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其產生的深遠影響不言而喻。
《詩經》現存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氓》就出自其中。
《氓》以女主人公的自訴,講述了一個婚姻悲劇的故事。女子從戀愛時的甜蜜到婚後被丈夫虐待的痛苦,一個賢淑的妻子為何沒有逃脫被家暴的命運?《氓》用平實的語言給戀愛中的女孩好好上了一課。
未婚先孕是婚姻悲劇的開始
也許有人說我太過封建、也許有人說我跑題,但是《氓》確確實實在用隱晦的方式向我們傳遞了未婚先孕所釀成的悲劇。
這裡給大家科普一段歷史:漢代之前有野.合習俗,只不過後來禮教興起,野.合習俗才消失。在當時每年的三月初三上巳節,男男女女可以自由來往、談情說愛、甚至野.合。《詩經》所處的西周、春秋時代,「野.合」在當時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氓》有一個小細節,不知道大家在學的時候有沒有疑惑。
古人十分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在氓「無良媒」的情況下,女方父母為什麼同意把女兒嫁給這樣一個窮小子?還有就是他們結婚的時候男子並未出彩禮,為什么女子還帶去了嫁妝呢?
如果把這歸因於女方未婚先孕,那麼這一切的一切就說得通了。
《詩經》時代民風開化,比如《邶風靜女》中:「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翻譯過來就是「嫻靜的姑娘真漂亮,約我等在城角旁」。再比如《鄭風溱洧》中,在上巳節這一天青年男女會沿著溱水和洧水自由來往,大膽求愛。
其實《詩經》中的「城、丘」這些意象都存在野.合的深層內涵。
說到這,再結合《氓》中:「送子涉淇,至於頓丘」一句,不難看出文中女子很有可能是未婚先孕,其父母在這樣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同意她嫁與氓。
如今未婚先孕、奉子成婚,社會對這種行為的包容度還挺高。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未婚先孕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對女性身心的傷害是巨大的。
女子要頂著輿論壓力,再開明的社會,也會有人對未婚先孕抱有成見和歧視。如果未婚先孕後,不得已才草率結婚,只會進了婚姻那座墳墓。
尋找伴侶,要看他品格的最低處
男子品行不端是女子婚姻不幸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氓》的首句,「氓之蚩蚩,抱布貿絲」。一個農家小夥笑嘻嘻的拿著錢去找姑娘換絲,男子看起來敦厚老實,但他「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男子表面是去找女子換絲,實則是有目的的處處接近她,討她歡心。
男子的偽君子形象在詩歌的開頭就已經顯露出來,他外表忠厚,實則偽善。
當男子「無良媒」之時,作為一個男人,他居然責怪女子故意拖延婚期,對她大發雷霆。由此也可以看出氓的性格暴躁,也為他日後家暴女主做了鋪墊。
男子雖然虛偽卑鄙,但也是女主自己選擇的伴侶。在擇偶時,就應該避免這種表裡不一,品格低下的人。
判斷一個人的人品,要看他品格的最低處。在這裡我要強調的是,不是看他品行最好的時候有多好,而是他品行最壞的時候有多壞。
現在很多姑娘在找男朋友的時候,會把顏值、身高、金錢、才華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人品的好壞,這無異於是本末倒置。
只有你對他的人品有考量,而且這個人的人品經得起考量,那才值得你託付終身。姑娘們不要被愛情衝昏頭腦,要用理性和邏輯分析一個人。
你見過他生氣的樣子、他和別人爭吵的樣子、他發脾氣的樣子,在他把95%的真實自我暴露在你面前的時候,如果你還能接受那你就繼續交往。
如果不能接受那就及時止損,果斷離開。
即使有了另一半,也要真正的愛自己
在古代的封建禮義制度下,男尊女卑,婦女地位低下,這樣就出現了兩性關係的不平等。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氓》中的女子「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女子嫁過去多年,家裡累活髒活沒有不是她幹的,晚睡早起沒有一天不是這樣。
女子賢良淑德至此,氓還要對她施暴。也許《氓》中女子的遭遇映射了當時絕大多數女性的處境,女子容顏不再的時候,就要被丈夫厭棄。
但是《氓》中的女主人公,卻不同於絕大多數女性那樣逆來順受。丈夫變了心,女主在忍無可忍、看透一切的時候敢於及時止損,與氓徹底決絕。
如果一個女子,完全依附於男人,每天沉浸於家庭瑣事,婚姻便是生活的全部,一旦感情出了問題就整日以淚洗面,最後只會向命運低頭。
我想說的是,即使戀愛了,我們可以親密無間但是也不要失去生活重心。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雙方都是獨立的靈魂。
美好的愛情是不要過度依賴對方,我們雙方獨立且共存。愛人前先愛自己,獨立的人格更具魅力。
自己的命運自己把握,我們努力拼搏就是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快樂為主,冷暖自知。
那麼為什麼選擇結婚了?
我們不是為了結婚而結婚,一定是兩個人的生活比一個人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