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灃執政期間,發生了兩起「搶米風潮」,制定政策不足成效不大

2020-12-21 魚兒讀書會擺尾

在載灃執政期間,發生了兩起影響巨大的「搶米風潮」,即「1910年湖南長沙搶米風潮」和「1911年浙江搶米風潮」。

湖南自1901年至1909年間不斷地荒災,最終引起了1910年湖南長沙搶米風潮的發生,該事件對清末民變產生重要的影響,當時的湖南巡撫岑春蓂將此事上報朝廷,於宣統二年(1910)三月五號、六號《湖南巡撫岑春蓂為省城饑民拆毀教堂警柵事致郵傳部等電》《湖南巡撫岑春蓂為長沙饑民燒毀撫署教堂事致東三省等督撫電》二份電文中寫道:「萬急,郵傳部堂憲鈞鑑……初四日因饑民在南門外排食聚眾,巡警道出城彈壓被毆傷,蜂擁數千人至撫署滋鬧,竟多未散」,「並膽用洋油焚燒撫署堂屋,教堂、學堂亦被焚毀數處,當經官兵協力彈壓解散。」

當時湖廣總督瑞澂也發電文《為長沙饑民聚眾焚署事致川督》告知事態緊急,亟待密協防御之措。而當時任湖南布政使的莊賡良也採取措施,與當地紳士出面開導民眾,民變雖未立刻散去,但也沒有十分抗拒。並派人了解情況,查明此次民眾鬧事屬非法情形,而民眾針對的對象指向巡撫,遂致電軍機處。電文中提到:「上籌國計,下顧民生,不能不暫從權變,藉資補救……該司見事機急迫,不能不暫為擔任,示諭一出,痞等始漸退散。」為應對長沙搶米風潮,當時還擬定了一份詳細的賑災救災計劃。該計劃主要包括工賑、修復潰堤、冬賑、春賑、工賑、儲谷補種。

湖南水災頻發,對於衝毀潰堤進行修繕。考慮到工程巨大,對民眾難以修復的潰堤給予補助。而對於老弱病殘者,借不能力作,沒有生計來源,轉眼至冬季,災民衣物多被洪水衝走,故朝廷決定在冬季發放冬賑。以當時的澧州、安鄉來說,該地方連年水災成禍,民眾衣食俱無,饑寒交迫,對於來年的春種,缺乏充足的種子,非賑濟不可。

當時湖南省已將秋谷撥出14萬石來賑災,縣儲藏倉糧嚴重不足,不得不利用新谷登場之時,還擬另外採買30萬石稻穀或雜糧,就近分儲縣倉。並提出各堤壩應趕緊興辦,儘早完工,借用資金加以保衛。考慮到護堤之事,湖北、湖南二省緊密相連,於是請求陳夔龍籌借公款,將湖北公安縣陡護堤潰口修復,以免荊江之水從潰口灌入,殃及湖南。並指出此次搶米風潮「如不能撫輯災黎,饑民流而為匪……借災搶劫,滋擾閭閻,則會前景堪憂」。而此上奏措施,後在清朝政府應對湖南搶米風潮中得以實施。

當時任湖南新紳士代表的諮議局議長譚延闓致電朝廷,對於此次民變中,官紳關係的對立,進行曲解性的解釋,遭到了清朝政府諭旨嚴詞申飭。電文中說:「諮議局權限載在章程,不容逾越,乃於朝廷處分官紳、督臣查辦奏案,亦欲藉端幹預,希圖翻異,措詞謬妄,殊屬不安本分。著傳旨嚴行申飭,並著該署撫隨時查察。該局議長譚延闓等,如借諮議局之名,於不應與聞之地方公事,藉詞抗阻,即著從嚴參撤」。

從以上的湖南省布政使及諮議局上報朝廷的電文中,以及清廷回復電文中可以知道,在湖南搶米風潮發生之後,清朝政府採取的善後工作有:一是賑濟受災民眾,二是嚴懲在此次民變風潮中不作為的湖南官紳。可見,當時清朝政府已認清弊端之所在,而此項措施也在後續工作中得以部分解決。然湖南搶米風潮未平,緊接著1911年,浙江因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國內天災人禍及新政因素的影響,再次將搶米風潮引向高峰。

早在1906年,長江流域就洪澇成災,因糧食欠缺,米價暴漲,此次搶米風潮至1907年已波及7個府,人心浮動,民怨四起。1911年,浙江發生搶米風潮21起,奸商運糧出境,米價暴漲,由糧食短缺進而引發出一系列的問題,最終將矛頭指向當時的清朝政府。為了應對此次事件,對於浙江的搶米風潮,清政府採取了一些減災調節措施,除了賑谷、賑銀之外,還實行了臨災緩徵和平抑糧價等措施,來緩解荒災。

清朝政府對浙江搶米風潮應對之策,主要採取緩徵糧稅和平抑市場物價這兩種辦法來解決危機。相比較之前的湖南搶米風潮政府措施,在制定政策上顯得不足。加之1911年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清朝政府面臨著辛亥革命的狂風暴雨。以載灃為首的「少年新貴」雖採取一系列措施來解決,一定程度上對民變起到控制作用,但從辛亥革命前十年及載灃執政三年期間來說,所取得的成效不是很大,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不斷湧現的民變,它使得政府的預防與調控措施最終化為泡影。

