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領導滿意的好員工?聖人孔子說四字格言,得意弟子顏回精彩解讀

2020-12-16 簡詩歌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知識,也許很多人都聽過;可是——今天別開生面的解讀,也許會從此改變你的一生。下面屏住呼吸,一氣讀完。

一、聖人的四字格言:無違、色難。

孔子的很多話,表面的意思很淺顯,但是我們不能滿足於表面;要結合自己幾十年的人生閱歷,深入進去,「探幽尋寶」,才能「曲徑通幽」,發現其中的深層意義。

孔子說,什麼是孝道?他說了四個字:無違、色難。

什麼是無違?不要違背。什麼是色難。要注意態度。這不僅僅是孝道,也是人生之道。

二、如何做個好員工?

比如說:領導交辦一件事,你該怎麼應對?如果這件事很難,是不是會當場沉默,或者搖頭拒絕?用現在的話講,這就是沒有擔當。豈止如此?沉默是一種對抗,你的態度讓領導找不到尊嚴和安全感。單位不需要刺兒頭,社會上也不需要刺兒頭。你的下場可想而知。

正確的做法是:你首先要接受。要贊同。在這樣的前提下,委婉提出自己個人的見解。這種見解不要繞彎子,但要中正平和。不要言辭激烈,但要清晰透徹。你需要什麼幫助?需要領導表態?還是其他人的援助?都可以提出來。但是絕對不能當場拒絕,這是與領導唱對臺戲,「天無二日」,你的下場可想而知。

三、最牛工作法?聰明人顏回現身說法。

讓我們來學習一下,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的做法。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有一次,與弟子顏回談話,什麼內容不得而知。但是由於太過投機,談了一整天。這一天當中,孔子當然會說出很多觀點、見解、主張,甚至會給顏回布置很多任務。顏回怎麼做?「不違如愚」,他從來沒有反對過孔子的意思,什麼也不違背。這是什麼?是一種恭敬的態度,這就是「不違」「色難」的現身說法啊!

四、聰明人,要恭敬地接受任務。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顏回是這樣的恭敬,口中諾諾,眼神流露出對孔子的尊敬、敬愛,身體也不隨意走動、扭來扭去、摳鼻子打噴嚏之類。孔子交辦的一切事,他全部接受。他是如此的順從,以至於讓孔子感覺到他笨笨的。笨是貶義詞嗎?未必。現代有一首歌《豬之歌》,豬很笨,但是笨笨的很可愛,女孩子們都喜歡它。

五、好員工,會超額地完成任務。

不違背,神色、態度恭敬只是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是與領導接觸、接受任務的階段。下來還有重要的階段,就是完成任務。這個階段怎麼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雖然接受的時候不反駁,但是退下來,卻能夠充分反省反思自己,這件事怎麼做?缺什麼?怎麼計劃?都詳細地思考。結果是不但完成任務,還進一步發揮了領導的想法。「聞一而知十」,不用怎麼費力氣交代,就圓滿完成、甚至超額完成了領導意圖。這樣的員工,誰不喜歡?

六、孔子的讚嘆:這小子,很有前途嘛!

因此孔子說:「回也,不愚。」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孔子說著四個字的語氣和神情。他的語氣是輕鬆愉悅的,親切的,猶如說一個笨笨的、忠誠的後輩,他的神情是讚嘆的,也許在頻頻點頭,伸出大拇哥。這小子,不蠢啊!有前途啊!

七、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今天,與您繼續討論了《論語》當中孔子關於孝道、為政之道、人生之道的智慧。這些智慧猶如藏在深海蚌殼之中的明珠,單從表面上是看不到、得不到的,要結合自己人生閱歷去體會、玩味,自然會現身。所以說,高明的書籍和知識學問,不是世上沒有而是太多了;可惜再好的東西,也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紅塵俗世紛紛擾擾,誰人有這份清淨心,懂得古人先賢的弦外之音呢?

