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詩歌激活的拼音、標點、字母、漢字

2020-12-17 糖點

張曉楠,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出版詩歌、散文集《爸爸小時候》《詩歌魔方》等十多本。詩歌《一支鉛筆的夢想》入選統編本小學語文課本(三年級下冊)。榮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齊魯文學獎、泰山文學獎。

文/郭良忠

詩人李賀曾把天上的雲比作水,因為水可以流動,而一般人聯想到這裡便止住了,可李賀一潤色,既然雲如水,而水流動起來就有響聲,那麼白雲流動起來就會有譁啦啦的響聲了,這非常人所能聯想。而作家張曉楠正是有如此非凡的想像力,將每個文字奇妙的漢字,俏皮的拼音,可愛的標點,生動的字母,一個個語文元素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構成了這套富有童趣和想像力是童詩集。

從字母「A」到字母「Z」,從拼音「a,o,e」到「y,w」,從標點「,」「、「。」到「……」,從漢字「春」「夏」到漢字「歲」,張曉楠用生命經驗對語文元素賦予了詩歌新的生命力,這是一個非常具有難度的童詩創作,可謂是「戴著腳鐐在跳舞」,若作家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其作品容易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

作家在處理這套書的文字時對語文元素經行了「黏合」或者藝術想像力「變形」,比如拼音「ch」繪者用小猴子和椅子的形象來表現字母的形象,作家創作出非常富有童趣的語言,「躲在椅子後面/哧哧發笑的傢伙」,「小心尾巴/會暴露你」抓住兒童心理,在構造拼音「ch」形象的同時,又不失語言的幽默。更為機巧的是,在詩中嵌入「哧」的發音。

(展示ch、sh插畫)

張曉楠在描寫漢字系列的詩歌時,對漢字的意象加以想像力「拉伸」,拆解後重新組合的方式創造出新的詩歌形象,往往給小讀者帶來神秘、怪異的審美感受。比如漢字中的「田」,作者用文字象形為切入點,把「田」字的四個方塊想像成一片田地,這種想像繼承了中國文字象形的傳統審美。作者在《田》這首的第二小節中「如果,種上/一畦星,一畦月/一畦風,一畦雨」,用這些現實中的意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對農務作業時期盼風調雨順的美好心願,賦予詩歌超現實主義的色彩,這種想像力遵循著內在情感邏輯,這正是因為有這樣內在的聯繫,這首詩歌才有巨大的文學價值和美學意義。若沒有內在的情感邏輯,再奇特的想像也不免流於譁眾取寵,毫無審美價值可言。

(漢字《田》)

作家張曉楠在創作這套書的時候秉承了內容和形式上的優美,破折號在書寫中是「——」,作者結合笛子的形象,巧妙地塑造了一幅富有詩意和靈魂的畫面。作者用「跳動的音符」去連接畫面的「靜」與「動」,「豎著/一雙雙耳朵/在聽」表面畫面的安靜感,詩歌中的一「動」一「靜」表現出優美的平衡,笛聲則是更深層次地表達作者對童年的回味。作者將一個普通的標點作為詩歌的「出發點」,構建平衡而穩定,寧靜而莊重,似一曲單純而簡樸的童詩,這種內容和形式統一的作品,使人回味無窮,把玩不盡。

(詩歌《破折號——》)

創作童詩看似簡單,比如在字母系列詩歌《Q》中選鐵環這一意象,它不僅僅是形上與所選取的字母具有相似性,其實也是作者選擇這種能與廣大讀者互相的情感、彼此的認同積澱為對象形式,在童詩中產生一種廣泛的共鳴,用這種獨特的形象的美凸顯出童詩的善的內容,從而引起情感上強烈的共鳴。

(詩歌字母《P》《Q》)

「詩教」最早推至孔子時代,以《詩經》為教材的教學也是中國早期的「詩教」活動。作家張曉楠結合漢字、拼音、標點、字母這些元素的目的正是因為讓「詩教」更貼近孩子,其本質上是詩歌的創作。詩歌中學涉及的大多意象正是每個孩子司空見慣、耳熟能詳的,這些事物曾令人怦然心動,留下令人深刻的印象,作家用詩歌的創作手法和語言每個語文元素賦予靈魂,拉近了孩子對詩歌和語文的親和力。在製作這套書的過程中作家反覆打磨其詩歌,四位插畫師也是傾注心血,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套富有童趣和詼諧幽默、詩歌與畫面得益相彰的精彩繪本。

