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鑑賞:劉禹錫《秋詞其一》,點讚秋天,其中七個字豪情萬丈

2021-01-14 山楓說文化與歷史

立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華中平原依然赤日炎炎,高溫不下,但早晚之時,已略有幾分秋天的涼爽之氣。在這早秋的美好時光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些關於秋天的美麗詩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首七絕,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寫於他在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任上。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每到秋天就悲嘆寂寞蕭條,而我卻要說秋天勝過春天。

只要對中國詩詞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悲秋」是一個重要主題,此類作品多不勝數,當然也是佳作頻出,比如「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故園又負黃昏約,但覺秋風發上生」(賀鑄)。早在戰國時期,絕世男神兼大辭賦家宋玉在其《九辯》中就有「悲哉,秋之為氣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名句,「悲秋」這個調子就一脈相承,直到如今。什麼是「愁」?上「秋」下「心」,心上之秋。劉禹錫人稱詩豪,偏要反轉一下,「我言」二字以堅決的語氣否定了悲秋這種態度,為什麼說秋天勝過春天?這前兩句詩是先發議論,為後面的反轉做好鋪墊。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萬裡晴空,一隻仙鶴衝開浮雲飛上高空,也引得我的詩情隨著它一起飛到雲霄之上。

第三句是全詩中唯一寫景的一句,寫得意境雄渾,開闊壯麗,也是全詩的「詩眼」。秋高氣爽,蔚藍的天上白雲朵朵,陽光燦爛,讓人襟懷為之一暢,正當此時,一隻潔白的仙鶴一鳴沖天,宛若要衝破雲層,在天上自由翱翔。鶴這種美麗的鳥兒喙、頸、腿纖美修長,姿態優雅,象徵著高潔出塵。鶴是群居鳥類,劉禹錫為什麼刻意寫「一鶴」?因為這隻鶴是孤獨的,詩人是以孤鶴自比。「排」字用得很有力度,「排」就是推開的意思,所以儘管這隻鶴是孤獨的,它依然一往無前的推開那些浮雲,那些困擾,自由飛翔。

這隻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鬥精神的體現,激越昂揚的生活態度,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請注意,這個「詩情」不僅僅是指詩情畫意,它更代表了劉禹錫的豪放情懷與壯志凌雲。

讀這樣一首別開生面的秋天絕句,全無半點悽清蕭瑟之感,反而讓人從心底生出心曠神怡的愉悅之感,讓我們的心靈隨著一千多年前的那隻白鶴在萬裡雲天之上飛翔,體會到那涼爽的秋風,那清新的空氣,那明亮的陽光,那清澈的藍天。