相關焦點

  • 圖說長沙搶米風潮
    圖說長沙搶米風潮——在長沙搶米風潮110周年座談會上的放映座談會後合影手機「一直播」APP畫面_搶米風潮的導火線搶米風潮後守衛橘子洲英國領事館的中國士兵借給英國領事館的湖南巡撫兵船借給英國領事館的湖南巡撫輪船排外情緒高漲的另一原因是大米短缺和由此造成的米價上漲。根據協議條款,任何省份如果由於米供應不足希望禁止米出口,必須提前三周公告。
  • 損失達千億的搶米風潮,七十年後仍令老寧波人心有餘悸
    七十年前,浙江寧波曾發生一起搶米風潮,至今仍令一些寧波的耄耋老人記憶深刻,心有餘悸。解放前百姓搶購糧食1948年上半年,寧波市內米價持續上升,升鬥米粒已讓市民們的日子過得惶惶不安,到了6月16日,米價已經漲到了每石一千三百萬,最終釀成寧波全城的搶米風潮。
  • 搶米風潮從何而來?
    大家知道嗎一九一八年八月,在日本爆發了全國範圍的搶米風潮嗎?這次風潮最初是從漁婦搶米引起,各地一般也以搶米形式爆發,所以史稱「米騷動」。下面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年,糧食產量比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六年期間的任何一年都低。可是,這期間工業和城市卻在發展,城市人口比戰前增加了約百分之二十,工礦業人口增加兩倍以上,農村的手工業人口也增多了,因此,糧食供應日趨緊張。據統計!一九一四年米糧的消費總額為五千四百八十萬石,一九一八年增加到六千零六十三萬石。
  • 辛亥革命前的絕響——長沙搶米風潮
    然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湖湘聖地長沙爆發了一場轟動全國的搶米風潮,無數不被銘記的人民將腐朽的社會秩序砸得粉碎,仿若吹響了舊時代晨曦初現的號角。 導火線:內憂外患 這場震驚舉國上下的搶米風潮並非單一因素造成的。
  • 辛亥前夕長沙搶米風潮:反新政搗毀學堂
    資料圖:長沙饑民怒燒巡撫衙門  1910年4月,即距今整整一百年前,一場自發的搶米風潮在長沙城內爆發,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這是清朝覆亡民國建立前最大的一次民變。  偉人自述  長沙「搶米」影響一生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於1936年下半年來到中國的「西北紅區」採訪。毛澤東同志對斯諾談起自己的革命歷程時說:1910年發生在長沙、震驚全國的長沙搶米風潮影響了他的一生。  毛澤東說:「這時,湖南發生了一件事,影響了我的一生。
  • 清末仙女廟兩次搶米事件(揚州江都仙女廟)
    史載,光緒二十八年(1902)與三十二年(1906)江都仙女廟先後發生過兩次搶米事件。1902年,江蘇發生了嚴重旱災,數月不雨,米價奇貴。8月,省府要求各縣購米平糶,揚州知府石蘊卿與江都、甘泉兩縣知縣不僅不組織米源,反而受奸商張傳芳的賄賂,還準許其將米外運。如此枉為,導致米價瘋漲,使民眾生活受到嚴重威脅,一片怨聲載道,從而引發了搶米風潮,並因此遭到官府殘酷鎮壓。
  • 長沙搶米風潮反映激烈的民族矛盾,知識界認識到近代教育的迫切性
    1910年爆發的長沙搶米風潮是清末民初時民族矛盾激化的典型事件,震撼了清政府和湖南當局。20世紀初年,湖南連年自然災害,尤其,1906年的水災導致湖南受災人數高達三四十萬,被稱為「湘省二百餘年未有」。這一切導致米價瘋狂上漲,災民甚至是城鎮居民都無力購買,最終因一黃姓貧民之妻帶小孩投江自盡一事,爆發了饑民要求平糶,並搗毀米店的搶米風波。這一事件最終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下去,但它並非一次單純的「饑民暴動」,而是帝國主義與中國統治階級,以及人民大眾之間矛盾日益激化的產物,集中反映了長沙激烈的民族矛盾。
  • 1940年成都「搶米事件」真相
    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以後,日本帝國主義對蔣介石集團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的政策。軍事壓力減輕,蔣介石集團開始把關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抗戰陣線內部的政治矛盾上。而此時,由於方針正確、組織有方、行動有力,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力量和抗日民主根據地得到很大的發展,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下國統區的群眾抗日救亡運動也更加彭勃。
  • 末代攝政王載灃為何沒能挽救大清王朝?
    她有兩大愛好,一是書法,二是舞蹈。作為市書法協會的會員,她的作品拿過很多省市大獎,但更令人拍手叫絕的是她的舞蹈,年過古稀,很多跟她一樣的同齡人已經腿腳不便,臥病在床,她生了三個孩子,身材卻保持得如同二八少女,穿上芭蕾舞鞋翩翩起舞時像美麗的白天鵝,比小姑娘演繹的林黛玉還更纏綿悱惻。
  • 光緒死後,為什麼慈禧不立載灃為帝,而立載灃的兒子為帝?
    那麼慈禧為什麼不立載灃為帝,而是立載灃的兒子溥儀為帝呢?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先來看一下溥儀和前幾任皇帝的關係。溥儀是載灃的兒子,而載灃是奕譞的兒子,也就是說溥儀是道光帝的玄孫,是鹹豐帝兄弟的孫子,是同治皇帝堂弟的兒子,是光緒皇帝的親侄子。
  • 蔡英文執政二周年 藍列10大政策髮夾彎與跳票
