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潤疆|滬疆兩地人民心連心,上海文化援疆一直在路上

2020-12-26 澎湃新聞

1960年代,上海數萬知識青年在「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歌聲中遠離家鄉參加援疆建設,在新疆這片熱土揮灑青春和熱血,上海和新疆從此結下深情厚誼。

新世紀以來,在文化援疆的契機下,上海文藝界與新疆文藝界展開了更頻繁、更深入、更多元的藝術交流。跨越四千公裡,上海的文藝輕騎兵不時奔赴新疆各地,新疆的藝術家們也常常遠道而來上海,在藝術交流裡書寫「雙城友誼」。

滬疆兩地人民心連心,上海文化援疆一直在路上。

去新疆

2014年8月,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邀請,上海交響樂團登臺烏魯木齊的新疆人民會堂,為邊疆人民帶去一臺精彩紛呈的音樂會。

在音樂總監餘隆帶領下,上交獻演了一批耳熟能詳的中國作品。新疆愛樂樂團總監阿不都熱合曼·阿尤甫也被邀請上臺,指揮上交演奏了新疆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他還與餘隆共同指揮演奏了一曲《歌唱祖國》,將音樂會推向高潮。

雖然排練時間緊張,上交還是在文化援疆上嘗試了新的音樂互動:上交各聲部首席和新疆愛樂的樂手並肩而坐,共奏音樂華章。來到烏魯木齊後,上交對維吾爾族民族樂器——艾傑克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017年9月,上海交響樂團去新疆。2017年9月,上交四個聲部——小提琴、中提琴、雙簧管、長號的四位演奏家,再次遠赴烏魯木齊,與新疆藝術學院的師生面對面交流。為期5天的文化援疆之行中,四位演奏家上了幾堂趣味橫生的公開課、工作坊,還帶領一支新疆藝術學院師生組成的爵士大樂隊,舉辦了一場爵士音樂會。

而在另一場互動音樂會上,上交和新疆藝術學院的老師們組建了一支重奏組,演出了多部室內樂經典。音樂會還上演了一首特別的曲目——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吾買爾·買買提根據十二木卡姆改編的一首變奏曲,用西洋樂器演繹十二木卡姆,觀眾們在新疆民樂裡找到了一種新鮮感。

2019年9月,上海交響樂團去新疆。2019年9月,剛在倫敦逍遙音樂節完成140周年全球巡演的上交,又馬不停蹄趕往喀什,登臺喀什職業技術學院廣場,為4000餘各族幹部群眾、老師、學生、上海援疆幹部獻上一場燃情四射的音樂會。在音樂總監餘隆帶領上,上交演出了一批朗朗上口的中國作品,小提琴家寧峰還領銜演奏了根據新疆民間音樂素材改編創作的小提琴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讓喀什觀眾倍感親切。喝彩聲響徹喀什的夜空,返場時,上交加演了《掀起你的蓋頭來》《我和我的祖國》,觀眾們自發揮舞起五星紅旗,在昂揚的樂聲中感受到民族的向心力。

不只是海派交響響徹新疆,海派舞蹈也飛到了新疆。

2016年4月,在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的促成下,上海歌舞團攜舞劇《朱䴉》飛到喀什噶爾影劇院,在靈動的朱䴉舞步裡,掀起觀演熱潮。

2017年7月,上海歌舞團又帶著《朱䴉》飛到烏魯木齊,登臺新疆木卡姆藝術團劇場。上海歌舞團副團長王菁介紹,為了保證舞劇質量,讓新疆的觀眾欣賞到最美的舞臺效果,舞美和燈光都是從上海運過去的,「新疆舞蹈文化資源太豐富了,有太多舞蹈值得我們去挖掘學習,相互交流、相互觀摩,一定會對我們的舞蹈藝術有促進。」

2017年7月,上海芭蕾舞團去新疆。2017年7月,受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邀請,上海芭蕾舞團一行113人登臺喀什噶爾影劇院,為當地觀眾獻演了豪華版《天鵝湖》。演出前兩周,上芭演員已經開始集訓,持續高溫天氣下,堅持每天八小時排練。演出前,上芭還做了不少考察和準備,以克服劇場設施的不足,比如,搭建多個帳篷,供演員化妝、更換服裝,並自備舞檯燈光等輔助設備。為了演出,上芭還另外製作了全套服裝和布景。

演出現場座無虛席,48隻天鵝組成的「天鵝海洋」徹底徵服了喀什觀眾。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說,家裡有很多古典音樂唱片,但從沒機會現場看芭蕾,如果去上海看,路費、食宿加上演出票,很難承受,「多虧了上海文化援疆項目,我才有機會在家門口看到如此精彩的演出!」

