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秋獮①終究舉行了多少次,因為眾說紛紜,無端增添了幾分神秘感。清代歷史文獻浩瀚,非專業歷史學家,很少有人從頭至尾去查閱,只是從某一史料或某一句話中去計算推測。如此把人們帶入迷魂陣,不無幾分神秘色彩。
木蘭圍場自從康熙二十年設置以來,幾位清帝共來圍場92次,舉行秋獮大典88次。
木蘭秋獮,是清不忘民族獵藝「習武」和「詰戎綏藩」團結以蒙古族為中心及其他少數民族的軍事與政治融為一體的活動。春、秋稱自古歷代皆有,只是清代把木蘭秋列為家法和國策。秋季幼畜已健壯,母牲未孕,以保護野牲的繁育增殖。秋獮方式有兩種,一是圍獵,一千二百五十餘名蒙古官兵五更行,分左右兩翼循旗而進,黎明合圍。皇上在圍中心的平埠高處,坐在布制的看城中觀望,圍以山川地形收縮,恰到好處時,皇上親射或命射,遇虎豹非緊急不得動用火槍,只須手中兵器搏殺之;沒有諭旨不得放生,否則將受到罰俸、降調、革職充軍等處分。另一種方式是哨鹿,(即黎明前藏於隱蔽處,頭戴鹿角帽,身披鹿皮,口吸吹用樺皮或木製哨(又稱鹿叫子、穆拉庫),擬雄鹿鳴,雌鹿為求偶而至,公鹿為爭偶而來,獵人獲之。哨鹿,滿語稱木蘭,故木蘭圍場因此而得名。
木蘭圍場自康熙建立(辛1681年)至道光(辛已1821年)禮廢,歷經四帝一百四十年,共在木蘭圍場舉行秋獮大典八十八次。這是陳沭辛自1987年冬至1988年春從頭至尾翻閱了《清實錄)鐵定熱河志》所得出的確切結果。
——《木蘭圍場風情史話》
清朝歷十帝,有六帝八代人在木蘭圍場地方進行過習武綏藩一系列軍事、政治等活動。
順治帝福臨乃太宗皇太極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38,明崇禎十一年)正月,在生母孝莊文皇后、多爾袞輔佐下於崇德八年(1643)八月於盛京(瀋陽)即帝位,時年方六歲,甲申(1644順治元年)八月入關,順治八年(1651)正月十二日親政,四月十七日出獨石口狩獵,經上都五月三日駐蹕灤河源流土爾根一紮裡河(蒙語,意迅流一捺,今土魯根河石門),五日駐蹕庫爾齊勒河(蒙語,意潺河,今小灤河老窩鋪)。此年「定製巡狩儀」,「鑄行在扈從印,部院奏章內閣匯齊三日一送行在」。太祖(努爾哈赤)「奮跡東,率臣下講武校獵習兵,太宗(皇太極)踵行之」「世祖(福臨)統一區夏數幸南苑(北京南郊),令禁旅行圍,始立大狩扈從例」。順治帝英年早逝,僅到木蘭圍場地方一次,進出四天。
康熙帝玄燁乃世祖福臨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三月,十八年(1661)正月十九日即帝位,康熙六年(1667)七月三日在祖母孝莊文皇后的輔佐下親政,時年方十四歲,崩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順治十八年未改元,在位實為六十二年。其在平息「三藩之亂」後於十六年(1677)出喜逢口,初次到木蘭圍場地方之東南部,二十年(1681)四月建立木蘭圍場②,二十二年首次木蘭秋獮,其共到木蘭圍場地方四十一次,舉行木蘭秋獮大典三十八次(行圍場次無記載),累計進出一千零七十九天。
雍正帝胤禎,乃聖祖玄燁第四子。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即帝位,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崩於圓明園,其在位十三年未舉行木蘭秋獮,只為皇子時隨駕木蘭秋獮十八次。
乾隆帝弘曆,乃世宗胤禎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雍正十三年九月三日即帝位,崩於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在位六十年又太上皇訓政三年,到木蘭圍場地方四十次,舉行木蘭秋獮大典三十九次,行圍五百九十二場,進出七百二十八天。此外為皇孫時隨駕木蘭秋獮一次,進出二十天。
嘉慶帝顒琰③,乃高宗弘曆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嘉慶元年(1796)正月初一日即帝位,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五日崩於熱河,在位二十五年,舉行木蘭秋獮大典十一次,行圍一百三十六場,進出一百六十三天,其六齡便隨駕獮於木蘭。
道光帝旻寧,乃仁宗顒琰第二子。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八月,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崩。在位三十年,木蘭秋禮廢,只是為皇孫、皇子時隨駕木蘭秋獮十二次。
木蘭圍場的建立和開放,與清室的興盛和衰敗是密切相關的。康、乾盛世,正是木蘭盛典、光輝之期。烽煙四起,清廷朝不保夕之日,也是木蘭圍場大量變賣林木,招商墾荒「以裕軍餉」闢為軍馬場之時。當年木蘭圍場封禁時期「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似神話般環境,如今在圍場人民治理下,正恢復著美好的木蘭,不斷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外來遊客。木蘭圍場繁榮富強,是人們所關注而切的希望!
①秋獮:古代四時獵有不同稱謂,《左傳·隱公五年》:春蒐、夏苗、秒獮(xian顯)、冬狩(shou獸),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②詳見(康熙起居注)
③顒琰: yong(二聲) yan(三聲)大塊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