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時代,如何讓孩子更好地愛上詩歌?

2020-12-14 百家號

2019年秋季,全國中小學進行了統一的語文教材改革,很多細心的家長孩子都發現,教材無形中發生了一些變化,最直接的就是孩子們的語文課本變大了。除了體型的增長,實際在內容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閱讀量增加了不少,對於古文和詩歌學習的理解要求變得更高

有人說,「大語文」的時代已經來臨。

圖片來自網絡

咱們小時候都學過詩歌,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被逼著「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文」。從「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這樣盪氣迴腸的古詩,到「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這樣細膩風雅的現代詩,甚至還有「我願意是急流,是山裡的小河」這樣浪漫恣意的外國詩句。

無論是真愛詩歌還是被迫營業,詩歌都伴隨了我們十多年的成長,在語文課上扮演著深情男二號的角色。其實男一號魯迅先生也很喜歡寫詩,風格竟然是這樣的:

我的所愛在山腰;

想去尋她山太高,

低頭無法淚沾袍。

愛人贈我百蝶巾;

回她什麼:貓頭鷹。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

——摘自魯迅《我的失戀》

不過作為10年代的新一輩,有不少家長開始懷疑:別人家的孩子都飛馳在起跑線上,抓緊海綿裡的水學習商務英語、抽象代數,人手一本《幼兒C++入門》,鋼琴十級更不在話下,像詩歌這種「無用之物」真的值得花時間學習嗎?正所謂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知乎上就曾出現過一篇瀏覽次數過萬的帖子,樓主曰:「不論是古代詩,還是現代詩,凡是有名氣的人都沒什麼大的成就,甚至可以說是無能之輩。如李白,喝醉酒淹死了,沒一點出息。再如郭沫若,到現在也沒看出來文筆。更重要的是,對他們的吹捧十分的大,但他們對社會有一點貢獻嗎?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詩歌呢?」

面對這樣的質疑,我的好友李白讓我務必要和大家澄清一下喝酒,哦不,詩歌究竟有什麼好處。

詩是為未來準備的禮物

詩歌的第一樣作用是提高孩子的表述和審美能力。這兩項能力無法用技能等級考試來證明,同時也無法在短時間內,通過魔鬼式訓練獲得成效。審美能力的三重門:判斷美,表達美,感知美,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消化,換言之,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如果一個人有幸接觸過真正美好的事物,這種美好會潛移默化的在他心裡生根發芽。變成他對生活的品質要求,不管他在哪裡,從事什麼職業,這種美好都會伴隨他終生。

古典文學大師葉嘉瑩先生曾說,「當你們想起家鄉的親人,想起家鄉的小河,就是你的心在走路。如果再用語言說出來,那就是詩啊!」詩人以他敏銳的觀察和深厚的感情,透過了文字,為我們寫下了一篇篇美麗的詩歌,其中充滿了詩人對於宇宙萬物和人間社會的種種賞愛和關懷。小朋友們若學會了古詩的誦讀和吟唱,那自然也就從小培養了他們對宇宙萬物觀察感受的能力,以及賞愛和關懷他人的感情。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老師教我們背誦「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當時只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對這十個字並沒有產生多少情感和聯想。直到有一天,我來到了大漠,看到居民的炊煙嫋嫋地升起,看到金盤的太陽從遠處的河道慢慢地墜下。這種壯麗猛烈地衝撞到我的心頭,那一刻我竟然沒有大喊一聲臥槽,而是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句詩脫口而出。

一千多年以前有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也來到這裡,見過這樣的景色,寫出了這樣絕倫的詩句。他的名字叫王維。永恆的落日將偉大的王維和渺小的我聯繫在了一起,我們穿越千年為同一片壯闊景色而顫粟。

