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多抓魚」嗎?
如果知道,那這是篇[多抓魚地下書店]快閃活動的真人體驗,感興趣的話,直接拉到下面跟我一起去逛逛~
如果你不知道,那可以先通過這篇文章了解一下[多抓魚]CEO貓助在一席的演講。
簡單來說,「多抓魚」是一個網上二手書店,上門收書、一鍵賣書,體驗非常流暢。我朋友圈裡有355位好友關注他們。
國慶前夕,他們發文說要在北京舉辦第一屆[多抓魚地下書店],我幾乎是第一時間就發給了朋友們。
這裡有個小插曲,因為想跟兩個朋友一起去,大家一直糾結到底哪天去。當我們拖拖拉拉到28號才定下來,竟然發現7天的票全部售空。
後來只好放棄了同行的打算,各自盯餘票撿漏,分別前往。
我在2號以「秒殺」的速度搶到兩張6號的票。上一次這麼搶票,可能還是10年前排隊搶火車票吧。
其實去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會是怎樣的展覽,能獲得什麼,所以,這是一次無目的,非計劃的漫遊。
接下來我將以半流水帳式的寫法,帶你逛一逛。
一開始,我是沮喪的
[多抓魚地下書店]是一個快閃店,只存在國慶7天,地點也不太好找,從地鐵大望路出來還要走個十多分鐘。
按照指示牌先去看了羊駝,把羊駝當寵物的公司,也是沒誰了。
第一次見羊駝本駝。
門口比想像得簡陋,10點開門,我們大概11點多到,竟然還遇到限流等位。
果然是地下書店,要從一個旋轉樓梯下去。
第一眼的感受是,比想像中小很多,空間侷促,略暗,有點舊書的味道。如果不是現場播放著好聽的音樂,這麼多人扎堆在地下這麼小的空間,也是挺怪的景致。
我跟樹先生一起,他是書迷,一下子就找不見人。
我習慣性拍拍拍幾張之後,決定加入選書的行列,但,看到書架的第一眼,我就驚呆了:唔,沒有分類,成堆碼放,最下排甚至需要蹲下才能看清楚。
我突然陷入了迷茫:那麼,我要買什麼書?
再看看身邊認真挑選,坐下來閱讀,甚至擺滿一筐的人,我的迷茫感就更強了。
還沒開始逛,就陡然生出一種沮喪的感覺,失去了興致——茫茫書海,全無章法,除了低頭頭選書,什麼也幹不了。
計劃外的略微失控。
但,我之前有什麼預設嗎?不知道,可能至少是,熱鬧?
正在失落皺眉之際,突然看到一本熟悉的書《我的抗戰》。
簡直是巨大的驚喜,作為這本書的操刀編輯,書海中看到,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般。
於讀者而言,它是一本等待被二次閱讀的舊書;於我而言,那是2010年近乎一年的做書時光。讀者們當然在書中讀不到我的影子,但又全是我的影子。
好像又一下子釋然了,是啊,這樣一個下午,就當成是不期而遇不好嗎?全然計劃外又怎樣?不熱鬧也好吧?
他們把一切都寫成了詩
當我放下「與預想不一樣」的包袱,全然融入其中,竟然慢慢發現了這小小會場特別的小心思們。
這是老書展覽牆,偏在一角,但被很多人駐足。
在這裡,我發現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是不是與我們現在的溝通和寫作異曲同工?
不過,那時候叫「給人能幹印象」的自我表現方法。
能幹大約等於現在的優秀?所以,文叨叨寫作班要不要了解一下,哈哈~
現場備了很多小馬扎,我一開始以為沒有人用,畢竟坐下來就會擋住別人。
但我多慮了,對於真正想選書的人來講,他們才不管這麼多。
現場密密麻麻的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絕少有人說話,工作人員也是默默的。
——像一部行為主義的默片。
(一個15秒視頻,感受下現場氛圍)
我也試著坐下來挑選,下面的空氣果然更安靜,更容易沉浸。
如果你選了又不想要的書,可以放進後悔箱。
是的,文藝青年是絕不允許它被隨便叫做什麼「回收箱」「不要的放這裡」之類的。
▲後悔箱
▲戴手套整理書架的工作人員
還有更多諸如此類有意思的細節~
▲傳記牆
▲一年老店[多抓魚]
▲老電影票模樣的入場券
▲昨日頭條
▲需要戴手套觀看的書
▲大部頭們
書的背後,是有趣的人們
[多抓魚地下書店]的書,跟他們網上店鋪風格很類似,整體會偏文藝,偏非實用主義,偏嚴肅。
如果你有賣過二手書就知道,他們家不收養生保健類圖書,不收成功勵志類的書,不收青春小說等。
可能拒絕快餐,也是一種堅守吧。
所以,我會看到有人捧回去很厚的英文詞典,有人裝了大部頭的攝影教材,等等。
在做書時,我們常常需要考慮暢銷和大眾,但,真正愛讀書的人,可能反而是這些小眾群體。
我在現場拍了一些有意思的照片,給大家看看文藝青年集體出鏡。
▲捲髮外國人
▲把態度背在身上的帆布袋女孩,靜安區小霸王
▲背著一顆菠蘿的女孩,在看一本菜譜
▲拖著行李箱的女孩滿載而歸
▲兩位中學生,像話劇舞臺上的女主
▲破洞牛仔褲的女孩在看一本英文原著
▲在《社群主義》這本書上留下微信的同學
▲漸入佳境的我
默片式書店&最繁華的路口
最後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此次最特別的一張圖。
能看出什麼端倪嗎?
樹先生說,這張拍的真好,像是舞臺劇的感覺。
重要的不是舞臺,是後面投影的屏幕。
屏幕上實時播放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十字路口,東京澀谷斑馬線十字路口。
據說這個路口,每分鐘通過3000人,每日有250萬人經過。
密集的人群,濃濃的商業氣息,快節奏的人潮流動。
把這個最繁忙快速的十字路口,實時投射到這間只存在7天的默片式書店的一角,非常有趣。
室外的喧譁與室內的安靜,書外的世界和書內的世界,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都形成了無比巧妙的呼應。
衝突或者生活的兩面。
我專門留言問了多抓魚的工作人員,這樣設置的寓意是什麼?
得到的答案當然是開放式的。
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多標準答案?
我們習慣了計劃,習慣了預設,習慣了尋找標準答案,也許本就是無趣。
這也很像我這次的體驗,當放下所有的計劃和預設,懷著一顆「不期而遇」的心,反而能打開所有的感官,遇到驚喜。
在嚴絲合縫的計劃之外,可能需要多製造一些「計劃外」的美好體驗吧。
生活的兩面,都值得一試。
臨走時,我說拍一張「到此一遊」的照片,樹先生突然提醒我:你看,它尾巴還會動。
■作者| 文叨叨
■排版| 少女肖
■圖片| 實拍+網絡
• end •
【我的更多熱文】
裸辭100天,我所親歷的自由職業真相
拉開差距的,不是能力,而是這些常識
應聘網際網路產品運營?手把手教你改一份實習生簡歷。
我的寫作課小班,開始報名啦~
你喜歡現在的你嗎?——寫在31歲生日這一天
原來,我們都有機會過不一樣的生活
傳統行業轉行到網際網路,你需要做哪些準備?
打敗"平庸流水帳"的寫作秘籍,讓你的文字會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