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人云亦云,是一個典型的從眾現象。
當人進入一個不熟悉的領域時,跟著大多數人的想法和做法走,是一種趨勢。
如果你恰好不是一個卓越者,人云亦云是最安全的做法。
找一個帶頭大哥帶著你走,省時又省力。
但時間長了,就會暴露出種種問題。
比如,每個人在開始喝茶之前,都是雄心滿滿。
除了邁出第一步的勇氣,還會查閱各種「資料」:
「好像大家喝紅茶都要加奶和糖,我也試試。」
「我聽說紅茶養胃,冬天就要多喝紅茶!」……
再請教幾位大師級別的人物,吸納了各方的觀點和結論之後,自認為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將茶喝懂、喝透了。
可事實上,真正喝懂茶,非一朝一夕之功。
沒有實力的「特立獨行」是沒有意義的,既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惹來非議。
當你還不了解的時候,不妨沉默。
這世界上最巧取知識的方法,就是讀書,多看正確的言論。
因此,今天帶大家一起擊碎那些熟悉的關於紅茶的謠言,掃除喝茶路上的路障。
《2》
關於紅茶的謠言一:喝紅茶能養胃
真相:並非所有紅茶都能養胃。
在眾多人的刻板印象中,腸胃不好的人,不適合多喝綠茶。
由於綠茶是不發酵茶,製作過程中有一道名為「殺青」的工藝。
殺青的方式,分為炒青、蒸青、曬青、烘青。
主要目的,是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
簡單來說,就是在殺青的過程中,茶葉內的茶多酚不再氧化,它停止了氧化,被原量保留了下來。
殺青之前茶葉內含有多少量的茶多酚,殺青過後仍是多少。
因此,當大量的茶多酚留存在綠茶裡,清晨空腹或是腸胃功能較弱時喝下它,便會讓胃黏膜受到刺激,感覺胃部在收縮,有不適感。
有位茶友,原本喜歡飲綠茶,但漸漸發現胃不舒服。
於是聽人介紹,改喝養胃的紅茶,但依然不習慣,最後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前來求助。
事實上,「紅茶養胃」並不完全準確。
有一部分的紅茶製作工藝中,也存在著「殺青」的步驟,因此同樣會對腸胃產生刺激。
「什麼?紅茶有殺青?你確定你懂茶嗎?」
相信不少人會發出這樣的驚嘆,似乎在訴說著殺青紅茶的不可思議。
甚至搬出了紅茶國標,裡面分為三類,分別是:紅碎茶,功夫紅茶,小種紅茶。
細查其中所標註的工藝流程,不難發現,全篇都沒有看到「殺青」二字。
但這裡卻存在一個理論與實際的問題。
以雲南的曬青紅茶為例,不少人聽過也喝過。
通過高溫的萎凋,讓茶青的顏色變紅、變黃,讓茶葉當中的青草味徹底消失。
而曬青,不正是殺青工藝中的一種嗎?
再說到浙江的龍井紅茶,名為九曲紅梅,也經過殺青。
在製作過程中,當茶青經過萎凋之後,再放到鐵鍋裡面翻炒,讓其變色,去除青味,這明擺著是借鑑了綠茶的炒青工藝。
鐵證如山,以後誰還敢肯定地說,紅茶全都不殺青?喝紅茶一定養胃呢?
因此,對於腸胃功能較弱的茶友,在喝茶前或是喝茶的過程中,可以準備一些蘇打餅乾、白曬花生等零食,幫助我們更好地喝茶、品茶。
《3》
關於紅茶的謠言二:紅茶都是又香又甜膩?
真相:優質紅茶鮮甜爽口,茶香高級,湯感不甜膩。
紅茶,確實講究甜度,但不是越甜越好。
甜,本義是像糖和蜜的味道,與苦相對。
但到了如今,甜也能分為多種表現形式,其一是鮮甜、清甜,其二是甜膩。
在紅茶的審評標準中,有關香氣的描寫,有濃鬱、甜香、鮮甜、甜和、幽雅……
有關滋味的描寫,有濃強、濃醇、濃厚、鮮濃……
在這些審評術語當中,不難看出,並非只有關於甜度的要求,還需要紅茶具備濃、醇、鮮的特點。
優質紅茶的香,是具有高級感的,濃鬱持久,鮮爽帶甜感,幽雅清新。
優質紅茶的甜,是要讓口腔、舌頭體驗到的舒服、美妙的味覺,柔和爽口,新鮮濃爽。
而絕非湯感甜膩,不清爽,茶香刺鼻或是沖天香。
手邊放著一杯正山小種,來自武夷山桐木關。
更特別的是,它還是一款野生小種紅茶。
沸水衝入,揭蓋便是清新的花果香,甜美多汁的水蜜桃湯感,在舌尖遊蕩,清甜的桂圓香成為了尾調裡的小驚喜。
清新馥鬱的花香,佔據了蓋香的主角,恣意綻放,讓人迷醉在其中。
湯水清純,鮮美,甘甜,花香激昂,甜而不膩,香得高級,香得嬌美。
如瓊漿玉液般的湯感,分量感十足,咽下後給喉嚨帶來一片沁涼感和舒適感。
隨後湧上來的回甘當中,也儘是馥鬱的花果香。
與此同時,它帶著一股野茶獨有的荒野之勁,給這冰清玉潔的湯水更加豐富的層次。
優質紅茶風味盡顯,絕非劣質茶那般甜膩單一的香氣和滋味所能媲美。
《4》
關於紅茶的謠言三:紅茶加奶加糖滋味更足
真相:優質紅茶本身風味卓絕,提倡清飲。
即便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各種調味飲品,但愛茶之人依然堅持清飲。
原因很簡單,優質紅茶來之不易,自然要細細品味其中過人的香氣和滋味,若是胡亂加料,又如何喝準呢?
但為什麼有一部分人認為紅茶應該加奶和糖呢?
想必是受到了英式茶文化的薰陶。
當紅茶傳到歐洲,成為了貴族社交圈內的風尚,並形成了一種優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
除了精心製作而成的茶點,自然少不了主角紅茶。
如大家在電影裡所見,貴族們下午茶中常見的飲品,是奶茶。
往常溫的牛奶中,緩緩倒入衝泡過濾之後的紅茶,再加入方糖。
但事實上,當時具有獨特煙燻風味的正山小種傳到西方時,備受喜愛。
最早時也是清飲,細細品味其中的松煙香,桂圓湯。
而到了之後,才衍生出了眾多加糖加奶,以及各種香料的調飲方式。
但這種加糖加奶的做法,在極大程度上掩蓋了優質紅茶原有的香氣和滋味。
本是一泡品質卓絕的紅茶,加入了牛奶和糖之後,茶味弱,奶味強。
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煞費苦心地選好茶,花高價買茶呢?
牛奶和糖的價格,不比優質茶低上許多嗎?
為什麼要依靠胡亂加料的方式,破壞好茶清爽的本味呢?
效仿失敗,反倒成了東施效顰。
喝紅茶,切忌捨本逐末,原汁原味更能體會一款好茶的鮮爽清甜。
《5》
現在是個言論自由的時代,誰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但卻不代表每個人說的都是真理。
當逐漸適應了觸手可得的「真理」,接受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不再進行獨立思考。
最後,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要避免人云亦云,並沒有捷徑可走,多讀書,多思考。
沒有實力的特立獨行,往往成了譁眾取寵。
不以實踐來豐富知識,形成自己的客觀判斷。
終究,你的腦袋將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