不學詩,無以言。中國的孩子們都應該讀一讀這樣的詩詞。

在雲端裡寫詩,在泥土裡生活

詩歌的第二樣用處是抒發情感,成為心靈的避風港。生活縱然艱辛,但總有一些高於生活的存在,賦予我們嚮往自由的勇氣。詩歌給平凡人創造了一個能和現實始終保持距離的精神世界。

我想起了女詩人餘秀華。

餘秀華是湖北人,家在漢江邊上的一個小村莊。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腦癱,肢體不協調,說話也很吃力。6歲才學會走路,但好在智力正常。家裡靠種地維持生計,八畝地一畝魚塘,年收入只有萬把塊錢。但是殘疾的身體,沒有禁錮住自由的靈魂。餘秀華二十歲開始寫詩,她寫愛情、親情、生活,以及矛盾的鄉愁,每一首都是貝殼吞進沙石後磨礪出的珍珠。

每天十二小時,機器的轟鳴穿透我心房。

那些思想和思念紛紛從樹枝掉落,純白成兩個饅頭,一碗稀飯。

——摘自餘秀華《在異鄉失眠》

2014年,著名詩歌刊物《詩刊》發表了餘秀華的詩作。其中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因為標題足夠勁爆,很快就傳遍全網。大家都不敢相信,這樣充滿生命力和辨識度的詩性文字,卻是出自一位腦癱農村女詩人。一個殘疾農村女性靠著文學,掙脫了有缺陷的身體,在雲端裡寫詩,在泥土裡生活

一次她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於我而言,只有在寫詩歌的時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靜的,快樂的。其實我一直不是一個安靜的人,我不甘心這樣的命運,我也做不到逆來順受。但是我根本不會想到詩歌會是一種武器,即使是,我也不會用。因為太愛,因為捨不得。即使我被這個社會汙染的沒有一處乾淨的地方,回到詩歌我又乾淨起來。詩歌一直在清潔我,悲憫我。」

假如生活發生不幸,當你將之用詩來表達的時候,你的悲哀就化成了一個美感的客體,就可以借詩消解。對於從小學習詩歌的孩子,詩歌已不僅僅是一種精神財富,更能為波折的命運提供支撐力,提供一個讓心靈休息的地方。

我們在路上,低吟淺唱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詩意好像已經成了看不見摸不著也嘗不出味道的雞肋。詩和遠方似乎被現實分割出來,成為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透明意象。然而我們的世界真的已經遠離詩意,只剩下眼前的苟且嗎?並不是。

記得在今年疫情初期,日本醫藥協會等四家日本機構聯合向湖北捐贈了大量醫療物資,一箱箱物資上面分明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自《詩經·秦風》)如此簡單的一句詩,就將世界公民同仇敵愾、戰勝病毒的決心表達得那麼美,那麼富有意境。這首詩其實是一首秦兵出徵前的戰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後面還有: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別說沒衣服,有我的就有你的,王要出兵,讓我們修好武器,共同去殺敵。

原來,我們在鼓舞安慰別人時,不一定非得是千篇一律的「XX加油」。原來,詩歌從未離現實生活遠去,也永遠不會過時。我們一直在路上,低吟淺唱。

世界上有公認的七大藝術,分別是建築、音樂、繪畫、詩歌、雕塑、舞蹈、電影。如果想讓孩子從小就接觸藝術創造藝術,不得不說,只需一支筆一張紙的詩歌,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了。其實我們不必把詩歌看得太曲高和寡,因為兒童擁有一雙詩人的眼睛。孩子們的知識雖然不夠豐富,但是感受力卻非常強,讀詩、寫詩都沒有那麼難。可不要小看了孩子的創作能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讀幾首小朋友們寫的詩——

