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還不來臺灣過年?

2021-02-11 開動美食

每年元旦假期結束之後,沉寂的年節味道如同雨後春筍蓬勃了起來,最先冒出頭來的是傳統市場裡賣年貨點心的攤子,原先色調偏暗的零食攤點上喜氣洋洋的大紅色系,專屬於年節的古早味零食從後排出列到顯眼的位置,提醒著家庭主婦——是時候擺一些在客廳的桌上了。

早年還時興走春拜年的時代,不管到哪個親戚朋友家,客廳桌上總有著亮黑綴花的三層漆器盒子,每層裡隨機地裝著四樣,其他的零食如瓜子、花生、牛肉乾、魷魚絲、牛嘎糖等,平時也常見,就這四樣隨著年節出沒,過年時無所不在,過完年想找也難,不論如何,年節期間在臺灣,家家戶戶裡總有吃不完的零食。

▲ 臺灣年味零食:麻荖,寸棗,生仁糖,冬瓜條

年貨市場裡的南北貨也搶手,年節菜多有寓意吉祥的意涵,許多特殊食材不在一般市集裡,要到特定店家去找,例如髮菜諧音發財,年節時無論如何都要買來入菜,討個吉利,另外像乾貝,烏參,鮑魚,烏魚子等,雖說一般市場也遇得到,總不如乾貨市場來的物美貨全。

▲ 臺灣年味必有烏魚子

年俗中最重要的是除夕年夜飯,如今經濟發達,珍饌佳餚隨時可得,圍爐氛圍大不如前,即使如此,年菜的基本講究還在,第一必備的是年糕,取其年年高升的意涵,臺式年糕有甜有鹹,一般是切片裹粉油炸,外祖母在世時,每年臘月都會做好一大批分送親友,用臘肉紅糖糯米做的鹹甜糕尤其受歡迎,自家灌的香腸油香肉勁道也是極品,年前到彰化的外婆家拿年糕是件美差,不但可以搶先吃到剛蒸好的年糕,還可以在彰化街頭大啖小吃,肉圓碗粿蛤蜊面樣樣美味,吃飽喝足拎著年糕香腸回家交差。

▲ 寓意好採頭的蘿蔔糕

除了年糕,還要備有寓意好採頭的蘿蔔糕跟寓意發達的發糕,主角通常是火鍋,圍爐火鍋是團圓的象徵,記憶中家裡最早用的還是燒炭銅鍋,取其紅紅火火,沸沸揚揚之意,以前臺灣街頭的火鍋店還很少見,一年間只吃這一次火鍋,自然是無比的期待,桌上必有一道全魚,寓意年年有餘,這個寓意人人皆知,但是這魚吃或不吃,說法就有些分歧了,有說能吃的,有說不能吃的,有說不能吃完的,如果到朋友家裡作客吃年夜飯,還是多問一聲,省得吃錯犯了大忌,我們家規矩是不能吃,小時候饞,會一直拿著筷子明知故問能不能吃魚。

餐桌上的經典料理,許多都是被稱為手路菜的傳統食譜,特點是耗時費工,香腸臘肉年糕這些周邊的吉祥物,樣樣都要早早準備的,更別說圓桌中央的主菜。

年菜裡最折騰的一品是佛跳牆,用料雖然可奢華可簡單,準備起來可是重大工程,尤其用上參鮑肚翅等乾貨的豪華版本,從泡發就是一門功夫,好吃的佛跳牆講究湯融百味,各自分明,十幾種食材每一樣都分開先處理,再入甕蒸燉數小時而成,以前非大戶人家享用不起,後來外賣年菜就是靠著佛跳牆打出一片天,這菜討喜,過年大家都想吃。

▲ 以前非大戶人家享用不起的佛跳牆

自家準備畢竟太麻煩,網路下單,店家連甕送貨上門,一鍋水小火燙熱上桌,實在方便,外賣年菜發展至今,許多名店紛紛投入外賣市場,老協珍的雞湯,金蓬萊的鯧魚米粉,炸排骨酥,點水樓的獅子頭,當然每一家少不了佛跳牆,這些好物只要事先預訂,就可以在除夕夜裡輕鬆享用。如果還嫌洗碗收拾麻煩,上館子吃年夜飯也普及了,許多餐館也會推出年節特餐,熱門的菜館可是要早早預訂的。

 

