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DaDa英語有多名員工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遭遇不公平降薪、裁員,甚至被公司轉走名下會員,目前北京分公司離職人員已超百人。對此,記者聯繫到DaDa英語的北京地區負責人,對方表示,薪酬調整屬於公司正常運作,員工不滿可仲裁。作為在線教育的明星企業,DaDa英語自成立以來備受資本青睞,曾與VIPKID、iTutorGroup和51 Talk並稱為在線少兒英語四小龍。如今,DaDa英語的聲量卻越來越小。業內觀點普遍認為,當資本開始冷靜,市場越發成熟,比拼將聚焦在企業效能,擁有獨特且高壁壘的獨自造血能力才能在終局之戰中倖存。
近日,DaDa英語的課程顧問劉老師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3月1日,公司突然發布薪酬新政,底薪從5000元降到3000元、績效提成同降、取消福利等,並實行新考核制度,要求員工儘快籤署合同。「由於我沒籤,只發到上月底薪,績效提成沒有。而籤署合同的員工拿到了績效提成。公司解釋為暫扣,要對我進行質檢(查找工作失誤),如有問題會進行處罰。」劉老師表示。
不僅如此,「公司在我拒籤降薪合同和主動離職後,把顧問級別調成『小黑屋』,從系統內把我名下200餘名VIP會員全部調離,很多家長向我反饋,接到了DaDa電話稱我已離職,並多次收到公司警告郵件,這是脅迫員工籤署和變相裁員」,據劉老師透露,北京分公司離職人員不完全統計超百人,主要涉及課程顧問(銷售)、班主任等崗位。
有同樣遭遇的另一位DaDa英語員工趙老師表示,新的績效考核標準苛刻,工資計算方法不遵循銷售崗位員工籤單特點,不足以維持生活。「公司承認差別對待沒籤合同的員工,我的訴求就是補齊績效提成和給予N+1的補償,經過四五輪協商,僵持在要麼籤署合同要麼主動離職,或者走仲裁。」
網名為「一個被公司遺棄的員工」的人士在微博上表示,拒籤合同後被移出釘釘組織框架,第二日被禁止進入辦公區,電腦等辦公用品被收回。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採訪到DaDa英語北京地區負責人高強,針對變相裁員、對員工的處理和不給予補償,他均表示無可奉告,稱薪酬調整屬於公司正常運作,員工有不滿可以仲裁。
「公司說有運營問題,其實疫情對我們在線教育機構影響有限,我個人銷售業績2月同比1月增長1200%」,劉老師談道。
趙老師也表示,「往年春節後都是淡季,今年個人業績同比增長900%,不理解公司為何會這樣對我們」。高強對此表示,任何問題都有兩面性,企業和員工有各自問題,對於目前員工訴求不予置評,已進行過充分溝通。截至3月16日,有個別員工跟公司的談判取得進展。有位張老師告訴記者,公司目前的答覆是要麼籤降薪合同要麼離職,可給予3月半個月的底薪1500元。
據悉,DaDa英語成立於2013年,目標用戶為4-16歲兒童與青少年,採取線上一對一歐美外教模式,曾頗受資本青睞。從2014年開始的天使輪融資到去年的D輪融資,DaDa累計融資額已超過25億元。
DaDa英語在2019年1月宣布獲D輪2.55億元融資後,就被指出融資實際數額與公布金額不符,上海地區陷入大面積人員動蕩期,其中,上海銷售團隊九成員工被裁撤。另有報導稱,去年7月,好未來開始了對DaDa英語的收購,8月時收購談判已結束,交易價格未知,當時DaDa英語官方回應其為假消息。而這也是DaDa迄今為止的最後一次「公開發聲」。
在線少兒英語一對一賽道一度是教培行業最大的風口,VIPKID、DaDa、iTutorGroup和51 Talk四家成長為賽道的頭部選手。它們有著不斷刷新紀錄的融資金額、快速膨脹的估值以及營收規模。「在線少兒英語行業經過近幾年的迭代和洗牌,一對一模式的利弊盡顯。」資深從業人士彭迪談道,一對一的好處是教學模式簡單,效果可見並易落地;同時單價高,招少量學生就能看見現金流。但從長期來看還是弊大於利,規模不經濟是最直觀的認知。
彭迪表示,一對一師資成本高,老師的薪酬成本難以壓縮,擴大規模就需要提升師資數量,而隨著數量增加,管理難度和成本激增,就導致運營成本增高,且教研無法實現標準化。雖然一對一客單價高,但獲客成本同樣很高。紅海之中流量越來越貴,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燒錢買量最終只會給爆雷埋下隱患。加之巨額投入又不得不做的營銷,就會陷入依靠資本續命的惡性循環。
在賽伯樂投資集團教育產業基金合伙人程子嬰看來,在在線少兒英語一對一發展初期,資本認為網際網路教育就是要燒錢,只要能佔領用戶心智和市場份額便能贏者通吃,就可以不再燒錢補貼。這也是在線教育一直大打營銷戰的原因。可發展下來,企業如果只依靠資本生存,各種問題也會暴露。
業內人士也表示,靠燒錢換取高增長,再通過高增長獲得更高估值,從而融到更多的錢再繼續燒錢,這樣的循環以後恐難走通,在線少兒英語已從拼規模和融資到了拼效能的時代,擁有獨自造血能力才能在終局之戰中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