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時,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卻出去,憑什麼?擔心輻射嗎?

2021-02-12 哆來咪咪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哆來咪咪」,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前幾天小編收到一條後臺私信:

「諮詢一下,腰疼一個月了,想去做一個腰椎磁共振,不過看著輻射很大,是不是挺傷身體?」

很多人一聽到磁共振就認為這是一種輻射非常大的檢查項目,甚至拒絕做磁共振,那麼,磁共振的輻射真的很大嗎?

一、磁共振輻射很大?你誤解了

磁共振檢查是通過磁場的作用,來觀察人體的情況,是臨床上非常常用的檢查方法,跟其他檢查相比,磁共振具備很多優點。

首先,磁共振檢查屬於無創檢查,檢查過程中沒有創傷,減輕患者的痛苦;

其次,磁共振的掃描速度更快、組織解析度更高、圖像也更加清晰,可以幫助醫生發現早期不容易察覺的病變,特別是在骨關節系統方面的各種退變和損傷具有巨大的優勢,對心臟病、腦血管疾病以及腫瘤的早期篩查也更加準確;

最後,磁共振檢查沒有輻射,無需擔心輻射造成的傷害。

核磁共振利用人體含水比例大、氫質子核含量多的特點來進行成像,而這個「核」字讓很多人都誤會了,以為具有輻射。

其實這個「核」是氫質子核,是水分子的組成成份而已。此外,磁共振檢查檢查主要採用的不是放射線,對人體不會有害。

因此,磁共振檢查不僅優點多,而且還沒有輻射。

二、檢查時為什麼讓家屬陪患者,醫生卻走開?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發現做磁共振時會有家屬一起陪同患者,然後醫生會離開。其實,做磁共振檢查不一定要家屬陪同,但如果患者有行動不便或語言溝通障礙、恐懼心理等情況時,通常就需要一名家屬來陪護,起到心理安撫的作用。

在做磁共振檢查時,醫生一般會先進去檢查區域跟患者交代注意事項,等到準備就緒時就會走開。

很多人會好奇:醫生去哪裡了?甚至認為是醫生怕有輻射所以走開了。其實,醫生只是去操作室操作儀器,控制儀器的運轉,做完檢查後還要在電腦上處理圖像。

我們都知道,做很多檢查時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注意事項,磁共振檢查也是一樣的,而且做磁共振有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重要!磁共振檢查不能帶它

一位放射科醫生曾分享這樣一個經歷:

有一次做磁共振檢查,檢查前千叮嚀萬囑咐,讓病人把身上所有金屬物品拿完,結果呢?這哥們在褲袋裡揣著把摺疊小刀就進去了,病人說袋子裡只有紙,我同事信了。

進去之後,因為磁共振的強大磁場,這哥們口袋裡的小刀「跑」了出來,擦著我同事的臉飛過去,差點劃傷他臉!

事後說了病人兩句,結果這哥們只是說:哦,忘了,一句道歉都沒,把我同事氣得……

為什麼做磁共振不能帶金屬呢?

首先,如果攜帶了金屬,就會被儀器中強大的磁體吸引,以非常快的速度飛到磁體周圍。不過並非所有金屬都會受磁場的影響而移動,主要是鐵、鎳、鈷等具有鐵磁性的金屬的影響比較大,如果是金、純鈦、純銀、鈦合金等通常不會因為磁場吸引力而移動。此外,磁共振檢查儀在檢查過程中會產生不斷變化的磁場,金屬會產生渦電流從而出現發熱的情況。

其次,如果人體內有金屬,磁場會使金屬「罷工」,比如體內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可能會產生致命危害;安裝有人工耳蝸的患者,會因為磁共振檢查而導致消磁或移位,甚至還會出現不適。

最後,金屬會導致磁共振結果產生一定的偽影,在圖像上出現「黑影」或圖像扭曲失真,影響醫生的診斷。通常具有鐵磁性的金屬產生的偽影比較嚴重,而金、純鈦、純銀、鈦合金等金屬的影響比較小。

雖然磁共振檢查既沒有輻射,優點也很多,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磁共振的,而且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四、做磁共振前,這些事要牢記

磁共振檢查時機器發出的噪音比較大,患者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要因此而感到慌亂。為了確保結果的準確性,患者要保持靜止不動,配合醫師的指導。

此外,除了體內植入有金屬物品的患者需要謹慎做磁共振外,還有兩類人也不適合做磁共振。

1.小孩最好不要做

做磁共振檢查時,被檢查者最好處在靜止的狀態,這樣才能更好地捕捉影像。而年紀太小的小孩比較好動,如果在檢查過程中活動,會給檢查帶來很多麻煩,不利於檢查結果的呈現。

2.患有幽閉恐懼的人

儀器裡面的視野狹小且幽暗,容易導致幽閉恐懼症發作,再加上檢查用時比較長,患有幽閉恐懼的人可能會出現極度焦慮和恐懼,如果無法控制好情緒而產生躁動,很容易導致檢查失敗。