臺灣的中餐廳各省口味都有,真有在地特色要屬酒家菜,這菜系混合了粵菜,閩菜跟日本料理,發展初期頗有就地取材物盡其用的特色,乾貨跟罐頭食品也拿來入菜,著名的魷魚螺肉蒜鍋正是代表,在六七零年代盛極一時,後來隨著酒家文化沒落。

美福飯店樓上的米香餐廳是品嘗酒家菜的好選擇。金錢炸蝦餅特選用超過三百斤以上的黑豬的厚豬油,用磨具打成圓形,片至0.05公分,包入生蝦仁和荸薺,沾上麵包粉下油鍋炸。酥脆可口,裡面荸薺的脆中和了豬油的油膩感,還配有甜辣醬可以沾食,這是傳承的古早手工菜哦。什錦肝燉用絞碎的豬肝蒸蛋,滑嫩的口感透著濃鬱的肝味,這些菜色把海鮮的鮮味揉合肉類或內臟的油脂感,別出心裁而不突兀的搭配是其他中菜系少見的。

另一個特色菜系是客家菜,臺中的元園廖媽媽客家菜。

這家店在醃漬菜蔬的基礎上,修正了原有重油重鹹的下飯特色,讓食材的味道突出,搭上陳年醃漬物的風味,呈現了客家菜少為人知的細膩,幾道傳統菜色如梅菜扣肉,薑絲大腸頗為驚豔,醃筍燜鴨的酸味優雅,把鴨的濃厚味道拉開,貴妃雞以茶入菜,搭配葡萄酒別有一番風情。

▲ 梅菜扣肉 

▲薑絲大腸

年夜飯吃完,過年的氣氛隨著到手的壓歲錢熱絡了起來,下了餐桌上牌桌,早期的戒嚴時代,打麻將是可以聚賭的罪名抓去坐牢,只有在過年期間,警察們睜隻眼閉隻眼,從除夕夜開始,左鄰右舍的洗牌聲此起彼落,當年家裡的長輩們牌藝精湛,不少壓歲錢當晚就還了回去,不過臺灣牌輸贏不大,歡樂不少,故有衛生麻將的說法,方城之戰跨年守歲自有一番樂趣,時至今日,春節期間也還是此起彼落的洗牌聲。

子夜之際,爆竹煙火處處響亮,新的一年正式到來,有些人會到就近的宮廟燒香,祈求來年平安,除夕當天,宮廟會先閉門,子夜一到再開,許多虔誠的信徒會搶著燒第一炷香。

得頭香者自然受最多庇佑,越出名的宮廟越有靈效,如臺北行天宮,臺中大甲鎮瀾宮,雲林北港朝天宮等,除夕夜人山人海,這些年不時還有電視轉播搶頭香,其戰況激烈,不亞於奧運短跑金牌賽,頭香與二香的差別,也不過零點幾秒。

臺灣過年的許多習俗都跟宮廟神祗有關,臘月二十四送灶神,正月初一搶頭香,正月初四接眾神,初五迎財神,初九玉皇大帝生日,十五元宵節,還有犯太歲的生肖要在這段期間安太歲,所以春節期間,宮廟香菸嫋嫋,人頭竄動,可說是最有氛圍的去處。

初一走春拜年,小朋友興高採烈,因為可以到處收壓歲錢,初二回娘家可是大事情,堂表兄弟姐妹一年難得大圓圓這一次,外祖母在世的最後幾年,初二的陣仗已經是四代同堂的規格,自是熱鬧非凡。初五習俗迎財神,許多公司也會選在這天開工,白領的年節假期暫時告一段落。

不過依足年俗,要一直到十五元宵節,才算過完春節,元宵節又有小過年的說法,傳統上提燈吃元宵,近年各縣市多有花燈會,臺北的花燈尤其有看頭,年年的主燈以生肖為主題,均由出名的設計師操刀,主燈的揭示已是各界關注重點。

臺灣年節的味道或許不如早年,各地流傳的習俗還是多少洋溢著舊日情懷,大陸朋友有機會來臺過年,逛逛年貨大街,訂上一桌臺菜,除夕夜到廟裡搶頭香,初一到朋友家拜年吃零食,順便打上四圈衛生麻將,元宵節提燈看花燈潮人,這年味說不上十足,可也算是地道了。

