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在紅茶圈的3個謠言,坑害了無數茶友,第一個太有迷惑性了

2021-01-17 騰訊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人云亦云,是一個典型的從眾現象。

當人進入一個不熟悉的領域時,跟著大多數人的想法和做法走,是一種趨勢。

如果你恰好不是一個卓越者,人云亦云是最安全的做法。

找一個帶頭大哥帶著你走,省時又省力。

但時間長了,就會暴露出種種問題。

比如,每個人在開始喝茶之前,都是雄心滿滿。

除了邁出第一步的勇氣,還會查閱各種「資料」:

「好像大家喝紅茶都要加奶和糖,我也試試。」

「我聽說紅茶養胃,冬天就要多喝紅茶!」……

再請教幾位大師級別的人物,吸納了各方的觀點和結論之後,自認為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將茶喝懂、喝透了。

可事實上,真正喝懂茶,非一朝一夕之功。

沒有實力的「特立獨行」是沒有意義的,既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惹來非議。

當你還不了解的時候,不妨沉默。

這世界上最巧取知識的方法,就是讀書,多看正確的言論。

因此,今天帶大家一起擊碎那些熟悉的關於紅茶的謠言,掃除喝茶路上的路障。

《2》

關於紅茶的謠言一:喝紅茶能養胃

真相:並非所有紅茶都能養胃。

在眾多人的刻板印象中,腸胃不好的人,不適合多喝綠茶。

由於綠茶是不發酵茶,製作過程中有一道名為「殺青」的工藝。

殺青的方式,分為炒青、蒸青、曬青、烘青。

主要目的,是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

簡單來說,就是在殺青的過程中,茶葉內的茶多酚不再氧化,它停止了氧化,被原量保留了下來。

殺青之前茶葉內含有多少量的茶多酚,殺青過後仍是多少。

因此,當大量的茶多酚留存在綠茶裡,清晨空腹或是腸胃功能較弱時喝下它,便會讓胃黏膜受到刺激,感覺胃部在收縮,有不適感。

有位茶友,原本喜歡飲綠茶,但漸漸發現胃不舒服。

於是聽人介紹,改喝養胃的紅茶,但依然不習慣,最後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前來求助。

事實上,「紅茶養胃」並不完全準確。

有一部分的紅茶製作工藝中,也存在著「殺青」的步驟,因此同樣會對腸胃產生刺激。

「什麼?紅茶有殺青?你確定你懂茶嗎?」

相信不少人會發出這樣的驚嘆,似乎在訴說著殺青紅茶的不可思議。

甚至搬出了紅茶國標,裡面分為三類,分別是:紅碎茶,功夫紅茶,小種紅茶。

細查其中所標註的工藝流程,不難發現,全篇都沒有看到「殺青」二字。

但這裡卻存在一個理論與實際的問題。

以雲南的曬青紅茶為例,不少人聽過也喝過。

通過高溫的萎凋,讓茶青的顏色變紅、變黃,讓茶葉當中的青草味徹底消失。

而曬青,不正是殺青工藝中的一種嗎?

再說到浙江的龍井紅茶,名為九曲紅梅,也經過殺青。

在製作過程中,當茶青經過萎凋之後,再放到鐵鍋裡面翻炒,讓其變色,去除青味,這明擺著是借鑑了綠茶的炒青工藝。

鐵證如山,以後誰還敢肯定地說,紅茶全都不殺青?喝紅茶一定養胃呢?

因此,對於腸胃功能較弱的茶友,在喝茶前或是喝茶的過程中,可以準備一些蘇打餅乾、白曬花生等零食,幫助我們更好地喝茶、品茶。

《3》

關於紅茶的謠言二:紅茶都是又香又甜膩?

