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X射線誘導產生單個零場斯格明子及其二維「人工晶體」

2020-12-21 中科院物理所

磁斯格明子具有尺寸小和易電流驅動的優點,被認為可以應用於下一代高能效、高密度的磁性存儲器當中。而斯格明子的精確產生則是進一步研究斯格明子物理特性及相關器件的前提。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2課題組的光耀同學、劉藝舟博士、於國強特聘研究員、韓秀峰研究員等人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Gisela Schütz教授團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分校Yaroslav Tserkovnyak教授團隊、蘭州大學彭勇教授團隊合作,利用一種具備高時空解析度的軟X射線磁性成像技術,在室溫零場條件下成功誘導產生100 nm尺寸的斯格明子。斯格明子的產生機制是由X射線誘導的交換偏置再定向效應所主導的。除精確地產生單個斯格明子外,他們還利用X射線產生了多種結構的斯格明子二維「人工晶體」。

該項研究利用掃描透射X射線顯微鏡(STXM)對[Pt/Co/IrMn]n交換偏置多層膜結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首次發現X射線輻照可以誘導反鐵磁序的重取向,進而實現了反鐵磁序以及與之耦合的鐵磁序的高空間分辨光學調控。利用這一現象,研究團隊首先成功地在迷宮疇的背景下實現了零外磁場下的任意形狀單疇磁區域,如圖1所示。利用X射線在單疇區域掃描特定小尺寸區域,還能夠精準定位產生單個斯格明子。更進一步,通過大面積的位點掃描,成功地構造出了斯格明子陣列,如三角、正方和kagome三種構形(圖二)。

圖1. X射線誘導的交換偏置再定向效應。a為同步輻射X射線通過在垂直磁場(H)下掃描閉合區域誘導產生均勻的交換偏置,箭頭表示正的磁場方向,b為同步輻射X射線掃描後在零外磁場下測到的物理所(IOP)標誌;c-e為對應的四分之三掃面透射X射線顯微鏡數據截面圖和相應的交換偏置示意圖,IrMn層箭頭表示界面垂直方向的反鐵磁序。b和e中標尺條為1μm。

該項研究為調控反鐵磁序磁結構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利用這種方法還有望進一步推動在交換偏置體系中實現反鐵磁斯格明子。由於X射線的短波長特性,該方法有望用於調控小於10 nm尺寸的反鐵磁序,極大的提高了光控磁的空間解析度。該項研究還能激勵更多利用X射線方法操控磁序的研究,進一步推動磁性材料中針對磁序的高空間解析度光學調控。

圖2. X射線誘導單個斯格明子及斯格明子晶體的產生。a為X射線誘導產生的閉合單疇條(白色虛線矩形框);b為控制X射線在單疇區域上精準產生的兩個斯格明子;c-d分別為X射線在單疇區域寫入的三角和正方斯格明子人工晶體。d中的標尺條為1μm。

相關工作已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Y. Guang, I. Bykova, Y. Liu, G. Q. Yu, E. Goering, M. Weigand, J. Grfe, S. K. Kim, J. Zhang, H. Zhang, Z. Yan, C. Wan, J. Feng, X. Wang, C. Guo, H. Wei, Y. Peng, Y. Tserkovnyak, X.F. Han, G. Schütz, Nat. Commun. 11 (2020) 949]。

該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等有關項目的支持。

相關連結

編輯:他和貓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15年前那場轟動電競世界的瘟疫,驚動了美國CDC,還發了頂級期刊

2. 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直到今天,科學家仍然沒有答案

3. 電飯煲蛋糕硬核科學指南:從入門到放棄

4. 宅在家裡不動,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5. 費曼:是學物理好還是學數學好?

6. 納什:如何科學追求對象?

7. 雞蛋為什麼打不發?因為你發泡原理沒學好

8. 葡萄乾先曬後摘?解開童年疑惑之堅果加工流水線

9. 因為疫情在家的牛頓,都做了些什麼?

10. 為什麼!我!又走神了!