- 臺北 - 

美福大飯店米香餐廳

復古的酒家菜,可以品味不同於刻板印象的臺菜。

臺灣臺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55號臺北美福大飯店

電話:+886-2-77223399

- 臺北 - 

金蓬萊傳統臺菜

六十年傳統的臺菜餐廳,鯧魚米粉及炸排骨酥是古早味的風情。

臺北市士林區天母東路101號

電話:無

- 臺中 - 

元園廖媽媽的客家菜

優雅到可以搭配葡萄酒的客家菜,陳年醃漬菜蔬物的不同魅力。

地址: 臺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三段205號

電話: +886-4-22960667 


- 臺北行天宮 -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09號( 位於臺北市民權東路和松江路口 )

搭乘捷運至行天宮站步行約5~8分鐘,或搭捷運至中山國中站,再步行約15~18分鐘可抵。 

-  臺中大甲鎮瀾宮 -

臺中市大甲區順天路158號

乘坐以下客運可抵達大甲鎮瀾宮;另外大甲鎮瀾宮距離大甲火車站不遠,去往大甲火車站的車輛也可以乘坐檯中客運。

年貨大街 - 人來人往的熱鬧氣息,處處都有意外的驚喜小物

-  臺北迪化街年貨大街 -

臺北迪化街,搭乘臺北捷運,到雙連站下,再坐518路公交車就能抵達。

-  臺北燈節 -

2018臺北燈節,將於2月24日到3月4日,再度在臺北西城登場。從北門到西本願寺,沿著中華路規劃了各具特色的8大燈區。

 

-  平溪放天燈 -

平溪小鎮是臺灣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是電影《那些年》中沈佳宜和柯景騰一起放天燈的地方。

 

-  鹽水蜂炮 -

鹽水蜂炮的路線慣由臺南鹽水鎮上的關聖帝君廟前開始,祭神慶典時間皆為農曆正月十四日上午八時開始,要到正月十五日傍晚,各家才會開始推出炮臺,待神轎與轎夫出發後,就正式揭開序幕。當神轎行到炮城前,主人拉開紅布,撕下炮臺上「某某家敬獻關聖帝君」字樣的紅紙,焚燒在神明面前後才正式引燃自家的炮城。


