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恆老師治療慢性蕁麻疹驗方及臨床醫案一則

2021-03-04 湖湘歐氏皮派李小莎工作室

慢性蕁麻疹中醫稱為」癮疹」,「鬼飯疙瘩」,「風蓓蕾」,中醫認為本病因陽氣不足,氣血兩虛,肌膚失於溫煦,復感風寒之邪,久羈肌表或因衛表不固,營衛失和,風寒之邪乘虛而入,客於肌膚腠理,使經脈結聚,營血淤滯而發病。

由於慢性蕁麻疹的病因複雜,病機多樣,個體差異變化較大,故臨床上應根據不同證型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和方藥。目前主要有中醫內治、中西醫結合、外治和針灸治療。中醫內治法主要以辨證論治:病因辨證、臟腑辨治法、六經辨治法、子午流注辨證、辨病論治等,臨床以氣血辨證和臟腑辨證為常見;配合中醫外治法:藥物燻蒸、藥浴、外敷;針灸治療:體針、耳穴埋豆、梅花針、刺絡放血、拔罐、穴位注射、電針等皆富特色,有一定的且療效。

 慢性蕁麻疹的治療:目前採用益氣養血、祛風止癢及祛風固表、調和營衛治法者最為多見。較多醫家認為慢性蕁麻疹由病久氣血耗傷,或平素體弱、氣血不足所致,因血虛生風、氣虛衛外不固,營衛不和,風邪乘虛侵襲,風氣相搏於肌膚之間而發疹。故在治療中除祛風以外,重視養血、益氣、固表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是臨證尚有不屬於其中的病症,依上法治療,不能湊效。歐陽恆老師結合臨床特點,獨闢溫陽散寒、養血通脈、熄風化痰之法。認為慢性蕁麻疹的發生是多由素體陽虛或久病體弱。氣血不足,以至衛氣不充,衛陽不固,風寒之邪乘虛而入,客於肌腠,寒凝血瘀,脈絡險滯,發為隱疹。皮膚為人身之藩籬,統攝營衛,衛行脈外,營行脈中,故本病的發病部位在肌表營衛無疑。肺主氣,外合皮毛;脾主運化,外應肌肉。若肺脾氣虛,則營衛不足,肌膚皮毛失於溫煦滋養,最易導致風寒溼熱外侵,發為本病。肝藏血,主疏洩,肝鬱氣滯,既可影響氣血調和,又可影響脾胃消化功能,使氣血失調、營衛不和,或氣血兩虛,肌膚失養,發為本病。腎藏精,為人身陰陽的根本,內寄真陰真陽,腎中陰陽不足,則全身陰陽亦虧,陽虛則衛外無力,陰虛則肌膚失養,均易導致體質虛弱,臟腑失調,外邪易侵,引發本病。如《諸病源候論·風病諸候下》曰:「夫人陽氣外虛則多汗,汗出當風,風氣搏於肌肉,與熱氣並,則生疙瘩也。」又曰:「人皮膚虛,為風所折,則起癮疹。」《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也有「風邪多中表虛之人」之說。」《風瘙隱胗候》又雲;「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結聚起相連,成隱胗。」《千金要方·風毒腳氣》云:「《素問》云:風邪客於肌中則肌虛,真氣發散,又挾寒搏皮膚,外發腠理,開毫毛,淫氣妄行,則為癢也。所以有風軫瘙癢,皆由於此。」「風為百病之長」,「無風不作癢」,導致慢性蕁麻疹時發時止,纏綿難愈的伏邪即是風邪,或挾寒或挾熱,襲人之所虛處。若慢性蕁麻疹久治不愈,必入血分,風邪過極,蘊久成毒,而成風毒,因風毒之邪,初客腠理,搏於血絡,此時當須祛其外風;久戀不去,風氣內通於肝,且屢經耗散,營血內虛,肝陰暗耗,則虛風內生。外風內風相搏,則皮膚瘙癢不已。由此可見「陽虛寒凝、風邪阻絡」是蕁麻疹發病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大因素,治以溫陽散寒、養血通脈、熄風化痰為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基本法則。

歐陽恆老師從慢性蕁麻疹的病因病機出發,認為陽虛和風邪是本病發病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大因素。治擬溫經散寒,熄風養血為法則。運用經方當歸四逆散和玉真散,合為當歸玉真散,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確切。現把老師的組方與方義歸納如下:

