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掠奪名畫《牡蠣餐》| RMB 1,700萬倫敦成交

2021-02-14 值點網

1945年,《牡蠣餐》遭納粹奪去,自此不知所終。事隔70餘年,這幅古典名畫竟然在倫敦市長大人官邸被發現,最終物歸原主。畫作剛剛在蘇富比上拍,以£193萬(RMB 1,700萬)成交。

夏洛特與畫作重聚

故事在荷蘭東部的安恆市(Arnhem)揭開序幕。 1936年,當地兒童醫院的總監帶了一幅畫作回家。他的女兒夏洛特(Charlottle)一看,就為這幅荷蘭「黃金時代」畫家奧克特維爾特(Jacob Ochtervelt,1634-1682)之作而著迷。

畫作名曰《牡蠣餐》,裡頭充滿暗示象徵。牡蠣被視為強效春藥,自古與情慾劃上等號;仕女錦衣華服,意味追求者可能為博取她的好感而不惜血本;狗本是忠誠象徵,畫中的狗卻在舔喝女主人杯中溢出的酒,暗示未能保衛女主名節。

此畫一直懸在這家人的寓所。至1943年,他們嗅到戰火的氣味,於是把《牡蠣餐》連同另外13幅畫作,全部送到銀行保險庫儲存。果然,盟軍翌年發動史上有名的市場花園行動(Operation Market Garden),安恆市成為慘烈戰場。

盟軍空降部隊奇襲安恆市

這次行動是讓空降部隊奇襲,地面裝甲部隊配合快速行動,奪取荷蘭主要河川上由德軍控制的一系列橋梁。盟軍奪得這些橋梁的控制權,跨越萊茵河,攻入德國心臟地帶。

電影《奪橋遺恨》(A Bridge Too Far

《奪橋遺恨》劇照,盟軍最終無法佔領安恆市大橋

盟軍開始時勢如破竹,可惜最終因未能佔領安恆市的大橋,功虧一簣。單是這場「安恆戰役」,雙方喪命的士兵數目就超過三千。此戰後來拍成電影《奪橋遺恨》(A Bridge Too Far),主角包括辛康納利、米高堅、安東尼鶴健士。

二戰結束後,美軍從納粹德軍起回部份藝術品

倫敦市長大人官邸

倫敦市長大人官邸內

盟軍敗陣後,上述的14幅畫作全部落入納粹之手,一消失就是70餘年。後來,專門追蹤被掠奪文物的機構發現,《牡蠣餐》竟然就在倫敦市長大人官邸當中,還已經懸掛了30年之久,只是之前無人知道它曾為納粹所奪。

夏洛特與畫作重聚

左為時任倫敦市長大人Andrew Parmley,右為夏洛特

*「倫敦市長大人」中文聽上去有點古怪,這個翻譯其實是為了分辨清楚倫敦的兩位市長。一般在新聞看到的倫敦市長是Mayor of London,管理整個大倫敦區(Greater London),是近代才有的職位。至於倫敦市長大人是Lord Mayor of London,歷史久遠,管理倫敦歷史城區和金融區。

去年11月,《牡蠣餐》終於回到夏洛特手上。儘管她已白髮蒼蒼,但仍清楚記得這幅少女時就為之著迷的古典畫作。 《牡蠣餐》昨晚於蘇富比上拍,£160萬落槌,連傭£193萬成交,買家經電話委託「西洋古典油畫部」拍賣業務主管Andrew Fletcher(上圖)出價。

《牡蠣餐》與晚拍成交三甲

奧克特維爾特(Jacob Ochtervelt,1634-1682)《牡蠣餐》(The Oyster Meal)

拍品編號:48
尺寸:53.5 x 44.5cm

來源:

Le Comte de Morny, Paris;

Anonymous sale (『d'une très-belle collection』), Paris, Drouot, 27–28 April 1874, lot 73, for 6,000 Francs;

Henry Louis Bischoffsheim, Bute House, South Audley Street, London, probably by 1903;

His deceased sale, London, Christie’s, 7 May 1926, lot 75, for £1,417. 10s to Wallis;

Alphons Preyer, Paris and The Hague;

His sale, Amsterdam, Frederik Muller, 8 November 1927, lot 23, for 310,000 Florins to Galerie van Diemen;

J. Teixeira de Mattos, Amsterdam;

With Firma D. Katz, Dieren, 1935–36, by whom probably sold to

Dr Joan Hendrik Smidt van Gelder, Arnhem;

From whose safe in the Amsterdam Bank, Arnhem, looted by Helmut Temmler, Head of the Gaukommando Düsseldorf, in 1945 and taken to Düsseldorf;

With Galerie Peiffer, Düsseldorf, 1950s;

With Galerie Kurt Meissner, Zurich, 1965;

From whom acquired by Ambassador J. William Middendorf II, Washington, by 1967 until 1969 or later, by whom sold to Edward Speelman;

With Edward Speelman Ltd., London, by whom sold to Harold Samuel, London, 1971;

Bequeathed to the 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 1987;

By whom restituted to the heirs of Dr J.H. Smidt van Gelder on 6 November 2017.

