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科索情深丨安龍縣龍山鎮柿花坪村幫扶幹部劉光書

2020-12-26 天眼新聞

逶迤的龍頭山,清澈的科索水;稻香滿疇,煙柳人家。一首詩,一幅畫,一段情,匯成扶貧底色,合成最美風景。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有幸參與脫貧攻堅包保工作,有緣與安龍縣龍山鎮柿花坪村科索組2戶貧困戶結對認親。

前年9月的一天,秋高氣爽。我與安龍教育局劉振廣督學踏上「認親」之旅。伴隨落日餘暉,我們來到了科索,與幫扶戶見面了。

小河旁,田疇邊,兩層300平方米的水泥平房,院落整潔,鵝歡犬吠,是吳明剛家庭的全部寫真。樸實本分是吳明剛這位中年漢子給我的最初印象。

一番寒暄後,他家的家庭信息躍然眼前,種地、養雞、養鵝、養豬、零工構成了他家的勞動「步驟曲」。

劉光書(中)在幫扶戶中交流

原來,因缺乏種植技術,吳明剛沒有種菜習慣,維生素缺失,一家人面相不佳。我回來購買了白菜、蘿蔔、大蒜等種子,等入戶時帶下去,我的父親不幸查出結腸癌住進興義市醫院,因照料父親,入戶計劃推遲。

父親出院後,我重新回到科索。

在吳明剛家凌亂的堂屋,矮木桌、電磁爐構成的廚房家中,我將帶去的蔬菜與豬肉豆腐煮成火鍋大雜燴,與吳明剛一家美美地飽餐了一頓。以心交心,心結打開,讓我有了「他家一員」的感覺。繼而我將上次購買的白菜、蘿蔔、大蒜等種子交給了吳明剛。

農忙,缺錢,是吳明剛不種菜的全部理由,在與吳明剛父親的談話中,我知道他們壓在喉嚨裡的心語:缺錢。

親情需要育化,思想需要轉變,傳道、授業、解惑是我的本職。於是,我「帶父扶貧」感化扶貧戶設想躍出:「我是一名高中教師,家有五口人,父親結腸癌,妻子無業,孩子大學讀書,每日裡還得趕回家照料重病的父親,想向您們請求一下,明天能不能帶上雙親,湊合一頓。」

「帶起來,農村空氣好,土產萬物,只要勤快不愁吃穿用度的。」我順勢推進,要求租他家一畝田種菜,租一畝地種蘿蔔,費用我出。後來,吳明剛確實缺勞力租種未成功,但種下了菜和蘿蔔,以後的走訪吃飯不缺蔬菜作陪。