組方分析

當歸玉真散組成:當歸12g  桂枝10g  細辛3g   白芍10g   白附子10g   天南星8g通草6g羌活10g防風8g  白芷10g天麻10g  大棗7枚  甘草6g

方義:方中當歸甘溫,養血和血;桂枝辛溫,溫經散寒,溫通血脈,共為君藥。細辛溫經散寒,助桂枝溫通血脈;白芍養血和營,助當歸補益營血,白附子、天南星祛風化痰,共為臣藥。羌活、防風疏風通絡,白芷散風止癢,天麻平肝熄風,四藥輔佐主藥疏散經絡中之風邪,以祛風止癢,為佐藥;通草通經脈,以暢血行;大棗、甘草,益氣健脾養血,共為使藥。用大棗,既合歸、芍以補營血,又防桂枝、細辛燥烈大過,傷及陰血。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本諸藥合用,全方共奏溫陽散寒、養血通脈、熄風化痰之功。

[醫案]

某xx,男,17歲,學生,初診日期:2016年8月7日。

主訴:反覆發作性風團伴瘙癢半年餘。

現病史:患者半年前無明顯誘因,皮膚出現風團,瘙癢劇烈,在外院口服抗組胺藥、鈣劑等,只能控制,停藥就發。本院喝中藥3個月,也效果不顯,其父親查閱網上得知我專治慢性蕁麻疹,帶著試試看的心態,因孩子讀高中,沒有時間過來,只帶了本病本來就診,我翻閱病例,看了前面的藥物主要以祛風清熱止癢為治法,效不顯,遂令求治法。

   專科情況:患者從頭至足泛發淡紅色風團,小如米粒,大如蠶蟲,部分堆壘成塊片狀,呈豆瓣樣外觀,皮膚劃痕(+),舌淡苔白,脈沉細。

中醫辨證:陽虛寒凝證

治法:溫經散寒,和營通絡。

方藥:當歸玉真湯加減:

當歸12g、桂枝10g、細辛3g、白芍10g、白附子5g、天南星8g、通草6g、羌活10g、防風8g、白芷10g、天麻10g、大棗7枚、甘草6g、全蟲5g、地膚子10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8月15日二診:其父代訴,仍有風團發生,但較藥前風團減少很多,瘙癢感亦相對減輕,夜間為甚。效不更方7劑,開水衝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

8月23日三診:其父很高興,訴基本不起風團,效果很好。並問李教授,我查了你開的每一味藥,別人開的都是荊芥、防風、蟬衣、蜈蚣、全蟲之類,你的藥裡沒有一味是治療蕁麻疹的,確有很好的效果,怎麼回事?我說我也是從別人的治療中另闢治法。我囑他下次把兒子帶來,病治好了,還沒見到人,他答應了。