估價:£1,500,000 - 2,500,000
成交價:£1,930,000

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威尼斯貴族肖像》(Portrait of a Venetian Nobleman)

拍品編號:17
尺寸:59 x 48cm
來源:

Probably identifiable in Rubens』 possession 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in 1640 as 'Vn visage apres Tinctoret', no. 70, or as 'Vn pourtrait d』vn gentilhome de Venise', after Titian, no. 41;

Rousselle, Brussels, 1897;

With F. Kleinberger, Paris and New York, 1911;

Leopold Koppel, Berlin (d. 1933), by 1914;

His only son Albert Leopold Koppel (Dresden 1889–1965 New York), Toronto, by 1948, when shipped by him from Toronto to Rosenberg & Stiebel in New York, where it arrived on 20 February for storage;

With Rosenberg & Stiebel, New York, 1951, when appraised in January, and sold by them to Durand Matthiesen, Geneva, the proceeds remitted to Albert Koppel in November;

With Matthiesen, London, 1954;

Dr Hans Wetzlar, Amsterdam, probably acquired 1954–55, and certainly by 1959;

Thence by descent.

估價:£3,000,000 - 4,000,000
成交價:£5,416,400

泰納(J.M.W. Turner,1775-1851)《沃爾頓橋》(Walton Bridges)

拍品編號:21

尺寸:92.7 x 123.8cm

來源:

Sold by the artist to Sir John Leicester, 1st Baron de Tabley (1762–1827), for £280 in January 1807;

Thomas Wright (1773–1845), Upton Hall, Nottinghamshire;

His sale, London, Christie’s, 7 June 1845, lot 58, for 670 guineas to Pennell;

Joseph Gillott (1799–1872), Westbourne Road, Edgbaston, by 1847;

His sale, London, Christie’s, 27 April 1872, lot 307, for £5,250 to Agnew on behalf of H.W.F. Bolckow;

Henry William Ferdinand Bolckow (1806–1878), M.P.;

Sold by his executors, London, Christie’s, 2 May 1891, lot 105, to Agnew on behalf of Lord Wantage;

Brigadier General Robert Loyd-Lindsay, 1st Baron Wantage, VC, KCB, VD (1832–1901), Lockinge, Oxfordshire;

Thence by descent to the present owner.

估價:£3,000,000 - 5,000,000
成交價:£3,370,000

格裡恩(Hans Baldung Grien,1484-1545)《聖家與五名天使》(The Holy Family With Five Angels)

拍品編號:10
尺寸:72 x 60cm

來源:

English private collection by 1969;

With Agnew’s, London;

Anonymous sale, London, Sotheby’s, 25 November 1970, lot 38 (as School of the Upper Rhine, circa 1500) for £21,500;

With Edward Speelman, London;

From whom acquired by the father of the present owner;

Thence by descent.