此外,檢查前一定要將所有的金屬物件拿走,如果是體內安裝有金屬物質的患者,在檢查前一定要告知醫生,讓醫生評估後再決定是否做檢查。

總之,磁共振檢查是一種沒有輻射的檢查方法,擔心有輻射的患者可以完全放心,不過一定要記住不要攜帶金屬。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在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出去,是因為害怕輻射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在醫院裡患者做磁共振時,醫生一般都要求有家屬陪同,但在檢查時卻讓家屬留下而自己卻離開檢查室,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輻射太大嗎?其實筆者也有這樣的疑惑,曾經和醫生同事溝通過這個問題,同事還說曾經因為此事被家屬投訴:做核磁共振的檢查時候,醫生居然怕輻射躲在外面讓家屬去裡面陪患者!這樣的醫生一點都不稱職!事實上,醫生是被冤枉的,那究竟事實真相如何?這裡先從核磁共振的檢查原理開始說起。
  • 核磁共振對人體有害嗎,為何醫生讓家屬陪同,而自己卻出去呢?
    進入核磁共振檢查室,醫生安排好病人,準備開始時讓家屬陪同,自己卻出了核磁共振室,再想想那厚厚的電控門,很多人可能會想,難不成是因為害怕輻射?那麼為什麼還讓家屬陪同呢?實際上是我們想多了,核磁共振比起CT、X光檢查要安全得多。
  • 體檢拍片會有輻射嗎?專業醫生教你X光線、CT、核磁、B超的區別!
    體檢拍片會有輻射嗎?專業醫生教你X光線、CT、核磁、B超的區別!X光線、CT、核磁、B超... 這些最常見的檢查 常常被人傳言輻射大 事實上是這樣嗎?
  • CT與MR(核磁共振)的區別
    CT與MR(核磁共振)究竟是什麼,想必有很多家長不是很明白,孩子有病做什麼檢查好,是不是MR一定比CT強。下面我們談談CT與MR(核磁共振)的區別  CT是X線束圍繞人體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透過該層面的X線小部分身體被吸收,大部分穿透身體被探測器吸收,後經計算機重建生成圖像。
  • B超、DR、CT、MR(核磁共振)的區別:(簡易收藏版)
    MR(核磁共振):搖一搖再看磁共振一問世,很快就成為在對許多疾病診斷方面有用的成像工具,包括骨骼肌肉系統。肌肉骨骼系統最適於做磁共振成像,因為它的組織密度對比範圍大。在骨、關節與軟組織病變的診斷方面,磁共振成像由於具有多於CT數倍的成像參數和高度的軟組織解析度,使其對軟組織的對比度明顯高於CT。
  • X線、CT、B超、核磁,哪個輻射大?你絕對猜不到!
    輻射多了會致癌的嗎?對於我們常見的醫學檢查,包括CT、X光、磁共振等等,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擔心過「輻射」的問題,那麼這些檢查到底有沒有危險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醫學檢查的那些事~大家可能都做過這些檢查,但卻不是很了解,今天微醫君就來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
  • 核磁共振到底輻射大不大?會不會有害健康?醫生一次說清
    首先說一下,這個核,是原子核的核,進一步說,是氫原子核的核,不是扔出去炸出一朵蘑菇雲的核彈的核。氫原子核成像。可以簡單理解為身體裡的水分子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機器人為的製造一個磁場,利用電磁波信號成像,並沒有放射線的介入,人躺在核磁共振機產生的磁場裡,身體中的氫原子核能夠有規律地運動,然後通過計算機處理來形成我們看到的核磁共振圖像。
  • 不注意3點,醫生警告:或會變成植物人
    做核磁共振,不聽醫生話,後果你不想知道1.換好病人衣服做核磁共振檢查前,要換好醫生準備的病服。一方面是為了方便活動,另一方面是為了避免自己的衣服上帶有金屬拉鏈等危險物品。核磁共振與「核」無關,不存在輻射民間有傳言,核磁共振具有輻射,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的危害。事實上,核磁共振雖然帶了一個「核」字,但是卻與我們想像中的「核」無關。前面提到,核磁共振裡的核是氫質子核,人體內水分子的組成成分就是氫質子核。
  • 磁共振有輻射不能做?這3類人確實不適合,3點事項要先知
    磁共振與CT以及X線一樣均是放射科檢查常用的技術,但常常被患者們唯恐避之不及。其具體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磁共振檢查的費用較高、花費的時間長,還在於部分患者認為磁共振檢查有輻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那麼磁共振到底有沒有輻射,還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 CT、核磁、X光、B超......做檢查居然也有輻射?不同檢查手段究竟要怎麼選?
    在體檢時,一些檢查手段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輻射,這些輻射對身體影響大嗎?檢查時應該選擇哪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常見的幾種檢查手段及其對身體的影響。就是人們俗稱的「拍片子」,顧名思義,就是用X線穿透身體,形成一張影像,當碰到遮擋物,底片上就不會曝光,從而顯示出白色,就好像拍照片一樣。