《冬天的老樹》

冬天的老樹

從秋天開始就在刪節

到了冬天

硬把一篇文章

刪成了一首詩

《月球上的東西》

最近我發現,

用壞了的東西,

都不見了。

我想,一定是到月球上去了。

月球上也會有東西到地球,

難吃的芹菜、白菜、中醫,

都是這麼來的。

《古詩》

我把剛寫的一首詩,

放在太陽底下曬。

想把它曬黃,

像一首古詩,

假裝已經流傳了幾萬年。

你是否已被孩子們的詩句驚豔到了呢?教育學家早就發現,孩子有著純粹的好奇心和敏銳的觀察力,只要加以引導和鼓勵,他們都是天生的詩人。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出色語言表達能力的人,就教他學詩吧。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理解歡樂和痛苦的人,就教他學詩吧。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人,就教他學詩吧。

當前在各年齡段升學考試中,語文考試越來越靈活,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比如,幼升小几乎每校必考的看圖說話,考察的就是表達能力、想像能力,為入學後的作文打基礎;跟著老師念誦古詩詞,考的是記憶力、閱讀理解力和語感。新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明確表示:「接下來中高考語文的難度將會大幅度提高;對於不努力學語文、不能長期閱讀積累的學生,語文將成為最容易拉分的學科。」隨著語文能力在高考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媽媽的好大兒怎麼能不讀一讀詩歌呢?

我們來圍觀一下外國人是怎麼看待詩歌教育的?

在波蘭的高中,現代詩歌佔整本語文教材的50%。結果,這個人口相當於一個貴州省的國家,誕生了4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的學校也非常重視中國詩詞的學習,孟浩然的《春曉》、杜甫的《絕句》、《春望》、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詩詞名作,都被選入日本中學階段的教科書。而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有詩歌教授席位,大學聘任詩人來給學生們講解詩歌。

在了解到詩歌的重要性後,家長最關心的當然就是怎樣學好詩歌了。對此,磚家黑噗給出的建議是:

1、可以從背誦簡單的兒歌開始。比如駱賓王的鵝鵝鵝,先學會背誦,等朗朗上口了,再弄清詩的意思。

2、教孩子學古詩時,最好配以畫頁或自然風景,以圖解詩。

3、教孩子學會用詩詞描述景物。比如情深深雨濛濛,形容風急雨大。

4、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平常進行想像力練習,比如把鞋子比作小船,鞋子進鞋櫃,比作小船進港灣。

聊了這麼多,家長一定在想:詩歌這麼重要,我娃怎樣才能學好詩歌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讓孩子學好詩歌,先要讓孩子愛上詩歌。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潤物無聲」教育法。首先,家長需要在生活中時不時地讀一些詩歌,或者讓家中另一個大人也參與進來,一人讀上句,一人接下句,無論孩子是否在意你們的行為,都要讀得饒有興味,有時甚至可以用一種「偷偷」的語氣和神情,仿佛你們在做一件很有意思、很神秘的事情。這樣就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的欲望,他覺得很好玩,自然就會被吸引過來。

其次,可以把一些詩歌融入到生活中來。比如春天看到風吹柳葉,就可以說:媽媽記得有一首古詩寫得很有意思,把春風說成是剪刀,還說柳葉是春風剪出來的。哦!我想起來了,這句詩是「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你覺得春風像什麼呢?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關鍵是要不著痕跡,通過這些行為把孩子吸引進來,讓孩子在「觀看」或「偷聽」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相比於直接要求孩子念古詩,這種方法可能更有效。

等到孩子大一些,有了表達和創作的欲望,就可以鍛鍊孩子自己寫詩啦。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小法寶可以運用。詩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抒情言志,具有豐富的感情和想像,所以會用到各種修辭手法,像比喻、誇張、擬人、排比等等。我們可以找一些例子給孩子作參考,讓孩子模仿這些作品來創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朋友就會形成自己的「詩感」啦。

下面就是我自己製作的「小法寶」實踐卡——比喻法

先教給孩子「比喻」這個寫詩小法寶,比喻就是用一個事物的特點來形容另一個事物,這樣寫詩能夠讓你要表達的主體事物更生動;然後舉兩個小慄子,一個把媽媽比喻成了鬧鐘,一個把雲比喻成了畫家和小搗蛋,讓孩子感受這兩首詩的想像力;接下來引導孩子仿照其中的一個例子寫首自己的小詩,最後鼓勵孩子充滿感情地朗誦出來。這樣就完成了一次詩歌之旅,我們永遠也猜不到從孩子的小腦袋裡能蹦出什麼稀奇古怪的想法!