估價:£2,500,000 - 3,500,000
成交價:£3,010,000

拍賣總結

拍賣行:倫敦蘇富比
場次:古典油畫晚拍

拍賣日期:2018/7/4
拍品數目:69

成交:51
未成交:18
成交率:74%
成交總額:£42,634,150

長按關注公眾號

往期精彩回顧

☞   「買得起的大拍」|  北京華辰逾億圓滿收官

☞   專訪「宣德龍罐」專家 | 安偉達:今天標準看相當便宜

☞   懷緬足球強國風光 | 北京春拍的「世界盃文物」

☞   自我炫耀的極致 | 乾隆御製《四得論》掛屏

☞   專訪畫廊新勢力 | 魏麗洋:藝術不該只有小撮人能接觸

☞   保利RMB 6.7億之夜 | 盤點13件逾千萬古玩

相關焦點

  • 1500幅納粹掠奪名畫德國公寓現身(圖)
    1500幅納粹掠奪名畫德國公寓現身(圖) 搜出1500幅名畫的公寓。
  • 納粹搶走的名畫:見證600萬猶太人被屠殺,更藏著個女人的秘密
    鮑爾夫人像16年前,曾以1.35億美元的價格成交,折合人民幣近9個億,成為有史以來單幅畫成交的最高價。比畢卡索的《拿菸斗的男孩》還高了3千萬美元。這是一幅什麼樣的畫,即便是用了黃金,為什麼能值近9個億人民幣?
  • 納粹搶走的名畫:見證600萬猶太人被屠殺,更藏著一個女人的秘密
    鮑爾夫人像16年前,曾以1.35億美元的價格成交,折合人民幣近9個億,成為有史以來單幅畫成交的最高價。這也反映出,一幅名畫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充滿故事的畫家。比如上世紀我國兩位藝術家——齊白石和黃賓虹。納粹時的德國因為戰爭、掠奪、屠殺和回歸,這件藝術品有了歷史的厚重與滄桑感。
  • 隱藏指紋的林布蘭習作 |《祈禱中的基督》RMB 8,180萬倫敦成交
    西方古典畫作今周在倫敦大賣。繼佳士得後,蘇富比亦交出漂亮成績。古典油畫夜拍交出86%高成交率,全晚斬獲£3,020萬。
  • 上萬幅世界級名畫被納粹掠奪,蒙娜麗莎輾轉三地,能否逃脫魔手?
    二戰來臨時,為了從德國納粹的魔爪中搶救出《蒙娜麗莎》,法國人真是費盡了心思。即便如此,《蒙娜麗莎》還是差點被希特勒搶走,幸運的是,納粹最終沒有得逞。但整個二戰期間,至少11000幅名畫被納粹掠走,其中很多直到今天還沒有被追回。
  • 納粹寶藏去哪兒了?一起去找找
    在二戰掀起伊始,德軍剛剛徵服了波蘭,納粹二號人物戈林下令掠奪波蘭的文物。他向部下指示:「當你發現有什麼東西是德國人民可能所需要的,就必須像警犬一樣追逐,一定要把它弄到手送到德國。」希特勒本人曾精心組織了一支特別部隊,他們的任務就是專門有計劃地對各國的珍貴文物、金銀財寶進行大規模搶劫。被納粹侵佔的所有國家都受到一樣的「禮遇」,那些高大的博物館、古堡、宮殿一時間只剩下了空殼子。
  • 納粹德國神秘的地下金庫,黃金堆積如山,金戒指、金牙密密麻麻
    希特勒發動侵略戰爭目的只有兩個——徵服和掠奪,徵服的目的為了進行掠奪,掠奪是為了更好的徵服,如果沒有掠奪這種以戰養戰的模式,德軍的後勤物資將難以為繼為了更好地進行掠奪,德國軍隊所到之處第一件事就是搶劫,他們搶劫的目標當然不會是貧民百姓的針頭線腦(猶太人應屬例外),除了軍紀約束之外,我們知道,這些東西是不入他們法眼的。
  • 莫奈《睡蓮》倫敦蘇富比3172萬英鎊成交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 據倫敦蘇富比,6月23日舉行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夜拍在現代大師們的魅力引領下,最終贏取121,957,000英鎊總成交額。最終《睡蓮》以31,722,500英鎊成交,成為本場最高成交價拍品。莫奈的另一件作品《阿爾讓特依的塞納河》(La Seine a Argenteuil)和《昂蒂布高原風景》(ANTIBES, VUE DU PLATEAU NOTRE-DAME)同樣勁頭強勢,分別以850萬英鎊和790萬英鎊成交。
  • 未退款未使用的倫敦牡蠣卡餘額竟近4億英鎊!附牡蠣卡退款貼士
    牡蠣卡曾經是人們在倫敦旅行的首選,但是數據顯示有6600萬張的藍色塑料卡已經至少一年沒有使用過了。它們可能被遺忘在抽屜、包或者錢包裡,倫敦交通局(TfL)已經累積了大量無人認領的餘額和存款——價值近4億英鎊。看到這裡小夥伴們可能不僅感嘆,真的有這麼多錢嗎?有卡的請回想下自己卡裡有多少餘額。
  • 二戰結束時,德國掠奪的一百多列車財寶,被藏在什麼地方
    二戰的硝煙已消逝了70多年,但圍繞著納粹德國的諸多謎團還未曾完全解開。眾所周知,希特勒在近6年的侵略戰爭中,每佔領一個國家,首要的任務就是儘可能地掠奪這個國家的財富,包括搶劫這個國家銀行中儲存的黃金、外匯,甚至是博物館中的各種價值連城的古董、藝術品、珠寶等。
  • 黑金勞力士JPS Daytona腕錶破紀錄RMB 1,110萬成交
    撰文:Ken NG網上拍賣鐘錶最貴紀錄再次刷新,早前為大家介紹過的勞力士(Rolex)黑金錶盤Ref. 6264 Daytona JPS 18K黃金腕錶,連傭以£121.5萬(RMB 1,110萬)成交,一併打破網上拍賣最貴鐘錶、最貴Daytona JPS腕錶、英國拍賣最貴腕錶三項紀錄。