  • 做核磁為何不準帶金屬物品?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場作用下自旋能級發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頻率射頻輻射的物理過程。
  • X光、CT、核磁和B超,輻射有多大?會致癌嗎?醫生告訴你答案
    作者:鮑哲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60醫院骨病科檢查越做越多,對輻射可能給身體造成危害的擔憂也與日俱增。「X光、CT、核磁和B超,這些檢查都有輻射嗎?有什麼區別?對身體是否有傷害?」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解答:影像檢查中,有關輻射的那些疑問。病史資料、體格檢查和影像學診斷可以說是當今骨科醫生看病診斷的三大法寶,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影像學檢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在很多疾病的診斷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CT、核磁、X光的區別,講得太到位了!
    ▲ DR X射線輻射高嗎? 在獲得影像同時,受檢者也會接受一定的輻射劑量。 按照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7年聯合發布的《射線裝置分類》公告,X射線攝片機屬於Ⅲ類射線裝置,Ⅲ類為低危險射線裝置,事故時一般不會使受到照射的人員產生放射損傷。 CT據說比X光看的清楚,是這樣嗎?
  • 從醫生的角度講:患者做x光檢查時,家屬應不應該在檢查室陪同
    因此大家也對這項檢查,了解比較多,其中最關心的就是它的輻射影響,對人身體的危害程度。因為大家沒有經過醫學疏導,單純從網上查閱,或者道聽途說,比如:x光是一種射線,是一種輻射,對人身體危害巨大之類的,所以好多人對這項檢查可以說是避之不及,能離多遠就離多遠。但病痛是時刻圍繞每一個人的,特別是年紀大的老人。
  • 用甄嬛傳的畫風講核磁原理,會是怎樣的效果?
    它是獲得諾貝爾獎次數最多的專題它橫跨物理、化學、醫學、生物等多個學科一層厚厚的屏蔽門,更增添它的神秘色彩它有「核」,但非放射性核,對身體安全無害,你看醫生會讓孕婦和剛出生的小嬰兒去做好比太陽、月亮、地球需要滿足一定的位置關係時才會出現日食或月食一樣。那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呢?有核有磁有射頻 射頻拉莫兩相等聽不懂沒關係,我們讓甄嬛女主給大家慢慢講!
  • CT、核磁、B超的區別,講的太到位了!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看顯示病灶情況。就診時,醫生常會開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單:超聲、CT、核磁……不少患者會質疑醫生故意開高價檢查單。其實,醫生是依據不同病情選不同影像檢查的。
  • CT、核磁、B超的區別,講的太到位了 !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看顯示病灶情況。就診時,醫生常會開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單:超聲、CT、核磁……不少患者會質疑醫生故意開高價檢查單。其實,醫生是依據不同病情選不同影像檢查的。各種外傷,如果懷疑傷到了骨頭,優先選擇X光照片,檢查結果快速易得。若要進一步觀察,可以選擇CT。超聲、核磁對於骨皮髓質等看不大清,一般不選擇。
  • X線、CT、B超、核磁的區別,講的太到位了!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看顯示病灶情況。就診時,醫生常會開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單:超聲、CT、核磁……不少患者會質疑醫生故意開高價檢查單。其實,醫生是依據不同病情選不同影像檢查的。
  • CT、核磁、B超的區別,這樣講,太到位了 !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看顯示病灶情況。就診時,醫生常會開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單:超聲、CT、核磁……不少患者會質疑醫生故意開高價檢查單。其實,醫生是依據不同病情選不同影像檢查的。
  • 趣味科研:核磁共振光譜在防治臭蟲中的作用
    當揮發性聚集信息素將臭蟲引誘進陷阱時,組織胺會讓臭蟲在它們接觸時被逮捕。在一個布滿臭蟲的屋子裡,一個用完整信息素和組織胺混合併用厚紙板遮蓋的誘捕陷阱比只用信息素或者是組織胺的誘捕陷阱在抓捕臭蟲方面要成功很多。該陷阱已經過測試,27隻被抓的臭蟲,26個都是在具有完整信息素混合的陷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