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責球鞋評測:UA Curry 5

2021-01-14 Voila大衛的生活雜事



▼看影片請長按以下二維碼識別後就可以看啦!

上一期的開場白好像可以原封不動搬過來再說一次,只不過主角換成今天要講的鞋UA Curry 5的主人:Stephen Curry。今年冠軍賽唯一令人期待的恐怕只有猜測FMVP是誰,可惜的是因為Stephen Curry第三戰些微的失準,只能眼睜睜又讓Kevin Durant全能的發揮之下2奪FMVP。





Curry 5這次的亮相似乎並沒有造成過多的期待,之前的Curry 4實戰性能並不突出,而這次新一代戰靴也沒有亮眼的改變或是新科技的加入。究竟場上表現怎麼樣呢?






Anafoam 鞋面

貼合腳型


Curry系列使用Anafoam已經不是第一次,沒記錯的話在Curry 3上面也有使用。我個人覺得Anafoam在Curry 5上面則是有更好的體驗。鞋身與腳接觸的部份是一體式的襪套設計,然後以有點小氣的半邊動態鞋帶做包覆,襪套外面以鞋帶連接著Anafoam的鞋身材質。


一開始覺得這樣的組合很怪,Anafoam感覺有點硬硬的,但是幾場球之後感覺居然意外的越來越貼腳,我個人也沒有發生卡腳的狀況,也非常意外的其實腳底的固定還算不錯。Curry 5實際上並沒有像看起來的那麼脆弱,至少我個人覺得要比Curry 4設計的稍微合理一些了。


▼鞋面的Anafoam兼具了合腳性與堅固性


▼半邊的動態鞋帶


▼襪套與Anafoam的連接




抓地力不差

但沒以前好


Curry系列之前目前我一共穿過4雙,抓地力都相當不錯,Curry 5其實也不差,但根據不負責印象應該是抓地力相對比較弱的一雙了。


Curry 5的鞋底是分區的單向紋路,我個人買的應該是生膠底的配置,其實生膠的部份抓地力還算不錯,不知道為何搞來前掌中間那塊菱形藍色的橡膠部份。實際在場上我感覺確實是這塊中央菱形影響了整體的抓地力。其實用手或是其他物體嘗試摩擦這塊區域,多少可以感受到摩擦力比較弱一些。至於為何UA要做這樣的設計就不得而知了,我只知道我個人覺得滿可惜的糟蹋了這雙鞋為數不多的優點。根據觀察似乎也有其他配色有同樣的問題,所以很可能不只這個配色因為受到菱形藍色區域影響。


▼外底抓地力不差,但是前掌菱形區域讓整體抓地力下降了


▼不知道為何要設計這塊菱形區域讓抓地力下降



收納方便


這算是我意外發現的一個優點。當我把Curry 5塞進運動包的時候發現,襪套部分折下來,Curry 5幾乎只有一般運動鞋的一半高度,非常容易收納,尤其如果是跟高幫的籃球鞋比起來,帶在身上簡直不要太方便啊!


我真的覺得我人還滿好的,硬是幫他想了這麼多優點。


▼如果包包太小的可以考慮買這雙鞋,方便攜帶



以往不跟腳比較出名的幾乎都是Adidas的低幫款,但是這次看來UA也中槍了。雖然不是非常嚴重,但是Curry 5確實有不跟腳的問題。我摸起來內外應該是都有TPU固定,而且腳跟內側其實是有內襯的,所以其實有不跟腳這種不入流的問題確實是讓人意外。


▼旗艦鞋不跟腳?乾脆不要賣好啦!



科技太少


其實一雙鞋的價值不應該從他有多少科技來做評比。但是作為UA的頭牌球星的招牌球鞋,唯一值得說嘴的科技居然是Anafoam,這好像不太能搬上檯面吧?而且以往垢病的Charged緩震也沒有,好評的Micro G也沒有,新科技HOVR也沒有,就丟給你一塊EVA鞋墊。坦白說我覺得這塊EVA鞋墊還挺舒適的,緩震感並不差。


但是大家請想像,如果Jordan正代,LeBron正代,裡面給你一塊前掌Hex Zoom,大家保證也是罵翻天。即便可能效果不差,但是給消費者的誠意總是要有的,這點後面會補充說明。


