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釘肉餅哪家強?沒吃過用腳和面的門釘肉餅不足以談滋味

2021-02-17 廚房江湖

在北京人的吃食裡,門釘肉餅算是一個比較中規中矩的存在,甚至出了京城就並不那麼有名了。

 

從外形和進食的形式上說,門釘肉餅與上海的生煎饅頭有那麼一點近似,但聲勢卻遠沒有其響亮。不信您將這兩樣吃食的名字甩給全國各地的朋友,一提生煎,肯定是頻頻點頭,但說到門釘,估計至少得有一半人得先停頓一下——沒吃過。

 

究其原因,我分析八成是因為門釘肉餅更加不好掌握製作要領,加之貌似更為複雜的爆肚兒技法以及選料上的考究,都是家傳的密宗單傳手藝,外人想學也沒那麼容易呢。

 

您問了,這麼是說岔兒吧?怎麼說著門釘肉餅又冒出爆肚來了?嗯,沒錯,門釘和爆肚是密不可分的一個體系,但凡您在北京看到有賣爆肚的店,一定也有門釘肉餅賣,反之亦然,這一點不接受質疑。

 

但今兒還是著重說門釘肉餅,這個老北京清真美食之所以叫門釘肉餅,因其酷似門釘狀而得名。若是深挖典故的話,肯定又和慈禧有關,這故事咱就不講了,現在弄個什麼吃食若是沒故事,再和過去皇宮不沾點邊,那都不好意思說要打造百年老店,然後轉頭您就發現一句,本店離百年老年還有九十九年……

 

調侃歸調侃,這門釘肉餅沒準還真和慈禧有關,有百年歷史也不是虛名,只不過咱不嘚瑟這章節了哈。

 

我第一次吃門釘肉餅還是九十年代初,東華門十字路口東南角有家小店,也就是王府井小吃街還在的時候的西邊盡頭的馬路對面。很慚愧吃了那麼多次真的沒注意店名,寫這篇文字的間隙問了諸多朋友,答案是:二姐門釘肉餅(不一定對哈)。若沒記錯,那時候應該是一塊五一個,三個起步,外加一碗小米粥就鹹菜,著實妥帖。

 

我覺得,門釘肉餅是那種一口就能讓你愛上的傢伙,這個高約3釐米,直徑5釐米左右圓柱形小墩子似的肉餅,皮薄餡大,餡料與其它帶餡食品的包羅萬象不同,門釘肉餅就牛肉大蔥一種餡,沒得挑,不吃牛肉的人啊,在美食的道路上我只能表示很遺憾。

 

吃門釘肉餅一定得趁熱,因為其整體比較厚,且油大,如果涼了,流出來的湯汁裡面的牛油遇冷凝固,再吃起來就會有糊嘴的感覺。即便是涼了以後再加熱,那味道也會和剛煎得的時候差了許多。

 

不過您也萬不可太性急,要是迫不及待一大口咬下去,燙嘴不說,湯汁立馬能滋您一身。我第一次吃門釘肉餅就現了個大眼,那次真是禁不住香味的誘惑,不管不顧地一大口,當時還正時興自己買料子做褲子,我正好美癲美癲地穿了條新做的褲子,那飛濺出來的湯汁一點兒都沒糟踐,妥妥弄了一褲子,哪哪都是,還好是冬天,有毛褲擋著,不然的話我估計那滾燙的湯汁非把我腿上燙出泡來不可。也幸好對面沒人,要不八成人家衣服也得跟著遭殃。

 

不過,那可真是香啊,意猶未盡的那種。後來看有人說門釘肉餅正確的吃法是,先將其用筷子夾起,輕輕咬開一個小口,然後把裡面的湯汁倒在勺子中再吃,有點吃灌湯包的意思。

 

但我覺得此種吃法太過文雅,沒有一點北京爺們兒的氣勢,我更習慣將其先咬一個小口,用舌尖輕抵,然後小心翼翼地試探著溫度輕輕吸允,任憑呲呲聲泛起,緊接著再狠狠地一大口下去,任那在金黃色麵皮裡面集合了牛肉的鮮嫩和大蔥幽香的濃濃湯汁濺入口腔,直接刺激到味蕾的一剎那——是一種無語言表的酣暢感。但切記,前提是,小心別燙著舌頭。