相關焦點

  • 實空間新型拓撲磁激發在磁性二維材料及人工反鐵磁薄膜中的發現與...
    鐵磁材料的條狀磁疇一般被認為是斯格明子產生的基態,斯格明子在電流驅動下的行為是其應用的關鍵。然而,實驗與理論模擬均表明,鐵磁材料中的斯格明子在電流作用下的拓撲霍爾效應使斯格明子的運動軌跡偏離,限制其在自旋電子器件的應用。反鐵磁材料由於磁矩相反,使拓撲霍爾效應抵消,有望保證拓撲磁疇結構沿直線運動。
  • 進展|二維原子晶體VTe2的近藤效應
    近年來,少層二維原子晶體CrI3和Cr2Ge2Te6等本徵鐵磁性的發現激發了二維磁性材料的研究熱潮。理論預測單層釩基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VX2(X = S,Se,Te)為本徵鐵磁性材料,單層VSe2的室溫鐵磁性已在實驗上觀測到,然而,隨著層數的增加,VSe2中的鐵磁性迅速減弱,由於其塊體材料的順磁性,VSe2的本徵鐵磁性仍存在爭議。
  • 二維室溫鐵磁/二維有機反鐵磁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二維室溫鐵磁/二維有機反鐵磁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04-2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反鐵磁材料開展了系列研究,在二維磁性材料居裡溫度提升(室溫鐵磁碳納米片)、二維磁性材料類型拓展(二維有機反鐵磁聚合物)方面分別取得了進展。
  • 華中大X射線探測器研究有助減少醫學成像和安檢中X射線劑量
    「2017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會@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陸培祥教授團隊以「基於軌道分辨高次諧波光譜的阿秒尺度分子核動力學探測「成果獲得基礎研究類2017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高次諧波輻射可以用來產生阿秒(10-18s)雷射,這為超快探測技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時間解析度。高次諧波輻射的動力學過程可以用「三步」模型解釋,即電離、加速、回復。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評選委員會由48位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專家組成,綜合考慮候選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
  • 金屬所發現空位誘導的二維材料薄膜超快離子傳輸
    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在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dPS3 nanosheets-based membrane with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enabled by Cd vacancies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帶隙可調的新型鍺矽基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研究...
    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在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的可控制備和帶隙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在理論計算和結構設計的基礎上,採用-H/-OH封端二元鍺矽烯,首次獲得了具有帶隙可調控的二維層狀鍺矽烷
  • 小料科普|多彩的人工晶體系列——石英晶體
    眾所周知,地殼中蘊含最豐富的兩種元素就是氧(O)和矽(Si),地球在漫長的46億年生命中,由於內部應力釋放產生的諸如地震、火山等各種地質作用,部分矽的氧化物在溫度和壓力的作用下沉積結晶,形成水晶礦。純的水晶無色透明,很多天然水晶由於摻入了鐵、鋁、鈷、鈦等元素,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美麗顏色。
  •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超快相機、回音壁聚光、新型光晶片等入選
    由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中國光學學會主辦的中國雷射雜誌社近日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從110項成果中脫穎而出(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澎湃新聞(www.thepaper)對其中部分成果進行了深度解讀。
  • 「醫學圖像處理」X-ray成像之X射線的產生
    $Heat (J) = kVe x mAs$ 或者 $Heat (J) = w x kVp x mAs$kVe: 有效kVw: 通過X射線管的電壓波形。較軟(較低能量)的X射線光子會增加患者的劑量,但不會產生圖像,因為它們沒有足夠的能量穿過患者到達檢測器。為了減少對患者的這種多餘的輻射劑量,這些X射線光子被去除了。玻璃外殼:包含真空,因此電子不會與目標碰撞。絕緣油:通過傳導將陽極產生的熱量帶走。