家長們不必覺得詩歌是很高大上或遙不可及的藝術,有時,孩子隨口說出很美的話語就是一首小詩

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車上,聽到一位媽媽在問她5歲左右的女兒:愛是什麼?小女孩歪頭想了一下,說:愛是媽媽!母女倆都笑了。「愛是什麼?愛是媽媽!」這是多麼具有詩性的語言啊!詩歌,詩歌,其實在古代,詩就是歌,歌就是詩,現代的許多歌詞本身也是一首好詩,而許多古詩一譜上曲子就成為了好聽的歌曲。是不是覺得「詩歌」離我們並沒有那麼遙遠了呢?

我們的時空之旅APP中就講到了詩歌的起源,在這一課裡孩子們發現詩的源頭就是民間的歌謠,詩歌不僅可以表達人們各種各樣的情感,還能夠為祭祀增添儀式感,甚至記錄一個族群的文明,這些都是詩歌的本質。學過這一課的小朋友一定對與大詩人李白的相遇印象深刻,他們跟隨詩仙一起吟詩、對詩,著實過了一次詩人癮。就這樣,孩子們在「探尋詩歌的本質」和「感受詩歌之美」的過程中提升了藝術素養,潛移默化中推動著創造性思維的形成讓孩子讀詩的原因很簡單,只是播下一顆種子。那些字裡行間的情感,總會潛移默化進入他的身體,讓未來的他思想深刻一點,人生豐滿一點。

無需擔心詩歌是否會走向消亡,因為只要是有感知能力、有修養的人,就一定能夠讀出詩詞中所蘊含的真誠的、充滿律動的生命氣息。這種生命力是生生不息的。多讓孩子接觸美好的事物和景象,帶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築之美、詩詞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這些對美的感知和享受會藏在他的臉上,浸潤他的內心,總有一天會在他的生命裡綻放出光芒