▼幾乎可以說是毫無誠意的一雙鞋



國內定價過高


UA在國內定價過高一直都是公認的事實,但是我覺得在Curry 3之前感覺給消費者的產品至少還有點新意,但是到Curry 4除了外型亮眼之外就真的沒有什麼誠意可言了,而Curry 5更是延續了這樣的失望配置。


對比一下同級產品,Kyrie 4是120美金 / 899人民幣,Why Not Zero.1是125美金 / 949人民幣,CP3XI 是115美金 / 1099人民幣。對比下來只有CP3XI定價比較怪,但是看配置跟材質上來說還不致於太誇張。但是Curry 5國外定價是130美金,國內卻是驚人的1299人民幣,跟KD11是同樣價錢,雖然KD11也不是什麼實戰好鞋,但是至少用料非常好,Flyknit + full Zoom + full React,用料方面至少沒得黑。Curry 5相比之下幾乎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太沒有誠意,官方定價也太離譜,品牌方一直這樣對國內的消費者我不認為是一個好現象。



☆☆☆☆☆☆☆

7顆星



鞋型:正常略偏窄一點點
尺碼:正常,我個人平時一般穿Nike / Adidas是43碼,這雙是穿著43碼,跟以往UA尺碼似乎略有不同。建議購買之前先試穿或是找可以退換貨店家


坦白說我穿Curry 5實戰表現並不差,但是他並不是一雙穿在腳上可以信賴或是會有驚喜的鞋。除了定價高昂,配置差,實戰性能也是一般。但是其實Curry 4給我的體驗更差,相較之下我穿Curry 5沒有卡腳,而且我也是等到有特價才肯在推薦的淘寶店購入Curry 5,照理說體驗應該不致於這麼糟糕。

但是近期我在上海的UA淮海店體驗卻是非常糟糕,店員對店內除了Curry系列之外的產品認識有限,店內特價產品也要反覆確認再三才知道有沒有特價,服務態度與品牌專業知識相較於隔壁的Nike, Adidas完全是差了一截。


我對於UA的微信網上商城的體驗其實很不錯,非常意外在實體店的體驗會這麼差。UA的產品在這一兩年相較於其他品牌沒有特別強的吸引力,實體店的體驗又落後,讓我對近期的UA實在沒有太多好感。好在他們還有我最愛的巨石強森作為籤約明星,不然可能真的不願意關注了哈哈哈!


本期又有抽獎活動要來啦!只要在我的微信公眾號本篇文章UA Curry 5下面留言,告訴我3個連續兩年拿過MVP的球員,我將抽出3位讀者,送出下面不負責小賣部發售的「貓咪吃披薩T-shirt順豐到付的方式送給你,僅限中國大陸以及港澳臺的讀者!


視頻中的貓咪吃披薩T-Shirt正式在不負責小賣部開賣啦!可以直接手機掃描或是辨識二維碼購買






在支付寶掃描二維碼贊助大衛!

什麼?還看不夠?長按二維碼關注大衛的微信公眾號!