2020年10月,上海群文志願者去新疆。專業院團之外,上海群文志願者也為文化援疆獻了一份力。2020年9月、10月,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長寧文化藝術中心組織群文志願者「銅樂工坊」,赴喀什巴楚、莎車、澤普、葉城四縣,11天裡舉辦了8場學生場、1場教師專場演出。

為了達到更好的演出效果,演出團隊從上海運去了音響、舞美、燈光設備,技術組每兩天就要熬一個通宵,搶時間轉場和搭建舞臺。第一天,演出團隊就遇到了沙塵暴,舟車勞頓下,部分人還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狀況。

從愛國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到新疆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再到《冰雪奇緣》等電影金曲,演出牢牢抓住了學生們的眼睛。葉城縣委副書記李亞敏說,這裡的學生天生喜歡唱歌跳舞,這樣的演出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希望我們能與上海開展更多的文化合作交流,潤澤這裡的老師和青少年。」

來上海

在上海的大本營,上海文藝界步履不停,也在時時講述和傳播新疆的故事。

早在2013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導演雷國華便導演過一部話劇《沙棗花香》,以喀什為背景,講述近半個世紀裡,上海兩代人先後支邊的援疆故事。演出團隊匯集了上海戲劇界的資深演員、上海戲劇學院的師生,以及新疆藝術劇院、新疆歌劇團的戲劇同仁。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主演張曉明說,支邊的歷史和上海的千家萬戶有著重要的關係,因此,《沙棗花香》還未上演,就在上海、新疆引起老知青極大關注,許多人看完後滿含熱淚,感謝創作團隊「說出那段生命情感、為青春留下足跡」。

2015年10月,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來上海。2015年10月,上海民族樂團牽手遠道而來的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舉辦了大型民族音樂會「我們新疆好地方」,上演一出「雙城協奏」。演出前,民樂團組織了一批演奏家、作曲家,深入達坂古城、天山腳下,與當地音樂家交流,並學習當地民族樂器的配器和演奏手法。在此基礎上,五位作曲家新寫和改編了一批與絲綢之路、新疆人文精神相關的作品。

音樂會上半場被《達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半個月亮爬上來》等新疆民歌包圍,維吾爾族風情飄滿全場,下半場主推五位作曲家的作品,《樓蘭意象》《天山晟》《絲綢之路》等新作並不比老歌遜色。

演出前一個月,上海民族樂團專門派指揮赴疆,為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排練。演出時,38人的新疆團位列舞臺中央,近80人的上海團分列兩側,從開場到結束,都是熱烈又喜慶的雙團合奏。

一路創作、排練、演出下來,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感覺,新疆有豐富的民間音樂資源,上海則有強大的創作資源、技術能力,雙方在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相互提高,藝術上的深度融合,體現出中國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與團結。

2016年10月,莎車縣文工團來上海。作為中國最活躍的演出市場之一,上海也是新疆文藝院團展示自我的前沿陣地。2016年10月,由莎車縣委、縣政府與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莎車分指揮部共同打造的音樂劇《阿曼尼沙罕傳奇》,亮相上海國際藝術節「扶青計劃——青年藝術創想周」, 並在浦東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巡演。

莎車縣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十二木卡姆的發祥地。《阿曼尼沙罕傳奇》講述了阿曼尼沙罕王妃用畢生心血,澆灌十二木卡姆這朵「藝術之花」的故事。

演出前一年,來自上海戲劇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的主創人員,便深入莎車當地採風,研究十二木卡姆的音樂傳統,搜集阿曼尼沙罕的傳說,了解當地民族服飾和民俗習慣。

對導演謝迪來說,帶領莎車縣文工團的演員完成一部用維語演出的音樂劇,語言不通是最大難題,另外,演員們此前從沒有音樂劇演出經驗,主創團隊要向他們普及音樂劇概念,幫助他們進入角色。同時,莎車縣文工團的工作人員也參與了幕後製作,對音樂劇的製作流程、舞臺技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經過這次排演,上海的主創團隊和新疆的演員們成了好朋友。

2017年2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歌舞劇團來上海。2017年2月,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歌舞劇團創作的舞劇《戈壁青春》,來到了上海美琪大戲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西北大漠上的一個傳奇,六十多年來,數代兵團人歷盡艱辛,在這裡留下無數盪氣迴腸的故事。《戈壁青春》堪稱這些難忘歲月的一個「縮影」,講述了青年建國從上海來到新疆兵團支援邊疆建設,青春、愛戀都與戈壁荒漠結下不解之緣。