8月31日四診:他帶兒子來面子,我開了幾盒玉屏風顆粒鞏固療效,囑他少吃冷飲。追訪三個月未再發。



相關焦點

  • 醫案分享41 | 烏蛇榮皮湯治療皮膚頑癬醫案一則
    烏蛇榮皮湯治療足癬溼疹樣變醫案一則謝女士,女,68歲,2017年07月04日初診主訴
  • 中醫皮膚科範平:慢性蕁麻疹一換季皮膚就起紅色風團很癢怎麼辦?
    蕁麻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是多種不同原因所導致的一種皮膚黏膜血管反應性疾病,表現為時隱時現、邊緣清楚的紅色或者白色的瘙癢性風團。中醫方面主要稱蕁麻疹為癮疹或者風疹塊,中醫針對蕁麻疹的治療只要辨證準確,用方對症,一般都會有比較好的效果,無論是對於急性還是慢性蕁麻疹,只要堅持治療都是有效果的。
  • 當代皮膚名醫治療蕁麻疹的驗方秘方欣賞
    諸藥合用,共奏散風、活血、除溼、止癢之功,對風寒所致的蕁麻疹有較好的療效。【主治】血虛因寒溼或風寒而發者的慢性蕁麻疹,或急性蕁麻疹。【療效】臨床屢用,頗有佳效。曾驗證數例急性蕁麻疹、證屬風寒者、均獲痊癒。
  • 慢性蕁麻疹中藥方劑丨中西治療方法
    張作舟根據臨床特點,將慢性蕁麻疹分四型治療。(1)表虛不固、營衛失和,治宜固衛和營,佐以酸斂,方用固衛御風湯(黃芪、白朮、防風、黨參、桂枝、白芍、烏梅、五味子、白鮮皮、秦艽、白芥子、甘草)。(2)血虛氣弱,風從內生,治宜養血熄風,方用養血熄風湯(當歸、黃芪、何首烏、白芍、五味子、烏梢蛇、全蠍、白鮮皮、羌活)治療。
  • 慢性蕁麻疹真的治不好了嗎?
    其實以上症狀就是典型的蕁麻疹,而慢性蕁麻疹是指風團每周至少發作2次,持續 6周或以上的情況,這在臨床十分常見,由於病情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特別是大部分患者始終找不到確切的誘發原因,經常性發作的瘙癢性皮疹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失去了治療的信心。
  • 背上埋根線,就能治療慢性蕁麻疹!
    短期內痊癒的稱為急性蕁麻疹,大約有90%的急性蕁麻疹在2~3周後症狀消失並且不再復發。如果反覆發作,病程在6周以上,就被稱為慢性蕁麻疹了,有約20%患者病程可長達20年以上。 今天要說的是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雖然猛烈,但很好治療,而慢性蕁麻疹就比較令人苦惱了。蕁麻疹屬於風病,來無影去無蹤,皮疹消失後皮膚不留一點痕跡,這是蕁麻疹患者稍稍感到安慰的一點。
  • 急性和慢性蕁麻疹病因是否一樣?
    血管性水腫可伴發於蕁麻疹,屬於蕁麻疹的一部分表現,但是也可單發而無蕁麻疹,不能自說自話地相混淆哦!超過6周都是慢性蕁麻疹嗎?分析:「慢性蕁麻疹」必須得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停止治療後每周至少反覆發作至少2次以上,二是這種情況持續超過6周,兩者同時具備才能被診斷,所以自己要數明白哦。
  • 9種用於慢性蕁麻疹中成藥,改善皮膚瘙癢
    病情頑固,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控制,常選抗組胺藥物,但存在藥停病復甚至出現耐藥等治療難題。約一半的患者可以半年內痊癒,也有20%的患者長達20年都治不痊癒。傳統中醫藥治療慢性蕁麻疹,在辯證論治的基礎上調和營衛,驅邪固本,內外並調,標本兼治,較抗組胺藥毒副作用低、適合長期使用,且價格適宜,有效緩解症狀、減少復發率、控制發展,甚至部分患者可達到長期痊癒狀態,因而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
  • 蕁麻疹的中醫辨證治療方法,蕁麻疹的飲食禁忌
    以下是蕁麻疹的中醫辨證治療方法:  1、風寒證寒為陰邪,由於氣溫驟降、冬季寒冷、淋雨涉水或汗出當風,感受風寒之邪,邪入肌膚腠理,衛陽閉鬱,發為蕁麻疹。  論治療「治風」和「治血」並重蕁麻疹的主要病因為風邪,因此在辨證用藥上強調「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治風」和「治血」並重。「治風」包括疏風、祛風、搜風等方面,疏風、祛風多用消風散,慢性蕁麻疹應加僵蠶、蜈蚣、烏蛇、全蟲等搜風藥。
  • 古今醫案研讀:何善明治慢性淺表性胃炎(健脾清熱,調氣活血)
    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消化系統疾病,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膽囊炎、膽結石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在運用中醫藥治療脾胃病方面具有較深的造詣。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參與編寫全國中醫藥大學教材。
  •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蕁麻疹推薦專家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蕁麻疹推薦專家 時間:2020-12-11 17:16 杭州杭城皮膚病醫院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蕁麻疹推薦專家。杭州杭城皮膚病醫院專家介紹蕁麻疹。