 

我也曾有一度戒了門釘肉餅,原因是一直一起吃門釘肉餅的朋友說,那天他和幾個朋友去吃,往後廚瞥了一眼,看見店家和面居然是用腳……當時我那義憤填膺的勁兒啊,忍了……

 

剛好沒多久,看了一部叫《二嫫》的電影,裡面的女主人公和面就是用腳和的,頓覺也沒啥不妥。

 

其實啊,您想想在沒有機械化壓榨之前的葡萄酒發酵工藝,香醇的葡萄酒不都是先用腳踩踏出汁後釀造出來的麼?建議溫習一下電影《雲中漫步》哈。

 

又扯遠了。在北京吃門釘肉餅,我也幾乎掃遍了四九城,不知道是我嘴越吃越刁了呢還是若干家心儀的店鋪的水平都不大穩定,總之,時好時壞沒能有一家讓我分外固定的店連續吃享,之前說的東華門的那家店也已經不在了。

 

但,最近我可是又發現了一家,哥們兒小米兄開的一家叫「城南舊事」的餐廳,除了地道的京味菜,主食裡的門釘肉餅真真是讓人流連忘返,他的店在南城,我住東五環,一個月去吃了兩次,這是不是真愛?

 

不光我,身邊美食圈的朋友去過的,一致認為,他家的門釘肉餅,沒治了。記得那次吃飯的時候,有兩三個外地女生第一次吃門釘,一口下去,紛紛吃出了「豬叫」……不打包都對不起後廚的大師傅。但實話說,門釘肉餅啊,還是堂食最妙,不太適合打包而食的。

 