相關焦點

  • 臺灣 | 春節新體驗!來高雄過年跑馬拉松比賽~
    春晚的無趣,親戚過分關心的詢問,紅包遊戲讓大家這年過的很不開心。究其原因也是過年的生活和平時的沒有多大不同,無法激發大家的興趣。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選擇出門旅遊過春節。比如去臺灣春節行就愈發受到人們關注。那裡有相近的中華文化的過年習俗,並且又完整的保留過年的老傳統。這一切都會讓各位前去的遊客有個新穎的新年假期。
  • 這群臺灣朋友告訴你過年千萬別再用新錢來包紅包了
    中國傳統新春佳節將至,每逢過年,大多數民眾都會有到銀行換新鈔的習慣,方便包紅包給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不過,相信也有人納悶,為何過年包紅包一定要用新鈔?這不,一名臺灣網友專門就這種不成文的「規矩」發貼吐槽。
  • 過年,為什麼對中國人這麼重要?
    如果生完孩子,月子沒坐好,會導致女人的身體,和月亮總是不合拍,從而導致氣機紊亂,百病叢生。月子病很難治,為什麼難治?因為這是天文病,太高級了。一般只會看醫案開方子,他們哪裡懂什麼天文曆法。有人經常問,為什麼中國女人要坐月子,外國女人為什麼不坐月子?因為他們文明太低級,曆法也太低級太落後,連太陰曆都沒有,連月是啥都不懂,連月子都沒有,還怎麼坐月子呢。
  • 臺灣當局:今年大陸返臺過年人數可能僅剩2萬多
    (觀察者網訊)自臺灣地區出現新冠肺炎本地病例後,臺灣當局加大了檢疫防控力度,規定自15日起14天居家檢疫需「1人1戶」。疫情返臺難度的提高,與高昂的隔離成本,使大陸許多臺胞臺商放棄了返臺過年的計劃。據臺媒「聯合新聞網」1月16日報導,臺灣當局預計,今年從大陸返臺過年的臺灣民眾可能僅剩兩萬多人,且這個數字可能還會繼續下降。臺當局稱,往年大陸臺胞臺商返臺過年人數一般都在十萬人左右,今年這個數字將低於以往的三分之一。由於返臺民眾需要接受為期十四天的檢疫隔離工作,因此臺當局預估,從1月15日起至28日將會是臺灣民眾從大陸或海外返臺的高峰。
  • 大年初一,臺灣的老百姓是咋過年的?濃濃的中國味
    今天要說的是,去年此時我在中國臺灣高雄的旅行,我們去看看高雄老百姓是怎麼過年的。住在高雄三多商圈附近,由於這裡臨近捷運(地鐵)站,到哪裡都方便。相對於臺北,高雄明顯人少了很多,有網友稱,到高雄體驗寧靜之美。看此圖,這是大年初一上午的街道畫面,大街上幾乎空無一人,中國臺灣高雄的老百姓,過年時都去哪裡了?
  • 在農村,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過年時不願意給小孩「發紅包」
    寫在前面:在農村,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過年時不願意給小孩「發紅包」?在過年的時候,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包一個紅包給晚輩,這是中國人的習俗。幾千年來,中國人都是這麼走過來的。而在中國,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地區的傳統習俗保存得更完整。
  • 「別人的媳婦都跟老公回家過年,為什麼你不可以」
    那針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呢?鄰居文文和老公剛結婚不久,這不,眼下就過年了,他們正在為過年回誰家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文文說:「哪條法律規定過年女人一定要回婆家?」老公說:「這不需要法律規定,這是人之常情,你看誰家媳婦兒過年不回婆家。」文文:「我爸媽就我一個孩子,要是連過年都不回去,他們真是白養我了,得多寒心啦。」
  • 臺灣網友坐不住了:支付寶都裝了,大陸遊客怎麼還不來?
    最近幾天,論壇上臺灣網友的吐槽火了一把,並且引發了網友熱議。那麼這位網友吐槽了什麼?事情是這樣,一位叫做"旅行蛙蛙"臺灣網友在一個叫做卡提諾的論壇上發了帖子,帖子的主要內容是:支付寶都裝了,沒想到大陸遊客還是不來旅行!
  •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但是臺灣人不喜歡看這樣的雜誌。就算它是繁體字版。  2011年1月1日起,《讀者》開始在臺灣發行,成為第一本進入臺灣發行的大陸雜誌。據我所知,賣得不好。它的臉書粉絲團,也就只有712個贊。而我之前做過的雜誌,《FHM男人幫》卻有81萬個贊。  為什麼這樣?
  • 2020年1月份就過年了 今年春節為什麼來這麼早?
    再過三天就是中國人每年最重要的節日了——春節,農曆的新年比陽曆的新年要晚一段時間,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2020年的春節1月底就來了,要比前幾年更早,這是為什麼呢?來看看人民日報的解答。根據以往的記錄,1月25日過年還不是最早的,近年來最早的一次是2004年的春節,1月22日過年,最近的一次則是2012年的春節,1月23日過年。今天(1月20日)是24節氣中的大寒,是最冷的一天(實際上不一定是),而2021年的今天才剛臘八節,2月12日才會過年。
  • 準備好了獨自過年,沒想到你來陪我了