還有十幾分鐘下班,我決定把十四行詩再看一遍。

相關焦點

  • 語文教改古詩詞增幅80%!大語文時代,死記硬背的孩子有多難?
    可如今時代變了,流行語逐漸變成了:「得語文者得天下」。相信經常輔導孩子作業的家長都已經發現了,中小學語文教材早就變了樣,不管是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還是魯教版的語文素材都已經全面下線,換成了部編教材。
  • 獨家乾貨:高中語文詩歌的八步鑑賞法
    詩歌鑑賞對高中生來說,是一道不容易拿高分的題型,也是公認的語文試卷中最難的題型。實際上學生難解,教師同樣也不好教。但詩歌鑑賞的水平恰恰是反應學生語文素養的最佳體現之一。那麼,究竟該如何應對詩歌鑑賞?所以通過注釋,一下子就可以拉近與詩人的距離,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詩歌。當然,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就更應該重視對注釋的學習。第五步、明主旨通過對前面四個步驟的學習,其實我們很自然得就能夠到達第五步,即明確主旨,了解詩人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情感。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這一步同樣不可或缺。
  • 貴州名師羅勇華解析高考語文|碰撞大語文時代
    事實也是如此,翻開近年來的中高考試卷,不僅語文試卷的閱讀量很大,就連理科的文字量也不少,如果語文不好,對於理科的學習理解乃至審題也是會拖後腿的。可以說,在「大語文時代」如何學好語文,已經成為了家長學生的集體訴求。
  • 「國學手勢舞」幫助孩子愛上詩歌
    新華社杭州6月3日電(記者唐弢)在杭州,有這樣一位母親,她將詩詞配上輕巧靈動的手勢,編創「國學手勢舞」,讓孩子更加喜愛詩歌。她說,要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孩子們的心靈,讓更多孩子從小愛上優秀傳統文化。秦一認為,最好的親子教育莫過於和孩子一起成長。
  • 「00後詩歌教父」周瑟瑟編詩集 用好詩給孩子說「晚安」
    詩人周瑟瑟多年來用心發現、評鑑很多00後詩人的作品,關心他們的成長,在詩歌界有「00後詩歌教父」之稱。近日,周瑟瑟根據自己三十多年詩歌創作經驗編選了一本詩集《讀首好詩,再和孩子說晚安》,由東方出版社推出。他從百年中國現代詩歌和優秀的外國詩歌龐大的體量裡尋找適合孩子閱讀的詩歌,並且收入了多位00後的詩作,可以說,讓人集中領略到一個孩子與詩歌的世界。
  • 大語文啟蒙,從唱詩歌、童謠開始
    自從關注大語文之後,一直在努力,希望能找到適合孩子做基礎啟蒙的圖書。但我要求多,內容好、插圖好、價格好、孩子還能喜歡看,「四好」圖書,真不是說有就有。童謠》——包裝非常精緻,是一個大盒子,極具儀式感。讓孩子打開,一樣一樣掏東西,最後掏出兩本大書。翻開內頁,大跨頁的油畫,簡直就是一本大畫冊。
  • 如何學好語文?父母要引導孩子愛閱讀、愛漢語,覺得學習語文有趣
    在我們現行的考試體系當中,語文一直是一個很獨特的科目。 之所以說語文特殊,是因為語文既是最重要科目,但往往可能又是大家最不重視的主課。因為漢語是中國人的母語,語文考的就是漢語。在語文學習當中,努力和不努力似乎差別並不算太大。
  • B站大語文資源,精選童書,頂級動畫...這條推送我寫了300天,不看看?
    搞懂了孩子不同階段的社交特點,才不會糾結孩子內向外向  培養名校看重的「批判性思維」,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給孩子講這個故事  激發孩子想像力,還得讀點無釐頭的書  什麼樣的孩子在人工智慧時代最吃香?
  • 大語文時代:寒假應該讀什麼書?語文老師推薦高品質書單,收藏!
    大語文時代:寒假應該讀什麼書?語文老師推薦高品質書單,收藏!「不會閱讀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這是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說到的一句話。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大語文時代,而學習的局勢就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語文是學好所有科目的基礎,而閱讀就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 如何通過繪本給孩子更好地成長?
    而培養孩子的範圍也是停留在和多數媽媽一樣專注於能力的發展,而沒有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方面以及人格層面的發展。因此很用心、很努力做一個好媽媽而事與願違。也因此讓我走上專業兒童心理道路。勵志幫助父母如何理解兒童,改善兒童的生存環境。