相關焦點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趙元任:用96字同音奇文,反對漢字改成拼音,保住了中華文化之根
    因為在當代的世界,大多數文字都屬於拼音文字(字母文字),而在國內,很多兄弟民族的文字:比如蒙古文、藏文、哈薩克文等等,也都是拼音文字。因此,漢字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世界,其實都屬於一種特殊的存在。其實早在清末,清政府就建設了很多的新式學堂,並且在20世紀初,清政府還宣布廢除了科舉制度。
  • 英國人不明白:中國人明明也有拼音字母,為啥還非要學漢字?
    要說世界上的語言有什麼特點,那就是幾乎都是字母的形式,唯獨中國的語言不一樣,今天就一起來看一下。關於中國的語言漢語,英國人就覺得十分不明白,如果說中國人使用漢語,是因為沒有字母形式的語言文化,這還能夠理解。可是明明中國人就有拼音字母,拼音也能夠讓人分辨和理解,為什麼還非常學習那麼複雜拗口的漢字呢?
  • 拼音之父盧戇章
    電影短片《拼音之父盧戇章》 《拼音之父盧戇章》簡介 盧戇(zhuàng)章,(1854年-1928
  • 拼音出現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
    幼兒園都要學的東西現在的漢語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話(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 小唐尼都會寫拼音感謝中國網友了,可見,學漢字,拼音才是基礎
    近日,剛剛過完55歲生日的「鋼鐵俠」扮演者小羅伯特·唐尼用拼音感謝為自己送來祝福的中國粉絲,(謝謝中國鐵粉,我愛你三千遍!加油!),同時上傳了一張戴口罩,比V字手勢的照片。網友們紛紛表示:小唐尼的拼音這麼厲害的嘛?自愧不如!看來我大中國的拼音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呀,深得外國友人青睞!
  • Vlookup函數的妙用:漢字轉拼音
    有時候,我們需要提取漢字的首個拼音字母,如:Excel高手只會告訴你,用VBA編寫自定義函數。其實用Vlookup函數就可以完成:首先,你需要有一個漢字、字母的對照表(拼音的臨界點漢字),然後就可以用Vlookup函數的查找單個漢字的拼音首字母了。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在1929年寫成《中國拉丁化字母方案》正式發表,很慶幸的是,這次的初步試驗是在旅蘇的10萬工人之間,專門針對「文盲」來使用,原因也很簡單,當初人們還是在用繁體字,繁體字難學、難寫、難認是一種通病,而我們現在所寫的簡體字也是由此而來。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雖然,拼音好拉丁字母看起來一樣,但在讀音和用法上有很大區別。
  • 一個有意思還有用的Python包-漢字轉換拼音
    作者:小伍哥 來源:AI入門學習一、應用概述最近做一個項目,發現很多場景,把漢字轉換成拼音,然後進行深度學習分類,能夠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在做內容識別,特別是涉及到同音字的時候,轉換成拼音就顯得特別重要。比如垃圾廣告識別:公眾號、號、躬總號,公眾號、微信、威信、維.........
  • 漢字的識字方法和標音方法用什麼更科學?(拼音和音源字)
    自秦始皇統一文字以來,到形成於筆畫表現形式的漢字,發展到現在,已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過程。用拼音識字僅僅只有五十多年的歷史。雖擺脫了傳統的字源識字,可現在多數人慢慢體會到漢字不像外文符號,有其獨特的音形義三者的密切關係。尤其是作為母語,小孩子在學習拼音前,已經掌握了很多常用語言,雖不會用文字標註出來,可語言交流多數已經不是障礙。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數千年來,中華文化都是建構於漢字的基礎之上的,那方正的橫豎撇捺,空妙的字正腔圓,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部分都有厚實的履歷,它承載了漢辭晉賦,承載了唐詩宋詞,承載了明清小說,承載著我們所有夢想與遠方。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而想要學習中國文化,就必須要精通漢字。我國漢字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最遠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經過多次的演變,才發展成為如今的漢字。現今的漢字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深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中國的漢字種類很多,比如多音字、形近字、近義字等等,想要徹底的區分他們實屬不易。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 有漢字拼音不一定是小學化
    ■聚焦「幼小銜接」筆者到幼兒園視導工作,經常看到、聽到這樣的情況:幼兒園環境裡只要出現漢字、拼音,就會有「小學化」的嫌疑。我不禁深思,幼兒如果對簡單文字、數字、拼音字母感興趣,在各種遊戲中快樂感知學習這些符號,難道不可以嗎?
  • 民國初曾有人提"廢滅漢字" 傅斯年主張用拼音替代
    漢字是象形表意的文字結構,糟糕的是,在電腦輸入法的競爭中,拼音輸入法憑藉自身優勢成為絕大多數人的選擇。長期依賴拼音輸入,讓記憶漢字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走向了拼音化,當人們在不得已時手寫,卻發現因為忘記漢字的具體構造而難以下筆,漢字手寫遭到衝擊已是不爭的事實,這不由讓人想到漢字在一百年來的生存競爭中遭遇過的險境。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三、文字的分化發展文字產生之後,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到公元前1500左右的時候,出現了重大的分化,文字開始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向一維的拼音方向發展,產生了最早的拼音文字烏加裡特字母,後來消亡了,而後產生的腓尼基文字,成為現在所有拼音文字的鼻祖;一個是保持原有的二維特點並不斷抽象化規範化,代表文字是甲骨文。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這些方法太高明了
    數千年來,中華文化都是建構於漢字的基礎之上的,那方正的橫豎撇捺,空妙的字正腔圓,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部分都有厚實的履歷,它承載了漢辭晉賦,承載了唐詩宋詞,承載了明清小說
  • 漢字字母解構漢字筆畫 《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在重慶發布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重慶6月29日電 (記者 鍾旖)隨著全球「漢語熱」興起,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開始學習漢語,其中,漢字書寫是他們學習的一大障礙。29日,《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在重慶發布,該教學體系顛覆了外國人學習漢字的傳統方法,以中國漢字字母解構中國漢字筆畫,可讓外國人用母語方式輕鬆學習中文,跨越漢字難學的難關。
  • 用word文檔查詢漢字拼音
    我們都知道一年級是一個識字認字的階段,這就少不了拼音。這麼多年即使您沒有把拼音還給老師,您還能準確寫對一個漢字的拼音聲調嗎?如果您再遇到個不講道理的老師,老是布置課本意外的生字詞,您是不是更沒有把握了。下面我們教您用word文檔,在不能上網的情況下給漢字、詞語、成語標註漢語拼音。
  • 漢語拼音的26個字母,和英語很像,真是抄襲嗎?作為中國人要知道
    漢語拼音中有26個字母,他們分別組成了生母和韻母,然後這些聲母和韻母再組成拼音字母,就成了某個漢字的發音,這樣就能認識漢字了。到了小學三年級,學生開始學習英語,英語是用字母組成的,因此背誦書寫英語字母是首要事情。學生在識別英語字母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漢語拼音字母和英語字母很是相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