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排便訓練」一詞時,會不會有很多媽媽頭疼?實際上有一些科學的方法,可以自然地讓寶寶將尿布移動到廁。如果媽媽們已經決定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了,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先了解一下,寶寶多大可以開始進行便盆訓練:
對於初學者來說,1-2歲的寶寶不會具有與2歲多的寶寶,一樣的口頭表達能力,並且無法告訴媽媽他想上廁所了。所以如廁訓練需要家長有一定程度的耐心,寶寶具體多大開始如廁訓練,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媽媽對寶寶,非語言交流信號的理解程度。
比如,寶寶每天喝完奶之後都會撒尿或排便,這就是習慣的開始,這時可以簡單地用手勢介紹一下便盆,而不是用尿布替代。這樣連續幾天訓練的結果,會讓寶寶在下次有便意時,主動到便盆附近,形成一種思維。
但是,如果寶寶進食時間不規律,排便時間也不規律,並且有便意時,媽媽無法察覺,那這如廁訓練將是一個巨大挑戰。這時,媽媽也不要著急,慢慢來,等時機成熟後再訓練效果會更好。但是,即便寶寶有了便盆意識,也並不意味著會給家長減輕很多負擔,相反,更要關注寶寶的排便過程,防止發生意外。
如果想給寶寶進行排便訓練,請遵循以下提示:
1、觀察並學習。
因為很多如廁訓練,並不一定都適用於的寶寶,當然,這與每個寶寶的能力不同也有關係。但是,無論如何都需要知道,當寶寶需要排空膀胱或腸道時,他的特殊非語言提示是什麼。
比如:當他開始弄溼尿布或弄髒尿布時,就應該非常小心地注意他的行為,他是扭動還是蠕動?他是嘟囔還是發出其他聲音?他的臉變紅了嗎?還要注意他尿尿和便便的時間,是在餵食後還是午睡後,把它寫下來,這樣就可以開始慢慢了解寶寶的模式了。
2、帶他去廁所。
在了解他的行為模式後,看到他需要排便時的跡象後,媽媽就帶他去廁所或馬桶座(甚至小水桶)。把他穩穩地抱在座位上,慢慢讓他自己學會排便。
3、發出信號。
當寶寶小便或便便時,可以試著發出一種,讓他與便便聯繫起來的聲音,例如:「噓噓噓噓」。每當他在小便或便便時,或當預感他將要小便或便便時,就發出聲音,這樣,他就會開始聯想到,需要用便盆和語言信號來緩解自己的感覺。
在真正開始訓練寶寶如廁的時候,請重複閱讀一遍!現在的關鍵是始終如一。如果確實有幫助的話,應儘可能建立一個排便時間表,(根據在觀察期間保存的記錄),以及觀察寶寶的信號。
這將使寶寶的排便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習慣,雖然這裡的一致性確實很重要,但也要講究靈活性。如果帶寶寶外出散步時,要積極觀察寶寶的身體特徵,提前給寶寶換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