  • 為什麼學詩歌?董卿:詩無止境,詩養大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關於為什麼要學詩歌,一直存在一定程度的爭議。在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主持人董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為什麼要學詩,因為詩詞就在那裡,生生不息千年,被詩詞養大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那一刻,這句話似乎說出了他想說的話,他立刻明白了,似乎沒有比這14個字更恰當地表達他的思鄉之情了。這就是詩歌的魅力,用簡短的文字,傳達深沉的感情,令人驚嘆。讓孩子學習漢語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讓孩子學會中文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 40種讓孩子愛上讀書的方法,看這裡
    摘抄不要停給孩子做一些摘抄,包括閱讀建議、有趣的閱讀文本,甚至包括一些有意思的笑話和詩歌,隔三差五給孩子創造一些驚喜,在他們的文具盒裡、書包裡、餐盒上、早上起床後的枕頭上,只要你想,任何地方你都能為孩子創造這種閱讀環境。4.
  • 40種讓孩子愛上讀書的方法,總有一種適合您家孩子
    04一起討論吧和孩子討論閱讀這件事,包括如何建立閱讀習慣、生字詞表,一起閱讀孩子的課文,做更多討論。19選擇性閱讀給孩子選擇性地閱讀圖書中的一部分內容。給孩子讀一部分、重點的部分、情感描寫豐富的部分、孩子喜歡的部分,或者孩子覺得無聊的自己又不想讀的部分,你給孩子讀。把孩子對閱讀的討厭程度降到最低,參與度提到最高,時間久了,孩子自然會愛上閱讀。
  • 在一個詩歌邊緣的時代讚美詩歌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詩歌邊緣化的時代,但熱愛詩歌的人依然熱愛詩歌、讚美詩歌。三秋一覺莊生夢滿地新霜月乍寒觀看講述葉嘉瑩詩詞人生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大概是這幾天最文藝的事。葉嘉瑩研究古詩詞,講解古詩詞,推廣古詩詞,無論是她深厚的學識還是優雅的風範,都讓人信服,她就是中國古詩詞的代言人。葉嘉瑩與詩歌結緣頗早,但成為今天我們所熟悉的葉嘉瑩卻歷盡坎坷。
  • 如何跨越三年級語文分水嶺?
    而三年級之後語文學習主要以課文閱讀為主,學習內容開始變多,閱讀的篇幅也在變大。2、三年級上冊開始學習閱讀策略孩子進入三年級之後,就開始要求學習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三年級階段要求孩子能夠初步掌握「預測」的閱讀策略,能夠運用預測的基本方法,邊讀邊預測課文內容。
  • 課堂作業本的功能多又大,難道只給老師上課用?家長孩子也可巧用
    所以,面對這本作業本,我們一定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為孩子學習服務。這樣,才是對各位作業本的研究者勞動的尊重。我是從一年級教到四年級,正好使用的都是統編教材,在教學中對使用作業本、發揮其功能有所感悟、有所心得,願意與你分享。
  • 用詩歌激活的拼音、標點、字母、漢字
    出版詩歌、散文集《爸爸小時候》《詩歌魔方》等十多本。詩歌《一支鉛筆的夢想》入選統編本小學語文課本(三年級下冊)。榮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齊魯文學獎、泰山文學獎。到「……」,從漢字「春」「夏」到漢字「歲」,張曉楠用生命經驗對語文元素賦予了詩歌新的生命力,這是一個非常具有難度的童詩創作,可謂是「戴著腳鐐在跳舞」,若作家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其作品容易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
  • 晨兮大語文|名師柯瀅:「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去教」
    柯瀅老師有一套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方法。"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書開始,用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孩子愛上閱讀",柯瀅老師說,"看書其實是和看電視劇、打遊戲是一樣的,喜歡之後會發現書裡面的世界是很吸引人的精彩的,會像玩遊戲一樣放不下書本,像看電視劇一樣一集一集地停不下來。"
  • 全國二卷語文詩歌鑑賞題難不難?15分鐘看完解析,備考要做好一點
    今天一塊兒看下高考語文全國二卷詩歌鑑賞題,看看這道題是難還是容易?在考場上如何讓自己儘可能的多得分?對於2021年的高考備考有什麼可借鑑的呢?在看試題之前,我們要明白考場上的詩歌鑑賞和平時語文課上的詩歌鑑賞是不同的。
  • 一張地圖串起180首古詩、1600個成語,讓孩子學語文不再犯難
    近年來,「大語文」一詞屢屢被提及,那麼,到底什麼是大語文呢?大語文是指全科語文,是一套將中華文化、人文思想及自然百科全息化、無縫連結化,使認知超越學科的完整認知體系。換句話說,「大語文」時代就是孩子所學的內容更多了,不僅要學習語文的基礎知識以及閱讀、寫作,還要學習歷史、各類典故、常識、百科知識等。同「大語文」一詞提及頻率同樣高的還有一句話——得語文者得天下。為什麼語文會如此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