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過年了,還有幾天的時間,這年味真是越來越濃,不過有的人盼著過年,而有的人不喜歡過年,那這些不喜歡過年的人,大概都有這樣的心思,不願意走親戚拜年,不願意給壓歲錢,其實說到底還是一句話,害怕過年花錢太多。
記得小時候,拿過最少的壓歲錢是幾毛錢,拿過最多的壓歲錢50元,和現在的孩子們比,實在比不了,雖說給壓歲錢就是一個意思,但真正到給壓歲錢的時候,大家只會在乎面子問題,看別人基本給多少,自己就給多少,只會多不會少,生怕別人說閒話。給孩子壓歲錢,本來是對小孩的一種美好願望,可以平平安安,但現在卻變了味兒。
之前在外地上班的時候,年後同事告訴我她收了不少紅包,我問怎麼回事,同事說帶著孩子走親戚,到一家給幾百,就這樣婆家娘家人給下來,最少有五千塊錢,當時聽得我目瞪口呆,也就是說每個人給的不少於200元,孩子才幾個月大,給的也太誇張了吧,發展到現在,有些更是給得厲害,收錢收得心花怒放。可給壓歲錢的人,經常害怕過年愁一個問題,到底要給多少呢?
春節,壓歲錢具體給多少比較好?很多人不清楚,給多給少都不好!
對於這個答案沒有固定的數字,畢竟每個人經濟水平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給壓歲錢可以用吉祥數字,比如88,也可以整數100、200。不過有的人一味要面子,怕和別人給的不一樣,和別人相比給少了,就打腫臉充胖子,其實這麼做太沒必要,畢竟自己的收入水平自己清楚,日子還是要自己過,只會隨大流,只能弄得自己不開心,多少是個心意。
有些人還會考慮一個問題,到底到孩子多大不用給壓歲錢了呢?記得我小時候,親戚看我們都上初中後就很少給了,到了高中幾乎無人再給,恐怕很多地方也是這樣的,家長看著孩子上初中後屬於大孩子了,就不再給,似乎是約定俗成的,對方家長也不怎麼有意見,因為他們也會這麼做,不過也有一些人比較大方或者好面子,可能還是持續給到孩子上高中的時候,也可能給到孩子結婚的時候。
身邊的朋友,一提到壓歲錢就頭大,如果還是按照以前一樣,只是一種美好的祝願,給多給少都可以,互相沒有攀比那就好了,不過這種心願只能想想,現實中難以實現,就看自己怎麼處理了?不知道你是隨大流呢?還是按自己的實際情況給?還是打腫臉充胖子?那麼都給到孩子多大才不給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