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孕中,我們首先要做的自然是確定自己的排卵日期,然後在排卵日同房,通常我們採用的測排卵方式有按照月經周期來估算、用排卵試紙測,當然還有基礎體溫測量法,那麼基礎體溫到底是怎麼估算排卵期的呢,真有那麼準確嗎?
一、什麼是基礎體溫?
基礎體溫是指身體在未受到任何因素幹擾的情況下所測出的溫度值,又可以稱作「靜息體溫」。一般來說,這個溫度是人體在一天當中最低的體溫,通常在清晨剛睡醒後測量比較合適,因為那個時間段裡人體即沒有做任何運動,也沒有較大的情緒波動,測量出的結果最接近準確的數值。
二、測量基礎體溫可以了解排卵情況?
原來,女性在排卵後卵巢內會形成黃體,黃體能分泌孕激素,孕激素會使體溫上升0.6°左右,這一變化通過每天早上的測量是可以清楚呈現的。通常高溫期會維持14天左右,體溫呈現高低兩相變化。
正常情況下,沒有受孕的婦女在排卵期過後體溫會下降到平時的正常水平,而在這段時期受孕的女性則會因為體內繼續分泌孕激素等物質而將高溫期維持下去。因此通過對基礎體溫曲線圖的分析可以大致了解是否排卵及排卵後黃體的功能狀態。
三、如何檢測基礎體溫並繪製曲線圖?
1.需準備一隻體溫測量計,也可以使用電子體溫計,更安全,靈敏度更高,測量的結果更加直觀。
2.必須準備好一張記錄基礎體溫的表,自製的或從醫院裡拿的都可以,測量過後要及時記錄溫度的具體數值。
3.每晚睡前最好將記錄表和體溫計放在一處,以免遺忘記錄的工作。
4.每天早上清醒後,立即用溫度計測量實時體溫,五分鐘後讀取數值。建議女性朋友選擇監測口腔的溫度,不僅操作方便,讀出的數值也更穩定更準確一些。
5.將溫度計上讀出的數據準確地記錄在表上。橫坐標表示日期,縱坐標表示體溫,打點標註,一個周期結束後可連點成線繪製成基礎體溫曲線圖,就能便於觀察或就診。
四、基礎體溫測量要點
為了排除幹擾,女性朋友在測量溫度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早上清醒後立刻測量體溫,嚴禁起床解手、說話、吃飯等等,運動之後人體的溫度會明顯上升,這時測量出的基礎體溫肯定不準確。
2.身體狀況、情緒狀況、睡眠環境、睡前狀態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基礎體溫,女同胞在做記錄時要特別標註,這樣醫生在解讀基礎體溫狀況時可以及時參考。
3.同房日要標註,便於大致推算受孕的時間。
4.每天測量基礎體溫的位置要一致,如果隨意更換測量的位置,得到的數值就沒有多少參考價值了。
5.最好每天固定起床的時間,在同一時間段內測量體溫,減少可能對最終結果產生影響的因變量。另外,一定要保證每天7小時左右的充足睡眠,睡眠不足容易引起內分泌失調,可能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6.測量基礎體溫要持之以恆,最起碼要有三個完整的月經周期數據才能初步說明問題,時間太短的話得出的結論準確度較差,可靠性較低。
五、如何解讀基礎體溫曲線圖?
下面我們介紹幾種常見類型的基礎體溫曲線圖。(以下圖片來自網絡)
1.正常的基礎體溫曲線
2.提示懷孕的基礎體溫曲線
3.單相基礎體溫曲線
當基礎體溫曲線圖單相,一直沒有高溫相時,提示沒有孕激素的作用,可能沒有排卵,若連續幾個周期均如此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患者要求生育,醫生會及時給予促排卵治療。如果沒有生育要求,就需要給予孕激素保護子宮內膜了,因為長期無排卵會導致子宮內膜增生性疾病,甚至發生癌變。
4.持續時間較短的基礎體溫曲線
如果基礎體溫曲線圖提示有高溫相,但持續時間較短,少於9-10天時,常提示黃體功能不良,此時臨床上常表現為月經提前來潮,若懷孕後容易早期流產,這種情況也應需到醫院就診,必要時予健黃體,使月經正常。
5.上升幅度不夠的基礎體溫曲線
當基礎體溫圖提示高溫相時間正常,但上升幅度不夠,達不到0.4-0.6℃時常提示黃體分泌孕激素不足,可能會在月經後半周期出現孕激素突破性出血,如果這種情況偶爾只出現一、兩個月,可以暫時觀察,但如果連續幾個月都如此,應該到醫院就診。
六、基礎體溫是好的,卻遲遲沒有好消息
常有女性朋友發現連續監測幾個月基礎體溫都是好的,但就是沒有好消息。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BBT雙相不孕症中,仍有83%左右可出現卵泡發育異常和排卵缺陷。因此,BBT雙相不可作為排卵與否的唯一標準。這其中可能原因非常複雜,可能是未破裂卵泡黃素化型,即卵泡發育成熟後未排出卵巢,當然精卵無法結合。還可能是小卵泡黃素化周期,BBT上升前後持續為小卵泡,直徑<15毫米,僅可產生孕酮而不能懷孕。
此外也可能是確實有排卵,但有輸卵管堵塞等原因導致精卵不能結合,或是子宮內膜容受性改變導致受精卵不能著床等因素。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建議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請醫生幫忙分析原因並進行個體化治療。
【專家信息】
羅雪珍,女,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擅長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婦科內分泌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內膜疾病等的診治。
西醫專家門診:周一上午(黃浦)
婦科專家門診:周五下午(楊浦)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