  • 江西理工大學《APL》:揭示電流誘導晶體擇優生長的機理
    近期,江西理工大學材料冶金化學學部鄧聲華與中南大學袁鐵錘教授、李瑞迪研究員合作,採用SPS熱處理W/Co金屬擴散偶,發現W/Co接合界面形成的金屬間化合物晶體在大電流作用下,具有典型的擇優生長特徵。作者從電遷移效應導致各向異性原子擴散的角度解釋了電流誘導晶體定向生長的物理機制。
  • 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研究新突破,天津大學首獲具有帶隙可調控...
    集微網消息(文/圖圖)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在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的可控制備和帶隙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採用-H/-OH封端二元鍺矽烯,首次獲得了具有帶隙可調控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據悉,封偉團隊通過對CaGe2進行Si摻雜,製備了具有精確配比的Ca(Ge1-xSix)2(x = 0.1-0.9)合金,通過拓撲插層反應實現了-H/-OH封端,獲得了具有一系列不同摻雜比例的蜂窩狀二維鍺矽烷合金。晶體結構模型的理論計算結果表明二維鍺矽烷為直接帶隙半導體材料,其帶隙類型不依賴於層數和Si摻雜的比例。
  • 「醫學圖像處理」X-ray 數字射線成像
    間接DR:x射線光子撞擊到閃爍體層,然後釋放出光子,然後撞擊到將信號數位化的有源矩陣陣列直接DR:x射線光子直接作用在光電導體層上,產生正電荷和負電荷。正電荷被吸引到存儲潛像的電荷電容器上。然後通過TFT開關逐像素讀取。
  • 雷射驅動X射線和螢光成像來捕獲原子霧化噴霧的詳細信息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使用雙光子雷射誘導螢光影像技術記錄X射線的吸收進行觀察和量化原子的噴霧過程。然而,這一辦法的測量只能通過大量的同步加速器來產生X射線,而這些同步加速器在世界範圍內只有少數的裝置能夠滿足。研究人員通過發展一個桌面型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來產生X射線來定製產生高解析度,時間解析度的X射線影像來克服這一障礙。
  • 中國人工晶體市場投資預測分析
    :1240187   二、內容介紹《2020-2025年中國人工晶體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報告》對我國人工晶體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全面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人工晶體市場發展動向進行科學預測,還根據人工晶體行業的發展軌跡對人工晶體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人工晶體產業投資者尋找投資亮點。
  • 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來源:經濟日報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在人們生活和科研工作中,我們需要精確地了解很多物質內部結構和成分,X射線光譜分析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越來越精細的測試需求對其核心部件高解析度光柵的線密度也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達到測試精度,部分設備需要超高亮度光源和長達10米左右的測量臂長,而且核心部件高解析度、高線密度光柵器件製備技術難度極高。
  • 時間晶體:引導科學家進行未來的計算及其網絡
    晶體由於空間平移對稱性的破壞而產生。 類似地,平移對稱性也可以在時間上打破,從而出現離散的時間晶體。時間晶體(英語:Time crystal)的概念首先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朗克·韋爾切克於2012年提出,在2017年觀察到,它是物質在時間上重複地排列。
  • 慧眼號是怎麼「看到」X射線的?
    當中子星旋轉「起舞」,黑洞把其他天體「吸入」體內,巨大恆星坍縮爆炸時,往往會伴隨著大量硬X射線的產生。如果科學家能夠「看到」這些硬X射線,並通過分析還原這些天文事件發生時的場景,就能進一步了解這些緻密天體的運行與演變規律,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揭示浩瀚的星空中暗藏的秘密。
  • 水窗波段X射線的新發現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開發出一個高重複頻率的雷射源,該雷射源會產生跨越整個「水窗」波段的相干軟X射線。這項技術突破可以推動對生物,化學和材料科學以及物理學的廣泛研究。量子電子研究所Ursula Keller教授的超快雷射物理小組的Justinas Pupeikis及其同事在Optica中寫道,該創新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的局限性。他們展示了第一個軟X射線源,它以100 kHz的重複頻率跨越了整個水窗波段,比最先進的射線源提高了100倍。在高重複率下產生軟X射線的瓶頸是缺乏合適的雷射系統來驅動臺式系統中產生阿秒脈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