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陶冶情操。讓我們傳承經典,引領未來!
今天,由優秀主持人李銳老師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浪淘沙九首(其一)》。
點擊收看
浪淘沙九首(其一)
作者|劉禹錫(唐) 誦讀|李銳
九曲黃河萬裡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作品賞析
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
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人,唐代詩人、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唐德宗貞元九年(793)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太子校書,升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政治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晚年任太子賓客,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一歲。世稱劉賓客。詩文俱佳,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其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有《陋室銘》《竹枝詞》《烏衣巷》等作品傳世。
《浪淘沙》為唐代教坊樂曲。《浪淘沙九首》是詩人於穆宗長慶年間(821-824)貶官夔州刺史時所作。此詩為組詩中的第一首。
詩中前兩句「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寫九曲黃河從萬裡遠方奔騰而來,流經各地時所挾帶的大量沙礫,經受著巨浪的衝洗和狂風的簸蕩,從天涯一路輾轉到這裡。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此處尋根溯源,一如李白寫「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視角,從源頭開始描繪黃河雄偉磅礴的氣勢,同時展現了黃河岸邊淘金者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勞動謀生、隨時送命的艱險苦況。
前兩句寫黃河由上而下的順流奔瀉之勢,後兩句「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則轉寫「直上銀河」,指向黃河流往的終點,循著王之渙寫「黃河遠上白雲間」的方向進行想像。據古代傳說,黃河與天上的銀河相通,漢武帝曾派張騫尋找黃河的源頭,張騫一直走到了天河遇見織女,織女把支撐織布機的支機石送給張騫帶回人間。神話中,織女和牛郎分居銀河兩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在鵲橋上相會。詩人對淘金者在滔天巨浪下淘洗砂金的兇險疲憊生涯深感同情,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沒法解除這些底層人民的困苦,故而只能通過詩意而神奇的想像,讓淘金者跟隨著黃河的滔滔波浪,去到美麗傳說中那不被世俗紛擾的天仙眷侶之家作客,體會牛郎織女在天河上恬靜的生活,以獲得一刻美好的精神慰藉。此處也寄寓了詩人內心對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全詩豪邁奔放,磅礴大氣,神奇浪漫,震撼人心,表現出詩人追求美好生活不畏艱險、豪邁奮發的精神。
誦讀人介紹
李銳,北京廣播電視臺播音指導,欄目監製、主持人。曾獲得三次中國新聞獎、兩次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兩次中國國際廣播新聞獎、全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提名獎、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北京市最美慈善義工、四次北京新聞獎,入選北京市宣傳系統「百人工程」「北京好聲音」「心目影院」愛心大使。
原標題:《未來講堂|劉禹錫《浪淘沙九首(其一)》 誦讀:李銳》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