Instagram: suedestone

Bilibili: David_Shih

Youtube: David Shih

微博:David_Shih

個人網站:http://www.davidshihstudio.com/








相關焦點

  • 不負責球鞋評測:UA Curry 7
    說真的好像從Curry 4開始我就沒有鍾意過Curry系列球鞋了,一直是非常失望,過高的價格也一直讓我對這雙鞋入手的欲望奇低無比。無論如何,讓我們來看看這雙鞋在場上的表現如何吧!遺憾又有點可笑的是,我在場上一點也感覺不出來這雙鞋有良好的緩震配置。有人可能會說跟我的打法與體重相關。體重方面我近年增加不少,現在已經是75公斤。打法雖然我是偏向射手打法但不代表我沒有跑跳,可能更多體現在全場進攻以及防守上面。無論如何約5場球的實戰,我無論跑跳,都無法明確感受到Curry 7自己所號稱的豪華緩震配置,僅能感覺到非常有限的緩震感。
  • 不負責球鞋評測:UA Curry 6
    近期的我是比較偏好在室內場地使用水晶底的款式,但大家可能也都知道我偏好白色球鞋,所以我還是選了勇士隊配色橡膠底。不過實戰後發現倒是不需要太擔心,他的抓地力還是很不錯的,在我心目中雖然不是頂級但在多數場地也算是夠用。
  • 不負責球鞋評測:UA Curry 3 一脈相承
    在中國UA的店一間一間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商場展開,但是Curry 2.5跟Curry 3的銷售數字卻不如以往。我個人一直沒有入手的原因正如同之前的Curry 2,亞洲的入手價實在是太驚人的高了,但是在美國他的定位頂多是中端偏高一些,去年很幸運有朋友幫我自美國帶回珍貴的Curry 2,今年則是感謝網上有團購,以略低於發售價入手,而這雙銷售成績差強人意的MVP代言款,實戰表現又是如何呢?
  • 【這也許是最適合Curry的球鞋】UA Curry6實戰評測
    『 WingSport 球鞋頻道 』
  • 不負責球鞋評測:Under Armour UA HOVR Havoc 影音圖文版
    趁著雙11期間,對的就是大約4,5個月之前我以還不錯的價格入手了這雙HOVR Havoc,準備體驗一下HOVR的魅力!跟SC3 Zero II 一樣,這雙鞋我也是拖了好久才要寫評測。沒辦法,之前的Why Not Zer0.2太吸引人了。
  • 不負責球鞋評測:Converse All Star Pro BB
    許多讀者也天天提醒我這雙美鞋可你來做一下評測啊!當然也不是我不想,而是限量是殘酷的,當時首發的黑白兩色都被秒殺一空,叫我怎麼辦哪!▼我手上這雙Noctural配色是夜光聖誕版本喔!耐磨度方面我目前無法得知,雖然我感覺不會太好,但後面會說明為何我無法很清楚的說明他到底耐不耐磨。
  • 不負責球鞋評測:Jordan UltraFly III
    UltraFly 3這雙鞋我已經是一拖再拖,過年前就已經入手,這段期間偶爾穿一次,但都被其他鞋款給搶先撰寫評測。抓地力不佳UltraFly 3的外底是橡膠人字紋外底,手上這款配色是有XDR的。但,這應該已經是近期第三雙抓地力有問題的球鞋了。明明應該是最不該出問題的部分,卻還是出問題了。
  • 不負責球鞋評測:Nike LeBron XVII Low
    ▼外底紋路很漂亮,抓地力也不錯但是他可能也是我近期測試過最不耐磨的款式。第一場球就有肉眼可見的磨損,奇怪的是磨損比較嚴重的並不是我的啟動腳左腳。而且這雙鞋也很會沾灰塵,難不成大牌明星的鞋就一定要設計成不耐磨嗎?所以LeBron 17 Low的抓地力雖然不錯,但是在耐磨度跟耐髒度來說,都是我近期寫的球鞋裡面算是比較差的。
  • 不負責球鞋評測:Nike Zoom Freak 2
    因為一般來說生膠底的球鞋都挺好看的,性能也不差,不過不知道為何並不是經常出現在每一雙熱門的球鞋上面。無論如何,讓我們來看看這雙有生膠底的Freak 2場上表現怎麼樣吧!尚可的緩震Freak 2跟上代的設計思維相差非常大,這次只用了扇形前掌的Zoom,而且Nike在每一雙Freak 2都有貼上這雙鞋的中底組成標示,怕你不知道他換了配置啊!
  • 不負責球鞋評測:Jordan 32
    ▼法國皮朋Batum也換上了老闆牌的球鞋(圖片取自網路)▼對於一般人來說都非常夠用的前後Zoom,但是官方的不實誤導必須扣分!(圖片取自快傳體育)鞋帶繼續延伸到鞋子兩旁的側翼,請記得一定要兩個鞋帶孔都要穿過並綁緊,不然會有不跟腳的狀況出現!我個人的經驗是,前掌鞋帶只需要輕輕拉上,到側翼的部份再拉緊,整體會比較舒適一點。一旦鞋帶鬆緊調整好了,我覺得Jordan 32可能是低幫籃球鞋款中保護性最全面的一雙鞋。▼側翼的鞋帶孔在實戰的時候務必要都綁上鞋帶,否則可能會不跟腳
  • 不負責球鞋分享:在東京的亂買
