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木蘭秋獮知多少

2021-02-23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博物館

木蘭秋獮①終究舉行了多少次,因為眾說紛紜,無端增添了幾分神秘感。清代歷史文獻浩瀚,非專業歷史學家,很少有人從頭至尾去查閱,只是從某一史料或某一句話中去計算推測。如此把人們帶入迷魂陣,不無幾分神秘色彩。

木蘭圍場自從康熙二十年設置以來,幾位清帝共來圍場92次,舉行秋獮大典88次。

木蘭秋獮,是清不忘民族獵藝「習武」和「詰戎綏藩」團結以蒙古族為中心及其他少數民族的軍事與政治融為一體的活動。春、秋稱自古歷代皆有,只是清代把木蘭秋列為家法和國策。秋季幼畜已健壯,母牲未孕,以保護野牲的繁育增殖。秋獮方式有兩種,一是圍獵,一千二百五十餘名蒙古官兵五更行,分左右兩翼循旗而進,黎明合圍。皇上在圍中心的平埠高處,坐在布制的看城中觀望,圍以山川地形收縮,恰到好處時,皇上親射或命射,遇虎豹非緊急不得動用火槍,只須手中兵器搏殺之;沒有諭旨不得放生,否則將受到罰俸、降調、革職充軍等處分。另一種方式是哨鹿,(即黎明前藏於隱蔽處,頭戴鹿角帽,身披鹿皮,口吸吹用樺皮或木製哨(又稱鹿叫子、穆拉庫),擬雄鹿鳴,雌鹿為求偶而至,公鹿為爭偶而來,獵人獲之。哨鹿,滿語稱木蘭,故木蘭圍場因此而得名。

木蘭圍場自康熙建立(辛1681年)至道光(辛已1821年)禮廢,歷經四帝一百四十年,共在木蘭圍場舉行秋獮大典八十八次。這是陳沭辛自1987年冬至1988年春從頭至尾翻閱了《清實錄)鐵定熱河志》所得出的確切結果。

——《木蘭圍場風情史話》

清朝歷十帝,有六帝八代人在木蘭圍場地方進行過習武綏藩一系列軍事、政治等活動。

順治帝福臨乃太宗皇太極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38,明崇禎十一年)正月,在生母孝莊文皇后、多爾袞輔佐下於崇德八年(1643)八月於盛京(瀋陽)即帝位,時年方六歲,甲申(1644順治元年)八月入關,順治八年(1651)正月十二日親政,四月十七日出獨石口狩獵,經上都五月三日駐蹕灤河源流土爾根一紮裡河(蒙語,意迅流一捺,今土魯根河石門),五日駐蹕庫爾齊勒河(蒙語,意潺河,今小灤河老窩鋪)。此年「定製巡狩儀」,「鑄行在扈從印,部院奏章內閣匯齊三日一送行在」。太祖(努爾哈赤)「奮跡東,率臣下講武校獵習兵,太宗(皇太極)踵行之」「世祖(福臨)統一區夏數幸南苑(北京南郊),令禁旅行圍,始立大狩扈從例」。順治帝英年早逝,僅到木蘭圍場地方一次,進出四天。

康熙帝玄燁乃世祖福臨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三月,十八年(1661)正月十九日即帝位,康熙六年(1667)七月三日在祖母孝莊文皇后的輔佐下親政,時年方十四歲,崩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順治十八年未改元,在位實為六十二年。其在平息「三藩之亂」後於十六年(1677)出喜逢口,初次到木蘭圍場地方之東南部,二十年(1681)四月建立木蘭圍場②,二十二年首次木蘭秋獮,其共到木蘭圍場地方四十一次,舉行木蘭秋獮大典三十八次(行圍場次無記載),累計進出一千零七十九天。

雍正帝胤禎,乃聖祖玄燁第四子。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即帝位,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崩於圓明園,其在位十三年未舉行木蘭秋獮,只為皇子時隨駕木蘭秋獮十八次。

乾隆帝弘曆,乃世宗胤禎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雍正十三年九月三日即帝位,崩於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在位六十年又太上皇訓政三年,到木蘭圍場地方四十次,舉行木蘭秋獮大典三十九次,行圍五百九十二場,進出七百二十八天。此外為皇孫時隨駕木蘭秋獮一次,進出二十天。