真相:優質紅茶鮮甜爽口,茶香高級,湯感不甜膩。

紅茶,確實講究甜度,但不是越甜越好。

甜,本義是像糖和蜜的味道,與苦相對。

但到了如今,甜也能分為多種表現形式,其一是鮮甜、清甜,其二是甜膩。

在紅茶的審評標準中,有關香氣的描寫,有濃鬱、甜香、鮮甜、甜和、幽雅……

有關滋味的描寫,有濃強、濃醇、濃厚、鮮濃……

在這些審評術語當中,不難看出,並非只有關於甜度的要求,還需要紅茶具備濃、醇、鮮的特點。

優質紅茶的香,是具有高級感的,濃鬱持久,鮮爽帶甜感,幽雅清新。

優質紅茶的甜,是要讓口腔、舌頭體驗到的舒服、美妙的味覺,柔和爽口,新鮮濃爽。

而絕非湯感甜膩,不清爽,茶香刺鼻或是沖天香。

手邊放著一杯正山小種,來自武夷山桐木關。

更特別的是,它還是一款野生小種紅茶。

沸水衝入,揭蓋便是清新的花果香,甜美多汁的水蜜桃湯感,在舌尖遊蕩,清甜的桂圓香成為了尾調裡的小驚喜。

清新馥鬱的花香,佔據了蓋香的主角,恣意綻放,讓人迷醉在其中。

湯水清純,鮮美,甘甜,花香激昂,甜而不膩,香得高級,香得嬌美。

如瓊漿玉液般的湯感,分量感十足,咽下後給喉嚨帶來一片沁涼感和舒適感。

隨後湧上來的回甘當中,也儘是馥鬱的花果香。

與此同時,它帶著一股野茶獨有的荒野之勁,給這冰清玉潔的湯水更加豐富的層次。

優質紅茶風味盡顯,絕非劣質茶那般甜膩單一的香氣和滋味所能媲美。

《4》

關於紅茶的謠言三:紅茶加奶加糖滋味更足

真相:優質紅茶本身風味卓絕,提倡清飲。

即便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各種調味飲品,但愛茶之人依然堅持清飲。

原因很簡單,優質紅茶來之不易,自然要細細品味其中過人的香氣和滋味,若是胡亂加料,又如何喝準呢?

但為什麼有一部分人認為紅茶應該加奶和糖呢?

想必是受到了英式茶文化的薰陶。

當紅茶傳到歐洲,成為了貴族社交圈內的風尚,並形成了一種優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

除了精心製作而成的茶點,自然少不了主角紅茶。

如大家在電影裡所見,貴族們下午茶中常見的飲品,是奶茶。

往常溫的牛奶中,緩緩倒入衝泡過濾之後的紅茶,再加入方糖。

但事實上,當時具有獨特煙燻風味的正山小種傳到西方時,備受喜愛。

最早時也是清飲,細細品味其中的松煙香,桂圓湯。

而到了之後,才衍生出了眾多加糖加奶,以及各種香料的調飲方式。

但這種加糖加奶的做法,在極大程度上掩蓋了優質紅茶原有的香氣和滋味。

本是一泡品質卓絕的紅茶,加入了牛奶和糖之後,茶味弱,奶味強。

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煞費苦心地選好茶,花高價買茶呢?

牛奶和糖的價格,不比優質茶低上許多嗎?

為什麼要依靠胡亂加料的方式,破壞好茶清爽的本味呢?

效仿失敗,反倒成了東施效顰。

喝紅茶,切忌捨本逐末,原汁原味更能體會一款好茶的鮮爽清甜。

《5》

現在是個言論自由的時代,誰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但卻不代表每個人說的都是真理。