這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排演的第一部舞劇,集中了全團的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等八十多位演員。通過打夯舞、打鐮舞、麥穗舞、紅綢舞、冰渠舞等舞蹈編排,舞劇藝術還原了兵團人生活的點點滴滴,亦將支邊青年初到邊疆時的迷茫、堅定紮根邊疆的信心等心路歷程,娓娓道來,讓上海觀眾動容。

2019年8月,喀什歌舞劇團來上海。2019年8月,在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和喀什地區文旅局的組織下,喀什歌舞劇團一行60餘人,專門編排了《喀什故事》專場來上海。演出旨在展現喀什新形象,傳播喀什人民新風貌,表達喀什地區各族幹部群眾對上海援疆工作的感激之情。近兩周的時間裡,喀什歌舞劇團走進浦東、閔行、寶山、靜安的多個文化場所,用熱烈的歌舞,喚起了在場眾多老知青、援疆幹部的強烈共鳴。閔行區莘莊文化活動中心的兩場演出一票難求,閔行區文旅局為此特別策劃了網絡文化雲直播,在線觀看的觀眾近15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文化潤疆】紹興援阿十周年文藝晚會在紹舉行 
    12月11日晚,為慶祝紹興市對口支援阿瓦提縣十周年,紹興市文化館、柯橋區心連心藝術團、阿瓦提縣刀郎歌舞團在紹興市文化中心百姓劇場聯袂演出
  • 馬蘇央視「心連心」慰問獻唱《娃哈哈》以文化潤疆傳遞正能量
    昨晚,《2020「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心連心」慰問演出》走進新疆喀什播出,演員馬蘇前往莎車縣,瀏覽當地的風土人情,開啟一段文化潤疆之旅。此次,馬蘇以文化志願者的身份來到莎車縣第六幼兒園,與小朋友們一起遊戲、唱歌和跳舞,給孩子們帶來了溫暖與歡樂。在與幼兒園的老師聊天中,馬蘇了解到國家對於莎車縣教育事業的重視與支持,孩子們也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此次來到莎車縣,馬蘇稱無論是演出,還是和孩子的互動,都十分溫馨融洽。最後她也對援疆老師表示致敬,並且希望孩子們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 新疆粵新民族情援疆紀念館舉辦「文化潤疆、弘揚援疆精神」座談會
    圖文/易會林11月29日,新疆粵新民族情援疆紀念館邀請十幾位專家、教授、文化工作者、經濟工作者、資深媒體人召開「唱響文化潤疆頌歌,大力弘揚援疆精神」座談會。座談會由新疆粵新民族情援疆紀念館理事長梁日明(上圖)主持,他給與會者介紹了紀念館建館以來工作情況。最是文化潤人心,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潤疆,就是用中華文化涵養滋潤新疆各族幹部群眾的精神世界。
  • 滬疆兩地動態188期
    為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更好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國鐵集團將與上海市共同推進海鐵聯運和滬通鐵路二期、浦東綜合交通樞紐與鐵路上海東站、滬蘇湖鐵路、北沿江高鐵、滬乍杭鐵路等工程以及市域鐵路與既有鐵路線路場站功能的提升。此次會談紀要的籤署,標誌著雙方合作進入新階段,將進一步推進上海市鐵路建設發展。
  • ...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 努力建設新...
    習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李克強主持 慄戰書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 汪洋講話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9月25日至26
  • 「文化潤疆」東營在行動|「演出+賞析」感悟新疆藝術之美
    雖相隔萬裡,但兩地人民的心如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為深入貫徹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關於「文化潤疆」的有關精神,落實「文化潤疆、齊魯先行」戰略要求、加強東營、疏勒兩地文化交流,12月7日至11日,東營市文化交流考察團赴新疆疏勒縣開展了「情滿疏勒話交流、魯喀情深促團結」主題文化交流活動。交流團成員主要來自東營市美協、書協、攝影家協會以及東營各主流媒體。
  • 河南文化旅遊援疆:以文潤心 以旅促融
    河南援疆著眼於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認同,大力實施文化潤疆工程和旅遊興疆戰略,積極構建豫哈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文化旅遊交往交流交融新格局,精準支持哈密市和兵團第十三師文化旅遊產業繁榮發展。  深化文化交流活動。
  • 「我愛浙疆 託峰杏林論壇」暨溫宿縣第二屆膏方節啟動
    12月2日,「我愛浙疆 託峰杏林論壇」暨溫宿縣第二屆膏方節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溫宿縣人民醫院啟動。浙江省、金華市援疆指揮部,溫宿縣委、金華市衛健委及下屬部分醫院,溫宿縣衛生系統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 文化潤疆|藝術播種,中福會兒藝連續三年為喀什送上戲劇禮包