劉光書(左一)入戶走訪

兩年,要問我在扶貧戶村裡幹什麼,我在春的熱鬧裡觀農事,在夏的激情裡採風景,在秋的金黃裡算收入,在冬的圍爐裡話親情。

綿亙龍山,在季節的律動中,人事在變化,觀念在更新,兩年,我收穫了滿滿的信任與真情。

【人物小傳】

劉光書,男,現任安龍縣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安龍縣龍山鎮柿花坪村幫扶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小紅香米助增收丨安龍縣龍山鎮丫科村第一書記梁...
    我叫梁永東,是安龍縣農業農村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被選派到丫科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剛到村裡,我還不大習慣,對村裡的情況也不了解。我們在丫科村實施了以「養殖業、種植業、勞務輸出」為重點經濟收入的發展策略,通過生態雞養殖,種植食用菌、茶葉等,以及勞務輸出的帶動,引導村民轉變發展思路,增加經濟收入,使「輸血」式扶貧與自身「造血」相結合。為了讓村民學會科學種植養殖,我們還多次組織農業、畜牧等方面的專家進村入戶指導。
  • ...王洪春:​心裡始終牽掛著鄉親||韋明才:​養魚讓我脫了貧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王洪春:​心裡始終牽掛著鄉親||韋明才:​養魚讓我脫了貧 2020-12-21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家裡變得亮堂堂丨安龍縣龍山鎮宜拉村村民岑吉道
    這話雖土,卻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莊稼人不能懶,要講衛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我得感謝我的幫扶幹部王由堂老師,讓我改變邋遢習慣,把家裡弄得亮堂堂。我叫岑吉道,今年42歲,是安龍縣龍山鎮宜拉村宜組村民,我們家有4口人。2014年,我們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宜拉小學的王由堂老師就包保我家。
  • ...扶貧故事」一串數字裡的責任與光榮丨安龍縣龍山鎮黨委書記陳家松
    陳家松(右一)幫助即將實施舊房修繕的農戶轉移糧食  龍山鎮位於安龍縣的最北面,離縣城40公裡,少數民族佔比83.6%,雖地處安龍、興仁、貞豐三縣結合部的黃金位置,但因交通設施薄弱、群眾觀念落後、產業零星規模小等原因
  • 「我的扶貧故事」心有愛 總關情丨安龍縣普坪鎮龍新村幫扶幹部劉友芝
    還記得,那是2018年,剛剛入冬,依然秋風瑟瑟,我從教師突然轉變成包保責任人,第一次踏上普坪鎮龍新村半邊街組的土地,開始了我與貧困戶的幫扶故事。  每次說這話時看見老人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我就覺得幫助別人,就算辛苦也是一種幸福。劉友芝(左一)與貧苦戶合影「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扶貧扶志、扶智。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照亮扶貧路丨安龍縣錢相街道冗達村幫扶...
    我耐心地為毛代表一家講解黨和國家的幫扶政策,鼓勵毛友婭不能放棄學業,讓她安心就讀。走訪回到單位,如何將毛代表一家從因病致貧、缺少資金的困境中脫離出來,成了我想的最多的一件事。經過多方籌措,毛友婭拿著沉甸甸的學費前往銅仁市幼兒師範學院開啟了自己美好的大學生活。為讓她安心讀書,我每個月資助她200元的生活費。寧波二院的幫扶專家萬金中主任醫師也每個月拿出200元資助毛友婭。
  • 「我的脫貧故事」「貸」來養牛錢 鼓了咱腰包丨安龍縣龍山鎮竹林村...
    我叫韋孔榮,家住安龍縣龍山鎮竹林村拉仙組,全家共3口人,我與妻子耕種田地,農閒時在駐地附近打點臨時工,吃糧沒有問題,但就是經濟發展不起來,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17年,幫扶幹部來到我家走訪,問我家有沒有一技之長,想不想發展種養殖產業。我說:「孩子還小,出外打工不方便,在家想發展養小黃牛,既可以用於耕地,又可以作為肉牛出賣,就是沒有成本資金。」妻子接著說:「我家有一片土地,土質、陽光、條件好,想利用來種植烤菸,也是沒有前期資金。」他告訴我可以貸款。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似一場春雨 灑進群眾心裡丨安龍縣五福錢相...
    一講到扶貧,唐代詩人杜甫的這首《春意喜雨》便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扶貧政策仿佛一場好雨,灑進了貧困群眾的心中,讓他們享受到滋潤與甘甜。憶起扶貧工作,從一開始,其中的點點滴滴便如蒼穹下的繁星,閃爍奪目。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付出是為了帶給他們希望丨安龍縣普坪鎮講埂...
    我叫韋富森,是安龍縣科協的一名幹部,2017年10月,被縣委派任安龍縣普坪鎮講埂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長。韋富森(左一)開展衛生打掃2018年8月,普坪鎮講埂村講埂組陳永造戶的包保責任到了我這,我的幫扶徵程又有了新的延伸。起初,由於陳永明及妻子常年外出務工,兒子女兒在外讀書,僅能通過電話詢問他們工作生活情況,介紹村中發展等。
  • 《金色索瑪花》熱播結束 涼山廣大扶貧幹部引起共鳴