嘉慶帝顒琰③,乃高宗弘曆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嘉慶元年(1796)正月初一日即帝位,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五日崩於熱河,在位二十五年,舉行木蘭秋獮大典十一次,行圍一百三十六場,進出一百六十三天,其六齡便隨駕獮於木蘭。

道光帝旻寧,乃仁宗顒琰第二子。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八月,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崩。在位三十年,木蘭秋禮廢,只是為皇孫、皇子時隨駕木蘭秋獮十二次。

木蘭圍場的建立和開放,與清室的興盛和衰敗是密切相關的。康、乾盛世,正是木蘭盛典、光輝之期。烽煙四起,清廷朝不保夕之日,也是木蘭圍場大量變賣林木,招商墾荒「以裕軍餉」闢為軍馬場之時。當年木蘭圍場封禁時期「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似神話般環境,如今在圍場人民治理下,正恢復著美好的木蘭,不斷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外來遊客。木蘭圍場繁榮富強,是人們所關注而切的希望!

①秋獮:古代四時獵有不同稱謂,《左傳·隱公五年》:春蒐、夏苗、秒獮(xian顯)、冬狩(shou獸),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②詳見(康熙起居注)

③顒琰: yong(二聲) yan(三聲)大塊美玉

相關焦點

  • 雍正明明已經中止木蘭秋獮,為何乾隆重啟,嘉慶痴迷其中?
    想要重啟雍正皇帝已經中止的木蘭秋獮,必然遭到群臣非議和爭論,乾隆壓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為達到重啟木蘭秋獮的目的,直接搬出祖父與父親,乾隆說:康熙皇帝在《聖諭》中指出,一定要擁有嫻熟的弓馬騎射;雍正皇帝說過自己只是例外,後代還是要遵從康熙教導,「後世子孫當遵皇考(康熙皇帝)之所行,習武木蘭,毋忘家法」。於是乎,木蘭秋獮盛行於乾隆、嘉慶兩朝。
  • 大清以武功騎射為根本,何以道光帝即位後要停廢木蘭秋獮?
    屆時,皇帝率王公大臣及少數民族首領,旌旗招展,車水馬龍,浩浩蕩蕩北行,前往木蘭圍場。秋獮典禮,規模十分宏大,乾隆一朝,秋獮次數最多,其後的嘉慶朝,也常有舉行。不過到了道光時期,木蘭秋獮突然間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道光帝在登基之前,曾多次隨其祖乾隆、其父嘉慶參與秋獮大典,深知其中甘苦。
  • 木蘭秋獮:清朝皇帝最喜歡的打獵活動,其實是一項閱兵儀式
    02加強將士軍事素質的目的木蘭秋獮有著固定的地點,我們知道古代皇帝每年都會到避暑山莊,木蘭秋舉行的地方就在承德避暑山莊的靠北四百裡的圍場也就是我們在清宮電視中看到的打獵情景,稱為是木蘭秋獮,也叫做木蘭行圍。歷代皇帝延續下來並且成為一項固定的活動,直到清朝後期逐漸衰落。木蘭秋這項活動在最早舉辦是開始於康熙大帝,康熙20年的時候,康熙和眾多八旗軍以及大臣們一同巴爾汗湯泉進行了圍獵活動。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察,就將圍場基本的界限確定下來。
  • 大清國江河日下,嘉慶帝作《木蘭記》,追懷木蘭圍場秋獮歲月
    #木蘭記碑當大清王朝統治者的接力棒傳到嘉慶手裡,已經舉步維艱。康乾盛世不在,木蘭圍場生態進一步惡化,由於管理鬆弛,偷獵、盜伐嚴重,「以致鹿只驚逸傷損」。他在位期間「敬循舊典,歲詣木蘭行圍」,以木蘭秋獮名義巡幸塞外十八次,入圍場狩獵十一次。然而,能力平平的他不可能挽回大清王朝的頹勢,至道光四年(1824)諭令停止秋獮。歷時143年的木蘭秋獮制度終於畫上了句號。
  • 木蘭秋狩 三頭六臂5周年宋繼斌再提路線之辯
    自清以來,由皇家主導,在木蘭圍場舉行的秋季會獵,被稱為「木蘭秋獮[xiǎn]」,也叫木蘭秋狩。 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的提法 烏蘭布統大草原就是清代木蘭圍場一闕。三天前,汽車後市場「諸侯」汽配平臺三頭六臂,在這裡舉辦了成立5周年慶典暨第二屆草原汽配節。
  • 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葉落知天下秋出自《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意思是看到一片樹葉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現代人正好相反,可以說是「漫天落葉不知秋,只會低頭數日子」。對現代人而言,時間觀念只剩下日曆,有時日曆不足以形容,只剩下鐘錶了。誰會去管是什麼節氣什麼日子呢?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春天是早出晚歸,冬天也是早出晚歸;季節和天氣已經沒有明顯的差別了。人離開了「看天吃飯」的陰影,對歲月的感知變化也由立體轉化為平面上的數字。
