流園的平臺,更是海安的平臺,是海安樞紐地位的硬核體現,更是海安樞紐經濟的澎湃動力。商貿物流產業園和鐵路物流人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對海安樞紐經濟的發展要求,堅定不移地保障基地的健康運轉和班列的常態化開行,為「樞紐海安、物流天下」再邁新徵程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