除了門釘肉餅,他家的京東肉餅和芝麻醬糖餅也是地道,有興趣的可以去嘗嘗哈。我不打廣告,地址請自行某度,一搜一準。

相關焦點

  • 門釘肉餅的做法
    和面:5.麵粉裡加水(麵粉和水的比例是10比7),先用筷子攪拌一下,開始和面13.平底鍋裡刷一層油把光滑一面朝下中火煎三分鐘左右14.翻面後加半碗左右的熱水,大概沒過麵餅底部的三分之一15.加蓋燜著煎5分鐘後就可以出鍋了
  • 老北京門釘肉餅,就是這個味兒!
    說到口感,門釘肉餅算是清真麵食。牛肉羊肉為主料,講究的。用牛油做,油水大,而牛油容易凝固,所以最好趁熱吃,這樣口感才好。但是趁熱吃,卻不能一口咬下去,這樣容易燙著嘴,並且滋一身油。因此吃門釘肉餅一定要注意。另外,吃的時候最好淋點醋,這樣才不油膩。
  • 老北京小吃門釘肉餅的做法
    然後往鍋裡加入黃豆醬10克(門釘肉餅一般是不用醬油的)、十三香0.5克、糖2克、生薑末5克和小蔥末10克攪拌勻,這樣香料油汁就做好了。註:門釘肉餅一定是用牛肉!4.先往牛肉泥中加入滷牛肉湯汁凍100克,再將過程「1」調製的香料油汁打入,放入冰箱靜置30-60分鐘。
  • 老北京最好吃的小吃——門釘肉餅,吃8個不過癮,好吃到停不下來
    前些年因為工作需要,去北京出差,去到北京後,被賓館附近的小吃一條街給饞住了,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記憶猶新的還是忘不了老北京門釘肉餅。門釘肉餅的特點形似老北京城門上的門釘,金黃酥脆,皮薄餡香。說起門釘肉餅,它的名字還和慈禧扯上關係:據說一日,御膳廚房的師傅給慈禧做了一道帶餡的點心,慈禧吃後,覺得味道適口,非常喜歡,就問這是什麼食物。當時還沒有名字,可是太后問,不能說不知道吧?於是,廚師想到了宮廷大門上的釘帽,於是就隨口說:「這叫『門釘肉餅』」。門釘肉餅就這樣誕生了。
  • 門釘肉餅不是老北京的傳統小吃!︱它和慈禧太后沒關係!!
    但在北京,如果您急著吃門釘肉餅,也會有這樣的情形再現。很多吃過門釘肉餅的朋友,恐怕都會在小吃店裡,或是各種渠道,聽說過慈禧太后命名門釘肉餅的傳說,但我想告訴您的是,根據我們節目製作人小強的考證,門釘肉餅,並不是老北京的傳統小吃,從它風靡京城的起始年代來看,其實,也就才30多年的歷史。門釘肉餅,也叫門丁肉餅,它是北京的一種正宗傳統小吃。
  • 想吃正宗的北京名小吃門釘肉餅,來這四家餐廳品嘗,一定不會失望
    一日,御膳廚房的師傅給慈禧做了一道帶餡的點心,慈禧吃後,覺得味道適口,非常喜歡,就問這是什麼食物。當時還沒有名字,可是太后問,不能說不知道吧?於是,廚師想到了宮廷大門上的釘帽,於是就隨口說:「這叫『門釘肉餅』」。門釘肉餅就這樣誕生了。
  • 慈禧種草的門釘肉餅,成為皇室珍饈,為何慈禧對門釘如此鍾愛
    而且原來的門釘肉餅多是選擇牛肉的上腦或鮮嫩肥瘦相間(肥肉和瘦肉的比是1:1)的部位剁成餡兒,調以香油、大蔥、鮮姜、精鹽、花椒水(只需開水沏開,而非熬煮)、白胡椒粉等輔料拌制,再用精白麵粉和成鬆軟麵皮,包成像宮廷紅門上的門釘形狀,直徑4釐米,厚2釐米,放在鐺中,兩面煎烙成熟。
  • 京味舊風物|北京傳統小吃門釘肉餅的起源與慈禧太后有什麼關係?
    —阿諾德 門釘肉餅又稱「門丁肉餅」,是北京的傳統小吃裡的一種,它是一種很厚的肉餅,因為其形狀像古代城門上的門釘所以得名為門釘肉餅。門釘肉餅是由牛上腦肉剁成肉餡,加上洋蔥、薑末等結合起來,用精白麵粉製成的麵皮包成如門釘一樣大小的肉餅,用鐺烤制出來後,肉餅呈現外焦裡嫩的狀態,美味十足,但是門釘肉餅吃起來一定要趁熱,因為由牛油做的門釘肉餅油水很大,而牛油容易凝固,所以最好趁熱吃,這樣口感最佳。但是筆者這裡提醒各位讀者趁熱吃也要注意咬的尺度,千萬別燙嘴,如果力度太大,咬開肉餅時會有滾燙的湯汁溢出來,並且滋一身油。
  • 當宮廷門釘肉餅遇見西餐牛排!
    起初小二以為「義大利媳婦兒」是一位洋媳婦,但萬萬沒想到,所謂義大利媳婦兒,是個遠嫁到義大利的地道東北姑娘。如此豪華陣容,小二自然不愁怎麼中西結合啦!說到高大廚,就不得不提到「國貿五絕」:門釘肉餅,煎餅,餡餅,糖餅,烀餅!這五種餅算是撐起了國貿美食圈,今天她為大家準備的就是其中之一—— 門釘肉餅!