    1、我們邀請歌手周深,替一位不能回家過年的委託人去完成了一項神秘任務,他還拍了一個 vlog 記錄下了整個過程,你可以在文末看到。所以,不論你在哪裡,吃好喝好,過個好年,你也能收穫不一樣的體驗。看完這篇文章,到新世相微信公眾號後臺發送「年味」兩個字,你就可以馬上和一個陌生人實時交換一張你那裡的年味照片。可以是你為自己置辦的年貨;可以是你給自己買的新衣服、做的新髮型;也可以是你所在城市街頭,很有過年氛圍的溫暖瞬間……我們都在不同的地方,為了把這個年過得更好一點而努力著。
  •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為什麼有些人不想回家過年?
    最近一段時間,同事、朋友見面交流最多的話題莫過於:「你過年回家的票買好了嗎?」農曆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然而在很多人感慨「春運買票苦,票票皆辛苦」的時候,另外卻有一些人不想也不打算回家過年,這是為什麼呢?
  • 大年初一不能吃稀飯「福倒」別亂貼 臺灣過年禁忌你知道哪些?
    在寶島臺灣,除了趕著除舊布新大掃除、準備團圓圍爐年菜這樣的「例行節目」外,自除夕到初五的每一天,也流傳著一些「必做」和「不可做」的習俗嗎。俗話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飽...」不僅是臺灣地區從古到今傳承的新年文化,裡頭暗藏了古早年代的信仰與禮俗,無論您信不信,今天我們都要來說道說道!
  • 親戚不走,朋友不見,都說農村年味變淡了,為什麼還趕回老家過年
    親戚不走,朋友不見,都說農村年味變淡了,為什麼還趕回老家過年呢?小編對於這個話題來說,大家都在年底時趕回村裡過年,有點不太準確。其實大家並不是在趕回村裡過年,而是趕回有父母的家中過年。如果父母在城裡住,難道當子女的會自己回村裡過年嗎?
  • 快過年了 你還吃傳統零食嗎
    她說,要趁著過年快遞還沒停運這段時間,趕緊給自己備足年貨小零食。  當記者問小K吃不吃花生糖、芝麻糖、米胖糖、蛋卷等零食時。小K爽快地回答:「吃,當然吃啊!美味的零食是沒有年限的!」  小K說,現在花生糖、芝麻糖、米胖糖、蛋卷等,不但出現在老字號糕點鋪,還出現在麵包房、蛋糕店。
  • 買了365天,為什麼還需要一套新衣過年?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朋友圈最近總是在說現在過年是越來越沒意思,越來越沒年味了。嘴上說沒年味,但新年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比如說女生過年「三件套」!有網友總結了女生過年的三件套:燙頭、美甲、種睫毛。我覺得還少了一樣,那就是買新衣。
  • 過年洗被子,你還記得不?
    記得有一年冬天,去河邊汰一條褲子,手完全凍僵,很久緩不過來。幾乎五十年過去了,我還記得用一個手指勾著褲別走回的情景以及很長時間雙手動不了的狀態。過年洗被子,是必須的任務。老話說「有錢沒錢,洗洗乾淨過年。」那時候家家戶戶的被子床單,幾乎沒有備用,要當天洗當天幹,當天縫好當天用。那時候也沒有被套枕套,洗被面被裡,同時曬棉胎。洗枕巾,同時曬枕頭芯。這一天時間,全貢獻給「洗被子」了。
  • 為什麼過年不能剪頭髮?
    過年的忌諱很多,相信只要是中國人都在小時候就被大人們告誡過各種過年的忌諱。不過估計很多人不知道哪些忌諱的原因是什麼,比如為什麼過年不能剪頭髮嗎?下面中國少年國學院告訴你為什麼過年不能剪頭髮。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正月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個月不剃頭,以緬懷傳統。鄉老將「剃髮令」的時間記錯了,不是順治四年正月,是順治二年六月。那時候攝政王多爾袞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門、地安門、東西四牌樓等主要的路口設立席棚,免費給來往的行人剃頭。  「剃髮令」規定官軍民一律剃髮,遲疑者按逆賊論,斬!朝廷以死要挾漢人歸依滿人的髮式,使漢人驚恐萬狀。
  • 臺灣人過年一定要吃這四樣東西 其中一樣新加坡人都愛吃
    然而大家是否好奇過,號稱美食天堂的臺灣,過年又都吃些什麼呢? 雖然同為華人社會,新年文化大同小異。但臺灣仍衍生出獨樹一格的農曆新年美食。 鯧魚本來就是臺灣人愛吃的魚種,也不知是誰起的頭,說吃鯧魚「繁盛昌隆」、「吉祥昌運」,於是便順理成章的成為年夜飯的桌上佳餚。這不算是所謂臺灣的過年傳統,而是近二、三十年來才出現的風潮。 鯧魚外觀討喜、肉質細嫩少刺,不論幹煎、清蒸、糖醋、紅燒都極為合適。
  • 為什麼過年越來越沒意思?因為少了孩子般「過年穿新衣」的盼望
    眾所周知,過年有數不勝數的講究,「新年穿新衣」為最重要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或許現代人無論何時都能穿新衣,而自詡「大人」的我們,早已無了小時候過年穿新衣服的那種翹首盼望,越來越覺得過年沒意思。那麼,過年為什麼要穿新衣服?主要有以下三點。早期的「中國」,大概活動於黃河流域一帶,為農作物一年一熟的地區,豐收過後則時已年末,正值農閒,又「手有餘糧」,然後思考飽腹以外之事,於是在新年之際給置換一身新衣服,這是豐收的慶祝,也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與自我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