相關焦點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 孔子說顏回,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
    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親眼所見」,尤其是親密關係裡,從此耿耿於懷,甚至懷恨在心……《呂氏春秋》裡有一段,講孔子周遊列國,曾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 儒家四聖,孔子、顏回、孟子、曾國藩
    先說孔子,貴族血統,家道沒落,從事儒這個職業。老夫子開創了私塾,普及教育。在今天的人眼中,就是一個私立學校的校長。老夫子弟子三千,72賢。有人說,孔子的教學水平不行,這是不了解歷史。孔子普及教育是成聖的基礎,當時的社會,等級森嚴,不是貴族,根本無法做官。普通人追隨孔子,就是做一個創一代。貴族子弟追隨孔子,就是為了社會理想。
  • 孔子最偏愛的弟子是誰?不是顏回和冉求,而是傳承孔子衣缽的他
    孔子有3000弟子,72得意門生,每當提到他如此龐大的徒弟數目時,我們都會想到傳承至今的「因材施教」,而在72得意門徒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出名的有窮而好學的顏回,孔子曾經為他的死去痛哭流涕,有性格直率的仲由(子路),有多才多藝的冉求,孔子曾經對他大加稱讚,但如果要從他的
  • 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那儒家其它四位聖人都是誰?
    然後孔子就告訴他說:「不好好讀《詩經》,你就不會說話。」(「不學詩,無以言。」)後來孔子又看到孔鯉到院子裡玩,就問他學《禮記》了沒有。孔鯉說沒有。孔子就告訴他說:「不學禮,你就不會做人。」(「不學禮,無以立。」)孔子,對於孔鯉的教育如此的上心,然而孔鯉的成就不僅趕不上父親孔子,也趕不上他的兒子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孫子,自幼非常的聰明。孔子的壽命很長,活了70多歲。
  • 顏回的無言孔子的歡喜,你看懂了嗎《論語》先進篇第4章
    【翻譯】 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所助益的人,對於我所講述的道理,他沒有不心悅誠服的。」孔子認為顏回對他個人沒有什麼幫助,說什麼話他都聽。孔子之成為聖人,就在這種地方。他意思是說顏回認為他說的話都對,但真的都對嗎?要多加反省。這句話不以道德標準來說,僅講個人行為修養,如果一個長官,遇到部下都說自己對,絕對沒有反對意見,就要反省自己對的程度。孔子說「非助我者也」,這樣對我沒有幫助。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一定會有不同的好意見。所以一個領導人,最難處是容納相反的意見。
  • 顏回剛毅且木訥,但孔子對他的讚揚最多,死時孔子竟然仰天痛呼
    這是孔子在《雍也》篇中對弟子顏回的贊語和評價。除上述此句外,"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在一篇之中,對一個弟子反覆地稱讚,這在《論語》中是極為少見的,由此可見孔子對顏回是何等的鐘愛。
  • 顏回的故事
    顏回心想,這是啥玩意兒這麼硬,打開一看是一錠金閃閃的金磚,紙包什麼寫到:「天賜顏回一錠金。」顏回笑了笑,取出筆也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又把金子包好放再原處,然後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出經書放聲閱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有人趁顏回不注意,把那紙包交給了孔子。孔子打開一看,紙包上又多了幾個字:天賜顏回一錠金,外財不發命窮人。孔子看了莫不做聲,那些誣賴顏回的弟子們都低下了頭。
  • 孔門七十二聖賢中,顏回並無過人之處,為何獨得孔子偏愛?
    據說他的弟子一共有三千多人,著名的有孔門七十二聖賢。孔子與其弟子們的言行都被記錄在《論語》中,讓兩千多年後的我們能夠窺見一點聖人的智慧。在《論語》中,孔子經常誇讚顏回,可以說是獨得孔子偏愛。但是仔細了解顏回過後,發現他與其他的師兄弟相比,並無過人之處,為何孔子會偏愛於他?
  • 甘於清貧,不改其樂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陋巷街上有一座與顏廟南北相對的四楹三間的高大石坊,坊額篆刻「陋巷」兩個大字。這就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裡,流傳著的顏回陋巷精神」的寫照。顏回,字子淵,春秋末年魯國人,後世也稱做「顏叔」、「顏生」。顏回為人謙遜好學,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有弟子300,其中比較有作為的有72人。但無論從哪方面說,顏回無疑都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是孔子門下第一人。