當逐漸適應了觸手可得的「真理」,接受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不再進行獨立思考。

最後,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要避免人云亦云,並沒有捷徑可走,多讀書,多思考。

沒有實力的特立獨行,往往成了譁眾取寵。

不以實踐來豐富知識,形成自己的客觀判斷。

終究,你的腦袋將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10年老茶客在線打假,關於紅茶的3大謠言,別再交智商稅了!
    不知為何,在衝泡紅茶這一問題上,總是圍繞著幾個揮之不去的謎團。這些謎團,猶如幾座沉重的大山,將一些新茶友深深壓在底下,卻不知自己處於困境中。因此,為了破除謠言,自己便準備了一次「打假行動」!謠言一:沸水會把紅茶泡出酸味人生有五味,酸甜苦辣鹹。水果有酸味,是因為其中含有果酸和檸檬酸,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表現。
  • 什麼,10000元的紅茶是劣質茶?村姑陳忠告,避開這4個誤區
    喜歡紅茶的人太多,一眾茶友紛紛被它的滋味俘獲味蕾。清甜的滋味,馥鬱的香氣,絲絲扣人心弦。有位朋友特別喜歡紅茶,特別是金駿眉和正山小種。前幾天他來喝茶,遞給我一包茶,然後說,這茶******元一斤,試試看?
  • 衝泡紅茶的水溫,是選100度還是85度?這4點謠言,該翻篇了
    《3》謠言二,沸水泡紅茶,茶味易濃平心而論,茶味的濃淡和水溫扯不上多大關係。每次泡出來的紅茶,滋味太濃太重太釅,主要和兩大因素相關。1.投茶量多。因為絕大部分的紅茶,幹茶條索纖細小巧。肉眼看起來不過一小把的茶葉,實際稱重起來已經到了8克、9克之多。為避免每次泡茶時投茶太多,既讓茶味泡濃不好喝,又造成浪費。在泡茶桌旁,備上一把克秤很有必要。
  • 四大紅茶,你喝過幾種?
    紅茶有許多個品類,各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有時候茶如君子,有時候茶如美人。古時候有四大美女流傳千古,現在也有四大紅茶口口相傳。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紅茶中的『四大美人』吧。1、祁門紅茶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名茶,被一眾茶友親切的簡稱為『祁紅』。產於富饒豐裕的安徽省祁門縣,自然環境優越的肥沃紅黃土中,生長出的茶樹自然也有其獨到之處。
  • 一棒好茶|三種紅茶衝泡方法,最後一種最方便
    夏末秋初,泡一壺茶最令人舒適,特別是一見到暖色調茶湯,就讓人很想品嘗。紅茶,慢慢成為網紅茶。那麼紅茶,如何衝泡才好喝?如何判斷紅茶好不好?有兩個重要的感官指標:「金圈」和「冷後渾」。茶湯貼茶杯沿有一圈金黃髮光,稱金圈,金圈越厚,顏色越金黃,紅茶的品質越好。而「冷後渾」是指紅茶經熱水衝泡後茶湯清澈,待冷卻後,出現渾濁現象。「冷後渾」是茶湯內物質豐富的標誌。一、壺泡法品飲紅茶,觀色是重要的內容,因此,選用白瓷杯是最好的。用開水衝洗茶壺和茶杯,以每人2克的用量,放茶,再將90℃左右開水高衝入壺。
  • 究竟什麼樣的茶,才是「紅茶」?
    不管是生活裡旅行裡,茶,向來是我時刻留心、關注的項目。這麼多年來身邊有不少愛喝茶的朋友,尤其是喜歡紅茶的居多,不過一直有個問題想問茶友們,究竟什麼樣的茶,才是「紅茶」?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滇西紅茶的由來!
  • 看完紅茶的發展史,教你順利區分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古人形容「紅」,有無數的詞。紅,絳,緋,縉等,都是紅色裡範疇內。但這些色彩的詞語的形容詞裡,大多有「絲」字,可見這些詞彙最早來源自絲織品。過去心靈手巧的繡娘們,對顏色的詞彙表達, 細膩且敏感。茶葉裡,紅葉紅湯的紅茶,廣受歡迎。但在提到紅茶的分類時,很多茶友容易臉盲。到底小種紅茶和工夫紅茶應該怎麼區分?至於紅碎茶,它又是什麼,將紅茶切碎就能做成紅碎茶嗎?諸如此類,都是有關紅茶分類的基礎話題。
  • 人情有冷暖,茶性關乎溫涼,每款茶都有它的脾氣!
    ◆ 溫暖屬性的茶溫暖的茶品,首先普適性更強,大多數人的體質都適合。同時,因為對存放時間和環境的要求不那麼高,因此不論是現喝,或是暫時存放下來都不會帶給人大的困擾。像紅茶、熟普、安化黑茶、老六堡茶等,特別是這些茶中有年份一點的,都可以作為溫暖系茶禮的通用選擇。
  • 古樹紅茶是什麼茶 古樹紅茶有幾種
    最近幾年古樹紅茶在茶葉市場上異軍突起,成了很多品茶人的最愛,那麼古樹紅茶到底是什麼茶呢?很多人對古樹紅茶都是一知半解,了解的並不深刻,也不知道他屬於哪個產業種類,更不知道它可以分為哪幾種,今天會對古樹紅茶做詳細介紹,能讓大家對這種精品茶葉有更全面的了解。