  • 納粹寶藏的價值難以被準確估算,盟軍找回500萬件,成西方香餑餑
    納粹德國的一些高層人物興趣廣泛,他們喜歡收集包括繪畫、珠寶、手工藝品和家具等稀有物品。為此希特勒精心組織了一支特別部隊,他們的任務就是專門有計劃地對各國的珍貴文物、金銀財寶等進行大規模洗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納粹德國入侵並佔領歐洲的幾個國家,希特勒要求這支特別部隊對各種國家和私人的博物館,美術館和個人收藏進行掠奪。到1944年7月止,從西歐運到德國的文物就裝了滿滿的137輛鐵路貨車,共計4174箱,20973件,單繪畫就有10890幅,其中絕大多數為名家傑作。
  • 麥卡倫最老威士忌系列Red Collection倫敦拍賣 | 亞洲藏家RMB 660萬投得
    ,最終連傭以近£76萬(RMB 660萬)成交,由亞洲藏家投得。這組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收集食肆廚餘,將之免費分配給倫敦市內有需要人仕。City Harvest表示,£76萬這數字已足夠他們向有需要人仕提供250萬份食物。麥卡倫Red Collection威士忌系列以£76萬成交
  • 《金衣女人》:80歲老太與奧利地政府打官司,贏回1億名畫!
    在世界上,每一副名畫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價值連城的瑰寶,而它們背後都有曲折離奇的故事。電影《金衣女人》正是圍繞著象徵主義大師克裡姆特的名作《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肖像一號》展開。可是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身為猶太人瑪麗亞也無法倖免於難,她不得不與家人分離,與丈夫逃亡到美國,而當時所有的家族財產都被納粹搜刮殆盡,其中也包括這幅名畫。直至二戰結束,《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肖像一號》被放進了奧地利美術館,成為了「鎮館之寶」,而這幅名畫真正的主人卻被人遺忘。
  • 畢卡索名畫被撕,價值約合人民幣1.8億元!撕畫男子已被逮捕
    近日,畢卡索名畫被撕一事引發關注。事情發生在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一名男子把一幅價值2千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億元的畫作撕毀。被毀的畫作名為《女子半身像》,是畢卡索在1944年創作的,原型是畢卡索的情人朵拉·瑪爾。
  • 馬蒂斯名畫上拍倫敦蘇富比 估價1.4億港元
    《黑色椅子上的宮女》   人民網北京12月10日電 亨利·馬蒂斯《黑色椅子上的宮女》將於倫敦蘇富比2015年2月3日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呈獻,《黑色椅子上的宮女》是馬蒂斯1942年作,估價為900 萬至1,200
  • 宏碁掠奪者 Triton 700
    ——Predator TRITON 700。先從外觀上看,掠奪者 700 在一眾遊戲本中可謂是非常低調了,唯一稱得上亮點的應該就是他那每一個按鍵都可以調背光的機械鍵盤。而且,觸摸板區域被放置到了鍵盤上部,用超大面積的康寧玻璃覆蓋,藉助這樣透明的設計,內部的 AeroBlade 散熱系統也一覽無餘。
  • 1.8億元畢卡索名畫,被撕了!
    2019年12月28日,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一幅價值20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億元的畢卡索名畫《女子半身像》,被一名20歲的英國男子撕破。嫌疑人在撕破畫作後被警方逮捕,並以刑事毀壞罪被起訴。報導稱,嫌疑人是一名20歲的男子,來自英國倫敦北部。他在周一的聽證會上被拒絕保釋,並將出席英國內倫敦刑事法庭的審前聽證會。目前,博物館已經將這幅畫撤下,同時將交由專家對其損壞程度做進一步評估。
  • 失落的「牡蠣卡」
    BBC報導,去年有將近6600萬張賣出的Oyster card沒人用,當你把牡蠣卡落在錢包,抽屜裡忘記用時,地鐵公司已經默默賺了很多錢,根據統計,這些沒人用的牡蠣卡裡面的餘額超過了4億英鎊!根據倫敦地鐵公司說,這些錢會被用來提改善地鐵線路的運營,如果大家想要重新使用「被遺忘」的牡蠣卡或者要求退款,這也是可以噠!
  • 畢卡索名畫被撕
    2019年12月28日,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內展覽的由畢卡索創作的《女子半身像》被一名來自倫敦西北部的20歲嫌疑人Shakeel Massey當場撕壞。具體細節我們不得而知,但更引起我們關注的是這個行為背後所反映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