    這是中福會「雪蓮計劃」的一部分,也是上海對口支援新疆工作的一項幫扶工作。兩年巡演遍及喀什四縣,孩子們第一次看到兒童劇「用戲劇點燃孩子的想像力,播撒藝術的種子」。這是宋慶齡在創辦全國第一家兒童劇團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時的期望。
  • 新疆師範大學成立文化潤疆研究院
    新疆師範大學成立文化潤疆研究院 2020-12-13 0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業、文化、人才「一個都不能少」——濟寧市對口支援英吉沙縣...
    進疆以來,濟寧第十批援疆幹部按照援疆工作部署,以消費扶貧為抓手,積極為農副產品的銷售想辦法、找市場。今年七月份,濟寧援疆指揮部通過精心制定銷售方案,在上海、西安、濟南、濟寧等地舉辦英吉沙杏推介會,採取援疆幹部直播帶貨等方式,實現進大型商超、進電商平臺、進機關餐廳、進工會促銷、進企業和社會組織。
  • 頭條| 上海廣播電視臺赴喀什考察交流
    申情無限大愛興疆日前,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
  • 2020年「皖和號」安徽援疆旅遊專列19日開行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皖和兩地心連心,民族團結一家親。10月1日,記者從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了解到,由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安徽省駐新疆援建指揮部、和田地區行署、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2020年「皖和號」安徽援疆旅遊專列,將於10月19日由合肥始發,每名遊客補貼1500元。2020年「皖和號」援疆旅遊專列是安徽省貫徹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重要舉措,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援疆工作部署,推動「皖和兩地心連心?
  • 伊寧市:文化引領服務基層 推進文化潤疆工程
    「十三五」期間,伊寧市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大力實施「文化立市」戰略,通過開展多層次、多元化的文化活動,不斷滿足各族群眾的文化需求。同時帶動群眾參與文化生活,使各族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浸染,推進文化潤疆工程深入開展。
  • 阿克蘇日報:杭州市對口援疆 精準幫扶增添民生福祉
    十年來,杭州市援疆指揮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遵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紮實推進各項工作,辦好民生實事好事,為阿克蘇市人民增添福祉,書寫了對口支援的「杭州擔當」。每年冬閒,阿克蘇市各鄉村、社區的文化大禮堂總和戶外的冷清產生強烈對比。
  • 文化潤疆|文學「結對子」,一起講好中國故事
    自2011年以來,上海作協和新疆作協展開文學「結對子」,通過舉辦創意寫作培訓班,組織文學交流活動,召開作家作品朗讀會、研討會等方式,廣泛地開展兩地文學交流活動。這也是東西部兩地跨度最遠的結對文學團體。豐富多彩的文學交流也在出版領域共同「開花」。
  • 守望相助 共圓夢想——2020年泉州援疆工作綜述
    12月4日,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主展廳裡,閩南傳統掌上木偶和著昌吉市「達爾罕」文藝演出隊用哈薩克語演唱的《愛拼才會贏》歡歌起舞……異域風情和古色古香的兩種地域代表性文化融合一體,成為泉州文化潤疆的一個縮影。如今,隨處可見的閩昌文化融合跡象更是透出濃濃的「閩疆情」。
  • 天津援疆:創新大學生支教模式 探索團結穩疆新舉措
    【摘要】近幾年來,天津在教育援疆上不斷創新大學生支教模式,探索團結穩疆新舉措,緊緊圍繞到2020年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的總體目標,聚焦和田地區國語教師嚴重短缺等突出問題,選派市屬高校優秀大學生赴和田支教。
  • 十年援疆 攜手溫宿|我市專家團赴溫宿參加「我愛浙疆 託峰杏林論壇...
    2020年是金華市對口支援溫宿縣十周年,也是第十批援疆工作的開局之年。12月1日—5日,金華市衛生健康委轄下屬相關醫療機構專家赴溫宿縣參加「我愛浙疆 託峰杏林論壇」暨第二屆膏方節。啟動儀式上,金華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胡啟強致辭。
  • 「詩畫浙疆」首航包機明日飛赴阿克蘇
    9月11日,由浙江長龍航空執飛的「詩畫浙江」號旅遊包機將飛抵阿克蘇機場,此次「我愛浙疆」之「詩畫浙疆」阿克蘇秋冬季旅遊首航包機,是自治區開放跨省旅遊以後,疆內首趟以包機形式進疆的高端旅行團。浙江省援疆指揮部協調前後方多部門,只用了一周時間就完成組客成團,充分展現了浙江速度與阿克蘇旅遊資源的完美結合。旅行團由浙江網紅、媒體記者、資深車友組成,他們將充分發揮傳播力量,用自己手中的鏡頭把阿克蘇的美景、美食、美文傳遞給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遊客,為拉開阿克蘇秋冬旅遊季序幕添彩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