敬請關注「山楓說文化與歷史」,本人必定投桃報李,及時回關。歡迎各位朋友在評論區提出意見,與作者互相交流。

舉報/反饋

相關焦點

  • 秋天裡,劉禹錫寫下一首古詩,開篇10字便升華了秋的含義
    但劉禹錫的《秋詞》,僅是開篇10字,就為秋天下了重新的定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詞》自古以來,你們一遇到秋天,想到的就是悲寂、悽涼,可我劉禹錫卻說秋天比春天更有朝氣。仔細品味之後,劉禹錫目空一切、直指本源的執念令人動容。
  • 10.劉禹錫《秋詞》
    於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裡,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薰染得迷迷離離。  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闢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原詩兩首,所選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李白最仙的一首詩,萬丈豪情感染著千古歲月,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李白的詩就是他性格的完美彰顯,下面詩巷要分享的就是李白最「仙」的一首作品《月下獨酌》,它所體現出來的萬丈豪情足足感染了千古歲月,讀後令人回味無窮。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唐 · 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 在唐詩宋詞裡,秋天的風是什麼顏色
    果爸小啟:在唐詩宋詞裡,秋天的風究竟是什麼顏色?這可能是一個偽命題。但在詩人的筆下,風不僅會顏色,而且還是五顏綠色,豐富多彩。於是,秋天的風,在唐詩宋詞裡,也一樣是異彩紛呈。一個「墨」字,一個「黑」字,秋天的風簡直是「暗無天日」。此詩敘述詩人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歷,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儘管秋天的風是如此漆黑,但杜甫心中依然問往陽光。
  • 劉禹錫最著名的寫秋唐詩,將秋天的神韻寫得出神入化!
    秋天,在人們的印象之中,多數時候扮演著悲情的角色。秋天到來,西風狂肆,萬物蕭殺,一片慘澹。自古以來,寫秋的詩歌不勝枚舉。劉禹錫作為唐朝一代大詩人,曾經也熱情的寫過秋天的詩歌。劉禹錫的這首詩,便是《秋詞》,該詩另闢蹊徑,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秋天的美麗!
  • 未來講堂|劉禹錫《浪淘沙九首(其一)》 誦讀:李銳
    未來講堂|劉禹錫《浪淘沙九首(其一)》 誦讀:李銳 2020-11-1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禹錫這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讀過的人都會念念不忘!
    《全唐詩》裡一共收錄了近40000多首詩,其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經典名篇,有一些作品寫得也是極為抒情,也很是唯美。
  • 秋風清,秋月明,秋分時節桂花酒,6首詩品味秋天
    秋分的分,是過半的意思,平分秋色,把秋天分為2半。秋分過後,北極將迎來極夜,南極迎來極晝。秋分有 豎雞蛋,吃秋菜,粘雀嘴,送秋牛,放風箏,和祭月6大習俗。秋分,從此晝短夜長 ,寒來暑往。秋高氣爽,春華秋實,秋風蕭瑟,玉露生寒,秋收冬藏,稻穀飄香。古人詩中的秋天,或雲淡風輕,或豪情萬丈,或悲秋愁腸,哪一種思緒,都是秋天。
  • 劉禹錫的一個千古名句,原本是愛情詩,卻流傳成為氣候諺語
    縱觀整個唐代,傑出的詩人無數,但能被冠以「詩豪」之稱的,唯有劉禹錫一個!劉禹錫性格剛毅,有豪猛之氣,而其詩也如其人,風格俊爽、格調激越,有昂揚高舉的雄直氣勢,仿佛蘊含著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比如他最著名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是何等的豪情志氣。還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句,其振奮精神鼓舞了多少絕望之人。
  • 高適很雄壯的一首詩,最後5個字堪稱絕唱,其中豪情流傳1000多年
    去過邊塞的詩人很多,不由的也將唐詩的格局往上拔了幾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唐朝的邊塞詩派。邊塞詩派中比較著名的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等等,其他處在盛唐的著名詩人也或多或少的去過或者知道邊塞,寫過關於邊塞的詩,比如王維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愛情詩,其中有兩句更是名言,成為了愛情經典
    劉禹錫是中唐時期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很多詩作也都是膾炙人口,其中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譬如《烏衣巷》、《秋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等等,這些經典的作品,那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裡面更是句句經典,即使是到了現在,那些優美的詩句,也是頻頻地會被我們所引用。
  • 這篇鏗鏘《木蘭詩》,越讀胸中越有萬丈豪情,女兒亦能上馬定乾坤
    現在我從這首詩中,讀到了以前所沒有察覺的感情,越讀胸中越有萬丈豪情,女兒亦能上馬定乾坤。這種情,是讀者之情,更是詩人之情。木蘭雖然身為一個女孩子,但戰爭來臨,可汗大面積的徵兵,在兵冊上有木蘭父親的名字,但父親已年老,而木蘭又是家中最大的孩子,替父從軍,她盡到到的不僅是為人子女的孝順,更是擔當起了「嫡子」的職責。
  • 劉禹錫筆下30句驚豔了歲月的詩詞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 3、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4、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 取名字:女孩名字唐詩宋詞
    出自唐詩宋詞的女孩名字 ——冰心,原名謝婉瑩,中國詩人,現代作家、兒童文學作家 名字出自於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中的名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之中,意指我依然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其中冰在玉壺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 古詩詞鑑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衝關話文常劉禹錫(72-842),字夢得,洛陽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這首詩是劉禹錫為酬答白居易而作。衝關品鑑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最後兩句情感:點明酮贈題意,表現了詩人樂觀達,進取向上,堅切不拔的人生態度。
  • 七首秋天詩詞:涼風有信,一葉知秋
    秋天,真的要來了。這個季節,最適合在午後品讀唐詩宋詞,一杯花茶,一碟點心,偷得浮生,半日閒。有人說,秋天是寂寞的,也有人說,秋天是淡然的,那麼,詩人眼裡的秋天是什麼樣的呢?秋天,是壯美,遼闊,充滿希望▼《沁園春·長沙》現代·毛澤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 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讀來都是傷悲,最後7個字卻驚豔千年
    伴隨著唐王朝的逐漸衰落,唐詩也逐漸告別歷史舞臺。尤其是在晚唐時期,很多詩人都在用心血抒發唐王朝日薄西山的無奈,其中也產生了很多經典的詩句。今天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全文很短,只有28個字,但可以說是晚唐最失意的一首唐詩。
  • 劉禹錫很「女人」的一首詩,刻畫一美女素描,20字流傳1000多年
    文/顧無【引觴漫談】唐代是詩的盛世,從初唐到盛唐再到最後的晚唐,都出了很多唐詩大家。初唐的陳子昂與「四傑」,盛唐的李杜和邊塞詩人,中唐的元白,韓孟以及晚唐的「小李杜」和溫庭筠等人,都在青史上留有赫赫聲名。
  • 劉禹錫告訴你
    王叔文是個什麼樣的人,讓歷史學家爭論去。我們只知道他攛掇的「永貞革新」歷時一百四十六天後失敗了,而參與其中的劉禹錫、柳宗元等人被貶為遠洲司馬,史稱「八司馬」。 王叔文被賜死,順宗也被迫退位,而我們的主人公劉禹錫,也開始了他歷時二十三年的貶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