  • 85度水溫衝泡紅茶,白茶只能煮著喝,撥開混淆視聽的茶圈三大謎團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到A閨蜜的茶莊裡喝茶。只見閨蜜新穿了條煙青色的長裙,越發顯得高挑。「倒很少見你穿長裙啊,這身襯得特別有精神。」A閨蜜聽了後,連連客氣說,「這大半個月試新茶,腰都寬了一圈,穿這主要還是為了遮肉。」
  • 三種錯誤的紅茶衝泡方式,會讓好茶失去原有滋味,茶友們及時糾正
    原來,茶友還提了一個關鍵詞,水味。於是仔細詢問了一遍衝泡細節,茶友答,「用蓋碗,快出水,用的是家裡淨水器過濾的自來水。」問題,正是出在最後一句話——水質。家用淨水器過濾後的自來水,依然是自來水。但如今很多人存在著一個誤區,過濾之後,自來水就變為了純淨水,這是錯誤的想法。
  • NBA的謠言有很多,但是最廣為流傳還是這5個 姚明也上榜
    NBA的謠言真的有很多,但是隨著信息快速發展,很多謠言也就給破了。但是有些謠言可以說是經久不衰,雖然闢謠很多次,依舊有不少人相信。就比如今天這5個謠言,那可以說是在NBA廣為流傳,估計很多你都聽過。如果是在90年代,球迷肯定會深信不疑,而在這個時代這些謠言還是很難站住腳。
  • 檸檬紅茶味的茶π真不是藥味嗎?
    現在有許多年輕族喜歡喝「茶π」,小約有一次曾去高職學校附近溜達著玩,正好也看了一下高校附近的冷飲店,五花八門,幾乎隔個十米八米便有一家。有的也不是單一的冷飲店,還有其他的個性化服務。觀察中,也不難發現,除了現做的飲料之外,也有瓶裝的飲料銷售的很是紅火,比如茶π,比如小茗同學等。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可以根據茶湯湯色判斷品質嗎?
    有的人,喜歡紅茶清甜的湯水。…………六大茶類中,白茶、紅茶、烏龍茶,綠茶等等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華。它們每一類茶,都是某茶友心中的白月光。喝茶,便是聞香,品湯,自在快活,在好茶的世界遨遊。喝杯好茶的享受,也就是這樣了,輕鬆閒適。前段時間,我看到有一位茶友的留言,很有意思。他說,請問,六大茶類都可以根據湯水判斷品質嗎?這一切,就要交給我們的視覺,嗅覺和味覺來定奪。看看它們怎麼說。
  • 村姑陳的回覆,回答兩位普洱茶友關於白茶的疑問,理不辯不明
    桌子上擺著茶友寄來的「看著長江風景長大」的橙子,還有天津衛的麻花,蓋碗裡泡的是比辭秋早一輪採摘的,秋分茶。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秋分時節,亦是個好茶季。在那清涼的薄荷香裡,懶洋洋地翻看茶友的留言。這邏輯也太強盜了。每種茶類,它有沒有特定的樹種要求,有沒有特定的加工製作規範,都是由這個茶類的行業標準來制定和規範的。
  • coco奶茶配什麼紅茶?日照紅茶也太贊了吧!
    coco奶茶有7~8個配方採用了和紅茶搭配,產生了非常奇妙的味覺感受,可人們又發現,自家買的紅茶和在門店當中的有較大的區別,於是紛紛提問,coco奶茶配什麼紅茶?這種茶富含茶紅素和茶黃素,甚至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產品全部採購至武夷山的正宗茶廠,至今已經有400多年,還曾經於明朝時流入到歐洲,變成宮廷競相品嘗的品種,不過要和奶茶互相搭配,自然需要一定的加工工藝,將全發酵茶送到門店之後,先通過純淨水衝泡,然後晾涼,再按照比例來勾兌牛奶,一般情況下為1:3~1:4,多一點黏稠,少一點爽滑,這個比例關係是非常微妙的。
  • 紅茶|紅茶3種常見的泡法!
    紅茶那麼好喝只有爺爺輩才喝太可惜了不如來學一學紅茶的3個泡法吧1、煮一鍋沸水加5勺紅茶,煮30秒,茶水分離,可以洗去茶葉的苦澀味,然後倒掉;2、再次倒入沸水(5碗),煮滾後關火,浸泡5分鐘,過濾茶葉放涼;3、紅茶:牛奶=1:1。先倒入牛奶,後加入冷卻的紅茶。為了細滑,可以再過濾一回。
  • 再好的紅茶也不要亂泡,避開這4個誤區,才能領略好茶的絕佳風採
    提到自帶光環的金駿眉,很多茶友對其都不陌生。其中,最出名不過就是它要用到數萬顆芽頭,才能做成一斤精茶。箇中的珍貴,稀罕,難得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外界對於衝泡金駿眉這類芽葉細嫩的紅茶,一直存在著誤區。「不敢用沸水衝泡的紅茶,質量才有問題。」顯而易見,所謂的85度溫水衝泡才好,系衝泡紅茶的謠傳。泡好一杯茶,不能偏聽偏信。從實際出發,告別錯誤衝泡方式,方能領略好茶的絕佳風採!
  • 關於茶的這些話,聽聽就好!你聽說過哪些茶的謠言呢?
    已經記不清自己是從什麼時間開始喝茶,又是什麼時間愛上喝茶的,對於小約來說,這實在是太過遙遠的事情了。有人說,懂茶之人必定不會討厭茶,但愛茶之人卻不一定真正懂茶。
  • 還在用保溫杯衝泡紅茶?別再荼毒好茶了,紅茶的正確泡法看過來
    有一些茶友,幾乎保溫杯不離手。 早晨出門前,往保溫杯中隨性地倒入一些紅茶。 接著衝入沸水,合上蓋子,隨身攜帶,便能滿足一個上午的喝茶需求。 但是,紅茶真的適合用保溫杯衝泡嗎? 答案是,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