    本期我們不寫實戰評測,幾雙走路鞋罷了,再怎樣爛的走路鞋是能走死你嗎?深度的分析今天我們就暫時略過,寫潮鞋畢竟不是我的強項,我對時尚圈雖是略懂略懂但我也不是潮人,這一回就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東京短暫5天買的幾雙鞋吧眾所皆知亞洲的球鞋/潮人重鎮之一就是東京,無論是合作款還是特殊款這裡都是多的不勝枚舉,但是就算很多特殊款式也未必能買的到,能買到也不代表你願意花錢買。
  • Curry支線球鞋第四代曝光!個人logo未變,緩震科技也未變!
    大家好,今天小熊繼續跟大家聊球星和球星球鞋!分享最新的球星球鞋資訊!今天咱們就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聊一聊今天這篇文章要討論的主題,庫裡的新球鞋。當然並不是正代新款,而是庫裡的支線款curry 3zero 第四代球鞋。先來說一說這款球鞋的特點。首先依舊是原來的庫裡個人logo,即SC的字樣。
  • 不負責球鞋評測:Nike Kyrie 5 文字先行版
    正確來說,甚至跟我同場的布魯斯是第二次在場上穿著Kyrie 5,依舊有在場上打滑的問題,讓我們都非常難以發力,無法正常加速或變向或急停。這也就反應到了前面的問題,抓地不好,自然就不敢輕易嘗試圓弧形的變向性能,連發力都發不出來了,何況是變向呢!這種情況,我直到在塑膠地板才敢真正發力,大概實戰要3次以後狀況才有明顯改善。
  • curry6實戰測評
    ,6雙籤名球鞋橫空出世,儘管其中有的被球迷所詬病,但是作為庫裡的球鞋,每一雙都是值得紀念的。       UA的球鞋也一樣,幾乎每一代庫裡的球鞋都擁有很強的包裹性,那庫裡6不用想都知道,超高的貼合感受,讓這雙鞋的包裹性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 不負責球鞋評測:Nike Kyrie Flytrap III EP
    坦白說這篇評測跟上一代差異非常小,如果你不想浪費時間,或者是對Kyrie Flytrap II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我建議你就不要浪費時間看這篇啦。但我也會有一點小心得跟大家分享,那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雙鞋場上表現如何吧!
  • 庫裡新一代籤名球鞋UA Curry 8即將發售,顏值一言難盡
    哈登5代籤名球鞋 隨著休賽期的開始,各大運動品牌開始為旗下的核心籤約代言人準備新賽季的籤名球鞋,例如運動品牌Adidas就為旗下頭牌代言人詹姆斯•哈登推出了新一代的籤名球鞋
  • 不負責球鞋評測:adidas Dame 6
    對窄腳來說包覆性不夠側向支撐能力偏弱看到Dame 6的鞋帶設計讓我想起我最愛的球鞋Crazy Explosive,也是只有少少的鞋帶孔,跟Dame 6一樣都只有4格,不過包覆感是差的多了。前面也提過我購買的是GCA版本,也就是調整成適合亞洲腳型。
  • 不負責球鞋評測:361º AG1橡膠外底
    ▼沒看過之前361º AG1完整評測的夥伴們,建議先點擊下方圖片,看一下之前的文章喔橡膠外底抓地力優秀不易沾灰之前有看過361º AG1評測的夥伴們,應該知道當時我手上已經拿到了這個全藍配色的AG1,但還來不及測試。這周利用了一點時間在室內場地打了兩場球,結論是,我太喜歡他了!
  • 不負責球鞋評測: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018
    抓地力很棒CLB18外底設計非常類似於CLB16,但是不確定今年有沒有做馬牌外底,我手上的全白配色是沒有馬牌外底的,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抓地力表現都非常好,算是沒有給全掌Boost籃球鞋丟臉。在我嘗試過的三種室內場地都沒有發生過打滑的問題,即便有灰塵的情況下都還能發揮的比多數其他球鞋要來的好。耐磨度方面,目前實戰約8-10小時,但是沒有明顯磨損,橡膠外底似乎還算是經得起摧殘,不過水泥地我就說不準了。但是相較於其他橡皮擦外底的全掌Boost籃球鞋來說,CLB18算是表現相當好。▼斯斯文文的外表,卻有著強悍的外底性能
  • 不負責球鞋評測:Jordan Super.Fly MVP
    當然,React的耐用性我就不得而知,畢竟我穿他雖說也是打了5場室內球,但是說不準未來他會不會有變硬或是變軟的問題。▼React中底表現非常優異沒有魅力開頭就說過,我在店裡看到這雙鞋,完全無法想像這是一雙定價1199,比起Why Not 0.1還要更貴的球鞋。鞋面的網布雖然在實戰運用上很好,很堅韌強壯,但是摸起來質感奇差無比,很像廉價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