  • 茶汤滷煮豆汁炸糕門釘肉餅……京味兒小吃哪家最地道?
    而在吃的時候,先取適量的糜子面放入碗中,用適量的溫水將其調勻成麵糊狀,再用湯壺中燒開的水將麵糊衝熟,撒上芝麻、桂花、紅糖或者白糖等八種調料,裡裡外外都透著咱北京人的講究勁兒。「吃茶湯的時候,不要拌開,要用勺子切著吃。」
  • 打卡傳說中火爆京城的門丁肉餅店,地道的老北京小吃
    門丁肉餅又叫門釘肉餅,是老北京的一種傳統小吃。跟故宮午門大門上鋥亮的大門釘一樣,吃了門丁肉餅也是吉祥好運的寓意,傳說清朝皇宮的御膳房為慈禧太后做了這道有餡的肉餅,慈禧很喜歡,問叫什麼,御廚靈機一動想到宮廷大門上的門釘,就隨口說叫門釘肉餅,於是就流傳開了。
  • 咬一口就爆汁的肉餅,做好有訣竅!
    咬一口就爆汁的餡餅是很多人的心頭好,在這之中,能排在前三的一定有「門釘肉餅」,它的得名源自外表像城門樓門釘,有著皮薄餡大、外酥內香的特點
  • 偶爾談吃之七家常小吃
    但是畢竟吃了三十多年,身邊還有很多吃貨,所以也不能說一點心得沒有。有很多外地朋友經常問我來北京應該吃點什麼,其實對於我來說回答這個問題是很困難的。因此,寫這個題目其實我是不在行的。請讀者中的各位美食家不要見笑。實在是沒什麼可寫的了。這一篇就說幾樣家裡也能做,飯店裡也賣的吧。門釘肉餅,這也是清真食品。說叫門釘,可不是裡面有釘子,是說它的形狀像門釘。
  • 美食建築學:義大利千層面和中式千層肉餅 陳楠美食寫作課
    在《為什麼義大利人喜歡談吃》一書中,艾琳娜(Elena Kostioukovitch)提到了義大利的「5P」經典組合,即義大利麵(pasta),燻肉(pancetta),西紅柿醬(pomodoro),紅椒(peperoncino)和皮克利諾意式羊奶酪(pecorino),這聽起來也像是美食建築師手中的藍圖。千層面是很多義大利家庭節慶餐桌的頭盤。
  • 偷學來的肉餅做法,和面調餡有妙招,香又軟,好吃不輸肉餅店
    導讀:肉餅咋做好吃?和面有技巧,調餡有妙招,香又軟,好吃不輸肉餅店天冷了,吃肉更受歡迎,我家小學生又饞了,點名要吃肉餅,還非豬肉大蔥莫屬。說起這豬肉大蔥肉餅,總會令我想起我當初「偷師」的時候。多年前,家對面的小區新開了家肉餅店,每天買餅的都拍長隊,婆婆買回來幾張,又軟又香,好吃是好吃,就是有點貴呀,特別是我家人口多的,買著吃不划算,我就決定自己做。鼓搗了一次徹底失敗,照人家做的差太遠了,於是我就每天去買肉餅,其實是去偷藝。
  • 跟朋友一起在牛街尋美食,吃到了正宗的爆肚和羊脊肉,太香了
    一天,在廣安門的一間咖啡館與朋友談事,不知不覺到了晚飯時間,朋友提議,帶我去美食一條街——牛街去吃清真美食小吃門釘肉餅,我聽後,強忍著哈喇子跟著他屁顛屁顛的走去了那家美食小店。屁股坐定,朋友壓根不給我看菜單的機會,很熟練的點了四個菜,有葷有素,小牛一瓶,門釘肉餅4個,齊活。不大一會兒,老闆先把涼菜端了上來,哥倆倒滿一杯,舉杯走一個。很快,硬菜上來了,朋友用筷子指點著其中一盤說,來,先嘗嘗這個肉。
  • 門釘,不只是門上的一種裝飾,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講究
    門釘的材質,有銅、鐵、木和石等四種,形狀有圓形和花瓣兩種。門釘在製作時,分為釘帽和釘身兩個部分,使用時再鉚在一起。唐宋時期,多為鐵質門釘,是用在早期寺廟建築的板門上。明清以來,開始大量使用銅質門釘,並在銅上餾金,顯出金黃色,與朱門顏色相匹配。
  • 東華門門釘本來就少,又被這廝撞掉一個~~
    各官員到東華門外,都要吃一點東西,因為都是一點多鐘就起床,匆匆出門,自己家中預備吃食的比較少,所以在此都要吃點。齊如山先生年輕的時候就跟隨父親上過朝,他記錄下來東華門外大小官員吃早點的生動一幕:中下級的官員,都在大街飯攤上吃,無非是餛飩、老豆腐、大米粥等等。堂官則在小飯鋪中,也無非是吃些甜漿粥、小油炸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