    蔡英文執政將滿兩周年,中國國民黨今天舉行記者會,列出蔡當局的10大政策髮夾彎與跳票,包括「勞基法」修法、空汙、有意開放日本核食,以及頻被「斷交」等狀況;呼籲蔡英文在520演說中,應為當年許下承諾與願景跳票道歉,也為「只會拼選舉、不會拼經濟」、「只會喊口號、不會執政」誠摯道歉。   國民黨今日上午舉行「施政『瞞』兩年,打臉髮夾彎!」
  • 馬英九大學演講:臺海若發生戰爭 美國援助臺灣機會不大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9月23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22日受邀到臺灣中正大學演講,有鑑於近日臺海情勢升溫,馬英九不僅談起過去執政八年經歷的重大事件,更針對當前兩岸關係與臺灣安全提出建議與看法。馬英九表示,身為臺灣地區領導人,應該告訴老百姓戰爭不會發生,他會想辦法讓戰爭不發生。
  • 李國平:「十四五」期間需要重新進行區域劃分並制定差異化的區域政策
    李國平:「十四五」期間需要重新進行區域劃分並制定差異化的區域政策 2020-07-12 23: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民黨批蔡英文「十大牛皮政策」:執政像耍猴戲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  海外網3月1日電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中國國民黨今天(1日)上午舉行「蔡半套當局之十大牛皮政策」記者會,指出蔡英文執政像「兒戲」,更像「耍猴戲」,解決不了爭議,就乾脆要求或禁止臺灣人民不要做、不要喝、不要用、不要看、不要呼吸、不要「有感覺」,凸顯執政無能。
  • 6月起江蘇重大涉企政策必須有企業家參與制定
    近日,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印發《江蘇省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實施辦法(試行)》(蘇發改經改發〔2020〕413號)(以下簡稱《辦法》),明確了從6月1日起,江蘇重大涉企政策必須有企業家參與制定,進一步增強涉企政策的科學性、規範性、協同性,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為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 總結經驗不足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2月27日晚,鐘山區召開脫貧攻堅全面發起總攻指揮部脫貧成效督導檢查工作培訓會。區委書記、區脫貧攻堅全面發起總攻指揮部指揮長王贇作培訓講話。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區脫貧攻堅全面發起總攻指揮部指揮長李仕強主持會議。區委副書記楊兆垠,區領導孫昌盛、陳志文參加會議。
  • 慈禧為什麼不選擇載灃而選擇孩童溥儀繼位,這不是要幫著清朝滅亡
    當慈禧太后宣布這個決定的時候,世續和張之洞擔心光緒帝的皇后(隆裕皇后)再來個垂簾聽政,於是便共同奏稱:「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不如直接立載灃。"慈禧太后猶豫了一下,說:「你們說立長君,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要是我不為穆宗(同治)立後,終究是對不起他。要不就立溥儀為帝,仍令載灃主持國政,如此的話,公義私情,兩無所憾。」
  • 《環球時報》專訪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裡奧斯:中共執政...
    去年12月底,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胡裡奧·裡奧斯在「中國政策觀察網站」發表系列文章,暢談2021年中國的各項政策基調,而近幾年,他也多次撰文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裡奧斯1月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20年,這個專門研究中國的學術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中國政策年度報告》《臺灣與兩岸關係報告》《解析中國》季刊等,這些「公共產品」深刻影響著全球講西班牙語國家社會各界的對華認知。
  • 蔡英文執政四年屢現社會衝突,臺教授:別再挑軟柿子吃
    民進黨政策在世界上都不得人心蔡英文執政4年當中有7個"邦交國"選擇了同他們拜拜,就引起了臺灣社會進展很大的動蕩,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蔡英文的諸多行動遭到了許多國家的反對,就連民進黨當局最為依賴的美國也對蔡英文的行動進行了反對,相反大陸不斷在發展和崛起,讓許多國家看到我們建交會讓他們發展得更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才有了原來是民進黨當局的
  • 清末四川並沒有鐵路,為什麼會引領全國發生保路風潮?
    遠在西南腹地的四川是保路風潮最激烈的地方,除了成都平原,全省是以山地丘陵為主,清朝末年的四川並沒有鐵路,為什麼會因為要修建鐵路這一「民生工程」而鬧起巨大風波?為什麼說保路風潮是促成辛亥革命的導火線?這是一段似乎人人都有聽聞,但其實可能並不大了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