  • 女強人易患慢性蕁麻疹 誘發泡泡眼香腸嘴等症狀
    原標題:女強人易患慢性蕁麻疹 誘發泡泡眼香腸嘴等症狀  中新網1月19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灣蕁麻疹盛行率高,每5人就有1人曾出現極癢的紅腫膨疹。臺灣皮膚科醫學會門診觀察更發現,反覆發作超過6周的慢性蕁麻疹患者,又以30至49歲的職場女強人居多,因為追求完美性格和工作、生活壓力大,影響免疫過敏反應,蕁麻疹一發不可收拾,最典型症狀就是嘴唇和眼皮遭殃,泡泡眼、香腸嘴難以見人。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今(19)天發表微電影《五分之一的糟遇》,期望能透過此部公益微電影,鼓勵慢性蕁麻疹患者應正視疾病。
  • 醫生奉勸:慢性蕁麻疹久治不愈,避開這些誘因,才不會反覆重來
    二、蕁麻疹治療要對症下藥 皮膚科臨床大夫在遇上慢性蕁麻疹患者和家屬時,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病能斷根嗎?」聽到這種問題的醫生往往都會露出苦笑,這不僅是因為慢性蕁麻疹的治療難度較大,而且人們的許多看法也存在誤區。
  • 蕁麻疹驗方集
    本方辛涼解毒,疏風止癢,適用於蕁麻疹。生地10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烏10克,黃芪12克,防風、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本方養血益氣,疏風止癢,適用於血虛受風所致的蕁麻疹。香樟木、晚蠶砂、徐長卿、敗醬草、核桃葉各30—50克,紫蘇120克。將藥任選一種煎水,乘熱先燻後洗,每日1次。
  • 慢性蕁麻疹會傳染嗎?提醒:不會傳染但危害較大,需及早治療
    慢性蕁麻疹會傳染嗎?提醒:不會傳染但危害較大,需及早治療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類疾病,是指因各種原因導致皮膚黏膜血管引起短時間內充血以及液體的大量溢出,從而導致皮膚局部的水腫的現象。     慢性蕁麻疹會傳染嗎?
  • 慢性蕁麻疹長期反覆,秋冬季到來,堅持做好三點,或可改善變好
    慢性蕁麻疹主要是指風團每周至少發作2次,持續≥6周的患者。在臨床十分常見,病情容易反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並高於銀屑病白癜風等疾病,僅次於瘙癢。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對慢性蕁麻疹的認識有了較大的變化,也使治療的理念不斷更新。 慢性蕁麻疹的病因 蕁麻疹的發病機制較為複雜,至今尚未完全高清。其主要為免疫性和炎性機制所致,也就是特發性的。其皮膚水腫風團或是發生在IgE依賴的抑或是補體系統介導的免疫過程中,而非免疫性蕁麻疹常被認為是直接由肥大細胞釋放劑引起所致的。
  • 慢性蕁麻疹建議嘗試中藥調理
    感染、食物及食品添加劑、藥物、自身免疫、粉塵及昆蟲、遺傳、內分泌、物理因素等都可能成為蕁麻疹的發病誘因。蕁麻疹按發病原因和表現不同分為自身免疫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膽鹼能性蕁麻疹、延遲性壓力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症等。如果蕁麻疹風團每周發作至少2次,持續超過6周,就會變成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不易治癒,病程短則半年,長則數十年。
  • 蕁麻疹的中醫治療方法
    核心提示:蕁麻疹的中醫治療方法?蕁麻疹歸屬於普遍的皮膚疾病,有稱之為風疹,得了本病以後,會出現強烈的發癢,及其鱗屑狀況,針對患者而言,立即對症治療治療是很重要的,現如今治療蕁麻疹沒有獨特的治療方法,通常以藥品主導,而藥物的負作用較為大,患者們何不試著中醫學治療方法,那蕁麻疹的中醫治療方法?
  • 蕁麻疹的原因分類和治療
    皮損可以迅速發生也可以迅速消退,皮膚不留痕跡。輕的僅有風團和瘙癢,重的還伴有發熱,腹痛、腹瀉、喉頭水腫、呼吸困難、低血壓、休克等其他全身症狀。有此類症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處置。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是相當複雜,我們只有找到原因,去除原因才能更好治療蕁麻疹。約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1.藥物 許多藥物常易引起本病,尤其是青黴素。
  • 醫案分析:30年的慢性腰肌勞損,治療不能只看腰
    腰肌勞損,又稱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損傷、腰臀肌筋膜炎等,實為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