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華中平原依然赤日炎炎,高溫不下,但早晚之時,已略有幾分秋天的涼爽之氣。在這早秋的美好時光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些關於秋天的美麗詩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首七絕,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寫於他在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任上。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每到秋天就悲嘆寂寞蕭條,而我卻要說秋天勝過春天。
只要對中國詩詞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悲秋」是一個重要主題,此類作品多不勝數,當然也是佳作頻出,比如「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故園又負黃昏約,但覺秋風發上生」(賀鑄)。早在戰國時期,絕世男神兼大辭賦家宋玉在其《九辯》中就有「悲哉,秋之為氣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名句,「悲秋」這個調子就一脈相承,直到如今。什麼是「愁」?上「秋」下「心」,心上之秋。劉禹錫人稱詩豪,偏要反轉一下,「我言」二字以堅決的語氣否定了悲秋這種態度,為什麼說秋天勝過春天?這前兩句詩是先發議論,為後面的反轉做好鋪墊。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萬裡晴空,一隻仙鶴衝開浮雲飛上高空,也引得我的詩情隨著它一起飛到雲霄之上。
第三句是全詩中唯一寫景的一句,寫得意境雄渾,開闊壯麗,也是全詩的「詩眼」。秋高氣爽,蔚藍的天上白雲朵朵,陽光燦爛,讓人襟懷為之一暢,正當此時,一隻潔白的仙鶴一鳴沖天,宛若要衝破雲層,在天上自由翱翔。鶴這種美麗的鳥兒喙、頸、腿纖美修長,姿態優雅,象徵著高潔出塵。鶴是群居鳥類,劉禹錫為什麼刻意寫「一鶴」?因為這隻鶴是孤獨的,詩人是以孤鶴自比。「排」字用得很有力度,「排」就是推開的意思,所以儘管這隻鶴是孤獨的,它依然一往無前的推開那些浮雲,那些困擾,自由飛翔。
這隻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鬥精神的體現,激越昂揚的生活態度,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請注意,這個「詩情」不僅僅是指詩情畫意,它更代表了劉禹錫的豪放情懷與壯志凌雲。
讀這樣一首別開生面的秋天絕句,全無半點悽清蕭瑟之感,反而讓人從心底生出心曠神怡的愉悅之感,讓我們的心靈隨著一千多年前的那隻白鶴在萬裡雲天之上飛翔,體會到那涼爽的秋風,那清新的空氣,那明亮的陽光,那清澈的藍天。
敬請關注「山楓說文化與歷史」,本人必定投桃報李,及時回關。歡迎各位朋友在評論區提出意見,與作者互相交流。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