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這種技法一般都是和鮑參翅肚這類高級的食材相關聯的,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孔府家宴創始時期,它的出現似乎都和街頭巷尾可見的『滷水』搭不上關係,誰也不知道其核心概念,早已被潮汕滷水所攝取,進而融合出動人味蕾的新美味。提起煨,便不得不提及鄧雲鄉先生那句名言,『無味便使其入味,有味則助其出味』,這話不僅高度的概括了煨這種技法的特性,對於我們喜歡的滷水而言,也是一個極高的指導準則。那麼應該如何著手發力呢?那便要從這個技法的烹飪目的入手。
煨的烹飪目的在於讓食材以湯水為介質,相互依靠,相互融匯滲透,以達到入味和出味之效。從滷水的發展進程中看,從最初的滷水藥材加鹽和清水,到後來的香料加醬油和調味料,再到後來有了雞骨、豬骨、精華火腿這些底湯材料的引入,這個過程中細看便能發現煨的概念被融入了滷水之中,於是便能從煨的一些經驗中來探尋滷水底湯材料,探討這些材料與不同食材、香料之間的關係,以達到更好的助其出味和入味。
煨之一法中常用的湯汁食材,如精華火腿、瑤柱、豬骨、精肉、雞肉、豬油板、田雞、水蛇、鳳爪、豬皮等,其實在我們滷水的底湯材料中也是常客,因此它和滷水底湯之間是有一定共通處的,以它的一些原則用於指導滷水底湯,那便有可行性。
如蔬菜類的一些製品,它喜歡使用雞架、精肉、田雞這類的食材製作湯汁,這種做法在滷水中也是十分值得推薦的,只要搭配上一些較為清新的香料,例如小茴香、香菜籽、蒔蘿籽這類的香料,便能較好的取得蔬菜類食材入味和出味的平衡點。
而對於鵝、鴨掌翅這類的食材,它喜歡用豬骨、豬油板、雞肉、豬皮搭配製作湯汁,在滷水中其實也是可以取用了,因為這類食材本身並不肥膩,底湯脂香濃鬱些,在搭配豬皮提升黏稠度,可以更好的賦予表皮香氣,只要搭配花椒、陳皮、丁香、砂仁、胡椒、生薑這類能助其入味的香料,那麼濃鬱且帶有黏稠的底湯還能更好的提升肉香味。
而對於較為油膩的食材,例如豬肘這類食材,它則是更為傾向於使用精華火腿、瑤柱、雞架、老雞肉這類食材來製作湯汁,以此將鮮味煨入,以達到肉香與肉鮮共存,油潤而不膩。對於滷水而言,也是可以借鑑的,例如豬腳、豬肘、五花肉這類的食材,便能以煨對於湯汁的配置來應用,同時只要配上如香葉、砂仁、山奈、草果、草蔻、陳皮、良姜、白芷這類的香料輔助,肉鮮與原本濃鬱的脂香便可匯集於一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