  • 「華嚴九心」說顏回
    這一席話說得孔子特別開心,他詼諧地說:「有這種說法嗎?你這小夥子如果以後發達了,我給你做個總管也願意啊。」末法時代,去聖時遙,法弱魔強。修學者更需要像顏淵一樣的堅定信仰,才能穩穩噹噹地走在菩提道上。三、如大地心像大地一樣毫無怨言地荷載萬物。弟子也應擔負起善師一切事業上的重擔,無有疲厭。
  • 顏回身上有什麼特殊魅力?能獨得孔子「恩寵」,讓孔子見人就誇?
    文/孔子研究院 楊富榮熟悉孔子的人都知道,他最欣賞的弟子就是顏回啦!關於這一點,《論語》當中就有多處記載。為什麼在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的眾多學生當中,孔子如此偏愛顏回呢?顏回與子路在破屋牆下做飯,有一塊菸灰掉進飯鍋中,顏回看到後便把弄髒的那部分飯拿出來自己吃了。這時,子貢在井邊遠遠看見顏回這一舉動,很不高興,以為顏回在偷飯吃。他便到孔子那裡,問道:"仁義正直的人在窮困時會改變自己的節操嗎?"孔子反問說:"改變操守還能稱得上仁義正直嗎?"子貢又問:"像顏回,他不會改變操守嗎?"孔子說:"是的。"
  • 顏回為什麼被後人尊為「復聖」?他有何突出之處嗎?
    顏回品格高尚,學識淵博,是孔子最為得意的學生。於是,在眾多的孔子弟子中,後儒把顏回列為七十二賢之首,像尊稱孔子為「至聖」那樣,尊顏回為「復聖」。 顏回字子淵,亦稱顏淵。他是春秋末年的魯國人,比孔子小30歲。顏回的父親顏路也曾隨孔子學習。
  • 南懷瑾:好臉色是最難做到的孝
    孝順父母是我們每一個即刻可以做的事情,所以行孝要趁早。人生最後悔的事情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遊是孔子的弟子,姓言,名偃,子遊是字,少孔子四十五歲。
  • 孔子與顏回的故事
    顏回在街上碰到買布人與賣布人在吵架,買布人理直氣壯的說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什麼要我二十四錢
  • 儒家五大聖人之一,復聖顏回,到底是寧陽人,還是兗州人
    感謝你的邀請顏回,是孔子最為得意的弟子,也是孔子七十二賢人之首,與至聖孔子孔丘~宗聖曾子曾參~述聖子思孔伋~亞聖孟子孟軻,為儒家五大聖人近幾年,關於復聖顏回的出生地,到底是泰安寧陽人,還是濟寧兗州人呢,一直爭論不休,顏回出生於魯國,當時,寧陽與兗州都歸屬於魯國管轄如果說,對於顏回的出生地,寧陽這邊還是有一定的依據,在寧陽縣鶴山,有顏廟及顏林,一種說法祖籍於此地,而另一種說法,則是後來,顏氏後人遷址與此,不過,現在寧陽建有復聖文化園及復聖體驗館,復聖文化氣息濃厚而兗州這邊實際有三處,關於顏回的記載,興隆莊處的陋地為唐代
  • 「格言」名以不彰為譽,施以不報為惠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301【格言】名以不彰為譽,施以不報為惠。【解讀】孔子曾經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育焉。天何言哉!」老天在上,從來不多言語,只是按照天道做它該做的一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風雨雷電,從無休止,也從未言語。有人抱怨老天,它保持靜默;有人誇讚老天,它依然保持靜默。它只按照道去做事,無所謂彰顯,亦無所謂回報。故此,天道長久,人當效仿。
  • 聖人不拘,君子不器
    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許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貳也。」【文章分解】子夏問於孔子曰:「顏回之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賢於丘也。」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有的學生一輩子跟著孔子,有的祖孫三代都是孔子的學生,比較幸運的是,和孔子聊天的很多學生千古留名,我寫的東西也是聊天,能聊出什麼,我也不知道,反正開心就好。子夏問孔子說:「顏回學習好,他的為人修養如何?」
  • 孔子:路寬不如心寬,命好不如心好【論語心得】
    顏回,這次是你錯了,把帽子給人家吧。」顏回覺得老師應該是糊塗了,又不敢回嘴,只好把帽子給了買布人。買布的人拿到顏回的帽子,得意的離開了。講一個兩千年前的故事:在這先秦亂世中,孔子帶著自己的弟子周遊列國,可是處處兵荒馬亂,最困難的時候,眾人已經斷糧七日了。這一天,弟子顏回好不容易得來一些米,可以做些米飯給老師吃。可是正在顏回煮飯的時候,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沒有當場責怪顏回。
  • 弟子一詞有什麼深層的含義
    翻開弟子規看到第一部分,是這樣的幾句話: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段話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弟子規的內容也是圍繞著這段話的核心意思來寫的。這一段具體什麼意思,需要逐字逐句的去解讀。