  • 中華古詩詞 春華秋實 秋意濃濃 無限秋意感懷皆在「秋」
    往事知多少。13、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14、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15、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16、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25、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26、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27、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28、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29、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
  •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到底是因為明天到了寒露緣故,冷的味道已不是初現端倪,冷兮寒切秋的涼,好像大張旗鼓現出雛形。添衣護曖於是也在人這裡紛開始。接下來日子裡,還是照例拂照有陽光,但烘熱撩人已全無。舒適和清涼,會充盈迷人的晚秋一片天。
  • 【詩詞鑑賞】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唐代嚴維《丹陽送韋參軍》 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 秋漸濃,細數帶有「秋」字的104句古詩詞!
    秋漸濃,細數帶有「秋」字的104句古詩詞!——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曹雪芹《殘菊》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 陳永鏘·一葉落知天下秋
    《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詩人們對於秋來的感慨自古皆然,屈原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首發悲秋之聲;宋玉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被譽為"千古悲秋之祖"。
  •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人間值得
    古人云:「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秋,它是千百年來不曾改變的,它是一個簡單的季節,亦不是一個簡單的季節,它是令遷客悲愁的,令遊子思鄉的,令農婦歡愉的,令詩人感懷的…秋漸深,深秋從不少的是風韻與它獨特的魅力,從杜牧紅於二月花的楓葉到張繼的月落烏啼滿天白霜,從李賀的如雪大漠、似鉤新月到馬致遠的枯藤、西風與瘦馬…秋,一個總是充滿了慷慨與快感的時節,一個總是充滿了悲涼與哀怨的時節,一個詩意的時節。
  • 劉亦菲與真人版《花木蘭》:迪士尼命途多舛的「華人公主計劃」
    而在這次撤檔之前,《花木蘭》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經歷過一次大規模撤檔。從3月初《花木蘭》確定無緣中國首映、3月9日在好萊塢舉行全球首映,再到3月12日取消倫敦首映禮、3月13日宣布全球撤檔,《花木蘭》的命運轉折來得猝不及防。全球疫情爆發下,迪士尼對《花木蘭》能夠如期上映的堅持只不過是強弩之末。
  • 迪士尼版花木蘭觀後感:有多少現代花木蘭敗給了相夫教子
    迪士尼版花木蘭還沒上映便賺足了大眾的期待。與我們從小就誦讀的《木蘭辭》不一樣的是,這部電影更多的是表現木蘭從軍以及建功立業的過程。電影開篇,小花木蘭就捉雞捉到了屋頂上,讓左右鄰居都瞥眼搖頭,花木蘭的母親更是明確表示了這種擔憂:這樣的女孩子哪個男人敢娶?
  • 靜待木蘭花開!《花木蘭》全球撤檔,deadline表示何時上映
    但考慮到如今形勢多變,很不幸地,我們不得不推遲《花木蘭》在全世界的上映。我們的心與全球被新冠影響的人在一起,也希望木蘭的戰鬥精神繼續鼓舞那些全力保證我們安全的人……迫不及待想等到那一天,我們能一起體驗一個戰士女孩成為傳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