    「代入感非常強」……1月5日,電視劇《金色索瑪花》觀後感座談會在西昌舉行,與會人員,特別是來自基層的扶貧幹部,紛紛這樣感嘆。該劇從涼山脫貧攻堅的實踐入題,客觀反映了廣大第一書記、幫扶隊員、幹部群眾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擔當作為、自力更生、奮力拼搏的艱辛歷程,生動詮釋了扶貧幹部的擔當奉獻精神,唱響了彝族群眾脫貧奔康的時代讚歌,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主旋律。當天的座談會,除了涼山州相關部門參與,更多的是中央機關、省、州、縣綜合幫扶工作隊隊員、第一書記等。
  • 「我的扶貧故事」5年,足跡每一寸土地丨安龍縣海子鎮安嶺村第一...
    2016年3月,我帶著組織的囑託和信任,背著簡單的行囊來到安龍縣海子鎮安嶺村擔任第一書記,安嶺村下魯猛組前沿工作組長,千百次挨家挨戶走訪與幫扶,足跡遍及全村13個村民組的家家戶戶。「孫開勇戶壯勞力都不在家,大家一起出出主意,思考一下該戶下步的幫扶對策……」在村裡的產業發展會議上,我與村幹部一道商量因戶施策措施,最終為孫開勇謀劃出種植茶葉的產業計劃。「我建議你今年種植茶葉,不用像種烤菸那樣精細化管理,你有空閒時間的時候到地裡除除草、施施肥就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梁永東:打造小紅香米品牌 助力村民...
    打造小紅香米品牌助農增收安龍縣龍山鎮丫科村第一書記 梁永東我叫梁永東,是安龍縣農業農村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被選派到龍山鎮丫科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駐村扶貧工作。2018年,我爭取到興義供電局的幫扶資金30萬元,建立了丫科村南網心意高源小紅米加工廠。後來,我又從安龍縣農業農村局爭取到10萬元的幫扶資金,用於購買小紅香米加工設備。同時,我聯繫到幫扶單位南方電網,通過南方電網的平臺,將加工好的小紅香米銷售到企業,精加工的小紅香米可賣到7元一斤。
  • 天水市第五人民醫院幫扶幹部赴花坪村開展春節慰問活動
    2020年1月17日,正值農曆小年,天水市第五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潘臨平帶領5名幫扶幹部,深入幫扶村武山縣城關鎮花坪村開展春節慰問活動。  深冬歲末,幫扶幹部趕赴花坪村慰問生活困難群眾,走訪幫扶戶,發放大米、食用油、春聯等慰問品,並為他們送上濃濃的節日祝福。
  • 「我的脫貧故事」愛的陽光沐浴了我丨安龍縣普坪鎮樂莊村村民曹道虎
    我叫曹道虎,家住安龍縣普坪鎮樂莊村八塊田組,是一個並不富裕的小山村,這裡的祖祖輩輩都靠務農為生。雖然村裡的人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在田地裡勞作,但還是富不起來。記得我剛成家立業的時候,我也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我努力地耕田種地,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卻掙不到幾個錢。我總是感到很對不起我的妻子,違背了結婚時我對她許下的承諾。
  • 「我的扶貧故事」甘做安馬蠶豆「紅娘」丨安龍縣政協副主席楊琨
    從接到掛任棲鳳街道安馬村那天起,我一直在想怎麼才能真正為老百姓找到致富門路,經過多方考察推薦,我把優質蠶豆從江蘇無錫引進安馬,打造安馬蠶豆示範點。  安馬村地勢平坦、陽光照射時間長,水源充沛,主導產業是水稻,種植出的水稻米白、飯粘、味香,是縣內乃至州內優質稻示範村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烏江邊上的幫扶情丨德江縣桶井鄉下坪村幫扶幹部...
    我叫何開恩,2016年9月參加工作,是德江縣桶井極貧鄉村建站負責人,同時也是下坪村的一名幫扶幹部。幫助群眾打掃環境衛生在下坪村我共有4戶幫扶戶,記得第一次走進下坪村中寨組簡宜茂家,沒有連戶路,房子也是光禿禿的,只是用簡單的幾塊木板遮擋風雨。
  • 「我的扶貧故事」從被幫扶到幫扶 是幸運也是責任丨道真自治縣棕坪...
    作為一名幫扶幹部,能在工作中獲得群眾稱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從貧困群眾到扶貧幹部,是幸運也是責任,走在脫貧路上,我感到無比榮光。我叫皮雲蕾,今年26歲,是道真自治縣棕坪鄉勝利社區的扶貧專幹,也是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員。
  • 產業扶貧故事丨眾手幫扶自勵解困,脫貧致富回饋鄉鄰
    產業扶貧故事丨眾手幫扶自勵解困,脫貧致富回饋鄉鄰 2020-10-19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裡的第735戶丨安龍縣棲鳳街道者躍村第一...
    這是我第一次走訪的者躍印象。  原本自信滿滿的我,心情變得十分沉重,感到肩上責任的更加重大。於是找來駐村工作隊與全村黨員幹部,共同畫下者躍脫貧路線圖,開始大刀闊斧般的攻堅。老黨員李向琴常常這樣跟我說。與他們朝夕相處,他們沒有把我當外人,我儼然變成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者躍人。  在走訪中得知在錄入國辦系統時顯示貧困戶楊大瓊還未繳納醫療保險,而此時繳費系統已經關閉,補交需要很多錢,他表示很不理解。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幫扶需堅持丨黃平縣新州鎮新莊村同步...
    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對此,我也曾心存疑慮。  如今,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顯著!  駐村以來,通過對貧困戶基本情況的了解,我才真切體會到扶貧這項工程是何等的重要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